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话来母字、泥母字声母读音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陆勤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56-58,共3页
扬州话来母字、泥母字的声母一般被归为一个音位犤l犦,并且遵循洪音前读犤l犦,细音前读犤n犦的规律。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这一规律发生了变化。本文就来母字和泥母字的声母读音分年龄段进行调查,详细地考察了其读音分布情况,大胆预测... 扬州话来母字、泥母字的声母一般被归为一个音位犤l犦,并且遵循洪音前读犤l犦,细音前读犤n犦的规律。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这一规律发生了变化。本文就来母字和泥母字的声母读音分年龄段进行调查,详细地考察了其读音分布情况,大胆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分析得出其发生变读的主要原因是受普通话读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方言 扬州话 来母字 母字 声母 读音
下载PDF
泥来母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分混的情况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静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1-72,共2页
归纳出了泥来母字分混的三种基本类型
关键词 来母字 混读 汉语方言
下载PDF
论长沙方言中遇合三等来母字读音的历史层次——兼及周边方言
3
作者 翁砺锋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2期89-90,共2页
长沙方言及周边的湘语长益片方言中,遇摄合口三等来母字的读音较为复杂,主要体现为各个字之间韵母差异较大,有时一个小韵内也有不同的读音。本文考察了该片的几个方言区以及一些历史资料,从周边方言、历史记载以及发音原理等几个角... 长沙方言及周边的湘语长益片方言中,遇摄合口三等来母字的读音较为复杂,主要体现为各个字之间韵母差异较大,有时一个小韵内也有不同的读音。本文考察了该片的几个方言区以及一些历史资料,从周边方言、历史记载以及发音原理等几个角度,确定了长沙及周边湘语长益片方言遇合三等来母字读音中韵母的历史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方言 遇合三等来母字 历史层次
下载PDF
河北宣化方言蟹止摄来母字韵母的读音分布 被引量:5
4
作者 郭风岚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47,共3页
历史上,宣化方言蟹止摄来母字韵母的读音呈地理分布南北各异、空间内部读音形式单一的格局,即北部读[-i],南部读[-eI]。如今,这种语音格局已经被打破,蟹止摄来母字韵母的读音在空间和年龄层上均发生了变异,其发展方向是向北京官话靠拢。
关键词 宣化方言 蟹止摄来母字韵母 读音类型 空间分布 年龄分布
原文传递
从音义关系看中古来母字的上古音来源(上)——兼论K-l-式双音同源词的产生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易青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195-205,251-252,共13页
上古来母字的意义可归纳为连续、重复、反复、多数以及条状、通灵等相近相通的特征,作为象声词则多表示声音的持续、重复、反复。意义特征与肖声功能的一致性显示了音与义的内在联系和引申规律,由此得到词源上的来母的表义表音功能。带... 上古来母字的意义可归纳为连续、重复、反复、多数以及条状、通灵等相近相通的特征,作为象声词则多表示声音的持续、重复、反复。意义特征与肖声功能的一致性显示了音与义的内在联系和引申规律,由此得到词源上的来母的表义表音功能。带有来母字较为凝固的双音词,为两个语素组成,其中来母音节也具有连续、反复等上述相关意义特征,证明这些词在更早时由一个主音节加一个表示持续意义或声音特征的从音节来母字组成:K-+l-=K-l-。这是一种以上古音义自然关系和发音节省原则为基础的、把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汇发展结构,在后代以至现代仍然具有生产新词的活力。语言中,叠音K-K-结构与K-l-结构都可以表示意义和声音的持续重复,两式可以交替;而记载语言的文字并未都能实现交替,导致叠音结构K-K-的次音节与K-l-结构次音节读音在同一字形上的交替,进而形成K-音节既有原声母又有来母的叠韵同义异读。从谐声系统看,K-l-中l-音节字的声符既有与喉牙唇音纠葛的,也有真正反映语音实际的纯来母的,说明文字的谐声系统并不能准确反映语言的语音系统。语言事实反映的来母的单纯与谐声系统表现的来母与其他声母交替的矛盾,说明文字上谐声的纠葛表象不能解释为语言中语音的实质是复辅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母字 上古音 复辅音 音义关系 以义正音 双音同源词
原文传递
从音义关系看中古来母字的上古音来源(下)——兼论K-l-式双音同源词的产生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易青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33-141,225,共11页
上古来母字的意义可归纳为连续、重复、反复、多数以及条状、通灵等相近相通的特征,作为象声词则多表示声音的持续、重复、反复。意义特征与肖声功能的一致性显示了音与义的内在联系和引申规律,由此得到词源上的来母的表义表音功能。带... 上古来母字的意义可归纳为连续、重复、反复、多数以及条状、通灵等相近相通的特征,作为象声词则多表示声音的持续、重复、反复。意义特征与肖声功能的一致性显示了音与义的内在联系和引申规律,由此得到词源上的来母的表义表音功能。带有来母字较为凝固的双音词,为两个语素组成,其中来母音节也具有连续、反复等上述相关意义特征,证明这些词在更早时由一个主音节加一个表示持续意义或声音特征的从音节来母字组成:K-+l-=K-l-。这是一种以上古音义自然关系和发音节省原则为基础的、把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汇发展结构,在后代以至现代仍然具有生产新词的活力。语言中,叠音K-K-结构与K-l-结构都可以表示意义和声音的持续重复,两式可以交替;而记载语言的文字并未都能实现交替,导致叠音结构K-K-的次音节与K-l-结构次音节读音在同一字形上的交替,进而形成K-音节既有原声母又有来母的叠韵同义异读。从谐声系统看,K-l-中l-音节字的声符既有与喉牙唇音声纠葛的,也有真正反映语音实际的纯来母声符,说明文字的谐声系统并不能准确反映语言的语音系统。语言事实反映的来母的单纯与谐声系统表现的来母与其他声母交替的矛盾,说明文字上谐声的纠葛表象不能解释为语言中语音的实质是复辅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母字 上古音 复辅音 音义关系 以义正音 双音同源词
原文传递
闽西北方言“来”母字读s-的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曾光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15-116,119,共3页
汉字中娄、律、轹、(黑枼)是来母字,擞、数、核、铄、揲分别是心、生、邪、书、禅母字。对这样的谐声关系,高本汉、董同和、李方桂等都为之拟个共同声母sl-。除了谐声字,在闽西北还有一大片地方把一部分来母字念成S-(白读)。如建瓯:
关键词 闽西北 来母字 “来” 方言 再研究 舌边音 通转 声母 发音方法 《集韵》
下载PDF
论闽西北方言来母s声现象的起源 被引量:5
8
作者 丁启阵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3-78,共6页
本文在对两种相左观点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闽西北方言的“来”母s声现象不但跟上古汉语无关,就是跟《切韵》也没有联系,它是一种在较晚近时代才由共时音变造成的。
关键词 闽方言 来母字 语音史
下载PDF
汉语联绵词的搜集辨别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永安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48-154,共7页
《汉语联绵词词典》是迄今为止收入古汉语联绵词最多的词典,其中收录了外来词和叠音词,这一做法是合理的。本文根据该词典倡导的通过联绵词研究上古汉语复辅音的思路,对其做出补正。认为:(1)联绵词的语音结构支持上古汉语含有l-型复辅音... 《汉语联绵词词典》是迄今为止收入古汉语联绵词最多的词典,其中收录了外来词和叠音词,这一做法是合理的。本文根据该词典倡导的通过联绵词研究上古汉语复辅音的思路,对其做出补正。认为:(1)联绵词的语音结构支持上古汉语含有l-型复辅音;(2)目前还流行着的拆解联绵词的做法,实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绵词 来母字 复辅音
下载PDF
《番汉合时掌中珠》注音汉字添加符号诠释(二)
10
作者 张竹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41-43,60,共4页
关键词 番汉合时掌中珠 汉字添加 西夏字 符号字 西夏语 来母字 加符号 余类推 左上角 “不”
下载PDF
吴化片粤语的语音特点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科根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8-55,共8页
吴化片粤语的语音特点何科根吴化片粤语,有的学者在划分广东粤语分区时把它作为次方言且独自成一片①。语音上颇有个性,很有研究价值。从地理分区上说,所谓吴化片,具体指广东粤西鉴江中下游的地区,该区通行粤语,人口10万左右。... 吴化片粤语的语音特点何科根吴化片粤语,有的学者在划分广东粤语分区时把它作为次方言且独自成一片①。语音上颇有个性,很有研究价值。从地理分区上说,所谓吴化片,具体指广东粤西鉴江中下游的地区,该区通行粤语,人口10万左右。片内又可划分为两个区域:一是吴川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话 粤语 韵母元音 上古声母 来母字 语音特点 下江 口语词 化州话 精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