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06—1926年中暹建交交涉:条约外交和华侨
1
作者 李章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61-71,共11页
论文依据相关档案资料,对1906-1926年中暹建交交涉问题进行了分阶段梳理,描述了各个阶段的商谈过程,探讨了双方关注的焦点和建交的难点之所在,总结了中暹建交交涉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影响磋商结果的相关历史因素,并阐明中暹交涉所欲建... 论文依据相关档案资料,对1906-1926年中暹建交交涉问题进行了分阶段梳理,描述了各个阶段的商谈过程,探讨了双方关注的焦点和建交的难点之所在,总结了中暹建交交涉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影响磋商结果的相关历史因素,并阐明中暹交涉所欲建立外交关系的性质。自1906年起,中暹交涉所欲建立的是条约外交关系。1921年,中国方面更是提出了体现平等主义的条约草案。1906-1926年,中暹交涉过程起起伏伏,最终功亏一篑。影响交涉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两国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存在冲突是其中重要原因。华侨问题事关暹罗重大核心利益,在考虑与中国建交时,暹罗定会坚持根据自己的准则来处理华侨问题。中国政府本因护侨而欲订约设使,但又必须考虑暹罗的利益关切,最终在华侨问题上不得不做出让步。修约废除治外法权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暹罗内政外交所追求的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暹罗政府将此定为与中国建交的前提性条件,这是影响中暹交涉进程更为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暹罗 中暹建交 条约外交 国际关系 华侨
下载PDF
从羁縻之道到条约外交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育民 熊剑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3,共5页
随着中国与西方列强条约关系的建立和深化,清政府的外交模式逐渐发生转变。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仍以羁縻理念和思路应对新的中外关系,但无法如同古昔一样运用这一传统的驭外之道。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其对外观念亦随之转化,传统与近代... 随着中国与西方列强条约关系的建立和深化,清政府的外交模式逐渐发生转变。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仍以羁縻理念和思路应对新的中外关系,但无法如同古昔一样运用这一传统的驭外之道。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其对外观念亦随之转化,传统与近代混合交织在一起。经过甲午、庚子,它进一步舍弃了羁縻之道,确立了条约外交意识。中国外交出现了新的趋向,传统的驭夷走向了近代的外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政府 羁縻之道 条约外交
下载PDF
近代朝鲜条约外交的确立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维英 《理论观察》 2012年第5期47-48,共2页
朝鲜近代条约外交是在东亚礼治体系面临挑战,清王朝危机四伏,朝鲜锁国政策难以为继的历史背景下确立的。它的促成因素有三方面:国内开化思想的推动、清政府"以夷制夷"政策的诱导、列强要求立约的外部攻势。在条约外交体制下,... 朝鲜近代条约外交是在东亚礼治体系面临挑战,清王朝危机四伏,朝鲜锁国政策难以为继的历史背景下确立的。它的促成因素有三方面:国内开化思想的推动、清政府"以夷制夷"政策的诱导、列强要求立约的外部攻势。在条约外交体制下,朝鲜经济卷入近代资本主义市场,民族经济独立发展的步伐受到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条约外交 历史背景 促成因素 影响
下载PDF
世界档案之最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晶 《兰台内外》 2004年第2期59-59,共1页
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份完整的外交条约档案。约公元前1296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哈图舒尔三世在卡迭石战役后签订了和约,并结成军事同盟。条约原本用银板制成。2、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份纸草档案。公元前1164年,埃及法老... 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份完整的外交条约档案。约公元前1296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哈图舒尔三世在卡迭石战役后签订了和约,并结成军事同盟。条约原本用银板制成。2、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份纸草档案。公元前1164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四世制成特大型纸草文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条约档案 纸草档案 档案专业刊物 档案学 学科建设 档案专业出版社 《中国档案报》
下载PDF
古罗马的祭司档案馆
5
作者 黄坤坊 《档案时空》 1995年第5期41-42,共2页
古罗马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753至前509年是七个国王相继在位的王政时期;公元前509至前31年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31年至公元476年是罗马帝国时期。在王政时期,有些档案文件由神庙内的祭司掌管,有些档案文件由国王的金库保... 古罗马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753至前509年是七个国王相继在位的王政时期;公元前509至前31年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31年至公元476年是罗马帝国时期。在王政时期,有些档案文件由神庙内的祭司掌管,有些档案文件由国王的金库保存。因此,到了罗马共和国时期,形成了两类档案馆:一类是祭司档案馆;另一类是国库——国家档案馆。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祭司档案馆至少包括5个档案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档案馆 大祭司 罗马共和国 古罗马 档案文件 外交条约 公元前 马帝国 奥古斯都 元老院
下载PDF
外国档案事业史(之十)
6
作者 黄坤坊 《兰台世界(上旬)》 1996年第11期22-23,共2页
外国档案事业史(之十)□黄坤坊第四章古代罗马的档案工作第二节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档案馆古罗马人把他们保管“预言书”的库房叫做最古老的档案馆。公元前83年,“预言书”毁于火灾,元老院曾试图用收集副本的办法加以恢复。正因为开... 外国档案事业史(之十)□黄坤坊第四章古代罗马的档案工作第二节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档案馆古罗马人把他们保管“预言书”的库房叫做最古老的档案馆。公元前83年,“预言书”毁于火灾,元老院曾试图用收集副本的办法加以恢复。正因为开展了这样的收集活动,奥古斯都皇帝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档案馆 档案事业史 档案文件 元老院 外交条约 大祭司 执政官 奥古斯都 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
下载PDF
外交文本修辞的背后——中日《修好条规》考论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洛丹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6-34,共9页
中日《修好条规》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平等的建交条约,但实际上条规的草拟和签订过程却一波三折,背后隐藏着种种博弈。通过对中日《修好条规》长达一年之久的缔约过程中的草案和条约正式文本的考察,可以看到在文本修辞背后,中日双方展开了... 中日《修好条规》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平等的建交条约,但实际上条规的草拟和签订过程却一波三折,背后隐藏着种种博弈。通过对中日《修好条规》长达一年之久的缔约过程中的草案和条约正式文本的考察,可以看到在文本修辞背后,中日双方展开了一场国际政治和文化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文本 《修好条规》 外交条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