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条带状铁建造的原始矿物组成:进展与问题
1
作者 王长乐 高亮 +5 位作者 谢尚君 张新 彭自栋 董志国 白阳 张连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6,共18页
原生矿物信息作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研究的最基本命题,是研究BIF成矿规律及其早期地球环境效应的基础。长期以来,将低级变质且保存部分原始矿物及沉积结构的BIF作为研究对象,进而追踪BIF的原始矿物组成与后期演变过程一直是科... 原生矿物信息作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研究的最基本命题,是研究BIF成矿规律及其早期地球环境效应的基础。长期以来,将低级变质且保存部分原始矿物及沉积结构的BIF作为研究对象,进而追踪BIF的原始矿物组成与后期演变过程一直是科学家们关心的关键问题。目前,关于BIF原始矿物组成主要有三种认识:三价铁的氢氧化物、铁硅酸盐(成分类似于铁蛇纹石和黑硬绿泥石)和绿锈。其中,绿锈为含二价和三价铁的过渡态化合物,仅可见于局部缺氧环境。由于绿锈的亚稳态性质,对于其在类似于前寒武纪的富硅海洋条件下转变成何种矿物及相关转变的具体途径仍不清楚。因而,当前关于原始铁质矿物的争议主要存在于三价铁的氢氧化物和铁硅酸盐之间,由此引发的对BIF成矿理论及其对古环境指示意义的理解也存在较大分歧。本文系统回顾和评述了近年来BIF原始矿物组成研究的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认为三价铁的氢氧化物应是BIF最为主要的原始矿物,其次为铁硅酸盐矿物,二者可能在地质历史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然而,支持铁硅酸盐原始成因的现有证据主要为经典的岩相学特征,急需更多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佐证。BIF中现有铁质矿物组合应是原始沉淀物在成岩-变质作用条件下发生转变的产物,相较于成岩早期的菱铁矿,磁铁矿可能形成时间偏晚,究竟是生物-有机质成因抑或是菱铁矿的热化学分解成因亟待深入探讨。在此背景下,同时考虑到华北作为国际上BIF的重要产区,且发育不同变质级别的太古宙末期BIF,可能完整记录了BIF的全部历程。因此,可立足于华北,在已有的初步工作基础上,深度挖掘,力图为BIF矿物成因演变规律提供进一步约束,极大深化和推动我国BIF的成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进展 问题 原始矿物组成
下载PDF
条带状铁建造消失之谜:铁-硅互层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王瑞敏 沈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6,共16页
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 BIF)是指以铁-硅韵律层结构为特征的化学沉积岩。BIF不仅是重要的铁资源,也是记录早期地球演化、早期微生物活动和大气-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重要载体。BIF的出现和消失与重要环境事件的演变密切相关... 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 BIF)是指以铁-硅韵律层结构为特征的化学沉积岩。BIF不仅是重要的铁资源,也是记录早期地球演化、早期微生物活动和大气-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重要载体。BIF的出现和消失与重要环境事件的演变密切相关。BIF在>3.8 Ga首次出现,并在第一次大氧化事件前大量形成,在1.8~0.8 Ga沉积中断,而在成冰纪雪球地球冰期中复现,最终消失在显生宙的氧化海洋中。传统模型认为BIF的出现与消失主要受控于海洋中Fe(Ⅱ)离子的含量。在1.8~0.8 Ga期间,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减弱,海洋氧化还原剧变(氧化/硫化)导致海水中的Fe(Ⅱ)被大量耗尽,BIF消失。然而,地球化学证据表明中元古代深海区域仍处于铁化状态,即Fe(Ⅱ)可以稳定存在的氧化还原状态;沉积学证据也表明中元古代仍有大量的铁岩沉积。这些富铁沉积的大量出现,表明中元古代的海洋仍具有沉积铁岩/富铁层的条件,只是不再出现BIF这种“铁-硅互层”的韵律沉积。因此,BIF在1.8~0.8 Ga的沉积中断并不是由Fe(Ⅱ)耗尽造成的,而很可能与海水中铁-硅循环变化导致“铁-硅互层”沉积模式的改变有关。本文对BIF的地质学特征进行了概述,深入探讨了BIF中富铁-富硅层的沉积模式,并从Fe(Ⅱ)的来源差异和Fe(Ⅱ)的氧化差异及Fe(Ⅲ)的保存差异3方面全面综述了BIF “铁-硅互层”机制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尝试找出解决中元古代BIF消失之谜的可能方向。最后,对BIF的成因机制所承载的前寒武纪铁-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早期地球演化过程和早期生命信息等方面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循环 硅循环 韵律层沉积 前寒武纪
下载PDF
鞍山—本溪地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铁矿时代、物质来源与形成环境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连昌 代堰锫 +2 位作者 王长乐 刘利 朱明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15,17,共15页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s)蕴含丰富的铁矿石资源,记录了早期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鞍山—本溪地区发育巨量的太古宙 BIFs.鞍山—本溪地区 BIFs 由互层的硅铁条带组成,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含少量赤铁矿、黄铁矿及菱铁矿等.围岩与BIF...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s)蕴含丰富的铁矿石资源,记录了早期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鞍山—本溪地区发育巨量的太古宙 BIFs.鞍山—本溪地区 BIFs 由互层的硅铁条带组成,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含少量赤铁矿、黄铁矿及菱铁矿等.围岩与BIFs呈整合接触,具有变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BIFs属于阿尔戈玛型,其变火山岩围岩年龄可大致代表BIFs沉积时代.锆石U-Pb 年代学显示,鞍山—本溪地区至少发育约3.10 Ga及约2.55 Ga两期BIFs 沉积成矿事件,后者在华北克拉通广泛发育.鞍山—本溪地区 BIFs 地球化学具有以下特征:①低的TiO2与Al2 O3含量及高场强元素负异常,表明沉积过程中陆源碎屑物质加入量很少;②PAAS 标准化REE配分模式显示重稀土元素富集,La、Y 及 Eu 正异常,暗示 BIFs 沉积自海水与海底高温热液的混合溶液;③接近同时代亏损地幔的εNd (t)值(3.0~4.7),表明 Fe 可能来源于海底热液活动淋滤洋壳;④BIFs中仅发育少量黄铁矿,基本不显示 Ce负异常且富集铁的重同位素(δ(57 Fe)值为(0.13~2.73)×10^-3),暗示古海洋整体处于低硫、缺氧环境,BIFs 的沉淀可能与富 Fe2+溶液遭遇环境突变有关.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大孤山与陈台沟围岩具有弧火山岩特征,南芬与歪头山围岩类似于弧后盆地玄武岩,因此,鞍山—本溪地区BIFs沉积于火山弧相关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太古宙 物质来源 形成机制 构造背景 鞍山-本溪地区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鞍山-本溪地区条带状铁建造的铁同位素与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 被引量:106
4
作者 李志红 朱祥坤 唐索寒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5-290,共6页
通过Fe同位素、稀土元素与主量元素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鞍山-本溪地区新太古代条带状铁建造(BIF)的成矿物质来源提出了有效制约。BIF的化学成分主要由TFe2O3和SiO2组成,并且具有较低的Al2O3和TiO2含量,表明该地区BIF型贫铁矿是由极少... 通过Fe同位素、稀土元素与主量元素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鞍山-本溪地区新太古代条带状铁建造(BIF)的成矿物质来源提出了有效制约。BIF的化学成分主要由TFe2O3和SiO2组成,并且具有较低的Al2O3和TiO2含量,表明该地区BIF型贫铁矿是由极少碎屑物质加入的化学沉积岩。稀土元素的总量较低,经页岩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特征,具有明显的Eu、Y、La正异常,这些特征表明该地区BIF是古海洋的化学沉积岩,同时具有明显的火山热液贡献特征。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测定Fe同位素的结果表明,相对于标准IRMM-014,所测样品均显示Fe的重同位素富集,且Fe同位素组成与Eu异常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该地区BIF中铁的来源与海底火山热液活动密切相关,首次从成矿元素Fe本身为条带状铁建造的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山-本溪地区 条带状铁建造 稀土元素 FE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下载PDF
山西吕梁袁家村条带状铁建造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长乐 张连昌 +2 位作者 兰彩云 李红中 黄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71-1693,共23页
山西吕梁作为华北克拉通上条带状铁建造(BIF)的重要产区之一,位于华北中央构造带中。袁家村BIF分布于吕梁岚县袁家村一带,极有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内最为典型的Superior型BIF。与华北克拉通其他大多数BIF相比,袁家村BIF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山西吕梁作为华北克拉通上条带状铁建造(BIF)的重要产区之一,位于华北中央构造带中。袁家村BIF分布于吕梁岚县袁家村一带,极有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内最为典型的Superior型BIF。与华北克拉通其他大多数BIF相比,袁家村BIF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包括它的形成时代(2.3-2.1Ga)、铁建造类型和低级变质程度(低绿片岩相)等。因此,研究袁家村BIF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可为探讨大氧化事件之后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以及国内Superior型BIF的成因提供研究基础。袁家村BIF产于吕梁群袁家村组变沉积岩系的下部,前人根据上覆和下伏含火山岩地层的时代,推测袁家村组的形成时代为2.3-2.1Ga。BIF整体产状陡倾,沿北北东-北东东向呈L形带状分布。依据原生矿物的共生组合及产出特征,可将BIF沉积相划分为氧化物相(60%)、硅酸盐相(30%)和碳酸盐相(10%)。氧化物相是本区BIF最主要的沉积相,主要矿物为赤铁矿、磁铁矿和石英,从而可进一步划分为赤铁矿(24%)和磁铁矿(36%)亚相;硅酸盐相BIF以大量硅酸盐矿物出现为特征,散布于研究区,主要矿物组成除了石英和磁铁矿之外,还有铁黑硬绿泥石、绿泥石、铁滑石、镁铁闪石和阳起石等。在与碳酸盐相BIF构成过渡相的BIF中,还可发现大量的铁白云石。而碳酸盐相主要矿物为菱铁矿、铁白云石和石英等,主要发育于研究区的南部。依据含铁岩系构造格局特点复原获得了原始沉积相分布略图,沉积相主要呈南北向延展,自东向西显示出相变规律,西边为碳酸盐相,东边为氧化物相,其间是过渡的硅酸盐相。通过袁家村BIF的岩相学和含铁矿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可大致推测原始沉积的矿物组成为无定形硅胶、水铁矿、与铁蛇纹石和黑硬绿泥石组成类似的铁硅酸盐凝胶、富Al的粘土碎屑和含铁、镁、钙的碳酸盐软泥。这些沉积物在随后的成岩期和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作用下发生矿物之间的相互转变。BIF中主要含铁矿物的PO-P-Eh 2CO2和pH相关图解说明除了赤铁矿之外,其他矿物均是在较低氧逸度环境中形成的,且所有矿物共存的水体系为中性到弱碱性。袁家村BIF氧化物相中发育豆粒、内碎屑结构和板状交错层理等原始沉积构造,指示氧化相部分是在相对高能的浅水环境下沉积的。但BIF大部分应该形成于浪基面以下(〉200m)较为深水的环境中,沉淀可能同时发生于上部氧化和下部还原的水体之中,由于还原弱酸性的深部富铁海水在海侵的过程中上升到浅部相对氧化和弱碱性的浅水环境中,因为Eh、pH及氧逸度等物化条件的骤然变化,最终导致铁质的沉淀和沉积相自上而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沉积相 原始矿物组成 沉积环境 吕梁袁家村
下载PDF
国内外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6
作者 代堰锫 朱玉娣 +3 位作者 张连昌 王长乐 陈超 修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5-757,共23页
条带状铁建造(BIFs)主要发育于早前寒武纪时期(3.8~1.8Ga),记录了早期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且蕴含丰富的铁矿石资源。本文梳理总结了国内外BIF相关领域的研究认识及存在问题:1统计对比显示,BIF沉积事件与地幔柱、地壳增生等重大地质事件相... 条带状铁建造(BIFs)主要发育于早前寒武纪时期(3.8~1.8Ga),记录了早期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且蕴含丰富的铁矿石资源。本文梳理总结了国内外BIF相关领域的研究认识及存在问题:1统计对比显示,BIF沉积事件与地幔柱、地壳增生等重大地质事件相关;2稀土元素及Nd同位素示踪表明,Fe来源于海水与海底高温热液的混合溶液,其中高温热液与海水比例为1:1000;3 BIFs缺乏负Ce异常且富集重Fe同位素,暗示沉积时古海洋整体处于缺氧环境以避免Fe^(2+)发生氧化;4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尚未解决,例如Si的主要来源、沉淀机制及条带成因等;5华北克拉通BIFs多形成于约2.54Ga,BIF类型、形成时代与富矿成因等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加强国内外典型BIFs的对比研究并适当应用现代先进测试技术,有利于探索BIF沉积的精细过程及古老克拉通的早期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物质来源 沉淀机制 沉积环境 带成因 形成时代
下载PDF
辽冀地区条带状铁建造地球化学特征:Ⅰ.主量元素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秀清 李厚民 +3 位作者 李立兴 姚通 陈靖 刘明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8-1238,共21页
辽冀地区(主要包括鞍山-本溪地区和冀东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部,产出有诸多BIFs型大型-特大型铁矿床。鞍山-本溪地区和冀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两个铁矿集区,其中鞍本地区铁矿储量占全国的24%左右,冀东地区铁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10%以上... 辽冀地区(主要包括鞍山-本溪地区和冀东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部,产出有诸多BIFs型大型-特大型铁矿床。鞍山-本溪地区和冀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两个铁矿集区,其中鞍本地区铁矿储量占全国的24%左右,冀东地区铁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10%以上。虽然辽冀地区BIFs大多为形成于新太古代绿岩带中的Algoma型BIFs,但不同矿区BIFs形成环境和受后期改造的程度不一致,鞍本地区BIFs变质级别为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冀东地区BIFs经历了绿片岩相-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且辽冀地区普遍发育混合岩化。本文主要对比研究了辽冀地区28个铁矿床200件铁矿石的主量元素特征,为探讨辽冀地区BIFs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信息。BIFs样品主要由SiO2和Fe2O3T组成,其中鞍山-本溪地区SiO2+Fe2O3T平均为95.10%,冀东地区SiO2+Fe2O3T平均为88.06%,CaO和MgO含量仅次于SiO2和Fe2O3T,且大部分矿区具有正相关关系,Al2O3、TiO2、K2O、Na2O、MnO、P2O5含量很低,这暗示BIFs原岩为一种化学沉积岩,主要为含有少量碳酸盐泥的硅质和铁质的胶体沉积;辽冀地区Al2O3和TiO2均可见明显的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BIFs沉积过程中有少量碎屑物质的加入,这种相关性在冀东地区更为明显,且除SiO2+Fe2O3T外,其它氧化物含量明显高于鞍本地区,说明冀东地区BIFs形成时沉积环境更为动荡,有更多的碎屑物质加入;虽然辽冀不同地区BIFs经历了不同级别的变质作用,形成了不同的矿物组合,但是氧化物含量却变化不大,这说明了变质反应主要为等化学反应;鞍本地区和冀东地区碱质含量也存在差异性,前者的Na2O和K2O含量均低于后者,且后者Na2O<K2O,结合野外地质特征,可能暗示了混合岩化作用对冀东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量元素 条带状铁建造 鞍山-本溪地区 冀东地区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辽冀地区条带状铁建造地球化学特征:Ⅱ.稀土元素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姚通 李厚民 +4 位作者 杨秀清 李立兴 陈靖 张进友 刘明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39-1252,共14页
辽冀地区(鞍山-本溪地区和冀东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东部,是我国早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s)最重要的分布区,主要为新太古代Algoma型。本文系统对比了辽冀地区28个铁矿床200件铁矿石样品的稀土元素特征。结果表明:(1)所有... 辽冀地区(鞍山-本溪地区和冀东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东部,是我国早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s)最重要的分布区,主要为新太古代Algoma型。本文系统对比了辽冀地区28个铁矿床200件铁矿石样品的稀土元素特征。结果表明:(1)所有样品的稀土元素特征比较相似:稀土元素总量较低,Y/Ho比值较高;经太古宙后平均澳大利亚页岩(PAAS)标准化后呈现重稀土相对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的配分模式,La异常不明显,强烈的Eu正异常和明显的Y正异常,暗示研究区铁矿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海底高温热液和海水的混合溶液;与冀东地区BIFs相比,鞍本地区Eu异常更为明显,说明鞍本地区BIFs显示更多的热液特征;(2)铁矿石的Ce/Ce*变化范围为0.77~1.09,缺乏明显的Ce负异常,说明其沉积于还原的海水环境;(3)辽冀地区BIFs的稀土元素总量、Eu异常、Y异常和Y/Ho比值变化范围均比较大,可能与BIFs沉积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加入有关;与鞍本地区相比,冀东地区BIFs的Eu正异常、Y正异常程度均小于鞍本地区,热液和海水特征均不明显。Y/Ho比值更接近球粒陨石(26—28),可能暗示冀东地区有更多的碎屑物质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稀土元素 鞍山-本溪地区 冀东地区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鲁西杨庄条带状铁建造特征及锆石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赖小东 杨晓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12-3622,共11页
泰山群主要分布于鲁西地区中部,是鲁西花岗-绿岩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沂水县杨庄发现了一定规模的沉积变质铁矿,铁矿层位赋存于柳杭岩组上段的斜长角闪岩段内。本文对杨庄铁矿BIF及侵入地层的岩浆岩进行锆石年代学测定,测定... 泰山群主要分布于鲁西地区中部,是鲁西花岗-绿岩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沂水县杨庄发现了一定规模的沉积变质铁矿,铁矿层位赋存于柳杭岩组上段的斜长角闪岩段内。本文对杨庄铁矿BIF及侵入地层的岩浆岩进行锆石年代学测定,测定的含磁铁矿斜长角闪岩中锆石U-Pb年龄数据主要集中在2.6Ga附近,确定斜长角闪岩的形成年龄为2615±61Ma;铁矿顶板黑云母石英片岩的形成年龄小于2527±66Ma,该岩段又被晚期混合花岗岩穿插,其锆石年龄测定结果为2469±34Ma,所以推测黑云母石英片岩的形成年龄在2.5Ga附近。据此我们认为鲁西地区的"柳杭岩组"似可近一步解体为新太古的斜长角闪岩段(含磁铁矿建造)和古元古的表壳岩段(以片岩系为主)。混合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属于古元古代早期,似乎可以填补全球地质演化的静寂期(2.3~2.5Ga)。以泰山群为代表的变质岩系在地下较深部位出现或者被中晚元古代盖层覆盖,为探讨华北克拉通早期演化和开展华北克拉通BIF型铁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BIF) 泰山群 杨庄 锆石定年 鲁西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微生物参与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沉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文芳 李一良 潘永信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48-560,共13页
地球演化早期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大规模的条带状铁建造(BIF)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已有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分子化石以及岩石磁学性质等证据支持早期微生物广泛参与了BIF的形成。本文评述了微生物参与BIF形成过程中铁搬运和沉淀... 地球演化早期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大规模的条带状铁建造(BIF)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已有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分子化石以及岩石磁学性质等证据支持早期微生物广泛参与了BIF的形成。本文评述了微生物参与BIF形成过程中铁搬运和沉淀及其同位素分馏、生物标志物和岩石磁学证据。深入地研究BIF成矿中的微生物矿化贡献,有助于解释BIF形成机制,反演前寒武纪大气—海洋环境演化,以及理解地球早期生命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条带状铁建造 生物矿化 氧化菌 还原菌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成因类型的研究进展、远景和存在的科学问题 被引量:12
11
作者 沈其韩 宋会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795-2815,共21页
本文在查阅前人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将研究历史分为1949年以前,1950~1965年期间,1978~1986年期间,1987~1994年期间和2009年以来5个阶段。重点介绍了鞍本地区、冀东-吕梁... 本文在查阅前人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将研究历史分为1949年以前,1950~1965年期间,1978~1986年期间,1987~1994年期间和2009年以来5个阶段。重点介绍了鞍本地区、冀东-吕梁地区和河南舞阳地区富铁矿的基本地质特征以及典型富铁矿的研究概况,针对鞍本地区弓长岭二矿区磁铁富矿成因的复杂性,对不同成因观点以及目前已取得的共识进行了详细阐述。目前大多数学者不支持接触交代假说和菱铁矿经变质转化为富铁矿成矿假说,近半数学者支持变质热液成矿假说,半数学者支持混合岩化热液成矿假说。作者在综合分析前人大量资料后,认为变质热液成矿说依据不足,理由有四点:(1)磁铁富矿中往往见有磁铁贫矿的残体;(2)磁铁富矿与蚀变岩紧密伴生,蚀变矿物石榴子石、部分角闪石(透闪石)和部分绿泥石均属非变质热液成因;(3)研究区遭受区域高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时间为2500~2450Ma,而与蚀变矿物石榴石紧密伴生的热液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1840±7Ma,明显小于区域变质作用年龄,据此可将热液作用时间限定于古元古代晚期,相当于大陆地壳伸展阶段;(4)部分热液成因富铁矿利用Re-Os方法定年,除一种属原生沉积成矿外,年龄范围也在古元古代晚期,可作为参考。此种热液是否为混合岩化热液尚缺乏足够证据,故本文暂将其作为古元古代晚期热液。此外,本文对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成因类型及其远景进行了初步总结,认为古元古代晚期形成的磁铁富矿规模属大型矿床,有较好远景;原生较富贫铁矿因褶皱构造产生磁铁矿流变而形成的富铁矿(可能尚有热液叠加)规模较大,具有一定远景;其他类型均为小型规模,不具工业意义。最后,本文指出富铁矿成因研究中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早元古代晚期热液的来源;热液的形成是一期还是多期;铁建造遭受区域变质达高绿片岩相时,贫铁矿的围岩变质演化机理等,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成因类型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条带状铁建造(BIF)的形成时代及其研究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长乐 张连昌 +1 位作者 刘利 代堰锫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1-1215,共15页
对条带状铁建造(BIF)进行精确的年代学约束,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可以获得BIF的时间分布趋势,反映对应时代的大气和海洋环境,准确建立与重大地质事件的对应关系,为铁建造的成因提供依据.本文在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重新绘制了全球... 对条带状铁建造(BIF)进行精确的年代学约束,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可以获得BIF的时间分布趋势,反映对应时代的大气和海洋环境,准确建立与重大地质事件的对应关系,为铁建造的成因提供依据.本文在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重新绘制了全球BIF形成时代的分布图,结果表明BIF在3.6~1.6 Ga连续分布,在2.8~2.7 Ga、2.5~2.4 Ga、1.9~1.8 Ga的3个区间范围内形成高峰;Algoma型BIF主要集中于中-晚太古代,而Superior型BIF主要出现在古元古代.本文重点对前人关于BIF年代学的测试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和评述,结果表明目前锆石U-Pb测年法依然为主要手段,而Sm-Nd等时线法和Re-Os等时线法尽管有效,但直接测定BIF条带的Sm-Nd等时线和磁铁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仍存在较大问题,但可用来反映物质的来源以及后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等问题,而采取BIF相关单元的年龄来间接代表BIF的形成年龄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法,其中测定铁建造火山岩夹层锆石U-Pb年龄是国际上测定BIF时代常用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BIF) BIF形成时代 锆石U-PB年龄 同位素等时线法
下载PDF
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GOE)前后海洋环境的变化:来自华北条带状铁建造(BIF)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连昌 兰彩云 +4 位作者 王长乐 彭自栋 佟小雪 李文君 董志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7-840,共14页
条带状铁建造(BIF)是形成于前寒武纪海洋中的化学沉积岩,记录了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重要信息。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的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BIF,是了解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GOE)前后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的理想对象。初步研究表明,华北克... 条带状铁建造(BIF)是形成于前寒武纪海洋中的化学沉积岩,记录了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重要信息。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的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BIF,是了解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GOE)前后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的理想对象。初步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BIF主要为磁铁矿型氧化物相和硅酸盐相,极少数出现碳酸盐相;古元古代BIF包括赤铁矿型和磁铁矿型氧化物相、硅酸盐相和碳酸盐相,其中赤铁矿相是古元古代BIF独有的。以上矿物学特征表明,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是不同的。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BIF的稀土元素组成缺乏强烈的负Ce异常,反映同期海水氧含量非常低,为缺氧状态;但少量BIF也包含有负Ce异常,同时具有较大变化范围的Th/U值,指示新太古代海洋的局部水体氧含量相对较高,呈弱氧化状态。与新太古代BIF相比,古元古代BIF的Ce异常变化较大,包括无异常、正异常和负异常,尤其是赤铁矿相BIF具明显的负Ce异常,表明古元古代水体的氧含量和氧化还原结构已发生了明显变化;结合华北克拉通BIF的Ni/Co、V/(V+Ni)和Th/U等比值特征,认为古元古代海洋呈次氧化—氧化环境。新太古代BIF强烈富集重铁同位素,S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较为明显;而古元古代BIF相对富集轻铁同位素,S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不明显。综上,新太古代海洋环境整体缺氧,但局部可能存在氧气“绿洲”,暗示光合产氧作用在太古代晚期已经存在;大氧化事件期间及之后的古海洋总体具上部氧化、下部还原的分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前寒武纪 大氧化事件 海洋环境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山西五台山地区太古宙条带状铁建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志宏 骆辉 +3 位作者 毛德宝 胡小蝶 田永清 余克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503-507,共5页
五台山地区是中国典型的太古宙条带状铁建造发育区。系统的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条带状铁建造稀土元素组成与北美页岩相比,具明显的正铕异常,HREE相对富集,而Zr、Ba、Sr、Pb等属酸性岩类强烈富集的不相容元素,相对... 五台山地区是中国典型的太古宙条带状铁建造发育区。系统的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条带状铁建造稀土元素组成与北美页岩相比,具明显的正铕异常,HREE相对富集,而Zr、Ba、Sr、Pb等属酸性岩类强烈富集的不相容元素,相对于上陆壳明显亏损,结合现代海底热流沉积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本区条带状铁建造为古海底热流化学沉积作用的产物,其形成与五台山地区太古宙基性火山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太古宙条带状铁建造 古海底热流化学沉积
下载PDF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形成机理新探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大中 郑若锋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7年第2期101-107,共7页
通过对早期地球组成的不均一性、强还原性、火山喷发的多样性;原始海洋水的酸碱度;铁氢化物、硅氢化物的形成条件、理化特征;条带状铁英岩铁矿物化学成分;共、伴生矿物组合;矿物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及包体测温的研讨,认为前寒武纪火山频... 通过对早期地球组成的不均一性、强还原性、火山喷发的多样性;原始海洋水的酸碱度;铁氢化物、硅氢化物的形成条件、理化特征;条带状铁英岩铁矿物化学成分;共、伴生矿物组合;矿物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及包体测温的研讨,认为前寒武纪火山频繁间歇喷发,轮流将铁氢化物、硅氢化物迁入古海洋中,分别氧化、水解、沉淀形成铁矿、石英互层。当有硫和其它金属氢化物一同迁移、水解、氧化时,则可形成硫化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形成机理 氢化物 硅氢化物
下载PDF
加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中伴生矿床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其韩 宋会侠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3-769,共7页
在世界范围内,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中除产出大量贫铁矿和富铁矿外,常共生和伴生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特别是金、锰、铅锌铜和镍以及硫铁矿等矿床,其中不少达到大型和超大型规模,其经济价值超过铁矿床本身,在一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 在世界范围内,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中除产出大量贫铁矿和富铁矿外,常共生和伴生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特别是金、锰、铅锌铜和镍以及硫铁矿等矿床,其中不少达到大型和超大型规模,其经济价值超过铁矿床本身,在一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前寒武纪鞍山式条带状铁建造除主要产出贫铁矿和少量富铁矿外,少数地区也已发现伴生金矿床。但目前已知多属于中小型矿床,大型金矿床和其他金属矿床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从综合找矿角度,应重视和加强这些矿床的研究和进一步寻找,一旦有新发现,一矿变多矿,在找矿中必将有重大突破。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目前对这些矿床的研究现状和基本地质特征,为目前我国的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扩大找矿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矿床 找矿潜力
下载PDF
甘肃镜铁山含铜条带状铁建造的年龄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杨合群 赵东宏 《西北地质科学》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采用Sm-Nd同位素等时线法,确定甘肃镜铁山含铜条带状铁建造的年龄为1309±80Ma,说明它形成于中元代蓟县纪。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铜矿床 矿源层 地质年龄
下载PDF
中国条带状铁建造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骆辉 陈志宏 沈保丰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2年第2期80-85,共6页
我国条带状铁建造金矿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和佳木斯地块,分硫化物相、碳酸盐相、碳酸盐-氧化物混合相、硅酸盐-氧化物混合相和氧化物相条带状铁建造金矿五种类型。成矿经历火山沉积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两个阶段,形成于裂谷盆地,火山活动环... 我国条带状铁建造金矿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和佳木斯地块,分硫化物相、碳酸盐相、碳酸盐-氧化物混合相、硅酸盐-氧化物混合相和氧化物相条带状铁建造金矿五种类型。成矿经历火山沉积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两个阶段,形成于裂谷盆地,火山活动环境,受条带状铁建造层位、薄层、贫铁、沉积相和褶皱、剪切变形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源于深部,直接来自条带状铁建造。成矿时代最老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为(2 416±64) Ma^(2 317±63)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成矿 条带状铁建造 金矿床 沉积相 裂谷盆地 同位素年龄
下载PDF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金矿床成矿机理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大中 郑若锋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8年第4期395-400,共6页
通过对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铁、金矿床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组成,代表性金矿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共、伴生矿物组合的研究,结合构成金矿物的主要和次要元素的氢化物、羰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认为氢化物、合金氢化物、羰基化合物是金成矿... 通过对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铁、金矿床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组成,代表性金矿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共、伴生矿物组合的研究,结合构成金矿物的主要和次要元素的氢化物、羰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认为氢化物、合金氢化物、羰基化合物是金成矿的主要迁移形式。它们是从地球深部的富氢、富CO强还原环境,随岩浆、热液、热气迁移至地球浅部,由于压力、温度、pH值下降,Eh值上升,Hz、CO逃逸、氧化,成矿物质的氢化物、羰基化合物分解、氧化形成金矿物,沉淀、富集形成金矿床。有的金矿床,可被以后的地质事件叠加、增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金矿床 成矿机理 氢化物 羰基化合物
下载PDF
辽宁清原地区小莱河条带状铁建造和围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
作者 杨帆 张伟 +2 位作者 李壮 张茜 崔莹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1-498,共18页
早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型铁矿是中国最重要的铁来源,占全国铁储量的60%以上,其中以华北地区新太古代晚期BIF型铁矿最为典型。通过对华北克拉通东北部辽宁清原地区小莱河BIF及围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旨在... 早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型铁矿是中国最重要的铁来源,占全国铁储量的60%以上,其中以华北地区新太古代晚期BIF型铁矿最为典型。通过对华北克拉通东北部辽宁清原地区小莱河BIF及围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旨在对物源区和构造环境提供制约。小莱河BIF主要由磁铁矿、石英和硅酸盐(如铁紫苏辉石等)等组成,样品SiO_(2)和全铁(FeO^(T))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少量小莱河BIF样品的Al_(2)O_(3)含量(质量分数,下同)较高(>1%),指示在沉积过程中存在陆源碎屑物质的输入。而未受碎屑物质混染的BIF样品显示典型的海水特征,包括Al_(2)O_(3)、高场强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含量较低,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及重稀土元素富集和Eu正异常等特征。模拟结果显示,样品与海底高温热液、海水1∶100混合溶液的PAAS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吻合,指示海底热液活动为BIF提供了热量和物质。小莱河BIF成矿物质来源于高温热液淋滤的清原绿岩带底部基性—超基性岩。小莱河BIF的围岩主要为石棚子组变质火山岩及少量变质碎屑沉积岩。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受控于岛弧体制下中—低程度风化的复杂物源区组成(如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及少量基性岩等),与小莱河BIF的物源区类似。综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特征,认为小莱河BIF系形成于弧后盆地内的阿尔戈马型B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地球化学 物源 岩石成因 矿床 SM-ND同位素 辽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