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在之理想的探讨——读里尔克《杜伊诺哀歌》之四
1
作者 李盛馨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34期63-66,共4页
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的组诗《杜伊诺哀歌》是20世纪德语诗歌中的名作。这部作品含十首长诗,涉及天使等多种意象和对个体存在与人类命运的追问。在第四首哀歌中,“天使”首次和不常在其他哀歌中出现的富有童年意味的意象“... 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的组诗《杜伊诺哀歌》是20世纪德语诗歌中的名作。这部作品含十首长诗,涉及天使等多种意象和对个体存在与人类命运的追问。在第四首哀歌中,“天使”首次和不常在其他哀歌中出现的富有童年意味的意象“木偶”结合,将晦涩难解的长诗导向有关人之存在的理想状态的探讨,里尔克通过描绘垂死之人和纯粹孩童,诠释和丰富了这一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伊诺哀歌 里尔克 天使 木偶 敞开
下载PDF
人的救赎之途:转化与赞美——读《杜伊诺哀歌》
2
作者 雷斌 《劳动保障世界》 2016年第7X期62-,64,共2页
本文尝试以里尔克后期的《杜伊诺哀歌》作为基础文本,在他的诗与文中探寻诗人所思所道的救赎之途,聆听诗人给现时代的我们带来何种启示,并力求在此基础上有所思考。
关键词 杜伊诺哀歌 救赎 启示
下载PDF
“神话诗学的回转”?——论伽达默尔对《杜伊诺哀歌》的诠释
3
作者 陈芸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曾多次对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进行释义,在他看来,以前诠释的最大问题就是诠释前提和诠释方法的单一化、现成化,使之无力处理诗歌中宗教与审美的复杂关系。面对将里尔克诗歌视为"世俗神学"或&q...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曾多次对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进行释义,在他看来,以前诠释的最大问题就是诠释前提和诠释方法的单一化、现成化,使之无力处理诗歌中宗教与审美的复杂关系。面对将里尔克诗歌视为"世俗神学"或"宗教诗"的两种极端,伽达默尔强调解释里尔克诗作应该搁置那些古代神话传统和渗透其中的基督教理念,而将之视为"神话诗学的回转",这种回转便是回到"自我理解",将哀歌解释为诗人的心灵神话诗学。这种解释的思路扫除了诠释里尔克诗歌过分"宗教化"的倾向,但同样存在缺憾,即未能揭示诗人精神资源的传统与"自我理解"的深层关系,未能在审美与宗教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杜伊诺哀歌》诠释 “神话诗学的回转”
下载PDF
《杜伊诺哀歌》的翻译和接受问题
4
作者 袁洪敏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5-19,共5页
里尔克晚期代表作《杜伊诺哀歌》是诗人一生的经验和思辩的结晶。无论是语言的创意,还是思想的深蕴,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遗憾的是,通过对照原文,参考德国著名学者对《哀歌》的阐释,仔细通读各个译本,可发现译者在对原文... 里尔克晚期代表作《杜伊诺哀歌》是诗人一生的经验和思辩的结晶。无论是语言的创意,还是思想的深蕴,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遗憾的是,通过对照原文,参考德国著名学者对《哀歌》的阐释,仔细通读各个译本,可发现译者在对原文的理解上大多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以译文的准确性为重点,取第九首《哀歌》为例,比较绿原和李魁贤先生的译本,可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提出对《哀歌》翻译和接受的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尔克 杜伊诺哀歌 译文 准确性
下载PDF
里尔克对毕加索的凝视--《杜伊诺哀歌》第五歌释读
5
作者 赵山奎 朱程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6-85,共10页
毕加索的《杂耍艺人一家》是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第五歌的主要影响来源,两者因相同的“杂耍艺人”主题而高度对应。但诗句一直在改写画意,这其实是里尔克对画作所反映的自身消极处境的砥砺,尝试以“超越”对抗“无意义”。对抗进程在... 毕加索的《杂耍艺人一家》是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第五歌的主要影响来源,两者因相同的“杂耍艺人”主题而高度对应。但诗句一直在改写画意,这其实是里尔克对画作所反映的自身消极处境的砥砺,尝试以“超越”对抗“无意义”。对抗进程在第五歌中呈现为波浪式的起伏,最终在“天使”这一幻视内宣告完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尔克 杜伊诺哀歌 毕加索 《杂耍艺人一家》
下载PDF
生命的诗学--《杜伊诺哀歌》与王家新的长诗《回答》
6
作者 李曼琼 《新乡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42-44,共3页
里尔克作为中国新诗的西方源头之一,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对中国新诗面貌的重塑,而享誉"当代中国诗坛的启示录"的王家新便是深受其影响的诗人之一。本文从"文本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命意识"两个层... 里尔克作为中国新诗的西方源头之一,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对中国新诗面貌的重塑,而享誉"当代中国诗坛的启示录"的王家新便是深受其影响的诗人之一。本文从"文本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命意识"两个层面分析了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与王家新的长诗《回答》二者之间的关联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尔克 杜伊诺哀歌 王家新 《回答》 生命意识
下载PDF
空间与界限——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第八首中的“敞开者” 被引量:5
7
作者 魏育青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6,共9页
本文基于《杜伊诺哀歌》第八首,探讨里尔克的"敞开者"概念以及与此相关但不等同的"世界内在空间"。前者是除"敞开"之外再无界定可能性的"纯粹空间",它对知晓自身局限性的常人是封闭的。相对人... 本文基于《杜伊诺哀歌》第八首,探讨里尔克的"敞开者"概念以及与此相关但不等同的"世界内在空间"。前者是除"敞开"之外再无界定可能性的"纯粹空间",它对知晓自身局限性的常人是封闭的。相对人类所处的"被阐释的世界","造物"的存在则是无边无际的,不受讲究区分、是否等意识的拘束和限制,尽管无论人还是动物都有上下等差和临界状态。第八首哀歌中的人兽对比,与其说是呼吁回归,毋宁说是意在批判。在里尔克看来,若想拯救《祈祷书》、《马尔特手记》等作品中抨击的现代世界,出路在于以诗的语言营造"世界内在空间",构建一个扬弃时间线性、消弭包括生死在内的各种界限的大一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尔克 杜伊诺哀歌》“敞开者” “世界内在空间” 界限
原文传递
何为哀歌? 何为爱?——论汉娜·阿伦特对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的诠释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芸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9-117,共9页
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常被视为有着丰富哲学背景的诗歌,受到许多思想家的关注。在《里尔克<杜伊诺哀歌>》一文中,汉娜·阿伦特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宗教与爱上。她认为哀歌的本质是宗教的残余,哀歌是失丧本身。不仅如此,她还认... 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常被视为有着丰富哲学背景的诗歌,受到许多思想家的关注。在《里尔克<杜伊诺哀歌>》一文中,汉娜·阿伦特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宗教与爱上。她认为哀歌的本质是宗教的残余,哀歌是失丧本身。不仅如此,她还认为爱是人的本真存在,其中包括了背弃和超越的可能性。通过对阿伦特思想的审视,可以看出她独特的言说理路和方式,她高度赞扬里尔克的爱观,并将之视为爱的自我圣化,爱是超越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娜·阿伦特 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 宗教与爱
原文传递
恐惧、爱欲、荣耀——论巴尔塔萨对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的诠释
9
作者 陈芸 《基督教学术》 CSSCI 2017年第1期248-261,346,共15页
作为20世纪最有争议的瑞士天主教神学家,巴尔塔萨曾多次就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展开评论。'恐惧、爱欲、荣耀'是他批判里尔克的关键词。在巴尔塔萨看来,里尔克是'激进的现象学'的代表,他的诗歌反映了后浪... 作为20世纪最有争议的瑞士天主教神学家,巴尔塔萨曾多次就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展开评论。'恐惧、爱欲、荣耀'是他批判里尔克的关键词。在巴尔塔萨看来,里尔克是'激进的现象学'的代表,他的诗歌反映了后浪漫派的诸多特性:陷入生存的恐惧、缺乏力量的爱欲以及'忧郁的荣耀'。在巴尔塔萨神学思想烛照之下,《哀歌》主题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塔萨 里尔克 杜伊诺哀歌 爱欲
原文传递
《杜伊诺哀歌》及其他——关于里尔克的读解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弘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4-83,共10页
《杜伊诺哀歌》的死亡主题不是简单的文化悲观主义,而是在反对基督教将生和死视为对立的此岸和彼岸的基础上,寻问生命所来自和所坠入的黑暗对存在可能具有的意义。诗人进入生与死的临界,描述了在“存在之球体”中复杂多重的体验,进而创... 《杜伊诺哀歌》的死亡主题不是简单的文化悲观主义,而是在反对基督教将生和死视为对立的此岸和彼岸的基础上,寻问生命所来自和所坠入的黑暗对存在可能具有的意义。诗人进入生与死的临界,描述了在“存在之球体”中复杂多重的体验,进而创造了以几个平面的展开来把握意象空间的现代诗艺。不过不能把诗人等同于哲学家,照里尔克在《哀歌》中的描写,诗人乃是尝试将分崩离析的世界统一起来的“天使”。正由于此,造成了《哀歌》读解时的艰涩性和神秘性,对它们应当进行“如其所是的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诗歌 德国 里尔克 <<杜伊诺哀歌>>
全文增补中
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与中国当代新诗 被引量:3
11
作者 一行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63,共7页
一里尔克进入汉语世界,是在新诗发轫约十年后。这一时机意味着,新诗作为一种新的汉语文学形式自“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受到里尔克的影响。在不断被翻译和阅读中,在诗人们的模仿、借鉴和移用中,里尔克的作品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持续效应。时... 一里尔克进入汉语世界,是在新诗发轫约十年后。这一时机意味着,新诗作为一种新的汉语文学形式自“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受到里尔克的影响。在不断被翻译和阅读中,在诗人们的模仿、借鉴和移用中,里尔克的作品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持续效应。时至今日,这一效应仍在发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杜伊诺哀歌 里尔克 中国当代 文学形式 汉语 诗作 诗人
原文传递
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 被引量:4
12
作者 汉娜.阿伦特 君特.施特恩 王立秋 《上海文化》 2011年第1期77-91,共15页
那矛盾的、模棱两可的和绝望的情景/境遇(situation)——只有从这个角度,《杜伊诺哀歌》才能得到理解——有两个特征:回音的缺席/阙如,和无用/虚妄(futility)的知识。对被聆听的要求的有意识的放弃,不能被聆听的绝望,以及... 那矛盾的、模棱两可的和绝望的情景/境遇(situation)——只有从这个角度,《杜伊诺哀歌》才能得到理解——有两个特征:回音的缺席/阙如,和无用/虚妄(futility)的知识。对被聆听的要求的有意识的放弃,不能被聆听的绝望,以及最后,甚至在没有回答的情况下言说的需要——这些,是其风格之黑暗、粗暴和紧张的真实原因,而正是在这种风格中,诗才表达出它自身的可能性及其成形的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伊诺哀歌 里尔克 有意识 可能性 绝望 风格 言说 诗才
原文传递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中的天使之隐喻与现代性审思
13
作者 卢迎伏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4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晚期代表作之一长诗《杜伊诺哀歌》(Duino Elegies)自诞世之日起,便因其意象繁复与运思幽深而成为现代派文学的一个阐释重点与难点。本文认为该诗作中的核心意象"天使"所隐喻的是一种能通达无形世界和有形...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晚期代表作之一长诗《杜伊诺哀歌》(Duino Elegies)自诞世之日起,便因其意象繁复与运思幽深而成为现代派文学的一个阐释重点与难点。本文认为该诗作中的核心意象"天使"所隐喻的是一种能通达无形世界和有形世界的"存在激情",由此不仅可以定位里尔克在整个魏玛文化艺术家群星中的位置,而且可以阐明该诗作中的现代性审思与一般意义上的审美现代性批判之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伊诺哀歌 天使 隐喻 现代性
原文传递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中关于存在的书写实践
14
作者 贾涵斐 《德语人文研究》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书写是文化技术的基本类型。诗歌写作超出了日常书写技艺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实践,其中会生成另一种空间和认知。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将诗歌写作推至一个新的高度,面对其中值得探究的诸多问题,本文着重关注的是,哀歌如何通过具... 书写是文化技术的基本类型。诗歌写作超出了日常书写技艺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实践,其中会生成另一种空间和认知。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将诗歌写作推至一个新的高度,面对其中值得探究的诸多问题,本文着重关注的是,哀歌如何通过具体的书写实践来构建独特的文本空间,反思人的存在及外部世界,拓宽人的生存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尔克 杜伊诺哀歌 书写 存在
原文传递
“天使诗人”里尔克《马尔特手记》中的幽灵世界
15
作者 陈芸 林奕锋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9-32,共4页
"天使诗人"里尔克的精神自传体小说《马尔特手记》营造了一个充满幽灵、生者与死者共居的童年世界,揭示出马尔特恐惧与兴奋并存的心理经验。在这复杂的情感背后,蕴含着他试图将无法言说的幽灵经历转化为语言的努力,以及他在... "天使诗人"里尔克的精神自传体小说《马尔特手记》营造了一个充满幽灵、生者与死者共居的童年世界,揭示出马尔特恐惧与兴奋并存的心理经验。在这复杂的情感背后,蕴含着他试图将无法言说的幽灵经历转化为语言的努力,以及他在语言和现实间寻找家园而不得的挣扎痛苦。从"幽灵"与《杜伊诺哀歌》中"天使"形象的相似性,可以探寻里尔克诗学思想的发展的重要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尔克 《马尔特手记》 天使诗人 杜伊诺哀歌
下载PDF
玫瑰的秘密
16
作者 刘瑜 《方圆》 2015年第20期68-68,共1页
1926年12月29日凌晨3点半,诗人里尔克安静地死去。被安葬在一个古老教堂的墓地中。墓碑上是他自己写的墓志铭:玫瑰,纯粹的矛盾,乐为无人的睡梦,在众多眼睑下。这是诗人在完成诗歌《杜伊诺哀歌》与《献给奥尔甫斯十四行》之后,由... 1926年12月29日凌晨3点半,诗人里尔克安静地死去。被安葬在一个古老教堂的墓地中。墓碑上是他自己写的墓志铭:玫瑰,纯粹的矛盾,乐为无人的睡梦,在众多眼睑下。这是诗人在完成诗歌《杜伊诺哀歌》与《献给奥尔甫斯十四行》之后,由于过度消耗,健康变坏,采摘一朵玫瑰花时被刺死于白血病。他另外有一些诗篇也写到了玫瑰,玫瑰无疑是里尔克宿命中的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杜伊诺哀歌 秘密 里尔克 墓志铭 白血病 诗人 诗歌
下载PDF
读里尔克
17
作者 魏丕植 《黄河之声》 2013年第10期14-15,共2页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他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平生留下的文字作品可谓浩渺无边,题材涉及诗歌、小说、艺术随笔、书信、日记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有诗歌《图象集》《祈祷书》《新诗集》《新...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他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平生留下的文字作品可谓浩渺无边,题材涉及诗歌、小说、艺术随笔、书信、日记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有诗歌《图象集》《祈祷书》《新诗集》《新诗续集》《杜伊诺哀歌》《敛奥尔菲斯的十四行诗》等,小说《布拉格两故事》《亲爱的上帝及其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尔克 杜伊诺哀歌 20世纪 文字作品 艺术随笔 十四行诗 马利亚 奥地利
下载PDF
里尔克诗选
18
作者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 绿原 +2 位作者 冯至 杨武能 陈敬容 《诗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65-67,共3页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奥地利诗人。1875年12月4日生于布拉格。1884年双亲离异后跟随母亲生活。1894年在报刊上发表许多单篇作品后,独自出版第一本诗集《生活与歌曲》。1895年到布拉格大学...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奥地利诗人。1875年12月4日生于布拉格。1884年双亲离异后跟随母亲生活。1894年在报刊上发表许多单篇作品后,独自出版第一本诗集《生活与歌曲》。1895年到布拉格大学学习,出版诗集《宅神祭品》。1906年为罗丹当秘书。1907年《新诗集》出版。1922年完成重要作品《杜伊诺哀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两部。1926年12月29日因白血病逝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尔克 杜伊诺哀歌 诗选 大学学习 十四行诗 布拉格 马利亚 奥地利
原文传递
水作揖
19
作者 安德 《诗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8-39,共2页
葬礼“我们就这样生活着并不断告别。”——里尔克《杜伊诺哀歌》黑雾落了下来,你睡在木头船里你又小又冷,你睡着。
关键词 杜伊诺哀歌 里尔克 活着
原文传递
划向日常的闪电--论里尔克诗中的艺人呈现
20
作者 贾涵斐 《德语人文研究》 2020年第2期7-12,共6页
街头艺人是日常生活中的特殊存在,他们既是拥有高超技艺的、为大众所观看的对象,又是与日常的规则和秩序形成对照的边缘角色。里尔克的晚期代表诗作《杜伊诺哀歌》中的第五首着重刻画了街头艺人,将其视为无定、易逝的存在。在里尔克的... 街头艺人是日常生活中的特殊存在,他们既是拥有高超技艺的、为大众所观看的对象,又是与日常的规则和秩序形成对照的边缘角色。里尔克的晚期代表诗作《杜伊诺哀歌》中的第五首着重刻画了街头艺人,将其视为无定、易逝的存在。在里尔克的中期诗作中,也已出现这类艺人的形象。本文尝试探讨这些诗歌中艺人的呈现方式,分析里尔克如何藉此制造诗作与日常生活的张力,进而撼动日常秩序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 街头艺人 里尔克 杜伊诺哀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