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束花茶花育种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奉树成 王荷 张亚利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5年第12期931-937,共7页
茶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发展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束花茶花作为茶花家族小花、密花的一类,其发展历史不足100年。随着该类茶花原种资源在种质创新中的应用及新品种的丰富,该类茶花日渐受到重视。本文对美洲、大洋洲、亚洲等几个主要... 茶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发展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束花茶花作为茶花家族小花、密花的一类,其发展历史不足100年。随着该类茶花原种资源在种质创新中的应用及新品种的丰富,该类茶花日渐受到重视。本文对美洲、大洋洲、亚洲等几个主要的束花茶花育种区域的品种现状及束花茶花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显示,目前世界束花茶花品种以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居多,有记载的品种约100余种;目前的应用形式以孤植、花篱、造型盆栽等为主。通过对品种现状及应用形式等现状的梳理,以期为今后国内束花茶花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花茶花 育种 发展
原文传递
9个山茶品种对高温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及其耐热性综合评价
2
作者 郭卫珍 宋垚 +1 位作者 章丹峰 张春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9-550,共12页
【目的】山茶的花型和花色丰富、花期长,其耐热性日益受到关注,筛选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可为山茶属植物耐热性鉴定、种质发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热性较强的单体红山茶和‘串花瀑布’为对照,7个自育束花茶花新品种... 【目的】山茶的花型和花色丰富、花期长,其耐热性日益受到关注,筛选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可为山茶属植物耐热性鉴定、种质发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热性较强的单体红山茶和‘串花瀑布’为对照,7个自育束花茶花新品种为试验对象,采用瓶插方法,在短期(5 h)和长期(7 d)高温(42℃/35℃)处理后,考察各品种形态及光合生理标指标的变化,并综合评价其耐热性。【结果】(1)‘垂枝粉玉’和‘串花瀑布’在高温胁迫下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上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o))和电子传递速率(ETR)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长期高温胁迫后均未出现热害。‘金叶粉玉’、‘上植华章’和‘玫瑰春’在高温胁迫下Pn和Gs均显著降低,而Ci升高,‘金叶粉玉’和‘上植华章’的F_(v)/F_(m)、F_(v)/F_(o)和ETR均大幅降低,且长期高温胁迫后出现较严重热害或死亡。(2)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5个单项指标换算成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可达90%;短期高温时以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的综合权重值较高,长期高温时以叶绿素a/b、F_(v)/F_(m)、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的综合权重值较高。【结论】新品种‘垂枝粉玉’耐热较强,‘上植月光曲’、‘上植欢乐颂’和‘玫玉’中等耐热,‘玫瑰春’、‘上植华章’和‘金叶粉玉’耐热性较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可作为山茶短期耐热性考察指标,而叶绿素a/b、F_(v)/F_(m)、qP、qN可作为山茶长期耐热性的考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花茶花 高温胁迫 光合色素 气体交换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山茶属连蕊茶组和毛蕊茶组资源及其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亚利 杜诚 胡永红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323-332,共10页
山茶属(Camellia)植物集茶叶、茶油及茶花三大特色为一身。近年来,该属连蕊茶组(Sect. Theopsis)和毛蕊茶组(Sect. Eriandria)植物随着野生资源在束花茶花种质创新等方面的发展而逐渐受到关注。为在未来山茶的开发应用中进一步利用两组... 山茶属(Camellia)植物集茶叶、茶油及茶花三大特色为一身。近年来,该属连蕊茶组(Sect. Theopsis)和毛蕊茶组(Sect. Eriandria)植物随着野生资源在束花茶花种质创新等方面的发展而逐渐受到关注。为在未来山茶的开发应用中进一步利用两组资源,本文重点总结连蕊茶组和毛蕊茶组的植物资源、观赏性及适应性、种质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1)山茶属主要包括闵天禄、张宏达及Sealy三个分类系统研究,按照张宏达分类系统,连蕊茶组资源48种,毛蕊茶组15种;闵天禄分类学系统连蕊茶组19种,毛蕊茶组9种。2)两组资源具开花繁密,叶形较小的特点;花的挥发性成分以苯乙醇、芳樟醇、柏木醇为主。3)在应用研究中主要体现在束花茶花的育种,连蕊茶组植物10余种,毛蕊茶组1-2种已用于种质创新。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两组资源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亟需结合经典分类及现代分子生物等技术开展全面的综合性基础研究;在充分发挥我国特有连蕊茶组和毛蕊茶组资源的基础上,聚焦抗逆性及观赏性的种质创新,不断丰富该类资源在园林景观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蕊茶组 毛蕊茶组 束花茶花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