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致使性看“V上去/起来/来+AP/VP”构式的表达功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红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24-131,共8页
"V上去/起来/来+AP/VP"表达在某认知条件(或情况)下认知对象(某实体或事件)状态特征被动引发认知者产生某认知结果,具有一定的致使性。由受事型到施事型,由空间型到时间型,由感知型、评价型到推断型,致使性逐渐减弱。"V... "V上去/起来/来+AP/VP"表达在某认知条件(或情况)下认知对象(某实体或事件)状态特征被动引发认知者产生某认知结果,具有一定的致使性。由受事型到施事型,由空间型到时间型,由感知型、评价型到推断型,致使性逐渐减弱。"V上去+AP/VP"、"V起来+AP/VP"、"V来+AP/VP"的主观化程度依次增加,其中受事型和评价型占优势,时间认知条件范围广,感官或言说类认知条件下易替换。"V起来+AP/VP"的使用频率最高,除感官类动作动词外,其它自主动词甚至是性质形容词均可进入该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上去/起来/来+AP/vp”构式 致使性 主观化 表达功用 语料库
下载PDF
南京方言中的“V不起来”与“阿/还VP”——兼谈语法同中有异对学习普通话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春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4-47,共4页
南京方言中存在两种与普通话不完全对应的结构:“V不起来”与“阿/还VP”。它们与普通话之间的部分对应使得人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很容易忽视二者的区别,直接把与普通话不同的方言用法带入普通话,因此,只有明确意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南京方言中存在两种与普通话不完全对应的结构:“V不起来”与“阿/还VP”。它们与普通话之间的部分对应使得人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很容易忽视二者的区别,直接把与普通话不同的方言用法带入普通话,因此,只有明确意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在学习普通话时避免方言语法的负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方言 V不起来 副词疑问句 阿/还vp
下载PDF
梅县方言语气助词“来”及其语法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映琼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32-137,150,共7页
梅县方言的语气助词"来"可以表示先行、预警、命令和征询的语气。语气助词"来"是在话语省略和结构重新分析的条件下实现其语法化的:从趋向动词到目的标记再到表"先行"的助词,最后进一步地虚化为情态意义... 梅县方言的语气助词"来"可以表示先行、预警、命令和征询的语气。语气助词"来"是在话语省略和结构重新分析的条件下实现其语法化的:从趋向动词到目的标记再到表"先行"的助词,最后进一步地虚化为情态意义丰富的语气助词。其他外部方言表"先行"的句末助词也体现了相似的语法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县方言 vp来”句式 先行 语气助词“来”
下载PDF
江西吉安方言的“来+NP/VP+来”与“去+NP/VP+去” 被引量:4
4
作者 温美姬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1-265,共5页
江西吉安方言中,有"来+NP/VP+来"与"去+NP/VP+去"句式,配套整齐,特色明显。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并讨论了相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江西吉安方言 赣语 来+NP/vp+来 去+NP/vp+去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来”构成的目的结构研究
5
作者 张赪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139,202,共13页
"来VP"和"把/将NP来VP"可表达施事的主观意愿或目的,在明清时期均已出现,但对它们的语法意义和历史演变学界的研究还很少,有待深入。本文基于大量语料的考察,根据动作发生时是否有位移、动作是否发生将两类结构的... "来VP"和"把/将NP来VP"可表达施事的主观意愿或目的,在明清时期均已出现,但对它们的语法意义和历史演变学界的研究还很少,有待深入。本文基于大量语料的考察,根据动作发生时是否有位移、动作是否发生将两类结构的语法意义分为三类进行描写,并联系前后历史时期描写其来源与发展。主要结论是明清时期"来VP"的语法意义比"把/将NP来VP"多、"来VP"产生并主要用于南方通语、"把/将NP来VP"主要用于北方通语。文章同时辨析了"VP来""VP1来VP2"结构,指出它们都不是目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vp 把/将NP来vp 目的结构 历史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