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廉流芳 笔底生辉
1
作者 上官冬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8-49,共2页
为政清廉,在封建社会里也是官吏的一种道德风范。虽然受剥削制度的限制,这种为官正道多是空话;虽然上下千载,总是酷吏充斥于朝、贪官比比皆是,但历代还是出现过一些清官廉吏。东汉时的杨震便是其可的一位。
关键词 剥削制度 为政清廉 于朝 道德风范 人物消息 《资治通鉴》 《后汉书》 俭以养廉 杨伯起 知者
下载PDF
深沉的题材 诚笃的情感——《古诗十九首》思妇诗之管见
2
作者 宋大波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66-70,共5页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产生于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经由萧统辑编、命名于《文选》,流传不久,即独立于母体,受到当时和后世的推崇。这一组以游子和思妇题材为主的抒情短诗,能够如此历经时代的磨洗,不断激发人们的情思涟漪,使得后人作出...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产生于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经由萧统辑编、命名于《文选》,流传不久,即独立于母体,受到当时和后世的推崇。这一组以游子和思妇题材为主的抒情短诗,能够如此历经时代的磨洗,不断激发人们的情思涟漪,使得后人作出林林总总的考订、笺注,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专名,确是引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古典诗歌 古代文学史 东汉后期 《文选》 汉语拼音词汇 乐府诗集 五言 杨伯起 感发
下载PDF
东晋谢宗《谢茶启》探析--兼与杜育《荈赋》比较
3
作者 竺济法 《农业考古》 2020年第5期135-137,共3页
本文通过文献溯源,发现东晋会稽王属官谢宗《谢茶启》为同类文献之最,而综合其两种三例茶文片断,则可与杜育《荈赋》相媲美,此发现丰富了东晋茶事。宋代杨伯喦《臆乘·茶名》中“乌程之御舞”,源于谢宗《谢茶启》,实为“乌程之御荈... 本文通过文献溯源,发现东晋会稽王属官谢宗《谢茶启》为同类文献之最,而综合其两种三例茶文片断,则可与杜育《荈赋》相媲美,此发现丰富了东晋茶事。宋代杨伯喦《臆乘·茶名》中“乌程之御舞”,源于谢宗《谢茶启》,实为“乌程之御荈”之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谢宗 杨伯 丹丘仙茶 温山御荈 考辨
下载PDF
古汉语实词活用初探
4
作者 程儒章 《绥化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43-47,共5页
古汉语实词看似容易,实则亦有好多麻烦,尤其实词的活用。在教学中,实词活用一直没有很好归类,研究的角度也存在一定问题。一般只从词的本身孤立去认识,这很难反映词类活用的规律,也容易造成分类的混乱。本文试从句法角度,结合中学文言... 古汉语实词看似容易,实则亦有好多麻烦,尤其实词的活用。在教学中,实词活用一直没有很好归类,研究的角度也存在一定问题。一般只从词的本身孤立去认识,这很难反映词类活用的规律,也容易造成分类的混乱。本文试从句法角度,结合中学文言文例句,探讨一下这一语言现象的规律。实词活用不是一词多义,也不是兼类词,在下定义之前必须来一个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类词 一词多义 意动用法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下定义 现代汉语 为动用法 名词性词组 杨伯
下载PDF
让“四知”理念和“三不惑”精神光照千秋传扬寰宇——从李白的四句诗说开去
5
作者 李慎行 《宝鸡社会科学》 2019年第3期63-66,共4页
唐代诗人李白在《送杨燕之东鲁》一诗中言:'关西杨伯起,汉日旧称贤,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杨燕是唐代一名文人隐士,也是汉代贤臣杨震的后裔,家居华阴,正对万亩荷塘,是幽居养生之胜地,而他却喜游山水。当他将游东鲁山东时,李... 唐代诗人李白在《送杨燕之东鲁》一诗中言:'关西杨伯起,汉日旧称贤,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杨燕是唐代一名文人隐士,也是汉代贤臣杨震的后裔,家居华阴,正对万亩荷塘,是幽居养生之胜地,而他却喜游山水。当他将游东鲁山东时,李白送他这四句诗,赞扬他的祖先杨震及其子孙的清廉之风。要深入解读还需查阅历史典故。全诗明白如话,前两句点出杨震的出生地、字和名声,后两句赞扬他清白家风传后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震传 杨伯起
原文传递
东汉清白吏——杨震
6
作者 段国超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8-73,共6页
有一天深夜,昌邑县令王密怀揣黄金十斤,悄悄地送给恩人杨震。杨震大惊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回答说:'暮夜无知者。'杨震生气地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于是王密非常惭愧地退了出来。
关键词 昌邑县 知者 邓太后 华阴县 李闰 改葬 关西孔子 杨伯起 汉安帝 五经博士
原文传递
诚心诚意为民谋实
7
作者 赵金刚 《中国纪检监察》 2016年第4期55-56,共2页
诚意,就是让我们的念头做到"实",符合善的标准,而且做到"不自欺"时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党的根本利益来审视自我的想法,是党员干部"诚意"的基本要求朱熹在解释《大学》八条目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格物""致... 诚意,就是让我们的念头做到"实",符合善的标准,而且做到"不自欺"时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党的根本利益来审视自我的想法,是党员干部"诚意"的基本要求朱熹在解释《大学》八条目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格物""致知"是"梦觉关","诚意""正心"是"善恶关"。也就是说不去格物、致知,那么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可能处在睡梦当中,把自己主观对世界的想象当成世界客观真实的状态;不去诚意、正心,则不能做一个符合基本道德要求的人,不能够提升人之为人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道德要求 八条目 党员干部 这个世界 人民群众 致知 道德意识 杨伯起 《大学》 清代诗人
原文传递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8
作者 小新 TP 《当代学生(读写)》 2017年第5期63-63,共1页
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清官叫杨震。他出身名门,从少年起就特别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无不深入研究。成年之后,杨震对教育事业特别热心,他不接受地方州郡长官征召他出仕做官的召请,一心一意自费设塾授徒,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年的教... 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清官叫杨震。他出身名门,从少年起就特别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无不深入研究。成年之后,杨震对教育事业特别热心,他不接受地方州郡长官征召他出仕做官的召请,一心一意自费设塾授徒,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年的教育生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事业 州郡 杨伯起 邓骘 关西孔子 出身名门 平民百姓 关西夫子 昌邑 后世人
原文传递
公廉不受私谒
9
作者 高晨野 《人大工作通讯》 1994年第3期38-38,共1页
东汉安帝时期,有位很有名望的大臣叫杨震,他为官廉洁,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四知"的佳话。杨震(?——124)字伯起,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县东)人。他幼年时就死了父亲,同母亲相依为命,靠租种别人的土地过日子。虽然家境贫寒... 东汉安帝时期,有位很有名望的大臣叫杨震,他为官廉洁,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四知"的佳话。杨震(?——124)字伯起,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县东)人。他幼年时就死了父亲,同母亲相依为命,靠租种别人的土地过日子。虽然家境贫寒,他却好学深思,读了诸子百家很多著作,拜当时著名学者桓郁为师,向他学习《欧阳尚书》,终于成了一位知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当时的读书人对他十分推崇和敬重,称他为"关西的孔夫子"。杨震常年客居在河南湖县,以耕读为乐,招生授徒二十多年。这期间州郡长官曾多次聘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称病婉言谢绝了。很多人劝他说:"先生年岁大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诣很深 汉安帝 华阴县 知识渊博 弘农郡 杨伯起 州刺史 礼命 州郡 《后汉书》
原文传递
把清廉留给子孙——“四知先生”杨震
10
作者 马佳 《陕西画报》 2021年第9期40-43,共4页
翻开《习近平讲故事》一书,开篇第一讲,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弘农华阴(今陕西潼关)人。自幼勤奋好学,跟随太常桓郁学习《欧阳尚书》,通晓经术,博览群书,专心向学,以教育为己任,三十... 翻开《习近平讲故事》一书,开篇第一讲,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弘农华阴(今陕西潼关)人。自幼勤奋好学,跟随太常桓郁学习《欧阳尚书》,通晓经术,博览群书,专心向学,以教育为己任,三十年的教育生涯,有弟子三千,多成栋梁之才,被人尊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关西夫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西孔子 杨震 教育生涯 关西夫子 杨伯起 讲故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