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自尊异质性研究
1
作者 孙盼盼 卢宁 《心理学进展》 2019年第7期1351-1360,共10页
目的: 探索B类各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间及其与正常大学生自尊结构的差异,以及不同自尊结构对人格障碍症状的发展及维持的影响,以期探讨B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病理心理机制特点,进而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新的角度。方法:采用人格障碍筛查... 目的: 探索B类各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间及其与正常大学生自尊结构的差异,以及不同自尊结构对人格障碍症状的发展及维持的影响,以期探讨B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病理心理机制特点,进而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新的角度。方法:采用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2)对3300名大学生进行人格障碍评估筛查,同时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社会期望量表(MCSD)、不稳定自尊量表(ISES)、条件自尊量表(CSES)测量其各型自尊。结果:1) B类人格障碍倾向组的防御性自尊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的防御性自尊得分,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B类人格障碍倾向组的不稳定自尊得分和条件自尊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的不稳定自尊得分和条件自尊得分,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 表演型人格障碍倾向组的不稳定自尊量表和条件自尊量表的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表演型人格障碍倾向组的防御性自尊量表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的防御性自尊量表得分,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3) 冲动型人格障碍倾向组外显自尊量表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冲动型人格障碍倾向组不稳定自尊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冲动型人格障碍倾向组防御性自尊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4) 各自尊变量对B类人格障碍倾向的回归分析,不稳定自尊、防御性自尊和条件自尊逐步进入回归方程,建立回归方程为:logit(p) = ?2.842 + 0.216*不稳定自尊 + 0.046*条件自尊?0.056*防御性自尊;各自尊变量对表演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回归分析,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进入回归方程,建立回归方程:logit(p) = ?4.831 + 0.246*不稳定自尊 + 0.067*条件自尊;各自尊变量对冲动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回归分析,外显自尊和防御性自尊进入回归方程,建立回归方程:logit(p) = 29.220 ? 0.855*外显自尊-0.304*防御性。结论:1) 表演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自尊结构与正常大学生相比呈现高不稳定性、高条件性和低防御性自尊特点,而冲动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自尊结构呈现高不稳定性、低防御性和低外显自尊特点。2) B类人格障碍倾向组组内相比较,不稳定性和低防御性自尊是其共同特点,表演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较冲动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和条件自尊更高。3) B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外显自尊受损,内隐自尊无明显改变。其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分离程度与正常大学生之间未呈现显著差异。4) 高不稳定性自尊和高条件性自尊是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突出自尊结构特点,低外显和低防御性自尊是冲动型人格障碍的自尊结构特点;自尊的高条件性、高不稳定性和低防御性是B类所有人格障碍倾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类人格障碍 自尊异质性 防御自尊 条件自尊 不稳定自尊
下载PDF
大学生C类人格障碍倾向与完美主义、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王丹 卢宁 《心理学进展》 2017年第12期1453-1461,共9页
目的:探究大学生C类人格障碍倾向与完美主义、自尊异质性之间的关系。考察完美主义维度与自尊异质性能否成为诊断C类人格障碍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Frost完美主义问卷(CFMPS)、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及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 目的:探究大学生C类人格障碍倾向与完美主义、自尊异质性之间的关系。考察完美主义维度与自尊异质性能否成为诊断C类人格障碍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Frost完美主义问卷(CFMPS)、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及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条件自尊量表(CSES)、不稳定自尊量表(ISES)对465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1) 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C类人格障碍、DEP以及AVD倾向组与对照组均在完美主义、外显自尊、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1),OBC倾向组与对照组在完美主义及条件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1),但OBC倾向组和对照组在外显自尊和不稳定自尊上未呈现著差异。2)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行动疑虑”、“条理性”及“担心错误”维度对OBC有显著预测作用(p <0.01);完美主义的“担心错误”、“行动疑虑”维度及外显自尊对DEP具有显著预测作用(p <0.01);完美主义的“行动疑虑”、“担心错误”维度以及外显自尊和条件自尊对AVD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1) C类人格障碍与完美主义、外显自尊、条件自尊及不稳定自尊关系密切,且完美主义及自尊异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C类人格障碍及其OBC/DEP/AVD分型。2) 自尊条件化以及完美主义是C类人格障碍大学生共同的危险因素,较高的“个人标准”是OBC的特征,极度“条理性”也是OBC诊断的特异性特征,过度的“担心错误”是DEP的主要特征,过度的“行动疑虑”是AVD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类人格障碍 完美主义 自尊异质性 不稳定自尊 条件自尊
下载PDF
自尊异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金莹 卢宁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7-722,共6页
大量研究从实证的角度发现自尊并非只有高低之分,其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多种类型,高自尊者的行为比低自尊者更为复杂,并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高自尊:安全高自尊和脆弱高自尊,而脆弱高自尊又包括防御高自尊、条件高自尊、不稳定高... 大量研究从实证的角度发现自尊并非只有高低之分,其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多种类型,高自尊者的行为比低自尊者更为复杂,并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高自尊:安全高自尊和脆弱高自尊,而脆弱高自尊又包括防御高自尊、条件高自尊、不稳定高自尊和不一致高自尊四种形式。自尊异质性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者们纷纷对其概念、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诸多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与心理健康、人格障碍等联系起来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研究均说明区别讨论脆弱高自尊和安全高自尊是有现实临床意义的,但几种自尊类型的相互关系、均衡性及概念的异质性等都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异质性 防御自尊 条件自尊 不稳定自尊 不一致自尊
原文传递
C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自尊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金莹 卢宁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C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自尊异质性及其对C类人格障碍检出的预测作用。方法:通过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2)从深圳某大学820名本科生中筛查单一无共型的C类人格障碍倾向个体,同时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社会期望量表(M... 目的:探讨C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自尊异质性及其对C类人格障碍检出的预测作用。方法:通过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2)从深圳某大学820名本科生中筛查单一无共型的C类人格障碍倾向个体,同时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社会期望量表(MCSD)、不稳定自尊量表(ISES)、条件自尊量表(CSES)测量其各型自尊。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OBC组在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上有显著差异(P<0.05),DEP组与AVD组在各型自尊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②C类人格障碍三组之间在条件自尊得分上无显著差异,OBC组在外显自尊及防御性上得分最高,AVD组最低(P<0.05);在不稳定自尊得分上,OBC组最低,AVD组最高(P<0.05);DEP组的RSES、MCSD及ISES得分均居中间水平;③仅条件自尊对OBC的检出有正向预测作用(B=0.193,P<0.05);条件自尊(B=0.189,P<0.05)及不稳定自尊(B=0.251,P<0.05)对DEP检出的预测效果显著;外显自尊(B=-0.242,P<0.05)、防御自尊(B=-0.106,P=0.088)及条件自尊(B=0.157,P<0.05)对AVD的检出预测效果显著。结论:①与正常大学生自尊结构相比,OBC大学生自尊属于条件化程度较高的高外显类型,而依赖型和回避型同属于高条件化的不稳定低自尊;②C类人格障碍组内比较,高条件化是共同特点,外显自尊和防御性以强迫型最高、回避型最低,不稳定性以强迫型最低、回避型最高,依赖型的自尊结构居二者之间;③自尊的条件化是C类各型人格障碍共同的危险因素,自尊的不稳定性对依赖型人格障碍有预测作用,而外显自尊水平及防御性仅对回避型人格障碍有负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类人格障碍 自尊异质性 防御自尊 条件自尊 不稳定自尊
原文传递
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自尊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金莹 卢宁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2-425,419,共5页
目的:从防御自尊、条件自尊、不稳定自尊三方面比较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与人格障碍筛查阴性大学生的自尊结构特点。方法:通过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2)从深圳某大学820名本科生中筛查人格障碍倾向个体,同时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 目的:从防御自尊、条件自尊、不稳定自尊三方面比较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与人格障碍筛查阴性大学生的自尊结构特点。方法:通过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2)从深圳某大学820名本科生中筛查人格障碍倾向个体,同时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社会期望量表(MCSD)、不稳定自尊量表(ISES)、条件自尊量表(CSES)测量其各型自尊,并通过内隐联想测验(IAT)考查内隐自尊。结果:①各自尊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内隐自尊除外(P>0.05);②低外显自尊组:内隐自尊与条件自尊显著正相关(r=0.682,P<0.05),与不稳定自尊正相关边缘显著(r=0.531,P=0.076);高外显自尊组:内隐自尊与条件自尊负相关边缘显著(r=-0.481,P=0.069),与不稳定自尊无显著相关(P>0.05);防御自尊与内隐自尊无显著相关(P>0.05);③人格障碍倾向组外显自尊及防御自尊低于阴性组,而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高外显自尊特点的人格障碍倾向组与阴性组在条件自尊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各自尊变量呈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但较低,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评价系统,内隐自尊调节外显自尊与条件自尊、不稳定自尊之间的关系;②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自尊较低且脆弱,阴性组大学生的自尊较高并相对稳定,高条件自尊是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典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内隐自尊 防御自尊 条件自尊 不稳定自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