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1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42份小麦苗期抗条锈病鉴定
1
作者 武宸冉 路秋梅 +7 位作者 刘杨斌 赵张晨 周全 符笑歌 赵玉娇 胡银岗 银永安 陈亮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为了解442份小麦材料苗期的抗病性,利用当前条锈菌优势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其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并利用基因芯片检测了其中241份春小麦所携带的抗条锈基因。结合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共筛选出151个抗性品种... 为了解442份小麦材料苗期的抗病性,利用当前条锈菌优势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其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并利用基因芯片检测了其中241份春小麦所携带的抗条锈基因。结合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共筛选出151个抗性品种,其中四川材料和CIMMYT材料中的抗条锈病基因较为丰富,且分布频率高。研究结果为筛选国内抗病性小麦种质资源以及国外优异种质的引进提供了参考,也为挖掘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及后续小麦抗条锈病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苗期 抗病性 条锈病 条锈病基因
下载PDF
小麦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遗传及育种
2
作者 李顺达 兰彩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小麦是全球最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面临不同生物胁迫或非生物胁迫。其中,由真菌性病原菌所引起的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限制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发病严重时可分别造成小麦产量损失高达60%和50%。利用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 小麦是全球最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面临不同生物胁迫或非生物胁迫。其中,由真菌性病原菌所引起的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限制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发病严重时可分别造成小麦产量损失高达60%和50%。利用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目前防制这些病害最为经济、环保且有效的措施。依据抗病基因的抗性发挥时期特点,可分为全生育期抗性和成株期抗性两大类[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白粉病 抗病基因 抗病品种 生物胁迫 成株期抗性 小麦产量 条锈病
下载PDF
甘肃陇南小麦品种抗条锈病鉴定与评价
3
作者 周喜旺 王娜 +6 位作者 刘鸿燕 魏志平 王希恩 岳维云 张耀辉 贾秋珍 宋振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44-146,共3页
为了解甘肃陇南小麦育成品种和后备品种对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性水平,利用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60份供试小麦品种分别进行苗期、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对CYR32、CYR33和CYR34表现苗期抗病的... 为了解甘肃陇南小麦育成品种和后备品种对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性水平,利用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60份供试小麦品种分别进行苗期、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对CYR32、CYR33和CYR34表现苗期抗病的品种分别有9、22和10份,表现成株期抗病的品种分别有35、38和30份。结合苗期和成株期鉴定结果,对CYR32、CYR33和CYR34表现苗期感病而成株期抗病的品种分别有28、22和24份,占46.7%、36.7%和40.0%;中梁14号和兰天37号对CYR32、CYR33和CYR34均表现全生育期抗性,占3.3%。甘肃陇南麦区小麦品种对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多表现为成株期抗性,筛选出部分具有全生育期或成株期抗性的品种,可作小麦育种的亲本资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条锈病 鉴定 评价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植被指数的小麦条锈病抗性等级鉴定方法
4
作者 苏宝峰 刘砥柱 +2 位作者 陈启帆 韩德俊 吴建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5,共11页
条锈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培育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至关重要。针对传统育种中抗性鉴定手段单一、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小麦冠层植被指数的时间序列实现对条锈病不同抗性等级的高效鉴定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机采集自然发病的... 条锈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培育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至关重要。针对传统育种中抗性鉴定手段单一、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小麦冠层植被指数的时间序列实现对条锈病不同抗性等级的高效鉴定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机采集自然发病的育种群体小麦(共600个样本,516个基因型)冠层多时相的光谱图像,使用随机蛙跳算法和ReliefF算法筛选出6个条锈病病害严重度的敏感特征:归一化色素叶绿素指数(normalized pigment chlorophyll index,NPCI)、沃尔贝克指数(woebbecke index,WI)、叶绿素红边指数(chlorophyll index rededge,CIrededge)、绿大气抵抗植被指数(green atmospherically resistant index,GARI)、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i,NDVI)、叶绿素绿指数(chlorophyll index green,CIgreen),这些敏感特征在试验群体中的时间序列符合条锈病的发病规律,验证了其作为条锈病发病严重度敏感特征的有效性;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使用上述敏感特征建立条锈病病害严重度等级分类模型,在测试集的表现中,与使用未经过筛选的原始特征所建立的模型相比在精度、平均准确率、平均召回率和F1分数上分别仅下降6.2%、3.3%、2.7%、4.0%,证明了所筛选敏感特征的有效性;针对一般机器学习算法难以捕捉不同抗性等级样本之间较小的特征变化差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从植被指数时间序列转化生成的二维图像中提取特征实现条锈病抗性等级分类的方法。将敏感特征中能够较好区分不同抗病等级的4个时间序列植被指数(NPCI、GARI、NDVI、WI),通过格拉姆角场方法生成格拉姆角和场图像,并制作成数据集,使用DenseNet121网络进行训练,以实现不同条锈病抗病等级的分类。建立的条锈病抗性等级分类模型中,由NPCI时间序列图像建立的分类模型测试效果最佳,其准确率为0.837,召回率为0.834,F1分数可达0.833,能够较好地实现对群体小麦不同品种(系)的条锈病抗性等级差异的区分,表明基于光谱植被指数时间序列的小麦条锈病抗性等级识别方法可以用于小麦抗病育种中抗性等级的鉴定,并可为其他作物的病害抗性等级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小麦条锈病 多光谱成像 DenseNet121
下载PDF
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抗条锈病优异基因在其衍生品种中的遗传解析
5
作者 李俣佳 许豪 +8 位作者 于士男 唐建卫 李巧云 高艳 郑继周 董纯豪 袁雨豪 郑天存 殷贵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共16页
周8425B是黄淮海麦区应用较广泛的矮秆大穗、抗病抗逆小麦骨干亲本,解析周8425B衍生品种的条锈病抗性遗传表现及其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遗传传递信息对新品种选用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条锈病强毒力生理小种条中34(CYR34)单一菌种对收集... 周8425B是黄淮海麦区应用较广泛的矮秆大穗、抗病抗逆小麦骨干亲本,解析周8425B衍生品种的条锈病抗性遗传表现及其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遗传传递信息对新品种选用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条锈病强毒力生理小种条中34(CYR34)单一菌种对收集的222份周8425B衍生品种进行苗期条锈病抗性鉴定,以CYR34为主的混合菌种对衍生品种进行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利用周8425B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YrZH84、YrZH84.2、Yr30、YrZH22和Yr9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衍生品种进行基因型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周8425B苗期和成株期对目前强毒力优势菌种CYR34均表现高抗条锈病。在222份周8425B的衍生品种中,2年表现稳定成株期抗病的衍生品种有昌麦9号、济研麦10、百农4199、赛德麦7号和郑麦103等14份,占比6.3%;表现稳定全生育期抗病的衍生品种有周麦11、周麦22、周麦26、周麦36、兰天36、存麦16和郑品麦8号等52份,占比23.4%。周8425B衍生品种主要通过周麦11、周麦12、周麦13、周麦15、周麦16和周麦17等6个子一代再次衍生到子二代。子一代中周麦16和周麦13由于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直接衍生出较多品种,周麦12与周麦13培育出子二代周麦22衍生出45个子三代,周麦11培育出矮抗58衍生出54个子三代。周8425B携带的YrZH84、YrZH84.2、YrZH22、Yr30和Yr9在衍生后代中的频率分别为34.7%、14.9%、41.9%、66.2%和67.1%。仅携带其中1个抗病基因的衍生品种以携带YrZH84的平均严重度最低,为15.4%;聚合2个抗病基因的衍生品种中,以携带YrZH84+YrZH22的平均严重度最低,为20.0%;聚合3个抗病基因的衍生品种中,以携带YrZH84+YrZH22+Yr9的平均严重度最低,为17.2%;聚合4个抗病基因的衍生品种中,携带YrZH84+YrZH22+Yr30+Yr9的平均严重度为16.9%,携带YrZH84.2+YrZH22+Yr30+Yr9的平均严重度为38.4%。苗期以携带全生育期抗性基因YrZH84或含有YrZH84的基因组合的衍生品种的抗病性较好。研究结果为中国小麦骨干种质周8425B的持续改良利用提供了条锈病基因信息,鉴定出对强毒力生理小种CYR34表现抗病的衍生新种质,为我国小麦抗条锈病遗传育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周8425B 条锈病基因 遗传解析 衍生系
下载PDF
国内外153份小麦种质条锈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警卫 叶博伟 +10 位作者 张朋飞 张宇庆 郝敏 尹毓若 袁婵 李志康 李顺达 夏先春 何中虎 张宏军 兰彩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3,I0011-I0024,共30页
【目的】条锈病是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了解国内外育种材料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的分布,发掘新的抗性资源,为提高抗病基因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当前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CYR33和CYR34对153份国内外小麦育种材料进... 【目的】条锈病是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了解国内外育种材料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的分布,发掘新的抗性资源,为提高抗病基因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当前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CYR33和CYR34对153份国内外小麦育种材料进行苗期抗性鉴定,于2018—2019、2019—2020和2020—2021年,在湖北鄂州,利用这两个小种对供试材料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结合已知抗性基因Yr5、Yr9、Yr10、Yr15、Yr17、Yr18、Yr26、Yr29和YrSP等功能标记或紧密连锁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苗期结果显示,10份材料对CYR33表现免疫(反应型IT为0),包括7份国内材料(即山农28、漯麦163、石麦13、中意6号、郯麦98-2、中麦175和泰山21)和3份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材料(CIM-53、CIM-60和CIM-71);仅2份国内材料在苗期对CYR34小种表现免疫(郯麦98-1和山农102)。此外,成株期条锈病田间鉴定显示,64份材料在田间3年均表现出稳定抗性(最终严重度≤5%),包括7份国内材料和57份CIMMYT材料。利用抗病基因功能标记或紧密连锁分子标记检测显示,153份材料中携带Yr9、Yr10、Yr17、Yr18、Yr26、Yr29和YrSP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有31、23、73、2、4、50和2份,未检测到含有Yr5和Yr15的材料。综合苗期和成株期表型,仅CIM-53对2个生理小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免疫(IT=0,严重度为0),分子标记检测显示,该材料可能含有已知抗病基因Yr17和Yr29。【结论】国内外153份小麦种质对当前条锈菌流行生理小种的抗性主要以成株抗性为主,其中国内小麦品种主要携带Yr9、Yr10和Yr26抗性基因,而CIMMYT小麦品系则携带Yr17、Yr18和Yr29为主,表明通过聚合1—2个非免疫苗期抗性基因和2—3个成株抗性基因,在成株期多个环境条件下均表现出近免疫抗性水平,是CIMMYT小麦品系保持持久抗性的主要原因。亟待广泛挖掘抗源,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快速培育具有持久抗性且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进一步提高中国麦区条锈病整体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苗期抗性 成株抗性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抗病性鉴定
下载PDF
四川小麦新品种的条锈病抗性基因分布
7
作者 杨治 任小杰 +10 位作者 蒋云 王芳 冯丽华 郝明 袁中伟 甯顺腙 姜博 张连全 伍碧华 刘登才 黄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条锈病是四川小麦重要病害。为了解四川近年来审定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利用情况,对2017年以来审定的63个小麦新品种进行条锈病抗性鉴定,利用抗病基因Yr5、Yr7、Yr15、Yr18、Yr27、Yr28、Yr36、Yr46、YrU1、YrSP的功能标... 条锈病是四川小麦重要病害。为了解四川近年来审定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利用情况,对2017年以来审定的63个小麦新品种进行条锈病抗性鉴定,利用抗病基因Yr5、Yr7、Yr15、Yr18、Yr27、Yr28、Yr36、Yr46、YrU1、YrSP的功能标记和Yr17、Yr26、Yr29的紧密连锁标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57个品种在苗期对条锈菌小种CYR34的抗性水平达到中抗以上(IT=0~6)。所有品种的田间成株期抗性均达到中抗及以上(IT=1~4)。未检测到Yr5、Yr27、Yr46和YrU1的功能位点,其余9个基因均存在于四川小麦品种中。Yr7、Yr17、Yr26和Yr29在供试品种的分布频率超过50%。综上所述,四川小麦新品种条锈病抗性水平整体较高,条锈病抗性基因丰富;小麦祖先物种抗条锈病基因Yr15、Yr28和Yr36已成功应用于四川小麦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小麦品种 条锈病抗性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检测
下载PDF
217份一粒系小麦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及抗病基因检测
8
作者 赵小倩 冯晶 +4 位作者 王凤涛 徐晓伟 童朝阳 蔺瑞明 徐世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培育新的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一粒系小麦作为普通小麦的二级基因源,蕴含了丰富的抗病资源。为了从一粒系小麦中发掘新抗病基因,促进其利用,本文对21...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培育新的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一粒系小麦作为普通小麦的二级基因源,蕴含了丰富的抗病资源。为了从一粒系小麦中发掘新抗病基因,促进其利用,本文对217份一粒系小麦材料进行了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和A基因组的部分抗条锈病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共有55份材料在苗期对CYR32表现抗病,占25.35%;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显示,携带Yr1、Yr34/Yr48、Yr69、Yr76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有26、22、16、34份。共有4份表现高抗或免疫的材料同时携带2个抗性基因:2份材料携带Yr69和Yr34,2份携带Yr1和Yr34。所有供试材料中均未检测到Yr17。此外,有23份抗病材料未检测到以上抗病基因,其中7份表现高抗及免疫,可能携带其他已知或新的抗条锈病基因。本研究为一粒系小麦的利用提供了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粒系小麦 条锈病 分子标记 抗性鉴定 苗期抗性
下载PDF
安农1687抗条锈病候选基因TraesCS2A01G070700鉴定与分析
9
作者 李凯丽 耿明状 +4 位作者 王胜 郝维浩 卢杰 陈璨 司红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5,共6页
为了探索安农1687对于条锈病抗性的遗传机理,加快安农1687小麦品种的推广,为小麦新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减少小麦条锈病对于我国小麦生产安全的危害。以安农1687(安农1687是由安农1106和西农822杂交选育的,对生理小种CYR32具有抗性... 为了探索安农1687对于条锈病抗性的遗传机理,加快安农1687小麦品种的推广,为小麦新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减少小麦条锈病对于我国小麦生产安全的危害。以安农1687(安农1687是由安农1106和西农822杂交选育的,对生理小种CYR32具有抗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及其姊妹系和亲本为材料,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对安农1687及其双亲和姊妹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同时利用生理小种CYR32对安农1687及其姊妹系进行接种和鉴定,并在成株期统计其抗条锈病等级,综合接种及田间表型对小麦品系抗条锈病进行评价。鉴定结果显示,安农1687和5个姊妹系(系24、系26、系28、系30、系140)为中抗条锈病,2个姊妹系(系89和系105)为中感条锈病。利用安农1687及其姊妹系间的基因组差异信息,发现差异SNP位点富集在2A染色体短臂的31~37 Mb区间上,说明2A染色体可能存在某个或某些基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为了排除其他抗条锈病基因的干扰,对亲本及2A染色体上携带的已知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安农1687的2A染色体短臂的31~37 Mb区间可能存在一个新抗条锈病基因。通过试验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区段内的TraesCS2A01G070700基因在抗感品系的NBS结构域上存在差异,感病品系中NBS结构域有3个错义突变,推测TraesCS2A01G070700为安农1687抗条锈病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姊妹系 SNP
下载PDF
基于VSURF-CA的小麦条锈病高光谱病情指数估测模型
10
作者 梅广源 李荣 +8 位作者 梅新 陈日强 樊意广 程金鹏 冯子恒 陶婷 赵倩 赵培钦 杨小冬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4-499,共16页
【目的】条锈病对小麦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威胁,为确保有效防控,精准监测尤为关键。利用遥感技术构建小麦条锈病估测模型,能快速、准确地估测病情指数(DI),为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ASD光谱仪获取小麦不同生育期(抽穗期、灌... 【目的】条锈病对小麦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威胁,为确保有效防控,精准监测尤为关键。利用遥感技术构建小麦条锈病估测模型,能快速、准确地估测病情指数(DI),为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ASD光谱仪获取小麦不同生育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高光谱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变量选择(VSURF)方法结合相关性分析(CA)对原始光谱(OR)和一阶微分光谱(FD)进行特征波段筛选。使用随机森林(RF)对比不同数据集的特征波段建模结果,确定模型效果最佳的特征集。随后借助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极致梯度提升(XGBoost)以及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对比特征集在不同算法中的建模效果。通过对比建模效果,确定针对全生育期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的最佳估测模型。为了验证特征集在不同生育期中的效果,利用特征集在3个生育期重新构建模型,并对比模型效果。【结果】对不同数据集进行特征筛选,并使用RF构建条锈病DI估测模型,通过比较模型效果,确定VSURF-CA-FD特征集(绿光范围的537 nm以及近红外范围的821和846nm)在RF模型中的估测效果最好。采用RF算法构建的模型表现出优异的精度,R^(2)为0.89,RMSE为12.34。这些特征波段在其他算法构建的模型中也展现出良好的精度:XGBoost模型的R^(2)为0.87,RMSE为13.15;BPNN模型的R^(2)为0.84,RMSE为15.19;PLSR模型的R^(2)为0.69,RMSE为20.92。使用不同生育期的冠层微分高光谱数据进行验证,利用VSURF-CA-FD特征集构建RF模型,对比模型发现在小麦生长的早期(抽穗期)R^(2)为0.54,RMSE为1.29,NRMSE为0.21,能满足估测病害的要求;小麦生长的中期(灌浆期),模型的R^(2)表现较好,R^(2)为0.66,RMSE为12.24,NRMSE为0.21;小麦生长晚期(成熟期),模型效果好于前两个时期,R^(2)为0.75,RMSE为10.77,NRMSE为0.15。【结论】使用VSURF-CA方法筛选出的特征波段,能构建出对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具有出色估测效果的RF模型。研究结果可为预测早期和中期条锈病病情指数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估测模型 小麦条锈病 病情指数 VSURF 特征选择
下载PDF
基于BSR-Seq分析筛选Y1499条锈病抗性相关基因
11
作者 蒋雯婷 王光浩 +3 位作者 郭欢 黄晨曦 张宏 吉万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584,共8页
条锈病是危害小麦生产安全的重要病害之一,而携带不同抗病基因小麦品种的利用与合理布局是降低病害威胁最经济可靠的途径。为挖掘和丰富小麦条锈病抗性相关基因资源,本研究以筛选到的抗条锈病硬粒小麦种质Y1499和感病材料Gaza为亲本构... 条锈病是危害小麦生产安全的重要病害之一,而携带不同抗病基因小麦品种的利用与合理布局是降低病害威胁最经济可靠的途径。为挖掘和丰富小麦条锈病抗性相关基因资源,本研究以筛选到的抗条锈病硬粒小麦种质Y1499和感病材料Gaza为亲本构建遗传群体,在室内对其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统计分析;利用衍生后代中选择的F 3∶4群体构建混池,进行RNA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Y1499对CYR32的抗性由两个主效基因互补遗传控制。利用BSR-Seq关联分析在鉴定到3个小麦材料Y1499中条锈病抗性基因候选区间。GO富集结果显示,F 3∶4抗感池间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多个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反应相关基因。KEGG富集结果表明,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谷胱甘肽代谢和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粒小麦 条锈病 BSR-Seq 抗病相关基因
下载PDF
纤毛鹅观草-普通小麦高抗条锈病多年生属间杂种F1的创制及鉴定
12
作者 朱明昆 包俊浩 +5 位作者 庞菁璐 周诗绮 方忠艳 郑文 张亚洲 吴丹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6-1419,共14页
本研究对鹅观草属(Roegneria C.Koch.)13个物种29份材料进行条锈病田间鉴定和抗条锈病基因检测,将筛选的抗病材料与小麦进行人工属间杂交,并对属间杂种F_(1)进行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小麦条锈病抗性检测,结果显示:82.76%的材料在田间对... 本研究对鹅观草属(Roegneria C.Koch.)13个物种29份材料进行条锈病田间鉴定和抗条锈病基因检测,将筛选的抗病材料与小麦进行人工属间杂交,并对属间杂种F_(1)进行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小麦条锈病抗性检测,结果显示:82.76%的材料在田间对条锈病表现中抗以上的抗性,且均含有5个以上的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等位基因,但仍可能存在条锈病抗性新基因;筛选到的一份高抗条锈病的纤毛鹅观草(Roegneria ciliaris[Trin.]Nevski)ZY11004-R,将其与5个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进行人工属间杂交,通过胚拯救的方式成功获得了纤毛鹅观草-普通小麦CSph2a属间杂种F_(1);杂种F_(1)体细胞染色体条数为35条(基因组组成为StYABD),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I中期染色体多为单价体,形态特征处于两亲本之间,但在生活习性上获得多年生的性状,并表现出高抗条锈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观草属 条锈病 属间杂种 远缘杂交 多年生小麦
下载PDF
基于BSA-seq技术对乌拉尔图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的初步定位
13
作者 倪楠楠 杨小妮 +5 位作者 赵建辉 李子玥 乔柳惠 李广伟 王道文 王换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发掘和克隆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为小麦条锈病抗病育种提供遗传基因资源。【方法】以乌拉尔图小麦为材料,通过接种鉴定筛选具有条锈病抗性的材料,利用正向遗传学和混合分组测序分析法(BSA-seq)在乌拉尔图小麦材料中鉴定新的条锈... 【目的】发掘和克隆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为小麦条锈病抗病育种提供遗传基因资源。【方法】以乌拉尔图小麦为材料,通过接种鉴定筛选具有条锈病抗性的材料,利用正向遗传学和混合分组测序分析法(BSA-seq)在乌拉尔图小麦材料中鉴定新的条锈病抗病基因位点。【结果】通过接种鉴定筛选到6个具有小麦条锈病抗性的乌拉尔图小麦材料,通过构建杂交群体结合BSA-seq技术在其中1个抗病材料TuW1中鉴定出1个新的条锈病抗病基因位点,定位于7AS染色体的0~35.2 Mb区间。【结论】通过正向遗传学结合BSA-seq技术在乌拉尔图小麦中鉴定到1个新的条锈病抗病基因位点,为小麦条锈病抗病育种提供了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图小麦 条锈病 抗病基因 混合分组测序分析法 遗传定位
下载PDF
山东鄄城县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14
作者 李爱民 赵永才 于颂国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56-57,共2页
小麦是鄄城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条锈病在鄄城县多年来呈间歇性流行发生,对小麦生产影响较大。该文阐述了鄄城县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特征,分析了当地此病害的发生原因,提出做好小麦条锈病病情监测预报、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科学防控... 小麦是鄄城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条锈病在鄄城县多年来呈间歇性流行发生,对小麦生产影响较大。该文阐述了鄄城县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特征,分析了当地此病害的发生原因,提出做好小麦条锈病病情监测预报、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科学防控措施,以期降低条锈病造成的危害,确保鄄城县小麦种植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流行特征 发生原因 防治措施 鄄城县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15
作者 邵江涛 《农机市场》 2024年第4期84-86,共3页
条锈病是一种常见小麦疾病,其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了重大的威胁,探究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开展了对小麦条锈病的研究,首先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进行探讨,然后提出了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条锈病是一种常见小麦疾病,其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了重大的威胁,探究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开展了对小麦条锈病的研究,首先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进行探讨,然后提出了小麦条锈病的防治策略。通过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以期为小麦条锈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发病原因 防治措施 小麦产量 品质
下载PDF
5种药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
16
作者 郑雪梅 兰香瑚 +1 位作者 张国升 母先富 《农技服务》 2024年第5期47-49,共3页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条锈病的优选药剂,有效控制和减轻小麦条锈病的危害,提高小麦单产和质量,选择25%三唑酮WP、12.5%烯唑醇WP、430 g/L戊唑醇SC、250 g/L丙环唑EC、125 g/L氟环唑SC共5种药剂开展小麦条锈病防效及安全性田间试验。结果表...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条锈病的优选药剂,有效控制和减轻小麦条锈病的危害,提高小麦单产和质量,选择25%三唑酮WP、12.5%烯唑醇WP、430 g/L戊唑醇SC、250 g/L丙环唑EC、125 g/L氟环唑SC共5种药剂开展小麦条锈病防效及安全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小麦条锈病均有防治效果,平均防效依次为125 g/L氟环唑SC(89.93%)>25%三唑酮WP(82.18%)>12.5%烯唑醇WP(80.69%)>250 g/L丙环唑EC(80.34%)>430 g/L戊唑醇SC(73.97%),且对小麦安全。其中,125 g/L氟环唑SC的防效显著最高,该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为144.25 kg/667m^(2),比对照增产13.42%,可实现稳产增收。金沙县防治小麦条锈病建议优先推广使用125 g/L氟环唑SC,稀释倍数以750倍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防效 安全性
下载PDF
2023年舞阳县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17
作者 徐菡蔚 《河南农业》 2024年第9期40-40,共1页
舞阳县是小麦条锈病冬繁区和流行区,近年发生频次逐渐增加。舞阳县的保和乡、文峰乡、舞泉镇、辛安镇、吴城镇发生较重,保和乡、文峰乡发生尤其严重。一、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一)发生时期接近常年2023年4月6日,首次在文峰乡枣林郭村发现... 舞阳县是小麦条锈病冬繁区和流行区,近年发生频次逐渐增加。舞阳县的保和乡、文峰乡、舞泉镇、辛安镇、吴城镇发生较重,保和乡、文峰乡发生尤其严重。一、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一)发生时期接近常年2023年4月6日,首次在文峰乡枣林郭村发现1个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中心面积2m^(2),中心病叶数36片,严重程度为1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发病中心 枣林 病叶 发生频次 流行特点 吴城镇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18
作者 曹爱英 《农家科技》 2024年第1期42-43,共2页
博兴县位于山东省滨州市东南部,地貌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特点,地形主要为平地、洼地。区域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较为适合小麦生长。近几年,博兴县小麦种植面积超54万亩。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条锈病逐年偏重发生,对小麦... 博兴县位于山东省滨州市东南部,地貌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特点,地形主要为平地、洼地。区域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较为适合小麦生长。近几年,博兴县小麦种植面积超54万亩。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条锈病逐年偏重发生,对小麦高产造成了较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植面积 小麦条锈病 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东省滨州市 偏重发生 小麦高产 区域气候 博兴县
下载PDF
15%三唑酮喷施次数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万军 贾秋珍 +2 位作者 曹世勤 孙振宇 张勃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464-467,共4页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之一,三唑酮在小麦条锈病防治上具有极好的控病增产作用,但随着其长期施用,在天水地区小麦生产上已出现抗药菌株,导致防效偏低。为了给小麦条锈病的科学防治和三唑酮的合理高效使用提供技术支撑,在...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之一,三唑酮在小麦条锈病防治上具有极好的控病增产作用,但随着其长期施用,在天水地区小麦生产上已出现抗药菌株,导致防效偏低。为了给小麦条锈病的科学防治和三唑酮的合理高效使用提供技术支撑,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谷试验站以感病品种冬小麦新冬43号为指示品种,开展了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不同喷施次数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喷药次数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效及指示品种的产量、千粒重、穗粒重有极显著的影响。与不喷药对照相比较,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药剂量1200 g/hm^(2)兑水675 kg喷施1次、喷施2次、喷施3次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终期防效分别为58.4%、83.6%、98.6%,折合产量分别为5000.0、5580.0、6080.0 kg/hm^(2),较不喷药对照分别增产58.23%、76.58%、92.40%,千粒重分别提高15.5%、32.4%、38.5%,平均穗粒重分别提高7.6%、10.7%、12.2%。认为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在小麦条锈病防治达标期(病叶率达到10%)时对小麦进行喷雾防治,间隔7 d喷1次,连喷3次,可达到极好的控病增产效果,值得在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喷药次数 三唑酮 杀菌剂 防效
下载PDF
我国小麦秋苗条锈病发生规律及其区间菌源传播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万权 刘太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70,共21页
全国冬小麦秋苗均可遭受来自西北和西南越夏区条锈菌的侵染与危害,条锈菌在寄主上进一步繁殖和发展,引起本地或者外地小麦条锈病流行。不同麦区秋苗条锈病发生时间、发生程度及其菌源传播规律各不相同,年度间亦存在差异。根据小麦条锈... 全国冬小麦秋苗均可遭受来自西北和西南越夏区条锈菌的侵染与危害,条锈菌在寄主上进一步繁殖和发展,引起本地或者外地小麦条锈病流行。不同麦区秋苗条锈病发生时间、发生程度及其菌源传播规律各不相同,年度间亦存在差异。根据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频率、病菌越冬和越夏情况、秋季菌源和春季菌源的有无与多少、提供时间及其影响范围与作用,结合地理生态条件、气候特点、小麦种植区划与栽培模式等,将中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区域划分为8个明显不同的生态区系,即关中、华北春季流行区;成都平原、江汉流域冬季繁殖区;西北、川西北越夏易变区;云贵高原越夏冬繁区;新疆冬春麦常发区;西藏高原青稞、小麦常发区;南方晚播冬麦偶发区;内蒙古、东北春麦偶发区。通过病害实地调查、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高空气流轨迹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区间菌源传播关系。陇南、陇中、陇东、宁南、海东、陕西宝鸡以及川西北和云贵高原等地区离越夏区较近,冬小麦播种较早,秋苗条锈病发生早、发病重,秋季随西北气流传播到平原冬麦区和海拔较低的冬麦区侵染危害秋播麦苗,其菌源数量对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小麦条锈病的秋季菌源基地,面积约67万hm 2;成都平原、江汉流域、陕南、豫南、云贵坝区等麦区,离条锈菌越夏区相对较远,小麦播种期也较晚,秋苗发病较晚较轻,但冬季气候温和,雨露条件充沛,条锈菌在冬季可以不断侵染和繁殖,在早春可积累大量菌源,然后向北部和西部广大麦区扩散传播,引起小麦条锈菌春季侵染,是中国小麦条锈病的春季菌源基地,面积约200万hm 2。云贵高原越夏冬繁区可为我国广大麦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麦区提供部分菌源,荆州等鄂东南地区是云贵菌源向长江下游麦区传播的中转站。云南与甘肃之间存在大量的基因流,推测云南可能是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的起源中心。西南和西北秋季菌源对长江流域麦区的相对重要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秋苗发病 生态区系 秋季菌源 春季菌源 区间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