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法益恢复现象”:适用范围、法理依据与体系地位辨析
被引量:
33
1
作者
刘科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8-171,196,共15页
当前,"法益恢复现象"的概念运用比较混乱、尚未形成规范的话语体系,出罪化的法理依据众说纷纭,体系地位模糊不清。将"法益恢复现象"中的前行为限制在"轻微罪行"、将侵害法益限制在特定法益的观点并不完...
当前,"法益恢复现象"的概念运用比较混乱、尚未形成规范的话语体系,出罪化的法理依据众说纷纭,体系地位模糊不清。将"法益恢复现象"中的前行为限制在"轻微罪行"、将侵害法益限制在特定法益的观点并不完全妥当。"法益恢复现象"出罪化的法理依据在于报应刑和预防刑的缺失,而"违法性减轻说""违法性消除说"混淆了犯罪既遂成立的时间节点,引发了犯罪构成体系的逻辑混乱;"法益保护的可逆性路径""恢复性制裁的法理"混淆了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界限,均不宜作为"法益恢复现象"出罪化的法理依据。关于法益恢复行为的体系地位问题,"刑罚论组成部分说"相对更为合理,但该说应当对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不追究刑事责任是否违反《刑法》第3条前半段的规定作出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恢复现象
赎罪
个人刑罚解除事由
犯罪合作模式
条件性处罚机制
原文传递
题名
“法益恢复现象”:适用范围、法理依据与体系地位辨析
被引量:
33
1
作者
刘科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出处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8-171,196,共15页
基金
司法部2019年度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司法解释中的‘不按照犯罪处理研究’”(19SFB202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当前,"法益恢复现象"的概念运用比较混乱、尚未形成规范的话语体系,出罪化的法理依据众说纷纭,体系地位模糊不清。将"法益恢复现象"中的前行为限制在"轻微罪行"、将侵害法益限制在特定法益的观点并不完全妥当。"法益恢复现象"出罪化的法理依据在于报应刑和预防刑的缺失,而"违法性减轻说""违法性消除说"混淆了犯罪既遂成立的时间节点,引发了犯罪构成体系的逻辑混乱;"法益保护的可逆性路径""恢复性制裁的法理"混淆了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界限,均不宜作为"法益恢复现象"出罪化的法理依据。关于法益恢复行为的体系地位问题,"刑罚论组成部分说"相对更为合理,但该说应当对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不追究刑事责任是否违反《刑法》第3条前半段的规定作出合理解释。
关键词
法益恢复现象
赎罪
个人刑罚解除事由
犯罪合作模式
条件性处罚机制
Keywords
Phenomenon of Legal Interest Recovery
Atonement
Cause of Release of Personal Penalty
Mode of Crimin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Conditional Punishments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法益恢复现象”:适用范围、法理依据与体系地位辨析
刘科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