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杜氏肌营养不良携带者筛查的临床实践指南
1
作者 《中国杜氏肌营养不良携带者筛查的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组 杨飞 曹雅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的单基因病,多以男性起病,表现为严重的、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其致残致死性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女性携带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因此,DMD携带者筛查是降低患... 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的单基因病,多以男性起病,表现为严重的、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其致残致死性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女性携带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因此,DMD携带者筛查是降低患儿出生率的关键。该实践指南目的旨在快速明确DMD的病因,及早干预,并指导家系成员再生育,进一步促进DMD的规范化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杜氏肌营养不良携带者 X连锁隐性遗传病 遗传咨询 临床实践指南
下载PDF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惠文 邵立健 匡渤海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420-2426,共7页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一种x连锁的进行性致死性神经肌肉疾病,这种疾病无法治愈,预期寿命在30岁至50岁之间,死亡与心脏或呼吸并发症有关。近年来,DMD的治疗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极具前景的CRISPR/cas9...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一种x连锁的进行性致死性神经肌肉疾病,这种疾病无法治愈,预期寿命在30岁至50岁之间,死亡与心脏或呼吸并发症有关。近年来,DMD的治疗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极具前景的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有望从基因水平彻底治愈DMD,本文将对DMD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不同治疗策略在其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蛋白 治疗 研究
下载PDF
宁夏地区新生儿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筛查
3
作者 井淼 王悦 +1 位作者 景晓莹 毛新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初步评估宁夏地区男性新生儿人群中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发病率,建立新生儿DMD筛查的临界值以区分新生儿正常人群和患病人群。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对10000例男性新生儿足跟干血斑滤纸片中的肌酸激酶... 目的初步评估宁夏地区男性新生儿人群中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发病率,建立新生儿DMD筛查的临界值以区分新生儿正常人群和患病人群。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对10000例男性新生儿足跟干血斑滤纸片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进行检测,筛查出高于正常临界值的新生儿,召回进行血清肌酸激酶浓度测定,异常者通过基因检测以明确DMD诊断。结果共筛查10000例男性新生儿,其中2例新生儿经基因检测确诊为DMD,初步估算宁夏地区男性新生儿DMD发病率为1/5000;宁夏地区新生儿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临界值为468.57ng/mL。结论在宁夏地区进行新生儿DMD筛查是可行的,通过对DMD患儿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为家庭再生育赢得更短的决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筛查 发病率 酸激酶同工酶 临界值 新生儿
下载PDF
利用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诊断杜氏肌营养不良1例报告
4
作者 梁欢 张惠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OGM)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例疑似DMD的患儿进行OGM分析,以期发现致病的分子基础。结果 1例男性患儿,7月龄时发现肌酸激酶显著升高,临床疑诊DMD。经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分析(... 目的 初步探讨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OGM)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例疑似DMD的患儿进行OGM分析,以期发现致病的分子基础。结果 1例男性患儿,7月龄时发现肌酸激酶显著升高,临床疑诊DMD。经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分析(MLPA)和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均未发现致病性基因变异。21月龄独走不稳,易摔跤,查体发现双侧腓肠肌肥大、肌力低下。2岁时通过OGM识别出DMD基因内一个长约711kb的臂内倒位,涉及该基因44~55号区段的12个外显子,实现了该患儿的分子诊断。结论 OGM技术能够成功识别出DMD基因的倒位突变,有望成为该病的补充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 杜氏营养不良 DMD基因 儿童
下载PDF
美国FDA批准首种非甾类杜氏肌营养不良治疗药物Duvyzat(givinostat)
5
作者 夏训明(编译)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0-50,共1页
美国FDA于2024年3月21日批准Duvyzat(givinostat,研发代号ITF2357,CAS登记号497833⁃27⁃9,分子式C24H27N3O4)用于6岁以上(含6岁)儿童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Duvyzat是1种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istone deacet... 美国FDA于2024年3月21日批准Duvyzat(givinostat,研发代号ITF2357,CAS登记号497833⁃27⁃9,分子式C24H27N3O4)用于6岁以上(含6岁)儿童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Duvyzat是1种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肌肉炎症与功能丧失。Duvyzat是FDA批准的首个非甾类杜氏肌营养不良治疗药物,可用于治疗所有基因型DMD。DMD是肌营养不良症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影响男童,患者早夭率较高。但近些年DMD患者的预期寿命有所提高,有些患者能活到30多岁。Duvyzat为口服药物,1日2次,餐服。推荐剂量需根据患者体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患者体重 营养不良 儿童治疗 推荐剂量 口服药物 非甾类 治疗药物
下载PDF
儿童杜氏肌营养不良及携带者诊治的回顾性分析
6
作者 韩婷婷 孙雪萍 +2 位作者 陈辉 陆超 李俊霞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儿及携带者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类型、治疗等,为早期诊断该病及进一步有效治疗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经基因检测确诊的17例男性DMD患儿及1... 目的:探讨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儿及携带者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类型、治疗等,为早期诊断该病及进一步有效治疗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经基因检测确诊的17例男性DMD患儿及1例女性携带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DMD患儿平均诊断年龄5.9岁(1个月~12岁),1例女性携带者诊断年龄6岁。血清酶谱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均升高,以CK水平升高最为显著,为正常值的3.7~102倍(629~17456 U·L^(-1))。18例患儿中83.3%(15/18)存在缺失突变,其中45~55外显子缺失占41%;11.1%(2/18)为重复突变;5.5%(1/18)为内含子剪切突变。13例进行母亲基因检测验证,3例母亲未见DMD基因突变。1例患儿左上肢肱二头肌肌肉活检显示,病理改变为肌纤维萎缩、新生发育肌纤维、dystrophin蛋白局灶区肌膜表达减弱或缺失。4例肌电图检查均提示肌源性损害,DMD患儿三维运动步态分析提示双下肢部分肌群募集不良,以股直肌、股二头肌为主。1例DMD患儿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输注,5 d后CK下降77.0%。结论:对血清肌酶异常、运动功能异常儿童应高度警惕DMD,尽早行基因检测确诊,家族女性携带者须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酸激酶 基因突变 间充质干细胞 儿童
下载PDF
从《黄帝内经》扶阳思想探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诊疗
7
作者 冯斌 郑春艳 +2 位作者 黄甡 郑宏 丁书雅 《中医研究》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对我国儿童的公共卫生健康构成了威胁。临床中,以《黄帝内经》扶阳思想为指导对DMD进行诊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中医学认为,DMD归属于“痿证”范...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对我国儿童的公共卫生健康构成了威胁。临床中,以《黄帝内经》扶阳思想为指导对DMD进行诊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中医学认为,DMD归属于“痿证”范畴,与五迟、五软息息相关。小儿本为稚阳之体,先天阳气不足,后天阳气易损;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是脾肾常虚。DMD的基本病机是脾肾阳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靶点治疗上注重顾护阳气,从温补脾肾之阳着手促进小儿肌肉充养、肢体强健,推动水液代谢以消痰浊化瘀血,从而达到控制、改善DMD患儿症状,延缓患儿病情进展,最大限度保持患儿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扶阳思想 脾肾阳虚 痿证
下载PDF
杜氏肌营养不良男性患儿486份心电图特征病例系列报告
8
作者 张琳玲 王川 +5 位作者 谢佩环 邵淑冉 魏丽 周晖 蔡晓唐 周开宇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5-260,共6页
背景心血管并发症已成为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心电图正逐步成为监测DMD心肌受累的早期敏感指标。目的 分析DMD患儿的心电图特征。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 分析304例基因确诊的DMD患儿486份心电图特点和指标,并与112... 背景心血管并发症已成为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心电图正逐步成为监测DMD心肌受累的早期敏感指标。目的 分析DMD患儿的心电图特征。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 分析304例基因确诊的DMD患儿486份心电图特点和指标,并与112份按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心电图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局指标DMD患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其类型。结果 DMD患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38.7%(188/486);心电图异常类型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左室高电压/左室肥厚、右室肥厚、双室肥厚、ST-T改变、T波改变、病理性Q波、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CRBBB)、室内传导阻滞、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PR综合征,未见长QT综合征及其他类型传导阻滞;DMD患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与正常儿童相比,DMD患儿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DMD患儿均心率显著增快、PR间期显著缩短、RV1和RV5振幅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心电图异常是DMD患儿的常见表现,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率逐渐升高;心率增快、PR间期缩短以及RV1振幅增高是DMD患儿心电图异常的早期以及特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杜氏 心电描记术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杜氏肌营养不良的基因诊断与临床分析
9
作者 刘洪欣 李珉 王昭闻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1期26-30,共5页
目的研究儿童杜氏肌营养不良的基因诊断以及临床分析结果。方法选择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2月—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儿童杜氏肌营养不良患儿,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多重链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 目的研究儿童杜氏肌营养不良的基因诊断以及临床分析结果。方法选择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2月—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儿童杜氏肌营养不良患儿,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多重链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进行基因检测,通过Sanger测序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儿童杜氏肌营养不良患儿的早期发病显著性不足,肌酸激酶水平和正常儿童相比更高。通过肌电图检查后发现患儿存在肌源性损伤。发生基因缺失突变的患儿占比为80.0%(40/50),发生重复突变患儿占比为20.0%(10/50)。结论当患儿通过临床检查后发现肌酸激酶水平升高、肌电图异常,应该怀疑患儿是否发生杜氏肌营养不良。通过MLPA技术可有效对该病作基因诊断,早期诊断能够为患儿家属提供遗传咨询,指导干预,使患儿预后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杜氏营养不良 基因诊断 临床表现 诊断效果 干预措施
下载PDF
m^(6)A识别蛋白YTHDF1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10
作者 郑妍妍 王燕 李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03-1411,共9页
目的探讨m^(6)A识别蛋白YTHDF1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改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1)收集2016年9月-2017年6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并进行手术的38例DMD患者(设为DMD组)和33例接受骨科手术且与DMD患者年龄匹配(2~3岁)的对照患者(设... 目的探讨m^(6)A识别蛋白YTHDF1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改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1)收集2016年9月-2017年6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并进行手术的38例DMD患者(设为DMD组)和33例接受骨科手术且与DMD患者年龄匹配(2~3岁)的对照患者(设为对照组)的肌肉组织和血液样本,采用RT-q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肌肉组织中YTHDF1和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2)取骨骼肌成肌细胞SkMCs,设置空载体组(转染Scrambled阴性对照)、AAV-YTHDF1组(转染AAV-YTHDF1表达载体)与Scrambled组(转染NC siRNA)、si-YTHDF1组(转染YTHDF1siRNA),采用EdU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blotting检测dystrophin、肌细胞生成素(MyoG)和肌球蛋白重链(MHC)蛋白的表达水平;RIP验证YTHDF1与Yes关联蛋白1(YAP1)mRNA的相互作用,及YAP1 mRNA上m^(6)A位点的修饰水平。(3)30只Mdx小鼠随机分为空载体组(n=15,腹腔注射腺病毒空载体)与AAV-YTHDF1组(n=15,腹腔注射含YTHDF1过表达载体的腺病毒),测量小鼠体重、肌肉和器官湿重、纤维直径及纤维类型。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YTHDF1、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腓肠肌和股四头肌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DMD组患者肌肉组织中YTHDF1、dystroph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CPK含量明显增加(P<0.0001)。(2)与空载体组比较,AAV-YTHDF1组EdU阳性细胞率以及dystrophin、MyoG、MH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过表达YTHDF1延长了YAP1mRNA的半衰期,提高了YAP1mRNA的稳定性。与Scrambled组比较,si-YTHDF1组EdU阳性细胞率以及dystrophin、MyoG、MH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3)与空载体组比较,AAV-YTHDF1组小鼠发育迅速,腓肠肌、股四头肌、三头肌肌肉重量增加(P<0.05),腹股沟、性腺或腹膜后脂肪垫重量无明显差异(P>0.05),腓肠肌和股四头肌的纤维面积明显增大(P<0.05)。结论YTHDF1可通过识别YAP1mRNA的m^(6)A修饰调节YAP1mRNA的稳定性,进而促进YAP1/dystrophin介导的肌细胞增殖,抑制DMD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YTHDF1 m^(6)A 增殖
下载PDF
地夫可特改善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小鼠运动能力及减轻肌肉炎症损伤
11
作者 杨晓 张欢 +1 位作者 张朝晖 杨细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614-1619,1626,共7页
目的了解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小鼠的运动能力和骨骼肌病理改变,探索地夫可特(Deflazacort)对DM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周龄转基因DMD小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夫可特组。每组7只,实验周期8周,小鼠每周称重1次。在小... 目的了解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小鼠的运动能力和骨骼肌病理改变,探索地夫可特(Deflazacort)对DM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周龄转基因DMD小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夫可特组。每组7只,实验周期8周,小鼠每周称重1次。在小鼠10周龄、14周龄和18周龄时,通过悬挂测试、爬杆测试、抓握力测试评估小鼠运动能力。18周龄时采取步态测试分析小鼠四肢步幅距离和步行速度变化。小鼠安乐死后,通过检测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肉病理组织学和形态学分析评估肌肉病变情况。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地夫可特组小鼠体质量无显著变化、悬挂时间延长(P<0.05)、爬杆耗时减少(P<0.01)、前肢抓力增大(P<0.05)、步幅距离和步行速度增加(P<0.01)、血清肌酸激酶值降低、骨骼肌炎性细胞浸润面积(P<0.01)和纤维化面积减少。结论地夫可特治疗具有改善DMD小鼠运动功能减退,步态缓滞失衡和骨骼肌炎症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夫可特 杜氏营养不良 运动能力 骨骼损伤 炎症
下载PDF
HMGB1在杜氏肌营养不良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闫德霞 李满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526-528,F0003,共4页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X染色体上的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ystrophin,Dys)突变引起的,而且是隐性遗传的一种肌肉疾病。它的发病人群主要是男孩,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肌营养不良疾病[1]。在骨骼肌水平上,由DMD基...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X染色体上的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ystrophin,Dys)突变引起的,而且是隐性遗传的一种肌肉疾病。它的发病人群主要是男孩,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肌营养不良疾病[1]。在骨骼肌水平上,由DMD基因突变引起了空间和时间上复杂的异步慢性炎症,进而导致了肌肉坏死、肌肉再生失败以及肌纤维被纤维化、脂肪化所代替等一系列复杂的疾病病理过程[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发病人群 隐性遗传 HMGB1 肉疾病 X染色体 慢性炎症 纤维化
下载PDF
应用连锁分析对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进行快速携带者检测和产前基因诊断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昌高 李麓芸 卢光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3-574,共2页
关键词 连锁分析 杜氏/贝氏营养不良 家系 DMD基因 (CA)n短串联重复序列 多态性 喧者检测 产前基因诊断
下载PDF
美国FDA批准首款基因疗法药物Elevidys用于治疗儿童杜氏肌营养不良
14
作者 夏训明(编译)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05-105,共1页
美国FDA于2023年6月22日批准Elevidys用于4~5岁儿童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适用于确定携带DMD基因突变的患者。这是FDA批准的首种用于治疗DMD的基因治疗药物。Elevidys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有呕吐、恶心、急... 美国FDA于2023年6月22日批准Elevidys用于4~5岁儿童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适用于确定携带DMD基因突变的患者。这是FDA批准的首种用于治疗DMD的基因治疗药物。Elevidys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有呕吐、恶心、急性肝损伤、发热、血小板减少症。Elevidys由Sarepta公司(Sarepta Therapeutics,Inc.)研发。FDA在审批时采用了加速审批程序(Accelerated Approval pathway),这意味该产品的疗效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血小板减少症 基因疗法 DUCHENNE 急性肝损伤 毒副作用 DMD基因 基因治疗药物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杜氏/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携带者的评估价值
15
作者 杨渝 张成 钟月桂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2期101-103,共3页
目的:评估毛细管电泳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杜氏/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携带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02-05/2004-02选择杜氏/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女性成员10例为观察对象,为携带者组,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门诊收集的杜氏/... 目的:评估毛细管电泳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杜氏/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携带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02-05/2004-02选择杜氏/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女性成员10例为观察对象,为携带者组,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门诊收集的杜氏/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男性患儿7例的家系(编号A-G),其中一级亲属9例(患儿母亲、同胞姐妹),二级亲属1例;以健康青年女性10例为对照组。用毛细管电泳定量分析7例杜氏/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中的10例女性亲属和10名正常对照的18对引物的二步多重聚合酶链反应产物,计算计量系数(DQ值)。DQ=(携带者组检测峰面积/参照峰面积)/(对照组检测峰面积/参照峰面积)。若DQ值约等于1.0,受检位点外显子为双拷贝;若DQ约等于0.5,受检位点外显子为单拷贝,据此判断为携带者。结果:纳入受检者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杜氏/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基因缺失类型:患儿A缺失外显子45~50;患儿B缺失外显子45;患儿C缺失外显子51;患儿D缺失外显子51;患儿E缺失外显子45~48;患儿F缺失外显子45~52;患儿G缺失外显子12,13。②毛细管电泳结果表明家系成员AⅡ1,BⅡ1,DⅡ1,GⅡ1(均系患儿的母亲)在缺失位点上的峰较对照组相应位点上的峰明显降低。而家系成员AⅡ2(患儿姨母),CⅡ1,EⅡ1,FⅡ1(患儿母亲),FⅢ1,GⅢ1(患儿姐妹)在缺失位点上的峰较对照组相应位点上的峰一样高。③毛细管电泳定量分析表明AⅡ1在外显子45,47,48,50处的DQ值为其余位点的一半,系单拷贝,故判断AⅡ1缺失外显子45c50;其他受检者BⅡ1缺失外显子45;DⅡ1缺失外显子51;GⅡ1缺失外显子12,13,毛细管电泳对AⅡ1,BⅡ1,DⅡ1,GⅡ1定量诊断的基因缺失位点与其先证者的基因缺失位点一致,故诊断为肯定携带者。结论:毛细管电泳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是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的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携带者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杜氏 杂合子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杜氏肌营养不良携带者的诊断与早期干预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杨洁 吕俊兰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0,共4页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儿童最常见的遗传性肌肉病,患儿常在成年后死于心肺并发症,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准确的患者和携带者基因检测和产前筛查,是根本上降低发病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儿童 携带者 基因 营养不良 杜氏
原文传递
二代测序技术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中的分子诊断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田培超 王越 +3 位作者 史丹丹 陈铮 罗强 王怀立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4-248,共5页
对22例临床拟诊断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的家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二代测序(NGS)技术在DMD患者分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先证者同时送检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相关panel行NGS检测和Dystrophin基因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术(MLPA)检测,... 对22例临床拟诊断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的家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二代测序(NGS)技术在DMD患者分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先证者同时送检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相关panel行NGS检测和Dystrophin基因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术(MLPA)检测,分析两种方法检出的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突变结果,Dystrophin基因点突变经Sanger测序验证。通过NGS测序,22例先证者均检出Dystrophin基因突变,其中外显子缺失/重复型突变14例,点突变及微小变异8例。MLPA检测结果与NGS检测结果一致。Sanger测序结果显示NGS检测出的点突变及微小变异是正确的。1例错义突变c.6290G>T,1例无义突变c.3487C>T,4例微小缺失导致的移码突变c.1208delG、c.7497_7506delGGTGGGTGAC、c.9421_9422delAA、c.8910_8913delTCTC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均未见报道,为Dystrophin基因新突变。该研究结果显示NGS技术可全面检测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点突变、微小缺失和内含子突变等变异,在DMD患者分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分子诊断 二代测序技术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术 Sanger测序 儿童
下载PDF
运用单细胞三重PCR对杜氏肌营养不良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玥丽 邬玲仟 +11 位作者 李艳萍 刘冬娥 曾桥 朱海燕 潘乾 梁德生 胡浩 龙志高 李娟 戴和平 夏昆 夏家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6-251,共6页
目的:采用三重PCR技术检测缺失型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基因部分外显子和性别鉴定位点amelogenin基因,探讨该技术对DMD家系中致病基因携带者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的... 目的:采用三重PCR技术检测缺失型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基因部分外显子和性别鉴定位点amelogenin基因,探讨该技术对DMD家系中致病基因携带者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的可行性。方法:显微操作取正常男性、正常女性和DMD基因8号、47号外显子缺失型DMD患者单个淋巴细胞及无DMD家族史夫妻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pre-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废弃的单个卵裂球细胞,采用三重PCR技术扩增DMD基因8号、47号外显子和amelogenin基因。结果:64枚正常人单个淋巴细胞的DMD基因8号、47号外显子和amelogenin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93.8%,93.8%和95.3%,假阳性率为2.8%;48枚8号外显子缺失型患者单个淋巴细胞的DMD基因47号外显子和amelogenin基因扩增阳性率均为95.8%,假阳性率为3.3%;48枚47号外显子缺失型患者单个淋巴细胞的DMD基因8号外显子和amelogenin基因扩增阳性率均为95.8%,假阳性率为0;40枚单卵裂球细胞DMD基因8号、47号外显子和amelogenin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82.5%,80.0%和77.5%,假阳性率为0。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单细胞三重PCR技术具有较高的扩增阳性率和特异性,有望在缺失型DMD家系中进行PGD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PCR 杜氏营养不良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DMD基因 amelogenin基因
下载PDF
30例杜氏肌营养不良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莹 侯凌 刘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0例DMD患儿家系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 30例DMD先证者均为男性;起病时的中位年龄4岁(0.17~9.5岁),确诊中位年龄5.2岁(0.25~1... 目的探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0例DMD患儿家系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 30例DMD先证者均为男性;起病时的中位年龄4岁(0.17~9.5岁),确诊中位年龄5.2岁(0.25~10岁);4例(13.3%)有家族史,7例(23.3%)曾被误诊。所有患儿均起病隐匿;肌酸激酶显著升高,为正常上限的18.6~230.0倍。9例行肌电图检查,均提示肌源性损害;1例行肌活检,病理符合DMD改变。30例患儿均行DMD基因检测,异常检出率100%;其中17例(56.7%)为基因缺失突变,9例(30.0%)点突变,4例(13.3%)重复突变;缺失突变以48、49、50号外显子最常见;5例点突变未见文献报道;重复突变均为外显子大片段重复,重复区域包括7~19个外显子不等。30例DMD先证者家系中的49例家庭成员DMD基因检测结果显示,5例基因检测结果与先证者完全相同,也为DMD患者,包括有外公1例,哥哥1例,弟弟3例;21例家庭成员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突变基因,为携带者,包括母亲19例和姐姐2例。结论对不明原因肌酶谱升高的男性患儿,应高度警惕DMD,及早行肌电图、肌活检、基因检测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酸激酶 基因检测 外显子
下载PDF
浅谈从奇经论治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建军 周顺林 +3 位作者 陆春玲 黄涛 吴以岭 陈金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奇经 杜氏营养不良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