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的建立和品系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薛瑞 魏肇余 +3 位作者 张森品 陈红霞 李云峰 张有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在敏感品系上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方法采用给予30 s声音刺激(85 dB,5000 Hz),后2 s伴随给予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0.6 mA,持续2 s),声音-电击共配对5次,每次间隔2 min的方法建立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在ICR、DBA/2(简称D... 目的在敏感品系上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方法采用给予30 s声音刺激(85 dB,5000 Hz),后2 s伴随给予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0.6 mA,持续2 s),声音-电击共配对5次,每次间隔2 min的方法建立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在ICR、DBA/2(简称DBA)和C57BL/6J(简称C57)3种品系小鼠上评价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获得和表达的行为特点,以确定敏感品系鼠;分别于条件性恐惧训练第2,7,14,21和28天对C57小鼠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进行检测,以评价该品系小鼠条件性恐惧的自然消退特点;采用30 s声音+30 s间隔+10次消退训练的模式进行声音线索恐惧消退训练,并于24 h后进行消退保持测试,以评价该品系小鼠消退训练和保持的特点。结果声音-电击配对5次可成功诱导C57小鼠形成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DBA小鼠可诱导形成声音线索恐惧但无法形成场景恐惧,ICR小鼠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均未诱导成功,确定C57小鼠为敏感品系鼠。C57小鼠呈现时间依赖的恐惧反应自然消退,其中场景恐惧在训练后第7天僵住百分率消退至(25±12)%,声音线索恐惧训练后第28天僵住百分率维持在(48±22)%;C57小鼠经10轮30 s声音消退训练,僵住时间百分率由(55±30)%消退至(32±27)%,但24 h后消退保持测试时僵住时间百分率又回升至(47±35)%。结论以敏感品系C57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恐惧获得、表达、自然消退、消退训练和消退保持各阶段恐惧行为检测的实验方法,成功建立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性恐惧模型 创伤后应激障碍 小鼠品系 场景恐惧 声音线索恐惧
下载PDF
朱砂安神丸对条件性恐惧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建宁 唐霜 +1 位作者 杨越 李廷利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2期97-101,107,共6页
目的探讨朱砂安神丸对条件性恐惧大鼠恐惧记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30只;给药组大鼠灌胃给予朱砂安神丸混悬液(给药体积为每100 g大鼠体质量0.9 m L),空白组、模型组大鼠给予等... 目的探讨朱砂安神丸对条件性恐惧大鼠恐惧记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30只;给药组大鼠灌胃给予朱砂安神丸混悬液(给药体积为每100 g大鼠体质量0.9 m L),空白组、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的双蒸水,各组大鼠均连续干预7 d。末次给药后复制条件性恐惧模型。通过条件性恐惧实验监测系统观察各组大鼠的僵直反应时间,考察朱砂安神丸对恐惧记忆的影响;通过电生理实验和透射电镜技术,考察朱砂安神丸对海马功能结构可塑性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朱砂安神丸)能有效促进条件性恐惧大鼠恐惧记忆消退,恐惧记忆习得阶段及消退阶段僵直反应时间明显减少,运动时间、运动距离明显增加,诱发海马部位LTP其PS幅值明显减少(P<0.05,P<0.01);海马神经元突触数目较多,突触各部分结构完好、界限清晰,海马突触活性区长度及PSD厚度明显增大,突触间隙宽度明显减小(P<0.05,P<0.01);海马神经元细胞各结构完整清晰,细胞核大,细胞浆内细胞器较多、形态较好。结论朱砂安神丸具有促进恐惧记忆消退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保护海马神经元、调节海马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安神丸 条件性恐惧模型 大鼠 恐惧记忆 海马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氯胺酮单次注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动物场景恐惧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3
3
作者 魏肇余 薛瑞 +5 位作者 李光香 张雯雯 王洛萱 李云峰 张有志 王恒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4-111,共8页
目的在大、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上评价氯胺酮单次预防给药对大、小鼠场景恐惧表达的影响,并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调节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条件性恐惧和大鼠时间依赖性敏化(TDS)2种PTSD动物模型,在条件性... 目的在大、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上评价氯胺酮单次预防给药对大、小鼠场景恐惧表达的影响,并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调节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条件性恐惧和大鼠时间依赖性敏化(TDS)2种PTSD动物模型,在条件性恐惧训练前不同时间点进行不同剂量的单次给药,采用僵住行为测试评价氯胺酮在2个模型上对场景恐惧的影响。在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中,训练前0.5 h单次预防性给予氯胺酮10 mg·kg-1,分别于造模训练后24 h和第14天取脑,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BDNF的表达。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在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上,氯胺酮10 mg·kg-1分别在训练前第7天、24 h和0.5 h单次预防给药,训练后24 h场景恐惧测试中各组小鼠僵住时间百分率无明显差异;而训练前0.5 h单次预防性ip氯胺酮10 mg·kg-1,在训练后第14天显著降低小鼠僵住时间百分率(P<0.05);在大鼠TDS模型上,条件性恐惧训练前0.5 h单次ip氯胺酮10 mg·kg-1可显著降低TDS大鼠僵住次数百分率(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在训练后24 h和第14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大脑皮质BDNF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训练前0.5 h给予氯胺酮10 mg·kg-1组,在训练后24 h和第14天小鼠皮质BDNF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氯胺酮单次预防性给药可减少小鼠场景恐惧的表达,该作用与给药剂量有关,且具有延迟起效的特点,但延迟起效作用与恐惧记忆形成后大脑皮质BDNF表达改变在时间上不具有一致性;氯胺酮单次给药可降低TDS增敏的大鼠场景恐惧的表达,此作用与给药时间点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创伤后应激障碍 条件性恐惧模型 时间依赖性敏化应激模型 预防给药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