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迈陈凹陷徐闻X3井油砂中C_(27~39)双杜松烷两个新同系列的发现及意义
1
作者 包建平 朱翠山 杨茜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3-642,共20页
对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徐闻X3井27个油砂样品的饱和烃和芳烃馏分进行色谱-质谱分析,以确定C_(27~39)双杜松烷同系列的色谱、质谱特征及其意义。结果表明,徐闻X3井油砂样品具有高姥植比(介于3~7之间)、指示达玛树脂贡献的双杜松烷类化合物... 对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徐闻X3井27个油砂样品的饱和烃和芳烃馏分进行色谱-质谱分析,以确定C_(27~39)双杜松烷同系列的色谱、质谱特征及其意义。结果表明,徐闻X3井油砂样品具有高姥植比(介于3~7之间)、指示达玛树脂贡献的双杜松烷类化合物(包括W、T和R化合物)异常丰富的特征,(W+T)/C_(30)藿烷(C_(30)H)值大多介于1~6之间,但奥利烷(O1)/C_(30)H值变化幅度大(介于0.1~1.0之间),显示出煤成油的典型特征。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与研究区发育的渐新统涠洲组含煤烃源岩的背景相吻合。首次检测到C_(27~29)和C_(31~39)两个新系列同系物,其质谱特征与顺-顺-反-和反-反-反-双杜松烷相似,均存在M^(+)-43(丢失一个异丙基)特征离子,推测它们属于具有相似立体构型的双杜松烷同系列。它们的碳数与其保留时间之间呈现起伏的折线而非线性关系,表明其分子结构中不存在基团大于异丙基的烷基侧链,据此推测C_(31~39)升双杜松烷系列中增加的碳数可能以若干甲基的形式取代在环系上。因此,在这两个同系列中,C_(27~29)同系物为脱烷基(甲基或异丙基)双杜松烷系列,C_(31~39)同系物为由若干甲基取代的升双杜松烷(即甲基化双杜松烷)系列。C_(27)和C_(29)降双杜松烷含量与油砂成熟度呈正相关性,表明成熟度升高有利于双杜松烷发生脱烷基作用;而C_(31)和C_(33)升双杜松烷含量与成熟度呈负相关性或没有相关性,暗示油砂中甲基化双杜松烷的形成与成熟度间没有因果联系。因此,油砂中C_(27~29)降双杜松烷系列可能属于次生成因,而C_(31~39)升双杜松烷系列则具有原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顺-反-双杜松烷 反-反-反-双杜松烷 C_(27~29)降双杜松烷 C_(31~39)升双杜松烷 达玛树脂 油砂 迈陈凹陷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香根草杜松烷型倍半萜成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飞生 文媛 龙高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636-5638,共3页
[目的]分析香根草杜松烷型倍半萜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水蒸气蒸馏法(SD)、微波辅助萃取(MAE)、乙醇萃取的多个香根油样品。[结果]共检测出9个杜松烯倍半萜化合物,经分析比较,证实其中4个杜松二烯倍半萜成... [目的]分析香根草杜松烷型倍半萜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水蒸气蒸馏法(SD)、微波辅助萃取(MAE)、乙醇萃取的多个香根油样品。[结果]共检测出9个杜松烯倍半萜化合物,经分析比较,证实其中4个杜松二烯倍半萜成分,可在不同方法提取的香根油中重复检出,相似度高。[结论]研究结果为香根油品质鉴定和香根草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杜松烷 倍半萜 GC/MS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双杜松烷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卢晓林 石宁 +5 位作者 李美俊 张忠涛 付健 陈聪 赖洪飞 代金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0-568,共9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双杜松烷(W和T)含量丰富。基于35个原油样品系统的色谱—质谱(GC-MS)分析,对白云凹陷双杜松烷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研究。白云凹陷原油双杜松烷相对含量分布明显呈现“北高东低”的特点。双杜松烷相对...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双杜松烷(W和T)含量丰富。基于35个原油样品系统的色谱—质谱(GC-MS)分析,对白云凹陷双杜松烷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研究。白云凹陷原油双杜松烷相对含量分布明显呈现“北高东低”的特点。双杜松烷相对含量在成熟—高成熟原油中基本不随成熟度变化,也不受气洗作用的影响,而主要受油气来源的控制。双杜松烷相对含量与姥鲛烷/植烷(Pr/Ph)及三环萜烷(C19TT+C20TT)/C23TT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偏氧化及高陆源输入的环境有利于双杜松烷的富集。双杜松烷相对含量是指示生源、沉积环境及油源分析的良好指标。此外,双杜松烷T/W比值是有效的成熟度参数,适用于低—中等成熟度的原油和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松烷 沉积环境 有机质输入 成熟度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崖13-1气田凝析油和煤系地层的双杜松烷及其地质-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可为 潘贤庄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0年第1期33-42,共10页
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的崖13-1凝析油和第三系滨海(梅山组)及滨海沼泽煤系(崖城组)的沉积岩抽提物中检出了一些特殊的五环三萜烷,其中除羽扇烷-Ⅰ和C_(30)双杜松烷(W、T)外,还首次发现C_(31)双杜松烷。这些特殊的五环三萜烷可能是由第三... 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的崖13-1凝析油和第三系滨海(梅山组)及滨海沼泽煤系(崖城组)的沉积岩抽提物中检出了一些特殊的五环三萜烷,其中除羽扇烷-Ⅰ和C_(30)双杜松烷(W、T)外,还首次发现C_(31)双杜松烷。这些特殊的五环三萜烷可能是由第三系滨海岸带生长的植物所衍生的富含树脂、萤光镜质体的干酪根热降解生成。因此,双杜松烷、羽扇烷-Ⅰ和奥利烷一样同是陆源植物生源输入的分子标志,是本区由—油,油—岩对比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13-1气田 凝析油 煤系地层 杜松烷 地质-地球化学意义
下载PDF
广藿香中一个新的杜松烷型倍半萜和一个新天然产物
5
作者 冯玉梅 唐建贤 +2 位作者 刘致远 李蓉涛 李洪梅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95-2299,共5页
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 ODS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技术从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地上部分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得到了一个新的杜松烷型倍半萜pogocablene P (1)和一个具有环己酮结构的新天然产物pogocablone A (2),并... 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 ODS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技术从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地上部分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得到了一个新的杜松烷型倍半萜pogocablene P (1)和一个具有环己酮结构的新天然产物pogocablone A (2),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确定了这两个化合物的结构。同时,借助计算ECD的方法确定了化合物2的绝对构型。另外,对化合物1和2进行了抗流感病毒和抗炎活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唇形科 化学成分 杜松烷型倍半萜 新天然产物
原文传递
黔产金钗石斛中1个新的杜松烷型倍半萜 被引量:10
6
作者 肖世基 钱怡 +6 位作者 张良 唐艳芬 朱雪梅 周惠黠 赵忠能 张茂生 徐德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972-2974,共3页
目的研究贵州道地药材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经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贵州道地药材金钗石斛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倍半萜... 目的研究贵州道地药材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经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贵州道地药材金钗石斛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鉴定为δ-杜松萜烯-12,14-二醇(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 兰科 杜松烷 倍半萜类 δ-杜松萜烯-12 14-二醇
原文传递
没药中一个新的杜松烷型倍半萜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超超 夏晖 +6 位作者 梁乃允 王嵘晔 王鑫玉 姚会娜 霍会霞 屠鹏飞 李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31-834,共4页
采用硅胶、ODS及半制备型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没药正己烷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结合其理化性质、波谱数据(UV、IR、MS、NMR)和X-ray单晶衍射实验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没药正己烷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杜松烷型倍半萜类化... 采用硅胶、ODS及半制备型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没药正己烷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结合其理化性质、波谱数据(UV、IR、MS、NMR)和X-ray单晶衍射实验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没药正己烷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杜松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4R)-3,9-二甲氧基没药酮(1)、9-甲氧基没药酮(2)、没药酮(3)、commiterpene B(4)和comosoneⅡ(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通过X-ray单晶衍射实验确定了其绝对构型。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药 橄榄科 没药属 杜松烷型倍半萜
原文传递
杜松烷型倍半萜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梁旭 杨新洲 +5 位作者 江姗 邓巧玉 陈兴广 贾学恭 邓富声 袁经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6121-6134,共14页
杜松烷型的倍半萜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结构复杂,是植物精油重要组成成分。该类型的化合物中部分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菌、抗肿瘤、抗疟疾等药理作用。主要对近10年来杜松烷型倍半萜的最新结构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分类和总结... 杜松烷型的倍半萜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结构复杂,是植物精油重要组成成分。该类型的化合物中部分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菌、抗肿瘤、抗疟疾等药理作用。主要对近10年来杜松烷型倍半萜的最新结构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分类和总结,以期为杜松烷型倍半萜类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松烷型倍半萜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抗疟疾 抗炎 抗菌 抗肿瘤
原文传递
紫茎泽兰中一个新的杜松烷型倍半萜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旭 杨新洲 +2 位作者 吴超群 李余钊 袁经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55-2959,共5页
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紫茎泽兰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4个杜松烷型倍半萜。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泽兰酚(1)、(+)-(5R,7S,9R,10S)-2-oxocadinan-3,6(11)-dien-12,7... 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紫茎泽兰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4个杜松烷型倍半萜。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泽兰酚(1)、(+)-(5R,7S,9R,10S)-2-oxocadinan-3,6(11)-dien-12,7-olide(2)、(1S,4R)-7-hydroxycalamenen-3-one(3)和(-)-(5R,6R,7S,9R,10S)-cadinan-3-ene-6,7-diol(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4均未表现明显的肿瘤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化学成分 杜松烷型倍半萜 外来入侵植物
原文传递
杜松烷型倍半萜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姜龙瑜 温艳华 +5 位作者 彭雨 陈天娇 陈晶晶 杨金玲 巩婷 朱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52-1967,共16页
杜松烷型倍半萜是一类双环倍半萜,立体化学复杂,具有广泛药理活性,如抗菌、抗炎、降糖等。迄今为止,已从多种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鉴定出具有不同结构及生物活性的杜松烷型化合物,相关杜松烷型倍半萜合酶的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本文按5种... 杜松烷型倍半萜是一类双环倍半萜,立体化学复杂,具有广泛药理活性,如抗菌、抗炎、降糖等。迄今为止,已从多种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鉴定出具有不同结构及生物活性的杜松烷型化合物,相关杜松烷型倍半萜合酶的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本文按5种结构类型对近4年(2017-2020年)文献发表的结构新颖的124个杜松烷型化合物进行整理,并对其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介绍了代表性杜松烷型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概况,归纳了该类天然产物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杜松烷型倍半萜合酶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该类天然产物的研究前景和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松烷型倍半萜 结构类型 药理活性 生物合成 倍半萜合酶
原文传递
假地胆草中1种抗真菌的杜松烷内酯
11
作者 龚苏晓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2年第3期183-183,共1页
假地胆草(Pseudoelephantopus spicatus)在菲律宾常用作局部药物,治疗创伤、湿疹、蛇咬伤和用于消炎。据报道,曾从假地胆草叶中分离出5种吉马烷内酯和1种杜松烷内酯。本次从假地胆草中分离出另一种杜松烷内酯,以1D和2D NMR光谱和质谱学... 假地胆草(Pseudoelephantopus spicatus)在菲律宾常用作局部药物,治疗创伤、湿疹、蛇咬伤和用于消炎。据报道,曾从假地胆草叶中分离出5种吉马烷内酯和1种杜松烷内酯。本次从假地胆草中分离出另一种杜松烷内酯,以1D和2D NMR光谱和质谱学为基础,鉴定出该成分的结构,并对其抗微生物活性进行了检测。 干燥假地胆草叶(500g)用氯仿提取,得到粗提物,用Pb(OAc)_2水溶液使色素沉淀,然后上硅胶柱,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洗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作用 假地胆草 杜松烷内酯
原文传递
珠江口盆地不同类型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希文 包建平 朱翠山 《世界地质》 CAS 2016年第4期1066-1075,共10页
为明确白云凹陷目前发现原油的成因及来源,系统分析取自珠江口盆地不同类型原油中各类生物标志物的分布与组成特征,发现番禺低隆起北部构造及番禺4洼的原油具有姥植比低(<2.0),指示陆源有机质输入的奥利烷含量中等,基本缺乏达玛树脂... 为明确白云凹陷目前发现原油的成因及来源,系统分析取自珠江口盆地不同类型原油中各类生物标志物的分布与组成特征,发现番禺低隆起北部构造及番禺4洼的原油具有姥植比低(<2.0),指示陆源有机质输入的奥利烷含量中等,基本缺乏达玛树脂贡献的双杜松烷,各类重排构型甾藿含量较低,而指示沟鞭藻贡献的C_(30)4-甲基甾烷异常丰富的特点。C_(30)4-甲基甾烷与C_(29)规则甾烷的比值>2.1,且其三环萜烷系列C_(19-26)呈现以C_(21)为主峰的正态分布,指示其原始生烃母质以藻类为主,表明这类原油与文昌组湖相烃源岩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而番禺低隆起南部构造及白云凹陷的凝析油具有姥植比高(>4.0),明显富含奥利烷和双杜松烷,各类重排构型甾藿烷含量较高,缺乏C_(30)4-甲基甾烷的特点,且其三环萜烷C_(19-26)呈现阶梯状依次降低的特点,表明陆源有机质是其主要原始生烃母质,这符合白云凹陷发育恩平组煤系烃源岩的石油地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4-甲基甾 杜松烷 奥利 原油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划分缅甸Salin盆地含油气系统(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顶胜 潘校华 +3 位作者 雷振宁 万仑坤 段海岗 李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于2001年和2002年在缅甸国家油气勘探开发招标中获得4个油气勘探开发区块,总面积3514 km2。由于这些区块勘探程度低,而且区块分布分散,勘探风险大、难度高,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争取中方利益最大化,有必要对该...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于2001年和2002年在缅甸国家油气勘探开发招标中获得4个油气勘探开发区块,总面积3514 km2。由于这些区块勘探程度低,而且区块分布分散,勘探风险大、难度高,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争取中方利益最大化,有必要对该区油气地质条件和资源前景进行综合分析。但限于资料和样品,仅选取Salin盆地不同油田不同层位的12个原油样品,在缺乏烃源岩样品的情况下,开展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差异明显,据此将原油分为3类,分别源自3个不同的生烃灶,进而划分出3个可能的含油气系统,并指出不同区块具有不同的勘探目的层系。原油中羽扇烷和双杜松烷的检出,表明原油源自上白垩统或第三系陆相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 Salin盆地 生物标志化合物 含油气系统 羽扇 杜松烷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冉子超 李美俊 +5 位作者 李友川 时阳 王宁 杨永才 卢晓林 肖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9-1069,共11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富含新C_(15)倍半萜烷、特殊构型的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X、Y、Z和X1、Y1、Z1)及双杜松烷等指示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输入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常见的指示被子植物有机质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奥利烷。基于白...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富含新C_(15)倍半萜烷、特殊构型的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X、Y、Z和X1、Y1、Z1)及双杜松烷等指示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输入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常见的指示被子植物有机质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奥利烷。基于白云凹陷13件原油样品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对原油中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降A-奥利烷(Y1)和C_(27)四环萜烷(Z1)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物来源;而根据相关化合物分子结构及各区域丰度相关性分析,判断出新C_(15)倍半萜烷、降A-奥利烷和C_(27)四环萜烷及双杜松烷可能具有不同的生源或演化过程。另外,不同区域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差异明显。这些生物标志化合物是研究区原油族群划分的良好指标。经分析,双杜松烷与新C_(15)倍半萜烷的分布受到沉积环境的影响较大,可能更富集于偏氧化的沉积环境;降A-奥利烷、C_(27)四环萜烷和奥利烷的分布主要受到生源的影响,而受沉积环境影响较小。白云东北、东区原油降A-奥利烷、C_(27)四环萜烷和奥利烷相对丰度明显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位于白云东部的东沙隆起和云荔低隆起可能是研究区陆源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新C 15倍半萜 三环萜 四环萜 杜松烷 原油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色谱/质谱/质谱技术在海上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桂馨 傅宁 郑保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2年第1期21-30,共10页
在琼东南盆地的凝析油和煤系泥岩中发现高丰度的未知物,据GC/MS分析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图初步鉴定为树脂化合物W、T,进一步运用GC/MS/MS分析方法获得化合物T的质谱信息与双杜松烷分子结构吻合。并且运用GC/MS/MS手段在珠江口盆地... 在琼东南盆地的凝析油和煤系泥岩中发现高丰度的未知物,据GC/MS分析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图初步鉴定为树脂化合物W、T,进一步运用GC/MS/MS分析方法获得化合物T的质谱信息与双杜松烷分子结构吻合。并且运用GC/MS/MS手段在珠江口盆地鉴定出双杜松烷型的树脂化合物,排除了对甾烷的干扰。双杜松烷及其同系物对指示这些地区的生源物质及沉积环境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 质谱 质谱技术 海上油气勘探 应用 树脂化合物 杜松烷
下载PDF
苦竹内生真菌Phomopsis sp.KY-12化学成份及其海虾致死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芳 杨胜祥 +1 位作者 刘力 王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89-1392,1439,共5页
利用柱色谱技术从苦竹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包括九个杜松烷型倍半萜、一个azaphilone类化合物和三个甾体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为3,12-dihydroxycalamenene(1),3,9,12-trihyclroxycalamenene(2),indicumolide C(3... 利用柱色谱技术从苦竹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包括九个杜松烷型倍半萜、一个azaphilone类化合物和三个甾体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为3,12-dihydroxycalamenene(1),3,9,12-trihyclroxycalamenene(2),indicumolide C(3),agripilol c(4),2,15-tihydroxycalamenene(5),dysodensiol D(6),bombamalones D(7),8-formyl-7-hydroxyl-5-isopropyl-2-methoxy-1,4-naphthoquinone(8),strobilolA(9),PyrenocineJ(10),3JB,5a-Di-hydroxy-6β-methoxyergosta-7,22.dien(11),麦角甾醇(12)和麦角甾醇过氧化物(13)。其中,化合物3-9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显示中等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9显示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杜松烷型倍半萜 苦竹 细胞毒活性 PHOMOPSIS sp.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原油中C15新倍半萜烷及其母源 被引量:6
17
作者 包建平 陈希文 朱翠山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1-1251,共11页
珠江口盆地珠一和珠二坳陷所产原油饱和烃馏分中,检测到两个新的C15倍半萜烷,文献资料将其鉴定为2,2,4a,7,8-五甲基-反-萘烷和2,2,4a,7,8-五甲基-顺-萘烷,相当于18α(H)和18β(H)-奥利烷中的D/E环构成的二环倍半萜烷.珠二坳陷那些高姥... 珠江口盆地珠一和珠二坳陷所产原油饱和烃馏分中,检测到两个新的C15倍半萜烷,文献资料将其鉴定为2,2,4a,7,8-五甲基-反-萘烷和2,2,4a,7,8-五甲基-顺-萘烷,相当于18α(H)和18β(H)-奥利烷中的D/E环构成的二环倍半萜烷.珠二坳陷那些高姥植比和富含陆源三萜类奥利烷、双杜松烷的凝析油中,这类新倍半萜烷相对丰富;而在珠一坳陷那些富含4-甲基甾烷、贫陆源三萜类和低姥植比的湖相原油中其含量明显偏低,表明新C15倍半萜烷在成因和来源上与陆源有机质有关,它们在研究区具有指示原油母源的作用.不同结构的倍半萜烷母源不同,它们在珠江口盆地原油中与指示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性的指标Pr/Ph比呈现完全不同的相关性:Pr/Ph比与指示陆源有机质输入的新倍半萜烷和杜松烷的含量正相关,而与指示细菌输入的补身烷和重排补身烷的含量负相关,可能反映新倍半萜烷的形成需要偏氧化的地球化学条件.扩展至烃源岩中发现,恩平组碳质泥岩和泥岩中新倍半萜烷含量迥异,高姥植比(>7.0)的碳质泥岩中其丰度远高于低姥植比(约为2.17)的泥岩,但后者与同样低姥植比(约为2.29)的文昌组腐泥型湖相泥岩中含量相当,因此陆源有机质可能只是新倍半萜烷形成的充分条件,而偏氧化的沉积-成岩环境可能才是此类新标志物形成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倍半萜 补身 杜松烷 奥利 杜松烷 原油 珠江口盆地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Orbitrap HRMS益智仁中倍半萜类物质的分析与鉴定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梦雅 左莉华 +9 位作者 周霖 高一乔 关克磊 杜翔宇 张瑞 贾清泉 裴健颖 李寒冰 孙志 杜书章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6168-6177,共10页
目的建立中药复杂体系快速、准确鉴定的分析方法,系统阐明益智仁(益智Alpinia oxyphylla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倍半萜类物质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在优化倍半萜类... 目的建立中药复杂体系快速、准确鉴定的分析方法,系统阐明益智仁(益智Alpinia oxyphylla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倍半萜类物质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在优化倍半萜类物质提取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质谱全扫描捕捉未知化合物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碎片离子信息,同时与对照品的相对保留时间和质谱数据进行比对,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及数据库,实现对益智仁中倍半萜类未知化合物的准确快速鉴定。结果共鉴定出24种倍半萜类化合物,根据骨架结构将其归为4类,其中9个桉叶烷型、6个杜松烷型、8个艾里莫芬烷型、1个刺参酮型。结论利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实现对益智仁中多种倍半萜类成分的快速、准确鉴定,为益智仁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仁 倍半萜类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提取工艺 桉叶 杜松烷
原文传递
香血藤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培培 高莎莎 +3 位作者 张甜甜 陈家春 段宏泉 方进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426-3429,共4页
目的:研究香血藤Schisandra glaucescens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分离,制备HPLC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t-杜松醇(t-cadinol,1),α-杜松醇(α-cadinol,2),榧树醇(to... 目的:研究香血藤Schisandra glaucescens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分离,制备HPLC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t-杜松醇(t-cadinol,1),α-杜松醇(α-cadinol,2),榧树醇(torreyol,3),(+)-ent-epicubenol(4),ent-T-muurolol(5),(-)-15-hydroxycalamenene(6),(-)-cubebol(7),4-epi-cubebol(8),石竹烯醇-I(caryophyllenol-I,9),石竹烯醇-II(caryophyllenol-II,10),oxyphyllenodiols A(11),caryolane-1,9β-diol(12)。结论:化合物4,6~12均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12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血藤 杜松烷 荜澄茄 石竹 caryolane型 倍半萜
原文传递
翼梗五味子藤茎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杰文 杜金龙 +8 位作者 侯宪峰 郑腊梅 刘丹 刘惠丽 王杰 胡君一 徐英黔 陈家春 方进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049-3054,共6页
翼梗五味子(原变种)Schisandrahenryivat.henryi的干燥藤茎以95%乙醇提取,提取物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所得乙酸乙酯部位以正、反相硅胶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分离,以制备HPLC、制备薄层色谱纯化,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采... 翼梗五味子(原变种)Schisandrahenryivat.henryi的干燥藤茎以95%乙醇提取,提取物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所得乙酸乙酯部位以正、反相硅胶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分离,以制备HPLC、制备薄层色谱纯化,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采用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t-杜松醇(t-cadinol,1),cadinane-4β,5α,10β-triol(2),cadinane-5α,10d-diol-2-ene(3),oxyphyllenodiolsA(4),1β,4β-dihydroxyeudesman-11-ene(5),cyperusolC(6),(7R)-opposit-4(15)-erie-1β,7α-diol(7),dysodensiolE(8),epi.guaidiolA(9),aromadendrane-4β,10β-diol(10),tricyclohumuladiol(11),caryolane-1,9β-diol(12),guaidiolA(13)。化合物3,5-10,13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13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梗五味子 杜松烷 愈创木 倍半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