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344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崔激平 杨晓凤 +6 位作者 王红梅 吴雁翔 吕乃武 张轶斌 许忆峰 单鸿 周金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8-821,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6月该科室应用自体MSCs移植对344例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进行研究。骨髓...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6月该科室应用自体MSCs移植对344例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进行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对344例患者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5~10μg,动员骨髓干细胞,共4 d,4d后采集骨髓,将采集的骨髓通过Percoll梯度离心,提取单个核细胞(MNC),总量为(5.72±1.89)×108,CD34+细胞(2.67±1.22)%,CD133+细胞(1.79±0.73)%。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7~10d,最终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含量为(1.90±0.96)×108。应用四肢肌肉内注射的方式进行干细胞移植。移植后3、6、9、12个月观察患者酶学、肌电图、肌肉MRI变化,评价干细胞移植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临床分级。结果 344例患者中292名患者四肢肌肉力量均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85.00%,好转患者中199名患者四肢力量明显好转,明显好转率为58.00%;93名患者四肢肌力较前略好转,好转率为37.00%。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使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肌力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常速行走的步态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楠 杜青 +4 位作者 刘晓青 李西华 伍勰 周璇 张树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0期3770-3776,共7页
背景:对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异常步态的生物力学研究目前尚不多见,且缺乏步态的足底压力特征结果报道。目的:分析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常速行走的步态运动学及足底压力分布特征。方法:利用VICON红外光点捕获系统,采集10名杜氏... 背景:对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异常步态的生物力学研究目前尚不多见,且缺乏步态的足底压力特征结果报道。目的:分析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常速行走的步态运动学及足底压力分布特征。方法:利用VICON红外光点捕获系统,采集10名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及10名正常儿童裸足常速行走的三维运动学数据,并利用Medilogic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记录支撑足的足底压力分布数据。结果与结论: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组行走时的步长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而步宽和重心摇晃幅度则大于正常对照组;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组步态的双支撑期所占的周期比例大于正常对照组,摆动末期所占的周期比例则小于正常对照组;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组髋关节最大伸角小于正常对照组,髋关节最大屈角大于正常对照组,摆动相最大膝屈角小于正常对照组,着地时踝关节跖屈角大于正常对照组;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组在行走过程中最大足底压力小于正常对照组,最大压力的分布向足前区外侧偏移。结果表明,步态周期时间百分比可作为杜氏型肌营养不良患儿行走能力的评价指标,杜氏型肌营养不良患儿在常速行走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非正常的步态特征可能归因于下肢各关节伸肌群力量不足,部分患儿踝关节呈明显的马蹄足内翻也是造成步态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临床实践 杜氏进行性营养不良 步态 周期时间百分比 足底压力分布 摆动相 膝屈角 跖屈角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在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靳廷丽 唐珉 +2 位作者 冯微 游雪云 匡渤海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52-5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对性连锁遗传病进行非创伤性产前诊断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取已生育过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DMD)患儿的孕妇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有核细胞层,挑取有核红细胞,并提取DNA,提取孕妇、其丈... 目的探讨应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对性连锁遗传病进行非创伤性产前诊断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取已生育过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DMD)患儿的孕妇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有核细胞层,挑取有核红细胞,并提取DNA,提取孕妇、其丈夫及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的外周血的基因组DNA。将有核红细胞DNA先进行随机引物预扩增,利用dystrophin基因中4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位点(STR-44,STR-45,STR-49和5-′DysⅡ)进行PCR扩增,进行家系连锁分析。结果准确检测2例,1例为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1例为正常女孩。结论利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可进行胎儿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的非创伤性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外周血 有核红细胞 杜氏进行性营养不良 产前诊断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多重PCR诊断杜氏/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渝 张成 +1 位作者 邱伟 钟月桂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 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结合多重PCR方法分析DMD基因缺失位点 ,以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的DMD的诊断技术。方法 将对缺失热区 18对引物分成两套 ,用毛细管电泳分析 7个DMD/BMD家系中的 7名患者的二步多重PCR产物。结果 毛细... 目的 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结合多重PCR方法分析DMD基因缺失位点 ,以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的DMD的诊断技术。方法 将对缺失热区 18对引物分成两套 ,用毛细管电泳分析 7个DMD/BMD家系中的 7名患者的二步多重PCR产物。结果 毛细管电泳能快速、准确分离 18对引物多重PCR产物 ,判断出DMD基因缺失位点。结论 毛细管电泳定量PCR方法能高效、准确、快速诊断缺失型DMD患者 ,具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贝氏进行性营养不良 毛细管电泳 多重PCR
下载PDF
远端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凌启节 储照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22期83-83,共1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41岁。系"双下肢无力2a余"入院,患者于2a前劳累后觉双下肢沉重,走路易疲劳。近6个月来不能骑自行车,上楼费力。近10d来出现下蹲后起立困难,自觉双小腿变细。患者发病以来饮食睡眠一般,体质量正常。既往体健,否认高... 1病例资料患者,女,41岁。系"双下肢无力2a余"入院,患者于2a前劳累后觉双下肢沉重,走路易疲劳。近6个月来不能骑自行车,上楼费力。近10d来出现下蹲后起立困难,自觉双小腿变细。患者发病以来饮食睡眠一般,体质量正常。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疾病,肝炎结核病史。入院体检:T 36.5℃,P 66次/min,R 18次/min,Bp129/78mm Hg,神清,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mm左右,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正常,无眼震。颈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进行性营养不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远端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例
6
作者 胡孟英 王海滨 高展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1-331,共1页
关键词 远端进行性营养不良 实验室诊断 预防
下载PDF
新型化合物PTC124可治疗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7
《齐鲁药事》 2007年第6期360-360,共1页
2007年4月,最新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数据表明,PTCThPrapeutics公司的实验性化合物PTC124,在对杜氏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中,显示了积极的治疗效果。PTC124是一种口服的在研新药,可用于治疗由基因无效突变引起的遗传障... 2007年4月,最新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数据表明,PTCThPrapeutics公司的实验性化合物PTC124,在对杜氏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中,显示了积极的治疗效果。PTC124是一种口服的在研新药,可用于治疗由基因无效突变引起的遗传障碍。PTCTherapeutics公司通过分析1800种遗传性障碍得出,有相当多的遗传疾病是由基因无效突变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进行性营养不良 治疗效果 化合物 Therapeutics公司 《自然》杂志 Ⅱ期临床试验 无效突变
下载PDF
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竹 肖农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49-52,共4页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一组基因缺陷导致的肌肉疾病,在活产男婴中的发病率为1/5 000~1/3 500,是儿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腓肠肌假性肥大、关...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一组基因缺陷导致的肌肉疾病,在活产男婴中的发病率为1/5 000~1/3 500,是儿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腓肠肌假性肥大、关节挛缩、活动受限、进行性肌力减退、步行困难,8~14岁失去步行能力,最终多于30岁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2]。目前该病尚无根治方法,主要通过康复干预、药物治疗、心肺功能管理等手段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药物治疗一直是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营养不良 进行性营养不良 药物治疗 运动发育迟缓 呼吸循环衰竭 肉疾病 基因缺陷 主要表现
下载PDF
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运动功能与下肢肌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史惟 李惠 +4 位作者 苏怡 李西华 翟淳 周水珍 王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40-1443,共4页
目的:明确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患儿运动功能与肌力的相关性。方法:来自2013年6月—2017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神经肌肉疾病数据库中的117例DMD患儿参加了此项研究,纳入对象均经基因检测或肌肉活检明确诊断,同时接受过... 目的:明确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患儿运动功能与肌力的相关性。方法:来自2013年6月—2017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神经肌肉疾病数据库中的117例DMD患儿参加了此项研究,纳入对象均经基因检测或肌肉活检明确诊断,同时接受过运动功能和肌力测定,且上述两项测定间隔时间小于1周。采用中文版北极星移动评价量表(NSAA)进行运动功能测定,手持式肌力测定仪(HHD)测定髋、膝和踝等下肢部位的肌群肌力,上述对象均同时测定身高和体重。分析DMD患儿运动功能与下肢各组肌群间的相关性,以及各组肌群、身高、体重、年龄等因素对运动功能的影响程度。结果:117例对象中男性115例,女性2例,年龄3.5—14.1岁,平均(7.1±1.9)岁,身高92—152cm,平均(117.2±10.6)cm,体重13—50kg,平均(23.2±6.3)kg,NSAA得分8—34分,平均(21.4±5.3)分,7组下肢肌群中,足跖屈肌力最大,平均(9.9±4.7)kg,髋伸展次之,足背屈的肌力最小,平均(4.5±2.7)kg,膝伸展次之。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NSAA得分与下肢各组肌群肌力值的相关性均具有显著性意义(除足跖曲),其中与膝和髋伸展肌群的相关性较高(r=0.52和r=0.44);以NSAA分值为应变量,年龄、体重、身高和7组下肢肌群肌力为自变量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DMD患儿运动功能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膝伸展、体重、髋伸展,校正决定系数为0.36。结论:DMD患儿运动功能与下肢大部分肌群肌力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膝和髋伸展肌群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相对更高,维持和提升DMD患儿下肢肌群尤其是伸展肌群的肌力,可能有助于维持DMD患儿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进行性营养不良 运动功能 相关性 北极星移动评价量表
下载PDF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与基因表型的关联 被引量:7
10
作者 季苏琼 李悦 +2 位作者 王琼 孟丽娟 卜碧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1期31-34,45,共5页
目的:分析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型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DM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特点。结果:患者多表现为肢体无力、走路姿势异常,发育迟缓,部分患者伴智力下降,心脏功能减退... 目的:分析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型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DM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特点。结果:患者多表现为肢体无力、走路姿势异常,发育迟缓,部分患者伴智力下降,心脏功能减退等。多重链接探针依赖扩增技术发现基因检测无异常4例(7.69%),DMD基因缺失40例(76.9%),重复8例(15.3%)。基因突变发生在外显子45~55 22例(40.74%),2~19区域10例(19.23%)。48例基因异常患者中,符合阅读框架原则42例(87.5%)。结论:基因缺失的大小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不大,病情严重程度关键取决于突变是否会破坏阅读框结构。基因突变越接近5'端对智力的影响越轻,越接近3'端对智力的影响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营养不良 杜氏营养不良症基因 多重链接探针依赖扩增技术 基因缺失 基因重复
下载PDF
浅谈从奇经论治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建军 周顺林 +3 位作者 陆春玲 黄涛 吴以岭 陈金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奇经 杜氏营养不良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激素治疗对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骨健康的影响
12
作者 陈婕妤 周怡瑶 +2 位作者 赵蕾 李西华 钱甜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使用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肌病门诊的有完整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骨密度报告的DMD患儿。收集患儿...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使用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肌病门诊的有完整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骨密度报告的DMD患儿。收集患儿的人体学测量指标,骨密度及部分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入选的99例均为男性患儿,平均年龄(7.2±2.1)岁。激素治疗患儿52例(占52.5%),平均激素使用时间为12.0(IQR 3.9,16.7)个月。未用激素组患儿较激素治疗组年龄小,分别为(6.3±2.0)岁和(8.0±1.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激素患儿的年龄别身高Z值为-1.6±1.1;激素治疗组患儿的Z值为-2.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未用激素患儿BMI的Z评分为IQR为0.17±1.50,激素治疗患儿BMI的Z评分为0.19±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激素治疗患儿和未用激素患儿骨密度Z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4)。激素治疗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值比未用激素患儿检测值高,分别为(19.8±8.5)μg/L和(17.7±1.3)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结论DMD患儿应常规完善相关骨代谢指标的监测和随访,2年以内激素治疗在给予相关营养素补充剂的同时不会显著影响骨密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进行性营养不良 人体学测量 骨密度 儿童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在杜氏型肌营养不良左心室功能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卫平 赵蒙 李文凯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3D-STE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早期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左心室收缩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DMD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年龄相仿的正常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儿童二维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D、LVESD、LAD、LVEF)... 目的:探讨3D-STE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早期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左心室收缩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DMD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年龄相仿的正常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儿童二维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D、LVESD、LAD、LVEF)、三维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3D-LVEF、GRS、|GLS|、|GAS|)差异。结果:两组间二维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D、LVESD、LAD、LVEF)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维超声心动图容积指标(LVEDV、LVESV)、3D-LVEF及G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LS|、|GAS|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DMD心脏功能损伤患儿,3D-STE整体纵向应变、整体面积应变已显著减低,为亚临床心功能损伤的发现和早期干预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三维斑点追踪 左心室收缩功能
下载PDF
家族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面肩肱型四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立柱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7年第4期203-203,T030,共2页
女,16岁,同胞兄妹四人,先后患病。开始走路后发现双肩胛骨翘起,双手不能平举及上举,如一手上举或平举需用力一甩或另一支手扶助往上一抬方能上举或平举。一胞妹两个胞弟均有不同程度上述表现(图1)。体检,发育正常,营养欠佳,瘦长体型,反... 女,16岁,同胞兄妹四人,先后患病。开始走路后发现双肩胛骨翘起,双手不能平举及上举,如一手上举或平举需用力一甩或另一支手扶助往上一抬方能上举或平举。一胞妹两个胞弟均有不同程度上述表现(图1)。体检,发育正常,营养欠佳,瘦长体型,反应灵敏,心肺正常。身高135厘米,体重25公斤。双侧肩胛骨在向前向外展45°~50°时表现为翼状肩,不能强迫病儿平举上肢,肩胛胸壁关节(肩胛胸壁与胸壁之间不是一个真正的关节,而是一个活动性连接)的位置改变显著。肩胛带、胸壁诸肌萎缩,口轮匝肌、眼轮匝肌、上臂各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进行性营养不良 面肩肱 遗传学 X线诊断
下载PDF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心肌损害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陆春玲 杨晓黎 陈金亮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8-479,共2页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是肌营养不良中症状重、进展快的一个类型,因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缺陷,使肌肉组织缺乏抗肌萎缩蛋白,引起肌肉进行性变性、坏死。DMD是性连锁隐性遗传病,男性儿童早期发病,表现为进行性四肢无力...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是肌营养不良中症状重、进展快的一个类型,因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缺陷,使肌肉组织缺乏抗肌萎缩蛋白,引起肌肉进行性变性、坏死。DMD是性连锁隐性遗传病,男性儿童早期发病,表现为进行性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合并腓肠肌肥大,晚期四肢瘫痪。可累及心肌、呼吸肌,造成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损害 进行性四肢无力 杜氏营养不良 萎缩蛋白 肉组织 隐性遗传病 腓肠肥大
下载PDF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病毒载体治疗进展
16
作者 徐青青 李梅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1-54,共4页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musculardystrophy)是一种缓慢进行性加重的以肌无力和肌萎缩为特点的遗传性肌肉病变。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为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一种致死性的X-连锁遗传疾病,由编码肌...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musculardystrophy)是一种缓慢进行性加重的以肌无力和肌萎缩为特点的遗传性肌肉病变。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为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一种致死性的X-连锁遗传疾病,由编码肌营养不良蛋白的基因突变所致。该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被临床证实可延缓疾病进展,近年来基因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与基因治疗密切相关的病毒载体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营养不良 病毒载体 载体治疗 杜氏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蛋白 基因治疗 进行性加重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脂肪基质细胞移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孟海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68-269,共2页
目的:观察脂肪基质细胞(ADSCs)移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前后血清酶学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06~2011-06莱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DMD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例;年龄1~20岁,平均年龄13.3岁。阳性家族史22例。经莱芜市人... 目的:观察脂肪基质细胞(ADSCs)移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前后血清酶学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06~2011-06莱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DMD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例;年龄1~20岁,平均年龄13.3岁。阳性家族史22例。经莱芜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征求患者本人及家人签字同意后,进行自体ADSCs移植治疗,设自身治疗前后血清酶学变化对照方法进行疗效观察,应用四肢肌内注射的方式进行ADSCs移植。结果:ADSCs移植治疗12个月肌力增加者占患者总数的64.8%。血清肌酸激酶(CK)降低率80.4%,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降低率78.4%。结论:ADSCs移植治疗DMD,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使DMD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肌力有所提高,血清酶学较移植前下降。ADSCs移植无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DMD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脂肪基质细胞 血清酶学 细胞移植 细胞治疗
下载PDF
运动与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
18
作者 张翔 叶梅聆 孔梅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第5期50-51,共2页
肌营养不良症是原发于骨骼肌的一种常见遗传疾病,表现为进行性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尽管这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症状各异,但几乎所有的肌营养不良症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运动不耐受(Exercise intolerance)。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是最常见... 肌营养不良症是原发于骨骼肌的一种常见遗传疾病,表现为进行性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尽管这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症状各异,但几乎所有的肌营养不良症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运动不耐受(Exercise intolerance)。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是最常见的肌营养不良症类型,该文从杜氏型肌营养不良入手,对肌肉疾病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杜氏型肌营养不良运动不耐受的生理基础进行探讨,这对研究肌营养不良症和肌肉萎缩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杜氏营养不良 萎缩蛋白 运动不耐受
下载PDF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防治
19
作者 沙海汶 《家庭中医药》 1998年第4期8-10,共3页
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分型及症状: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以全身肌肉组绢原发性变性学主的一组遗传性进行性家族性疾病。本病以肌肉进行性萎缩和无力为临床特征。 主要分为6型: 1.杜兴氏肌营养不良症(DMD) 本型最为多见,一般在2~6... 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分型及症状: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以全身肌肉组绢原发性变性学主的一组遗传性进行性家族性疾病。本病以肌肉进行性萎缩和无力为临床特征。 主要分为6型: 1.杜兴氏肌营养不良症(DMD) 本型最为多见,一般在2~6岁间发病,病程缓慢。疾病初期出现某些肌群的假性肥大,小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营养不良 假性肥大 肢带营养不良 临床特征 萎缩 遗传性 家族性疾病 眼外 主要特征 肉萎缩
下载PDF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淑 吴士文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9期897-903,共7页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一种由肌营养不良蛋白缺失引起的致死性的X连锁遗传性疾病。典型的病理学特征包括肌肉坏死、变性、再生、脂肪化和炎症反应。目前关于DMD患者的治疗选择越来越多,包括标准治疗及护理,基因疗法,肌肉生长修复以...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一种由肌营养不良蛋白缺失引起的致死性的X连锁遗传性疾病。典型的病理学特征包括肌肉坏死、变性、再生、脂肪化和炎症反应。目前关于DMD患者的治疗选择越来越多,包括标准治疗及护理,基因疗法,肌肉生长修复以及对症治疗药物。本文总结DMD的现有疗法,以期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