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纪伟 田国力 王燕敏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1年第3期207-210,共4页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是由于抗肌萎缩蛋白缺乏引起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目前,DMD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基因替代、外显子跳跃、基因组编辑、终止密码子通读等基因治疗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基因替代治疗利用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微型抗...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是由于抗肌萎缩蛋白缺乏引起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目前,DMD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基因替代、外显子跳跃、基因组编辑、终止密码子通读等基因治疗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基因替代治疗利用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微型抗肌萎缩蛋白导入已在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外显子跳跃可通过跳跃1到2个特定的外显子来恢复阅读框进而可治疗80%的DMD患者,其中Eteplirsen是针对51号外显子的反义寡核苷酸,已经通过FDA批准。基因组编辑技术仍处于体外细胞和动物实验阶段,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临床进一步试验证实。终止密码通读治疗适用于所有无义突变的DMD患者,占总患者人群的10%~15%。2014年EMA对年龄≥5岁的无义突变患者予以有条件批准使用Ataluren治疗。DMD的基因治疗发展迅速,整体前景令人期待;但应用于临床仍需克服许多障碍,还需进一步优化和更多的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基因治疗 萎缩蛋白
下载PDF
一例DMD基因Alu元件插入突变导致杜氏肌营养不良及其白发症状分析
2
作者 李慧 张如意 +3 位作者 李长叶 张肖林 郑庆印 刘秀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0-580,共11页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由DMD基因突变引起的抗肌萎缩蛋白缺乏的一种严重X连锁隐性遗传病,突变形式主要包括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点突变、插入突变等,这些突变通过不同方式影响了抗肌萎缩蛋白的正常表达,最终...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由DMD基因突变引起的抗肌萎缩蛋白缺乏的一种严重X连锁隐性遗传病,突变形式主要包括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点突变、插入突变等,这些突变通过不同方式影响了抗肌萎缩蛋白的正常表达,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本研究报告了1例DMD基因第59号外显子(exon 59,E59)插入突变引起的DMD,该患儿相关生化指标明显异常,表现较为明显的DMD早期症状,并出现了多处白发。其母亲和姐姐为携带者,生化指标轻微异常,母亲有轻微临床症状,姐姐无临床症状。其他成员基因和身体状况正常。经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该插入片段为AluYa5亚家族的Alu元件,该片段插入可产生两个终止密码子,末端含一段多聚腺苷酸尾(polyA)。为了解该插入突变对于DMD基因的影响以及与临床症状的关联,通过外显子剪接增强子(exonic splicing enhancer,ESE)预测发现,该插入并不影响E59的剪接,由此推测该插入序列会最终出现在DMD基因的mRNA序列中,插入序列中的2个终止子和polyA很可能会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终止作用,不能产生有功能的抗肌萎缩蛋白,这可能是导致DMD发生的机制。另外该患儿除了典型的DMD症状外,还出现了过早白发症状。本研究首次报道了1例DMD基因编码区插入Alu元件导致的DMD,为研究Alu序列逆转座引发基因突变提供线索,同时扩展了对DMD基因突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DMD基因 Alu元件 插入突变 白发
下载PDF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与基因表型的关联 被引量:7
3
作者 季苏琼 李悦 +2 位作者 王琼 孟丽娟 卜碧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1期31-34,45,共5页
目的:分析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型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DM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特点。结果:患者多表现为肢体无力、走路姿势异常,发育迟缓,部分患者伴智力下降,心脏功能减退... 目的:分析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型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DM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特点。结果:患者多表现为肢体无力、走路姿势异常,发育迟缓,部分患者伴智力下降,心脏功能减退等。多重链接探针依赖扩增技术发现基因检测无异常4例(7.69%),DMD基因缺失40例(76.9%),重复8例(15.3%)。基因突变发生在外显子45~55 22例(40.74%),2~19区域10例(19.23%)。48例基因异常患者中,符合阅读框架原则42例(87.5%)。结论:基因缺失的大小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不大,病情严重程度关键取决于突变是否会破坏阅读框结构。基因突变越接近5'端对智力的影响越轻,越接近3'端对智力的影响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营养不良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基因 多重链接探针依赖扩增技术 基因缺失 基因重复
下载PDF
宁夏地区新生儿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筛查
4
作者 井淼 王悦 +1 位作者 景晓莹 毛新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初步评估宁夏地区男性新生儿人群中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发病率,建立新生儿DMD筛查的临界值以区分新生儿正常人群和患病人群。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对10000例男性新生儿足跟干血斑滤纸片中的肌酸激酶... 目的初步评估宁夏地区男性新生儿人群中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发病率,建立新生儿DMD筛查的临界值以区分新生儿正常人群和患病人群。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对10000例男性新生儿足跟干血斑滤纸片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进行检测,筛查出高于正常临界值的新生儿,召回进行血清肌酸激酶浓度测定,异常者通过基因检测以明确DMD诊断。结果共筛查10000例男性新生儿,其中2例新生儿经基因检测确诊为DMD,初步估算宁夏地区男性新生儿DMD发病率为1/5000;宁夏地区新生儿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临界值为468.57ng/mL。结论在宁夏地区进行新生儿DMD筛查是可行的,通过对DMD患儿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为家庭再生育赢得更短的决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筛查 发病率 酸激酶同工酶 临界值 新生儿
下载PDF
利用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诊断杜氏肌营养不良1例报告
5
作者 梁欢 张惠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OGM)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例疑似DMD的患儿进行OGM分析,以期发现致病的分子基础。结果 1例男性患儿,7月龄时发现肌酸激酶显著升高,临床疑诊DMD。经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分析(... 目的 初步探讨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OGM)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例疑似DMD的患儿进行OGM分析,以期发现致病的分子基础。结果 1例男性患儿,7月龄时发现肌酸激酶显著升高,临床疑诊DMD。经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分析(MLPA)和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均未发现致病性基因变异。21月龄独走不稳,易摔跤,查体发现双侧腓肠肌肥大、肌力低下。2岁时通过OGM识别出DMD基因内一个长约711kb的臂内倒位,涉及该基因44~55号区段的12个外显子,实现了该患儿的分子诊断。结论 OGM技术能够成功识别出DMD基因的倒位突变,有望成为该病的补充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 杜氏营养不良 DMD基因 儿童
下载PDF
应用连锁分析对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进行快速携带者检测和产前基因诊断 被引量:2
6
作者 钟昌高 李麓芸 卢光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3-574,共2页
关键词 连锁分析 杜氏/贝氏营养不良 家系 DMD基因 (CA)n短串联重复序列 多态性 喧者检测 产前基因诊断
下载PDF
1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的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闫宝兰 梁娟 +3 位作者 郑丹丹 丁淑琴 葛君业 于辛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11期1351-1354,共4页
目的分析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遗传学诊断及致病基因的突变位点。方法回顾1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家族史,进行DMD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结果 DMD基因存在错义变异位点c.2270C>G,母亲携带该位点变异,其腹中胎儿未发现该位... 目的分析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遗传学诊断及致病基因的突变位点。方法回顾1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家族史,进行DMD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结果 DMD基因存在错义变异位点c.2270C>G,母亲携带该位点变异,其腹中胎儿未发现该位点存在上述变异。结论通过对先证者基因诊断可对该家庭进行再生育指导及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DMD基因 产前诊断
下载PDF
基于家庭赋权的督导跟进式护理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史巧维 孙红格 陈花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172-1177,共6页
目的分析基于家庭赋权的督导跟进式护理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D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常... 目的分析基于家庭赋权的督导跟进式护理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D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家庭赋权的督导跟进式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后营养状况[身体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基础代谢率(BMR)]、评价患儿家属照护者能力(中文版家属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MA)]、生活质量[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以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身体水分、蛋白质、BMR高于对照组,脂肪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照护者能力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FMA评分高于对照组,ISLQ认知及情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DMD患儿行基于家庭赋权的督导跟进式护理能够增强患儿家属照护者能力,提高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患儿营养状况,进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家庭赋权 营养状况 照护能力
下载PDF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产前基因诊断的初步探讨
9
作者 刘国莉 刘春雨 +2 位作者 赵耘 张丽江 王山米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7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家族史的胎儿进行dystro-phin基因缺失型的产前诊断,并探讨其产前诊断流程。方法对3例有DMD家族史的胎儿,利用羊水细胞培养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B超检查确定胎儿性别;利用脐带血... 目的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家族史的胎儿进行dystro-phin基因缺失型的产前诊断,并探讨其产前诊断流程。方法对3例有DMD家族史的胎儿,利用羊水细胞培养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B超检查确定胎儿性别;利用脐带血穿刺标本,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poly-merasechainreaction,mPCR)技术,结合生化检测指标,进行DMD基因缺失型的产前诊断。结果3例高危胎儿确诊为男性胎儿,存在基因缺失,相应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诊断为DMD患儿。结论在结合多种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基础上,mPCR是可应用于DMD的产前诊断。该技术也存在局限性,如只能检测男性胎儿基因缺失型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DMD) 产前诊断
下载PDF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产前基因诊断后十年追踪研究
10
作者 仇义华 唐志贵 +2 位作者 刁奇志 贺勇 焦春堂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65-166,共2页
目的 :了解产前基因诊断后出生的女孩健康情况。方法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血清CK及健康体检随访。结果 :产前基因诊断女孩携有 87-15的 9.4Kb片段 ,CK2 6 5U /L ,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致病基因携带者 ,现... 目的 :了解产前基因诊断后出生的女孩健康情况。方法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血清CK及健康体检随访。结果 :产前基因诊断女孩携有 87-15的 9.4Kb片段 ,CK2 6 5U /L ,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致病基因携带者 ,现生长发育正常 ,排除她不是Duchenne(DMD)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或有症状的DMD的女性携带者。结论 :本家是由DMD致病基因遗传所致 ,两名男性患者 ,发病年龄均在 2~ 3岁 ,十年后随访 ,Ⅱ 4死于本病 ,Ⅲ1不能形走 ,生活不能自理。产前诊断女孩 (Ⅲ 2 )只有血清酶学具有DMD阳性特征 ,随访支持产前诊断结果 ,对指导女性DMD基因携带者的生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产前基因诊断 遗传病
下载PDF
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4个家系的直接和间接连锁基因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靖 窦瑞艳 +5 位作者 郑天津 卢雪梅 张凤立 赵胜科 王超彦 李红智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582-586,共5页
目的:开展温州地区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DMD/BMD)4个家系的直接和间接连锁基因诊断,进一步为基于DMD/BMD症状前男性患者和女性携带者基因诊断结果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针对4例DMD/BMD先证者,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常见1... 目的:开展温州地区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DMD/BMD)4个家系的直接和间接连锁基因诊断,进一步为基于DMD/BMD症状前男性患者和女性携带者基因诊断结果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针对4例DMD/BMD先证者,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常见18个外显子缺失,进行直接基因诊断。针对未能发现常见外显子缺失的DMD/BMD先证者及其有关家系成员,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技术检测第50内含子STR多态性,进行连锁基因诊断。结果:家系2的先证者缺失外显子48、49。家系1中先证者二姨不是携带者。家系3中,儿子均正常的先证者大姨、三姨都是携带者,二姨未婚二女儿是携带者,先证者幼小弟弟为正常者,即使年龄增大也不会发病。家系4中刚出生的先证者妹妹是携带者。结论:本研究的DMD/BMD家系的直接和间接连锁基因诊断结果,特别是症状前男性患者诊断结果、尚无患儿的女性携带者的检出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为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 贝氏营养不良 基因诊断 多重PCR 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 遗传连锁分析
下载PDF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产前基因诊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焦春堂 唐治贵 +7 位作者 仇义华 余素华 刘容海 代红莹 任兆瑞 陈美珏 史欧 曾溢滔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1992年第4期151-153,共3页
应用 XP_(21)区的 DNA 探针作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对1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高危妊娠进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为女性胎儿,是 DMD 基因携带者。产前诊断结果与分娩后的检查结果相符合。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产前诊断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中的分子诊断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田培超 王越 +3 位作者 史丹丹 陈铮 罗强 王怀立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4-248,共5页
对22例临床拟诊断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的家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二代测序(NGS)技术在DMD患者分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先证者同时送检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相关panel行NGS检测和Dystrophin基因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术(MLPA)检测,... 对22例临床拟诊断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的家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二代测序(NGS)技术在DMD患者分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先证者同时送检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相关panel行NGS检测和Dystrophin基因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术(MLPA)检测,分析两种方法检出的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突变结果,Dystrophin基因点突变经Sanger测序验证。通过NGS测序,22例先证者均检出Dystrophin基因突变,其中外显子缺失/重复型突变14例,点突变及微小变异8例。MLPA检测结果与NGS检测结果一致。Sanger测序结果显示NGS检测出的点突变及微小变异是正确的。1例错义突变c.6290G>T,1例无义突变c.3487C>T,4例微小缺失导致的移码突变c.1208delG、c.7497_7506delGGTGGGTGAC、c.9421_9422delAA、c.8910_8913delTCTC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均未见报道,为Dystrophin基因新突变。该研究结果显示NGS技术可全面检测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点突变、微小缺失和内含子突变等变异,在DMD患者分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分子诊断 二代测序技术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术 Sanger测序 儿童
下载PDF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被引量:4
14
作者 钟昌高 李麓芸 +6 位作者 陆长富 林戈 龚斐 张瞻 廖宏庆 张红 卢光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588-2592,共5页
目的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阻断DMD患儿的出生。方法针对患者的DMD基因的48号外显子缺失位点采用巢式PCR分别对患者和携带者的单个淋巴... 目的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阻断DMD患儿的出生。方法针对患者的DMD基因的48号外显子缺失位点采用巢式PCR分别对患者和携带者的单个淋巴细胞、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的健康志愿捐献者的单个卵裂球细胞进行扩增,建立稳定的经单细胞基因诊断DMD的方法。再对在该中心进行超排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的DMD携带者的胚胎活检后完成PGD,根据诊断结果选择健康的优质的胚胎移植入子宫。结果携带者的单个淋巴细胞的PCR扩增成功率为90.5%(95/105),健康志愿捐献者的单个卵裂球细胞PCR扩增成功率为85.7%(54/63),假阳性率为0(0/28)。分别对3例DMD携带者施行了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病例1移植了2枚未受累的优质胚胎,且成功妊娠单胎并已于2005年4月分娩了1个健康的女婴;病例2移植了2枚优良胚胎,不幸的是未能妊娠。病例3诊断为未受累的仅有的2枚胚胎因胚胎质量差而未能移植。结论该组采用的方案可对DMD基因的48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DMD家庭进行PGD,达到了阻断DMD患儿出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单细胞巢式PCR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DMD基因48号外显子缺失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32例基因缺失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5
15
作者 孔祥东 史惠蓉 +2 位作者 常青 王怀立 王慧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缺失突变的类型,建立基因诊断技术平台。方法:应用寡核苷酸引物扩增DMD基因18个外显子区域,对27例家系32例DMD患者进行基因缺失分析,用4对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引物对DMD家系进行扩增片段长度... 目的: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缺失突变的类型,建立基因诊断技术平台。方法:应用寡核苷酸引物扩增DMD基因18个外显子区域,对27例家系32例DMD患者进行基因缺失分析,用4对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引物对DMD家系进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并对10例先证者有DMD基因缺失的家系进行产前诊断。结果:27例DMD家系中19例(70.4%)有至少1个外显子缺失,且缺失热点区域集中在外显子12、13、45、47、48、49和50,所有携带者至少有1个或1个以上多态性位点为杂合态,缺失诊断结合多态分析进行诊断,10例男性胎儿中2例具有外显子缺失。结论:基因缺失诊断结合连锁分析可快速、准确地进行DMD的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营养不良 基因缺失 产前诊断
下载PDF
30例杜氏肌营养不良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莹 侯凌 刘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0例DMD患儿家系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 30例DMD先证者均为男性;起病时的中位年龄4岁(0.17~9.5岁),确诊中位年龄5.2岁(0.25~1... 目的探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0例DMD患儿家系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 30例DMD先证者均为男性;起病时的中位年龄4岁(0.17~9.5岁),确诊中位年龄5.2岁(0.25~10岁);4例(13.3%)有家族史,7例(23.3%)曾被误诊。所有患儿均起病隐匿;肌酸激酶显著升高,为正常上限的18.6~230.0倍。9例行肌电图检查,均提示肌源性损害;1例行肌活检,病理符合DMD改变。30例患儿均行DMD基因检测,异常检出率100%;其中17例(56.7%)为基因缺失突变,9例(30.0%)点突变,4例(13.3%)重复突变;缺失突变以48、49、50号外显子最常见;5例点突变未见文献报道;重复突变均为外显子大片段重复,重复区域包括7~19个外显子不等。30例DMD先证者家系中的49例家庭成员DMD基因检测结果显示,5例基因检测结果与先证者完全相同,也为DMD患者,包括有外公1例,哥哥1例,弟弟3例;21例家庭成员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突变基因,为携带者,包括母亲19例和姐姐2例。结论对不明原因肌酶谱升高的男性患儿,应高度警惕DMD,及早行肌电图、肌活检、基因检测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营养不良 酸激酶 基因检测 外显子
下载PDF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 被引量:13
17
作者 申本昌 张成 +1 位作者 孙筱放 李少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比较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MLPA)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检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DMD基因缺失/重复突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22位无关DMD男性患者,采用MLPA法对经DHPLC... 目的比较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MLPA)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检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DMD基因缺失/重复突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22位无关DMD男性患者,采用MLPA法对经DHPLC技术检测过的患者的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进行突变筛查,同时对先证者的23位女性亲属进行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检测。结果DHPLC技术和MLPA法均检测出11位先证者具有DMD基因缺失突变,3位先证者具有DMD重复突变;MLPA法除能更精确地检测出上述突变外,还检测出DHPLC法未检测出的两位患者的DMD基因存在缺失突变。16个家系中18位可能的女性携带者中,12位经检测为缺失/重复突变携带者。两种方法均未检测到6位先证者及其女性亲属DMD基因具有缺失/重复突变。结论与DHPLC法和传统的多重PCR方法相比,MLPA法检测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位置更为准确。MLPA法可用于检测先证者及家系中女性携带者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营养不良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MD基因缺失/重复突变
下载PDF
浅谈从奇经论治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建军 周顺林 +3 位作者 陆春玲 黄涛 吴以岭 陈金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奇经 杜氏营养不良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产前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元 林立 +2 位作者 王军 孔祥东 张思仲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 建立规范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DMD/BMD)产前基因诊断程序。方法 利用DMD基因内 18个缺失热点的PCR引物 ,6个DMD基因内 (CA)n短重复序列 (STR)引物以及性别决定基因SRY引物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羊水胎儿脱落细胞、先证者和... 目的 建立规范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DMD/BMD)产前基因诊断程序。方法 利用DMD基因内 18个缺失热点的PCR引物 ,6个DMD基因内 (CA)n短重复序列 (STR)引物以及性别决定基因SRY引物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羊水胎儿脱落细胞、先证者和双亲外周血有核细胞基因组DMD基因 ,通过胎儿性别确定、基因缺失检测和基因连锁分析确定胎儿DMD基因状态。结果 在 4例先证者基因缺失家系的产前诊断中 ,2例男胎DMD基因缺失与先证者相同 ,1例女胎为基因缺失携带者 ,1例男胎未发现缺失 ;在 4例有 2个或 2个以上患者且先证者未检出缺失的家系产前诊断中 ,发现获得风险染色体的男胎与女胎各 1例 ,余1例女胎和 1例男胎均未携带风险染色体。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经流产胚胎和已出生胎儿DNA分析、DMD临床症状监测得到部分证实。结论 胎儿性别基因诊断、DMD基因缺失检测结合基因连锁分析的方法 ,在严格控制检测范围、规范的检测程序和有效的质量控制下 ,能准确地对DMD/BMD进行产前基因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营养不良 产前诊断 基因诊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用基因缺陷、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浅析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发病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松林 梁颖茵 冯善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10-1413,共4页
目的:研究dystrophin基因缺陷、蛋白疏水性改变和空间结构改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从分子水平探索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发病机制。方法:分析59例缺失型突变的DMD/BMD患者基因检测结果,以信息生物学方法分析dystrophin蛋白疏水性和... 目的:研究dystrophin基因缺陷、蛋白疏水性改变和空间结构改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从分子水平探索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发病机制。方法:分析59例缺失型突变的DMD/BMD患者基因检测结果,以信息生物学方法分析dystrophin蛋白疏水性和三维结构改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50例移码突变均为DMD。累及第3疏水峰的5例整码突变4例为DMD,1例BMD。3号外显子缺失后dystrophin的氨基端空间位置发生扭转,影响dystrophin与肌钙蛋白结合而致病。结论: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表型轻重与缺失是否破坏阅读框、累及第3疏水峰以及蛋白空间结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缺失 蛋白质结构 营养不良 杜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