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验经验主义与休谟问题——重思德勒兹哲学的一个视角
1
作者 姜宇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104,共10页
先验经验主义往往被用来界定德勒兹哲学的根本特征,但这个名号本身就包含着有待澄清的种种难点和疑点。学界往往倾向于将先验性等同于内在性,进而仅将先验经验主义看作德勒兹的生命论的另一种体现。但实际上,在德勒兹的早期思想发展之中... 先验经验主义往往被用来界定德勒兹哲学的根本特征,但这个名号本身就包含着有待澄清的种种难点和疑点。学界往往倾向于将先验性等同于内在性,进而仅将先验经验主义看作德勒兹的生命论的另一种体现。但实际上,在德勒兹的早期思想发展之中,先验性已然呈现出某种与内在性深刻对立的动机。此种对立最早出现于他对休谟问题的独到回应,后在《差异与重复》中呈现得尤为清晰。从时间的第一种综合到微分式的理念论,从经验到先验,从休谟到康德,这条隐含的线索也标志着德勒兹思想出现过的最为关键的否定性裂痕。在晚近的法国思想之中,梅亚苏的思辨唯物论及其核心命题“唯有偶然性是必然的”似乎正是先验经验主义的最极端而深刻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经验主义 休谟问题 德勒兹 内在性 先验 偶然性
下载PDF
杜夫海纳情感先验与存在的现象学阐释
2
作者 张云鹏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为了回答“审美经验如何可能?”这个问题,杜夫海纳借鉴并改造了康德的“先验”概念,提出了“情感先验”这样一个存在论概念。情感先验既是审美经验乃至审美对象之所以可能的条件,同时又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对象的构成因素。作为存在的一种... 为了回答“审美经验如何可能?”这个问题,杜夫海纳借鉴并改造了康德的“先验”概念,提出了“情感先验”这样一个存在论概念。情感先验既是审美经验乃至审美对象之所以可能的条件,同时又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对象的构成因素。作为存在的一种属性的先验,既先于主体又先于客体,并使主客体的亲缘关系成为可能,所以它同时是主体和客体的一种规定性。情感先验在对象身上体现为“情感特质”,在主体身上体现为情感能力,而对情感先验的存在性认知则为“情感范畴”。在海德格尔思想情调的基础上,杜夫海纳论证了情感对于存在的归属;借助于情感范畴的感性显现,进一步论证了情感与存在的同一——“情感先验-存在”。作为与纯粹感觉相应的情感,在审美经验中向我们揭示了存在的完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情感先验 情感特质 情感范畴 存在
下载PDF
先验经验主义视域中的儿童与儿童教育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好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82,共4页
德勒兹的先验经验主义认为经验需要以先验为条件才能实现,不过先验并不超越于经验而存在,它与经验完全内在地共存,每个现实都是潜在的实际化。儿童因其类似于“无器官身体”的身心生长特质正是这种潜在性的先验部分。儿童的生命充满着... 德勒兹的先验经验主义认为经验需要以先验为条件才能实现,不过先验并不超越于经验而存在,它与经验完全内在地共存,每个现实都是潜在的实际化。儿童因其类似于“无器官身体”的身心生长特质正是这种潜在性的先验部分。儿童的生命充满着未经量化分割的绵延力量,其生活应被视为以其自身为中心,并在不同情境中对事物间关系联结进行实验的游戏。儿童教育应克服将儿童“功能化”的倾向,把儿童从“角色安排”中解放出来,以发现和葆养儿童的差异潜力为目的,允许儿童通过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与事物建立联结,支持儿童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创造尚未在世界上发生过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 经验 先验经验主义 儿童教育
下载PDF
经验·先验·超验——杜夫海纳的哲学美学
4
作者 周文彬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0年第1期93-103,共11页
法国当代著名美学家米盖尔·杜夫海纳为自己规定的任务是探讨审美经验,而他研究审美经验的步骤是:先对此加以描述,接着进行先验的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形而上学的意义。由经验而先验而超验,就是杜夫海纳哲学美学的逻辑构架。作为现代... 法国当代著名美学家米盖尔·杜夫海纳为自己规定的任务是探讨审美经验,而他研究审美经验的步骤是:先对此加以描述,接着进行先验的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形而上学的意义。由经验而先验而超验,就是杜夫海纳哲学美学的逻辑构架。作为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美学流派之一,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有自己独到之处,如果说由海德格尔到萨特、梅洛·庞蒂完成了一次由现象学的先验论向存在论的转化,那么杜夫海纳则顺着这一思路将哲学上的转变在美学领域完成,以现象学建立自己的美学认识论,以自然哲学建立自己的美学本体论。文章认为,杜夫海纳的美的现象与美的本质同一观(即美的内在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美学史上富有创造性的;但他把美学认识论作为非理性与科学认识论完全对立起来是偏激的。文章从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谈起,展开了杜氏的审美经验、审美对象、情感先验、自然想象力等哲学美学构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审美对象 审美经验 现象学美学 认识论 美学本体论 哲学美学 想象力 情感先验 审美知觉
下载PDF
康德意义:现代经验主义的解读与新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能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8,共8页
人们往往忽视康德对于经验因素的重视和肯定,实际上,作为理性主义哲学家,康德指出了人类理性能力的有限性并在其先验哲学中给予经验论思想某种合法性的地位,这既显示了一种对欧洲启蒙主义运动"绝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纠偏,也... 人们往往忽视康德对于经验因素的重视和肯定,实际上,作为理性主义哲学家,康德指出了人类理性能力的有限性并在其先验哲学中给予经验论思想某种合法性的地位,这既显示了一种对欧洲启蒙主义运动"绝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纠偏,也为西方经验主义的现代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空间。但康德的"先验论证"和现代经验主义的"约定主义"方法都未能真正解决经验主义的知识普遍性、必然性问题,也致使经验主义的现代发展陷入困境。现代解释学对此有所突破和发展,提出了另一种可能的方向:走向以理解、对话为基础的意义的普遍性,基于交流与对话的视角处理和解决知识的普遍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经验主义 逻辑先验 解释学
下载PDF
近代哲学“自我”观发展中的否定性环节——略论英国经验主义“自我”观
6
作者 孙向晨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2年第4期90-96,共7页
人们往往仅限于笛卡尔、康德哲学来认识近代西方哲学的“自我”问题,而忽视了经验主义“自我”观的历史作用。本文试图揭示经验主义“自我”观在从笛卡尔“我思”发展到康德“先验自我”的历史过程中的否定性作用,即洛克承继,发挥了笛... 人们往往仅限于笛卡尔、康德哲学来认识近代西方哲学的“自我”问题,而忽视了经验主义“自我”观的历史作用。本文试图揭示经验主义“自我”观在从笛卡尔“我思”发展到康德“先验自我”的历史过程中的否定性作用,即洛克承继,发挥了笛卡尔“我思”经验的一面,经贝克莱这一中间环节,至休谟而推向极至。由此,“经验自我”完成了自身的否定,为康德重新确立先验“自我”开辟了道路。作者认为,我们今天在认识“自我”中重新陷入经验和理性的矛盾和困惑时,反思这段历史是不无益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经验主义 自我同一性 笛卡尔 人格同一性 近代哲学 先验自我 康德 洛克 否定性 贝克莱
下载PDF
身体、意向性与“情感先验”——杜夫海纳对康德美学的梅洛-庞蒂化重构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3,共8页
杜夫海纳的"情感先验"是借助和融合了梅洛-庞蒂的身体、知觉、意向性理论对康德审美判断思想的"身体化"重构。受梅洛-庞蒂启示,杜夫海纳把康德的抽象的"非属人"的主体转换为具体的身体—主体,并以此建立... 杜夫海纳的"情感先验"是借助和融合了梅洛-庞蒂的身体、知觉、意向性理论对康德审美判断思想的"身体化"重构。受梅洛-庞蒂启示,杜夫海纳把康德的抽象的"非属人"的主体转换为具体的身体—主体,并以此建立起基于知觉的主客消融的意向性审美关系,进而将由此建构的情感范畴的特殊与一般的同一性,最终归结到"人的范畴"上,这种基于存在论的共同的人性为审美判断的普遍必然性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康德 梅洛-庞蒂 身体 意向性 情感先验
下载PDF
论杜夫海纳的情感先验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冬梅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61-163,共3页
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情感先验丰富和发展了康德的先验哲学,将先验由逻辑认识的条件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杜夫海纳认为情感先验是客观存在的,它既规定了主体,又规定了客体。这一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审美经验的认识维度,为当代美学研究拓... 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情感先验丰富和发展了康德的先验哲学,将先验由逻辑认识的条件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杜夫海纳认为情感先验是客观存在的,它既规定了主体,又规定了客体。这一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审美经验的认识维度,为当代美学研究拓展了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情感先验 本体论 审美经验
下载PDF
从形象到模式——论杜夫海纳审美知觉中的想象力
9
作者 姜旻玥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3-16,42,共5页
杜夫海纳从现象学美学角度出发,对审美知觉中的想象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其区分了一般知觉中的想象力和审美知觉中的想象力。一般知觉中的想象力不仅有先验想象发挥作用,开辟了对象得以诞生的时空场,还存在着经验想象将对象具体化为... 杜夫海纳从现象学美学角度出发,对审美知觉中的想象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其区分了一般知觉中的想象力和审美知觉中的想象力。一般知觉中的想象力不仅有先验想象发挥作用,开辟了对象得以诞生的时空场,还存在着经验想象将对象具体化为可见的静态形象,由此实现认识层面的超越。审美知觉中仅存在着先验想象发挥作用,产生出具有动态生成性的感性模式,由此实现审美层面的跨越。从静态形象到动态模式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想象力在知觉运作过程中实现的审美维度的跨越,这一跨越也走向了人与自然的本源和谐,由此实现了深层自我的审美化自由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先验想象 经验想象 审美知觉
下载PDF
略论杜夫海纳的“情感先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微 《法国研究》 2000年第1期59-69,共11页
关键词 杜夫海纳 “情感先验 情感范 畴意向性 二十世纪 哲学思想 审美经验 法国
全文增补中
西方先天范式的演进:从康德、舍勒到杜夫海纳
11
作者 王欢欢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8-105,共8页
先天概念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其内涵代表了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先天概念的内涵经历了从康德的先验主义、舍勒的直观经验主义,到杜夫海纳先验的经验主义的转变,代表着从主体性哲学走向主体间性哲学,从认识论向... 先天概念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其内涵代表了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先天概念的内涵经历了从康德的先验主义、舍勒的直观经验主义,到杜夫海纳先验的经验主义的转变,代表着从主体性哲学走向主体间性哲学,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 康德的先验主义 舍勒的直观经验主义 杜夫海纳的先验经验主义
下载PDF
杜夫海纳的审美形而上学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晓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7,共7页
作为现象学美学发展的顶峰,杜夫海纳的美学经历了从现象学到存在论的转向。这一转向体现在艺术的审美经验分析,即重建艺术与真理的关联;体现在自然的审美经验分析,即认为自然与人的统一并非源于审美的虚幻性,而是有其存在论的深层依据... 作为现象学美学发展的顶峰,杜夫海纳的美学经历了从现象学到存在论的转向。这一转向体现在艺术的审美经验分析,即重建艺术与真理的关联;体现在自然的审美经验分析,即认为自然与人的统一并非源于审美的虚幻性,而是有其存在论的深层依据。杜夫海纳上述思想不仅有重要的美学意义,而且对于哲学甚至伦理学都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审美形而上学 情感先验 现象学美学
下载PDF
先验逻辑与逻辑实证主义
13
作者 张仲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99-104,共6页
关键词 逻辑实证主义 先验逻辑 康德 传统形而上学 逻辑经验主义 科学知识 先天综合判断 拒斥形而上学 科学方法论 普遍必然性
下载PDF
先验的经验主义与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德勒兹的主体性哲学思想解读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静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1,共6页
德勒兹的"主体性"概念试图从根基上矫正在主体性哲学中存在的二元对立以及对差异的压制。因此,德勒兹反对固定的"主体"和僵化的"客体",强调一种流动的主体性和偶然发生的事件,并从这一点出发提出反形而... 德勒兹的"主体性"概念试图从根基上矫正在主体性哲学中存在的二元对立以及对差异的压制。因此,德勒兹反对固定的"主体"和僵化的"客体",强调一种流动的主体性和偶然发生的事件,并从这一点出发提出反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先验的经验主义。德勒兹把经验主义的任务界定成为分析"事物的状态,以此从中析取出非现在性的概念";为了分析"事物的状态",他力图寻找到一个非人格化的、前个体性的场域,主体性正是由这个场域生发而来。这个主体性概念是德勒兹的积极建构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先验 经验主义 场域 反形而上学
原文传递
佩特唯美主义文艺观及其在中国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文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6-160,共5页
关键词 文艺观 唯美主义 文艺美学 内省 疲惫 庸俗 追求 先验 形而上学 经验主义
下载PDF
学术与功利——评刘士林《先验批判》
16
作者 毛崇杰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关键词 刘士林 先验批判》 上海三联书店 学术思想 政治功利主义 美学思想 实用主义 理性批判 经验主义 审美心理
下载PDF
问题、事件与先验的经验主义——试论德勒兹划分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的根据
17
作者 张能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9,共10页
德勒兹在《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一书中认为,伦理学,亦即作为存在之内的诸样式之类型学区分于道德哲学,因为后者总是将存在归因于超验的诸价值。这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德勒兹区分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的最终依据是什么?而针对该问... 德勒兹在《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一书中认为,伦理学,亦即作为存在之内的诸样式之类型学区分于道德哲学,因为后者总是将存在归因于超验的诸价值。这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德勒兹区分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的最终依据是什么?而针对该问题,德勒兹一直晦暗不明。但要讨论该问题,我们首先还得从德勒兹激进的"问题"本体论出发。在德勒兹看来,真正的伦理"问题"关联到的是未被表达与展开的潜在的领域,它深深嵌入某种异质性的、生存论的境遇当中,而且这种据于个体生存实情的境遇往往先于抽象的道德规训或价值约束。在此基础上,德勒兹通过事件理论具体阐释了事件是作为蕴藏于事实中的那种潜在,即它并非事物状态的时空实现,而先天的价值秩序或者伦理规范仅仅只是作为时空实现中的一个现实化了的事态而已。最后,德勒兹基于先验的经验主义立场,深度刻画了其伦理学是区别于基于人类理性形象而建构的道德哲学这一基本事实。据此,从问题、事件到先验经验主义相关哲学理论的致思来看,这都与德勒兹区分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的思想努力有着直接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道德哲学 问题 应对之法 事件 先验经验主义 差异
原文传递
语言学的渊源、流派及其学科性质的变迁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葆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6-131,共6页
本文将国际语言学的渊源、流派及学科性质变迁的基本规律概括为:1.不同的语言类型导致不同的研究方法的产生;2.不同的知识结构导致不同的语言观和不同的语言学流派;3.不同的哲学基础导致语言学学科性质的变迁。
关键词 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 实验主义 先验主义 国际语言学 学术渊源 学术流派 学科性质
下载PDF
民主是什么?─—关于西方民主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荣昌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7-144,共8页
民主政体及其理论的讨论,是西方思想史上少数几个历久弥新的传统论域之一。“公开、自由和公平的选举”是理论和政治评论界据以确认“民主”的通行标准。但在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中,这一标准往往因为西方背景的缺失而失去其有效性... 民主政体及其理论的讨论,是西方思想史上少数几个历久弥新的传统论域之一。“公开、自由和公平的选举”是理论和政治评论界据以确认“民主”的通行标准。但在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中,这一标准往往因为西方背景的缺失而失去其有效性。更根本的问题在于,在“民主”的“人民统治”这一本义之中,隐藏着“谁”是人民,以及由此而来的“谁”统治和统治“谁”等一系列问题。在讨论“民主”必然要涉及的“民主”与“自由”、“平等”的关系问题之中,左、右两派的长时间对垒,也总是发生在“人民”是“谁”未曾厘清,因而误置先验层面问题与经验层面问题的一系列混乱背后。而这种混乱与西方思想史上将先验形式与经验内容截然两分的思想传统紧密相关。在历史经验中与我们遭遇的“人民”,总是持有某种先验形式或逻辑形式,其“身份”或“人格”具有某种普遍有效性的“人民”。因此,“人民”之得以认定,是以“人民”的方式如此行事得以可能的逻辑形式为据,并非以经验层面可获确认的“大多数”或“全体”为据。经验层面的“少数”、“多数”或“全体”既可能代表“公共利益”。“公意”,也可能代表“私人利益”和“私意”。只是在人们据以表示其意愿的逻辑形式处,“公意”、“私意”或“公共利益”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形式 民主 自由 平等 先验主义 经验主义 权利 权利物 公益 私意 多数人 少数人 公民身份
下载PDF
经济学方法论的先验与经验之辩——从米塞斯的先验论说起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67,共9页
众所周知,现代主流经济学家无不倡导:为了使得经济学获得真正科学的地位,经济学需要往更加形式化和数量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作为奥地利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的米塞斯却对这种极端"经验主义"的方法提出严重质疑。为了对付实证主... 众所周知,现代主流经济学家无不倡导:为了使得经济学获得真正科学的地位,经济学需要往更加形式化和数量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作为奥地利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的米塞斯却对这种极端"经验主义"的方法提出严重质疑。为了对付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双重夹击,他继承门格尔理论与历史的二分法,从康德那里借来"先验"一词标记在自己的学科上,并从先验的行为学公理出发严格演绎出一整套经济学命题,试图建立包括经济学在内的更广的"人类行为学"。文章试图探讨米塞斯这一方法论基础的两面,即批驳经验主义的"破题"面和借用康德先验范畴的"立论"面,并阐明尽管其"立论"面并非尽善尽美且备受攻击,但我们仍不能忽视其"破题"面对当前经济学方法论的警示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学派 米塞斯 方法论 经验主义 先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