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动+来/去”结构带宾语时的时体运筹机制 |
陈建军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1
|
|
2
|
“来/去”语义泛化的过程及诱因 |
左双菊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3
|
“来/去”带宾能力的优先序列考察 |
左双菊
|
《汉语学报》
|
2007 |
8
|
|
4
|
略论类时体标记在汉语口语互动中的功能——以“起来”“下去”“来着”为例 |
关越
郭锐
|
《辞书研究》
|
2024 |
0 |
|
5
|
“来/去”的语义镜像与译文隐现--以《红楼梦》霍译本为例 |
于翠红
马宁
赵同生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6
|
山西泽州方言的“V+将+来/去”结构 |
关黑拽
|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7
|
能性动趋式“V得(不)过来/过去”的不对称分化特征 |
尹夏燕
吴春相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8
|
晋语介休方言趋向补语述补衔接模式研究 |
郭若男
|
《现代语文》
|
2023 |
0 |
|
9
|
“V来V去”格式及其语法化 |
李晋霞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7
|
|
10
|
汉语趋向补语"来、去"在维吾尔语中的表达 |
王莉
王小燕
|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1
|
近代汉语中的"V来V去"格式考察 |
刘志生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12
|
类固定短语“A_1来A_2去”格式的多角度考察 |
陈昌来
周宁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6
|
|
13
|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下“来”“去”选择的约束条件 |
张言军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4
|
普通话助词“了”在梅州客家话中的对应形式及相关问题 |
黄映琼
温昌衍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5
|
“起去”:双音趋向动词语法系统的一个成员 |
邢福义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16
|
趋向补语“过来”“过去”的二语习得释义策略 |
朱京津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7
|
若羌维吾尔语地名t∫aqlq考源 |
李树辉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8
|
类固定短语“N_1来N_2去”的句法语义分析 |
翟玲玉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2
|
|
19
|
类固定短语“N_1来N_2去”的语值分析 |
翟玲玉
杨贵兰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1
|
|
20
|
类固定短语“名1来名2去”格式的考察 |
石艳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