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订伪药条辨》药物炮制撷英
1
作者 于大猛 张卫 +2 位作者 马春 李强 刘立伟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80-84,共5页
《增订伪药条辨》记载的四味药物的传统炮制工艺,师古而不泥古,对现代研究有启发意义。胆南星以南星生品入药,反复添加胆汁,以牛胆汁制南星之燥并解其毒,亦记载了南星漂后入药及添加川贝母的复方胆南星。玄明粉的制作与《本草纲目》之... 《增订伪药条辨》记载的四味药物的传统炮制工艺,师古而不泥古,对现代研究有启发意义。胆南星以南星生品入药,反复添加胆汁,以牛胆汁制南星之燥并解其毒,亦记载了南星漂后入药及添加川贝母的复方胆南星。玄明粉的制作与《本草纲目》之法略有差异,改甘草汁煮后升煅法为与甘草同煮后盖口煅,所得玄明粉为黑褐色,可能为甘草中的糖分焦化所致。苏半夏为上海、苏州当时流行的半夏复方制剂,陈仁山《药物出产辨》中记载了其制作方法;苏半夏亦可能指《本草纲目拾遗》收载的仙半夏。陈皮酱久煮才能将苦及辛辣味减轻,恐减少药效,但作为果酱口味颇佳;青盐陈皮亦为药食两用之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订伪药条辨 曹炳章 胆南星 苏半夏 玄明粉 陈皮
下载PDF
《伤寒瘟疫条辨》疫病证治特点探讨
2
作者 郝振华 梁爽 +2 位作者 柳娜 周彦浩 周波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4期406-408,共3页
基于《伤寒瘟疫条辨》,从病因、病机、治法、用药组方、复病治疗等角度探讨杨栗山疫病证治特点。疫病因杂气由口鼻入三焦所致,病机是阳热怫郁,治疗疫病以逐秽为第一要义,轻者用清法,选用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小清凉散、大小复苏... 基于《伤寒瘟疫条辨》,从病因、病机、治法、用药组方、复病治疗等角度探讨杨栗山疫病证治特点。疫病因杂气由口鼻入三焦所致,病机是阳热怫郁,治疗疫病以逐秽为第一要义,轻者用清法,选用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小清凉散、大小复苏饮、增损三黄石膏汤八方;重者用泻下法,选用增损大柴胡汤、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顺气汤、增损普济消毒饮、解毒承气汤六方;升降散轻重皆可使用。杨栗山应用下法时不拘结粪,下不厌早。素体虚弱气、血、阴、阳严重不足者感受疫病须攻补兼施。杨栗山认为疫病出现表证如恶寒、发热、头痛、骨节痛者,非表有实寒,禁用麻黄、桂枝等辛温发汗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瘟疫条辨 瘟疫 证治特点
下载PDF
《增订伪药条辨》药物产地加工与净制法探讨
3
作者 于大猛 张卫 +2 位作者 马春 李强 刘立伟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1期56-59,共4页
《增补伪药条辨》是民国时期阐述当时药物辨识的专著,包含较多的中药产地加工与净制内容。笔者介绍了书中天门冬去皮心与矾水煮、土藿香曝晒瓮盛、黄菊蒸晒法、白滁菊阴干法、薤白蒸晒法、附子反对盐渍法、乌梅炕熏法、生地黄保鲜法、... 《增补伪药条辨》是民国时期阐述当时药物辨识的专著,包含较多的中药产地加工与净制内容。笔者介绍了书中天门冬去皮心与矾水煮、土藿香曝晒瓮盛、黄菊蒸晒法、白滁菊阴干法、薤白蒸晒法、附子反对盐渍法、乌梅炕熏法、生地黄保鲜法、鹿茸砍茸法等药物的产地加工以及蛤蚧去头足、茯苓去筋等药物净制法等内容,以期为中药现代炮制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补伪药条辨 中药 产地加工 净制 炮制
下载PDF
论《增订伪药条辨》中麦冬别名“超级大”之谬 被引量:1
4
作者 顾元烨 计维萱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3期219-220,共2页
《增订伪药条辨》为曹炳章所增补合编,书中对麦冬别名的论述被后世广泛引用为“麦门冬……小者曰苏大,曰超级大等名目”,而“超级大”在各版《增订伪药条辨》中均写作“绍大”。文章收集整理了引用该句的辞典、著作及学术论文,并对别名... 《增订伪药条辨》为曹炳章所增补合编,书中对麦冬别名的论述被后世广泛引用为“麦门冬……小者曰苏大,曰超级大等名目”,而“超级大”在各版《增订伪药条辨》中均写作“绍大”。文章收集整理了引用该句的辞典、著作及学术论文,并对别名“超级大”“绍大”的说法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辨析,认为别名“超级大”可能最早出现于1977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系修订过程中由于读音及字形相近而产生的讹文,此后多种文献均转引了此说法,造成了广泛的误引。因此,原句中麦冬的正确别名应为“绍大”而非“超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增订伪药条辨 超级大 绍大
下载PDF
寒温条辨,论温疫别开生面;升清降浊,升降散屡建奇功 被引量:7
5
作者 赵进喜 贾海忠 +4 位作者 刘宁 张保春 孙晓光 肖永华 蒋里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854-856,共3页
杨栗山是清代著名医家,所著《伤寒温疫条辨》,融合百家之长,辨明伤寒温疫,创立升降散名方,在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读《伤寒温疫条辨》,不仅要学习先贤运用升降散及其变方的临床经验,还要领会杨栗山传承创新的精神,发皇古义... 杨栗山是清代著名医家,所著《伤寒温疫条辨》,融合百家之长,辨明伤寒温疫,创立升降散名方,在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读《伤寒温疫条辨》,不仅要学习先贤运用升降散及其变方的临床经验,还要领会杨栗山传承创新的精神,发皇古义,创新学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栗山 伤寒温疫条辨 升降散 方剂 瘟疫
下载PDF
读《六因条辨》有感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志强 盖国忠 +1 位作者 陈仁波 李鹤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275-276,共2页
先贤在时症、外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直到现在依然是中医教学、临床的重要参考。清·陆子贤所著《六因条辨》虽然不及叶薛等诸家所著影响,但其中一些思想发挥也有诸家所不逮。本书融汇伤寒、温病的思想,而不是偏执一端,对于时症... 先贤在时症、外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直到现在依然是中医教学、临床的重要参考。清·陆子贤所著《六因条辨》虽然不及叶薛等诸家所著影响,但其中一些思想发挥也有诸家所不逮。本书融汇伤寒、温病的思想,而不是偏执一端,对于时症的病机及其演变、诊治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但是未能得到业内充分的重视和应用。曾受恩师任继学先生指点导读,陆子贤之《六因条辨》也成为笔者的一本案头书。近日,再读《六因条辨》,就陆子贤对诸时症病机条辨之深度、广度以及临床四诊之精准感触颇深,受益良多,兹不揣浅陋,简述如下,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因条辨 陆子贤 读后感
下载PDF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对伤寒学的贡献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星平 肖莹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56,共2页
方有执力主错简重订,认为伤寒应以六经为纲,六经则以太阳为纲,而太阳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纲。将风寒中伤营卫之说提到整个伤寒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来认识,深刻地提示了伤寒病的发病、传变、转归的规律,这是对伤寒学的发挥。
关键词 方有执 《伤寒论条辨 伤寒学
下载PDF
《伤寒温疫条辨》诊治温疫的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岳冬辉 苏颖 《吉林中医药》 2006年第3期3-4,共2页
杨《伤寒温疫条辨》为中医疫病学之佳作,书中开篇首论运气,并认为伤寒与温病虽同为外感病,但其本质不同,理应化为二门。温疫的病因病机为杂气由口鼻进入三焦,在“中焦发病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焦传变”的论点。治疗上主张辛凉宣透,攻... 杨《伤寒温疫条辨》为中医疫病学之佳作,书中开篇首论运气,并认为伤寒与温病虽同为外感病,但其本质不同,理应化为二门。温疫的病因病机为杂气由口鼻进入三焦,在“中焦发病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焦传变”的论点。治疗上主张辛凉宣透,攻逐解毒,调理气机,并创治疫十五方,在温疫病学史上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璿 《伤寒温疫条辨 运气 辛凉宣透 攻避解毒
下载PDF
《增订伪药条辨》的学术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玮 余平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325-325,共1页
关键词 药物鉴别 增订伪药条辨 曹炳章
下载PDF
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与升降散 被引量:9
10
作者 韦大文 《河南中医》 1997年第3期139-140,共2页
杨栗山先生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一书,对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方药进行了详细的剖解,并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升降散为中坚的治温十五方,为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 杨栗山 伤寒温疫条辨 升降散
下载PDF
基于《伤寒瘟疫条辨》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瘥后复病的防治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小靖 宋银枝 +2 位作者 尹建平 刘卓超 吴子君 《四川中医》 2020年第5期1-3,共3页
本文基于《伤寒瘟疫条辨》,从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及预防措施等角度探讨清代医家杨栗山预防和治疗"大疫"瘥后复病的学术思想,发现杨氏认识到"大疫"瘥后复病发生的病机为"正气未复、伏邪未尽",治疗上应审... 本文基于《伤寒瘟疫条辨》,从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及预防措施等角度探讨清代医家杨栗山预防和治疗"大疫"瘥后复病的学术思想,发现杨氏认识到"大疫"瘥后复病发生的病机为"正气未复、伏邪未尽",治疗上应审正邪虚实、调其逆从,倡导愈后静养,这既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下辨证论治原则,又彰显了"病瘥防复"的治未病思想,对COVID-19患者瘥后复病的预防和诊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 伤寒瘟疫条辨 学术思想 用药经验
下载PDF
条分缕析辨寒温——读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再良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39,共2页
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一书,从病因病机、症状鉴别、处方用药等方面展开,叙述伤寒和温疫各不相同的诊治规律,于临床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在温病学说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关键词 杨粟山 伤寒瘟疫条辨 伤寒 温疫
下载PDF
《金匮要略》湿证及《湿热条辨》湿热证辨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兴栋 刘叶 王占方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5期155-156,共2页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奠基之作,全文用列症辨证论治的体例写成,许多疾病的辨证与治疗都能溯源于此,为后世辨证论治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框架。《湿热条辨》(下简称《条辨》)又名《湿热病篇》,为清代医家薛生白所作,全文体...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奠基之作,全文用列症辨证论治的体例写成,许多疾病的辨证与治疗都能溯源于此,为后世辨证论治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框架。《湿热条辨》(下简称《条辨》)又名《湿热病篇》,为清代医家薛生白所作,全文体例仿《伤寒杂病论》,列症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湿热条辨 湿(热)证
下载PDF
《伤寒温疫条辨》“两感”说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司东波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3期335-335,共1页
本文通过探讨杨粟山《伤寒温疫条辨》有关“两感”学说的渊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病理机制特点及临床表现和证治规律,加深对温病,特别是伏气温病本质的理解,并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杨氏“治温十五方”的组方意义。
关键词 伤寒温疫条辨 杨粟山 温病 两感
下载PDF
体万法之源,察众妙之体——王辉武《心病条辨》读后感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智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F0003-F0004,共2页
对王辉武教授主编的《心病条辨》进行概要介绍,并结合相关内容对本书的特点与观点进行分析与评价。指出中国的心性心学不是空谈之术而是致用之道,落实到“心病”的诊疗上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认为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心病”研究,不... 对王辉武教授主编的《心病条辨》进行概要介绍,并结合相关内容对本书的特点与观点进行分析与评价。指出中国的心性心学不是空谈之术而是致用之道,落实到“心病”的诊疗上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认为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心病”研究,不仅对临床科研工作者有所裨益,对其他学科探索性命之学与心性心神心灵的奥秘也会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病条辨 读后感 王辉武
下载PDF
程应旄生平与《伤寒论后条辨》学术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新 邓勇 王旭光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第4期11-14,共4页
文章简述了程应旄的生平与著述及书中主要内容,重点探讨了其学术特点,认为其立论起点高妙,完善三纲学说,重视辨证施治,编次承上启下,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程应旄 伤寒论后条辨 伤寒论 学术价值
下载PDF
《湿病条辨》服药方法辨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应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8年第2期7-8,共2页
关键词 湿病条辨 投药.口服
下载PDF
《伤寒瘟疫条辨》论治温病的特色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锦芳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40-41,共2页
通过对《伤寒瘟疫条辨》所论述的温病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的辨析,认为杨氏论治温病以重视“郁热”为特色。
关键词 中医药学文献 伤寒瘟疫条辨 温病
下载PDF
《湿热条辨》版本考证及其学术特点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建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51-53,共3页
《湿热条辨》为清·薛雪所著,该书系统地论述了外感湿热病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对我国中医学关于湿热类外感热病的理论认识和临证治疗起到了奠基作用。《湿热条辨》的诞生,充实与完善了温病学的内容,使温病学的理论体系更加完整... 《湿热条辨》为清·薛雪所著,该书系统地论述了外感湿热病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对我国中医学关于湿热类外感热病的理论认识和临证治疗起到了奠基作用。《湿热条辨》的诞生,充实与完善了温病学的内容,使温病学的理论体系更加完整,对温病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作者生平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山人,晚年自称放牛老朽,清代医学家,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生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条辨 薛雪 版本 学术特点
下载PDF
心病之治期待明医——王辉武先生《心病条辨》读后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玉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0期1282-1283,共2页
《心病条辨》出版了,这是吾师王辉武先生的第6部医学专著。与我之前有幸存阅的王辉武先生所著的《老医真言》《中医禁忌学》《中医百家药论荟萃》等几部著作一样,《心病条辨》也是讲究格调的,外形干净、清爽,内容丰富、实用。早在先生... 《心病条辨》出版了,这是吾师王辉武先生的第6部医学专著。与我之前有幸存阅的王辉武先生所著的《老医真言》《中医禁忌学》《中医百家药论荟萃》等几部著作一样,《心病条辨》也是讲究格调的,外形干净、清爽,内容丰富、实用。早在先生编写《心病条辨》的时候,因为好奇,我曾试探地问询。没想到,先生毫不避讳,爽朗释疑。因为他发现如今的人“心病”更多,“花样”更繁,“治愈”更难,写此书就是想把自己几十年关于“心病”诊治的心得分享出来,对“心病”的概念、理论思考、临证经验等,做一个系统的阐释。旨在抛砖引玉,唤起医者对“心病”的重视,引发医界对“心病”理论及临证诊治的探讨,提升中医整体治愈“心病”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经验 心病 王辉武 医学专著 药论 中医 条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