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节庆民俗词汇的文化传译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红英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94-99,共6页
节庆日以及节庆民俗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中国的节庆盛典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这往往是异族文化所缺失的。《红楼梦》的两个英文全译本——杨宪益、霍克斯译本,对大量的节庆日以及节庆民俗词汇进行了各自认知的翻译。本文通过... 节庆日以及节庆民俗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中国的节庆盛典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这往往是异族文化所缺失的。《红楼梦》的两个英文全译本——杨宪益、霍克斯译本,对大量的节庆日以及节庆民俗词汇进行了各自认知的翻译。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认为:翻译是跨文化传播的桥梁,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翻译目的和原则以及对源语文化的认知,都会影响其对翻译策略和翻译手法的选择。如果要将那些有着独特民族文化内涵的民俗词汇完美地传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出现文化流失现象,是乎近不可能的;所以,译者就是要在不可能中寻求可能,在不完美中寻求完美,以搭建文化传播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杨宪益译本 霍克斯译本 节庆日 民俗词汇
下载PDF
顺应理论下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以《红楼梦》杨宪益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彭俊 钟文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84-88,共5页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应该分别实现对宏观交际语境和微观语言语境的动态顺应。归化和异化是实现动态顺应的翻译策略,直译和意译则是翻译方法。《红楼梦》的杨宪益译...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应该分别实现对宏观交际语境和微观语言语境的动态顺应。归化和异化是实现动态顺应的翻译策略,直译和意译则是翻译方法。《红楼梦》的杨宪益译本为顺应论视角下翻译策略和方法的成功选择提供了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理论 《红楼梦》杨宪益译本 翻译策略 翻译方法
下载PDF
勒菲弗尔的翻译三要素理论视阈下《社戏》杨宪益英译本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徐祯 陈红梅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34期13-16,共4页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家,针对其作品的翻译工作尤为重要。杨宪益与戴乃迭合译的四卷《鲁迅选集》在所有鲁迅著作英译本中篇幅最大、题材最全面,对鲁迅作品的海外推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勒菲弗尔的翻译三要素理论,即意识形态、诗学...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家,针对其作品的翻译工作尤为重要。杨宪益与戴乃迭合译的四卷《鲁迅选集》在所有鲁迅著作英译本中篇幅最大、题材最全面,对鲁迅作品的海外推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勒菲弗尔的翻译三要素理论,即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理论,揭示了翻译活动的本质,对翻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杨宪益所译《鲁迅全集》中的《社戏》英译本为例,分析和探索勒菲弗尔的三要素理论对《社戏》英译本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菲弗尔 翻译三要素理论 杨宪益译本 《社戏》
下载PDF
川剧经典折子戏《评雪辨踪》的英译对比研究
4
作者 王晓珊 胥璧宁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3-80,共8页
折子戏的形成与发展是戏剧演出不断嬗变、传统戏曲不断传承与创新的结果。本文探索了折子戏的起源与特点,解析了川剧经典折子戏《评雪辨踪》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对比分析了该剧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译本和杜为廉译本的不同翻译风... 折子戏的形成与发展是戏剧演出不断嬗变、传统戏曲不断传承与创新的结果。本文探索了折子戏的起源与特点,解析了川剧经典折子戏《评雪辨踪》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对比分析了该剧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译本和杜为廉译本的不同翻译风格及其英译特色,通过实例探讨两个译本在语言表达、文化传递和音韵处理方面的差异与特点,为戏剧翻译提供借鉴与参考,以期提高中国传统戏剧英译质量,促进戏剧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和国际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子戏 《评雪辨踪》 杨宪益译本 杜为廉译本 英译对比
下载PDF
《醉翁亭记》英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对比研究——以杨宪益、戴乃迭合译本与翟理斯译本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聪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63-64,共2页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人欧阳修的散文名篇,全文构思精巧、清新脱俗,以"乐"字统领全篇基调,借景抒情,被视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经历以及个体性格等的差异,《醉翁亭记》英译本在众多方面存在明显不同。本文以...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人欧阳修的散文名篇,全文构思精巧、清新脱俗,以"乐"字统领全篇基调,借景抒情,被视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经历以及个体性格等的差异,《醉翁亭记》英译本在众多方面存在明显不同。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合译本与翟理斯译本为例,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探讨《醉翁亭记》翻译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杨宪益、戴乃迭合译本 翟理斯译本 《醉翁亭记》
下载PDF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显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61-64,共4页
本文通过比较《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英译本中的显化现象,讨论了在翻译过程中采取显化手段的重要性。译本中显化现象的运用与译者的翻译目的及文化背景是息息相关的。译者为了成功交际,必须采取显化才能将原文中隐含的文化信息及... 本文通过比较《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英译本中的显化现象,讨论了在翻译过程中采取显化手段的重要性。译本中显化现象的运用与译者的翻译目的及文化背景是息息相关的。译者为了成功交际,必须采取显化才能将原文中隐含的文化信息及原语作者除了明示信息之外的隐含之意以更明确的方式表述出来,让译语读者以最小的努力达到最佳的语境效果,从而达到最佳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显化 霍克斯译本 杨宪益译本 最佳关联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下颜色隐喻的英译研究——以《鲁迅小说选》两个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汪珍 胡东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30-36,共7页
文学作品中颜色纷呈,构成文章风格迥异的主题基调。图形—背景理论作为基本的认知原则,对于译者把握篇章隐喻的凸显和翻译过程中的句式转换有一定的帮助。《鲁迅小说选》和英译本中的隐喻颇多且多带有色彩变换或重叠,因此运用图形—背... 文学作品中颜色纷呈,构成文章风格迥异的主题基调。图形—背景理论作为基本的认知原则,对于译者把握篇章隐喻的凸显和翻译过程中的句式转换有一定的帮助。《鲁迅小说选》和英译本中的隐喻颇多且多带有色彩变换或重叠,因此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杨宪益、戴乃迭和莱尔两个英译本中天色、脸色两大主题颜色隐喻的译法进行探讨,可凸显作品中的篇章隐喻,有效避免翻译中图形背景的错位,进而构成主题凸显的句型,使译本达到和原作一样的篇章隐喻效果,以促进文学译本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颜色隐喻 《鲁迅小说选》 杨宪益、戴乃迭译本 莱尔译本 篇章隐喻
下载PDF
语料库视角下《红楼梦》诗词的翻译风格对比研究——以《葬花吟》两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杜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9期145-148,共4页
本文选取《红楼梦》中经典诗歌《葬花吟》为研究对象,基于语料库研究手段,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对《葬花吟》两个英译本进行翻译风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的翻译风格各有特色。前者冗余特征更加显著,句式复... 本文选取《红楼梦》中经典诗歌《葬花吟》为研究对象,基于语料库研究手段,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对《葬花吟》两个英译本进行翻译风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的翻译风格各有特色。前者冗余特征更加显著,句式复杂,文本阅读难度更高,可读性相对较低。后者词汇丰富,词性变化更多,句子相对简洁,文本阅读难度较低,更加贴合原文。本研究能够为《红楼梦》诗词的研究和再译工作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视角 《红楼梦》 杨宪益译本 霍克斯译本 翻译风格
下载PDF
《呐喊》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评析 被引量:53
9
作者 吴婷 祁文慧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9年第7期17-18,共2页
文化翻译学派认为,翻译是根植于文化深处的一种行为,是文化内部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翻译对等就是原语与目的语在文化功能上的对等。《呐喊》中的文化负载词分为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宗教文化三类。杨宪益、戴乃迭译本选择性地采用归化... 文化翻译学派认为,翻译是根植于文化深处的一种行为,是文化内部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翻译对等就是原语与目的语在文化功能上的对等。《呐喊》中的文化负载词分为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宗教文化三类。杨宪益、戴乃迭译本选择性地采用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以及直译、意译、省译、音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可以看出,这三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各有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喊》 文化负载词 文化翻译 杨宪益、戴乃迭译本
下载PDF
杨宪益英译《红楼梦》中的饮茶片段文化分析
10
作者 陆曼 《文教资料》 2017年第15期92-93,共2页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以英美文化为主,这些教学内容与中国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文化背景有隔阂,鉴于此有必要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对《红楼梦》杨宪益英译本有关茶文化的片段分析,可以同时增强对两种文化的认...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以英美文化为主,这些教学内容与中国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文化背景有隔阂,鉴于此有必要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对《红楼梦》杨宪益英译本有关茶文化的片段分析,可以同时增强对两种文化的认识,让大学生学习传播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红楼梦》杨宪益译本 饮茶 传统文化
下载PDF
《红楼梦》两英文译本之比较
11
作者 王蕊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第8期52-52,共1页
本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第三回中的内容对两种英译本(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夫妇译本)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称谓语,小说中人物性格等对两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最后,从翻译效果及两译本各自不同翻译策略进行总结。
关键词 《红楼梦》霍克斯译本 杨宪益夫妇译本 古典小说翻译
下载PDF
《红楼梦》中文化专有项的英译对比研究
12
作者 王明亮 曲小慧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1年第27期32-34,共3页
《红楼梦》中大量的文化专有项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绝佳材料。研究《红楼梦》的翻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红楼梦》英译中仍有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本文对《红楼梦》两篇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阐述了文化专有项的... 《红楼梦》中大量的文化专有项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绝佳材料。研究《红楼梦》的翻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红楼梦》英译中仍有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本文对《红楼梦》两篇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阐述了文化专有项的定义和分类,探讨了翻译的意义,同时分析了《红楼梦》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难点;介绍了杨宪益和霍克斯及其译本,并从多方面对比了两个译本中对文化专有项的不同翻译,探讨了文化专有项英译的原则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专有项 杨宪益译本 霍克斯译本 《红楼梦》
下载PDF
基于《大中华文库》的《长生殿》英译翻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其海 王宏 《外国语文研究》 2016年第5期79-87,共9页
《长生殿》是中国古典四大戏剧之一,其精深的艺术成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本入选《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全面地向世界推介的中国的重大文化工程。杨译本并未拘泥于原文中... 《长生殿》是中国古典四大戏剧之一,其精深的艺术成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本入选《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全面地向世界推介的中国的重大文化工程。杨译本并未拘泥于原文中的语言形式,以自然流畅的英语再现了原文中的语言特色和魅力;综合运用音译、直译、意译、译注、泛化、省略等多种形式,传神地传递了原文中的文化内容。杨译本和其他译本应取长补短,归化异化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翻译策略应是《长生殿》未来重译的新路径,这对于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英译 《大中华文库》 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本
下载PDF
《药》两个译文的比较分析(英文)
14
作者 陈小娜 周玉忠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3期166-168,共3页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与习语的翻译,该文对《药》的两个译本(分别为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和威廉·莱尔的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两个译本在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和文化传播上都有其利弊之处。
关键词 《药》 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 威廉·莱尔的译本
下载PDF
论《红楼梦》杨译本中的模糊美
15
作者 刘贻婷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324-324,共1页
模糊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模糊语言的存在能大大增加文本的美感,能使审美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扩大艺术空间,从而获得美感。《红楼梦》是我国最经典的小说之一,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愈加璀璨,形成了众所周知的"... 模糊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模糊语言的存在能大大增加文本的美感,能使审美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扩大艺术空间,从而获得美感。《红楼梦》是我国最经典的小说之一,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愈加璀璨,形成了众所周知的"红学",自然是因为它其中所蕴含的巨大艺术魅力。本文拟从《红楼梦》杨宪益译本中的模糊语言出发,发掘红楼梦译本中的模糊美,以便见微知著,对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语言 《红楼梦》杨宪益译本 审美主体
原文传递
从修辞同构的角度看汉语习语翻译——《红楼梦》习语英译个案研究
16
作者 雷素霞 《华西语文学刊》 2010年第2期308-315+407,共8页
习语由于其本身形成与构成的特殊性,在翻译上一直是一个难点与热点。本文以在杨宪益翻译《红楼梦》中广泛采用的直译法、替换法与取代变异法为例,从修辞同构的角度对原文与译文进行分析,发现利用这一理论可以使习语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 习语由于其本身形成与构成的特殊性,在翻译上一直是一个难点与热点。本文以在杨宪益翻译《红楼梦》中广泛采用的直译法、替换法与取代变异法为例,从修辞同构的角度对原文与译文进行分析,发现利用这一理论可以使习语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形式与内容两方面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语翻译 修辞同构 《红楼梦》杨宪益译本 直译法 替换法 取代变异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