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凉州失陷前后河西节度使杨志烈事迹考--以法藏敦煌文书P.2942为中心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宝玉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21,共11页
本文主要考证了凉州失陷前后河西节度使杨志烈的事迹及相关西北史事。针对学界流行的法藏敦煌文书P.2942所记被杀害于长泉的副帅为杨志烈的观点进行了辩驳,认为该副帅实为杨志烈的继任者杨休明,文书中的"尚书"才是杨志烈,以... 本文主要考证了凉州失陷前后河西节度使杨志烈的事迹及相关西北史事。针对学界流行的法藏敦煌文书P.2942所记被杀害于长泉的副帅为杨志烈的观点进行了辩驳,认为该副帅实为杨志烈的继任者杨休明,文书中的"尚书"才是杨志烈,以往学界将卷中的"尚书"与"使主""副帅""元帅",甚至"河已西副元帅"视为同一人的做法当属失察,他们乃是不同的三个人,因而不应以杨休明的遇害时间地点否定传世史书对杨志烈遇难情况的记载,两《唐书》及《资治通鉴》等对杨志烈于广德二年至永泰元年之间被沙陀杀害于甘州的记载真实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志烈 河西节度使 P 2942 沙陀 安史之乱 杨休明
下载PDF
至德元载(756)后,杨预(杨志烈)事迹考
2
作者 王博 《乾陵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88-95,共8页
杨预、杨志烈的身份关系牵涉到法藏敦煌文书P.2942和《大唐都督杨公纪德颂》等史料中的人物和时间判定,也关涉安史之乱后河西陇右地区的军事管理情况,因此把握其史迹与关系非常重要。本文将从辨析碑刻、文书出发,参照古籍,考证梳理杨预... 杨预、杨志烈的身份关系牵涉到法藏敦煌文书P.2942和《大唐都督杨公纪德颂》等史料中的人物和时间判定,也关涉安史之乱后河西陇右地区的军事管理情况,因此把握其史迹与关系非常重要。本文将从辨析碑刻、文书出发,参照古籍,考证梳理杨预、杨志烈的史事关系,并对P.2942和《大唐都督杨公纪德颂》的存疑之处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志烈 河西节度使 仆固怀恩
原文传递
法藏敦煌文书P.2942相关问题再考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宗俊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64,共11页
法藏敦煌文书P.2942为唐代吐蕃占领河陇之际的官方文书,其中的"尚书","使主","副帅","元帅"为同一人,但并非杨志烈或杨休明,而是崔汉衡墓志所记"俄属艰难,春官卿尚衡总戎河右"之句... 法藏敦煌文书P.2942为唐代吐蕃占领河陇之际的官方文书,其中的"尚书","使主","副帅","元帅"为同一人,但并非杨志烈或杨休明,而是崔汉衡墓志所记"俄属艰难,春官卿尚衡总戎河右"之句中的礼部尚书尚衡。周逸勾结回纥杀害尚衡,乃周逸与当时的唐朝叛臣仆固怀恩彼此串通合谋的结果。建中元年十二月尚衡能增列忠义表绝非偶然,这进一步说明他的事迹在没有得到西域消息时,很长一段时间是不为唐朝廷所知或认可的。文书应该为尚衡与杨休明先后以河西节度使的身份主持河西军政时的判文,后经判官、录事、掌书记一类的文职人员抄写誊清后作为政府备案的档案幸存下来,其命名应该为《河西节度观察使判牒集》;文书反映的史事应该是在大历元年(766)六月至八、九月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藏敦煌文书P 2942 尚衡 杨志烈 杨休明
下载PDF
法藏敦煌文书P.2942作者考辨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宝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7,共6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法藏敦煌文书P.2942的作者问题,指出该卷为判、牒、状文集抄,笔迹一致只能说明为一人所抄,但抄写者并不等于就是原作者,作者问题必须靠分析公文内容并结合当时河西西域地区的历史背景综合考虑来解决。本文认为该卷作者至... 本文主要探讨了法藏敦煌文书P.2942的作者问题,指出该卷为判、牒、状文集抄,笔迹一致只能说明为一人所抄,但抄写者并不等于就是原作者,作者问题必须靠分析公文内容并结合当时河西西域地区的历史背景综合考虑来解决。本文认为该卷作者至少三人:少量判文的判案者为广德年间(763—764)任河西兼伊西北庭节度使的杨志烈;大部分判文则为于杨志烈被沙陀人杀害于甘州后代掌河西的杨休明所判;卷子后部所抄某些状牒的作者则时任观察副使、行军司马,有可能是杨休明于长泉遇害后接手残局,后来继任河西节度使的周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2942 河西节度使 杨志烈 杨休明 周鼎
下载PDF
敦煌本《唐大历元年河西节度观察使判牒集》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金滢坤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79,共7页
通过对敦煌P.2942号文书的研究,并结合诸位学者的看法,可以认定该文书中记载的副帅为杨志烈,文书的作者为杨休明,成文的时间是大历元年五月至十二月间,文书应为唐大历元年河西节度观察使判牒集。本文同时也对相关学者的论点进行了补充... 通过对敦煌P.2942号文书的研究,并结合诸位学者的看法,可以认定该文书中记载的副帅为杨志烈,文书的作者为杨休明,成文的时间是大历元年五月至十二月间,文书应为唐大历元年河西节度观察使判牒集。本文同时也对相关学者的论点进行了补充和检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942 大历元年 杨志烈 杨休明 河西节度观察使
下载PDF
北庭的李元忠時代——胡廣記《唐李元忠神道碑》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劉子凡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134,共14页
明代胡廣《胡文穆公文集》卷一九《記高昌碑》一文中,載有陳誠於高昌獲得的《大唐故伊西庭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刑部尚書寧塞郡王李公神道碑》。這是研究安史之亂後北庭與河西的極爲重要的文獻。根據碑文内容可知,李元忠出身河東,原爲河... 明代胡廣《胡文穆公文集》卷一九《記高昌碑》一文中,載有陳誠於高昌獲得的《大唐故伊西庭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刑部尚書寧塞郡王李公神道碑》。這是研究安史之亂後北庭與河西的極爲重要的文獻。根據碑文内容可知,李元忠出身河東,原爲河西節度使楊志烈的亞將。涼州陷落後,河西節度使楊志烈赴北庭徵兵,被伊西北庭留後周逸害於長泉驛。隨後李元忠率領河西軍將爲楊志烈報仇,梟首周逸,也實現了河西勢力對於伊西北庭的控制。自大曆二年起,李元忠正式出任伊西北庭節度使,至其貞元元年去世,主政北庭十八年。其間,唐朝使者分别於大曆二年、五年、八年及建中三年到達北庭。李元忠也實現了爲唐朝堅守的目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元忠 曹令忠 北庭 河西 杨志烈
下载PDF
北庭西海县新考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子凡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81-87,共7页
北庭西海县仅见于《新唐书·地理志》及两件吐鲁番出土文书的记载,此前学者推测北庭曾新设西海县,其位置可能在今玛纳斯河等地。实际上宝应元年(762)出现的西海县很可能是蒲类县改名而来,首先《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了西海县... 北庭西海县仅见于《新唐书·地理志》及两件吐鲁番出土文书的记载,此前学者推测北庭曾新设西海县,其位置可能在今玛纳斯河等地。实际上宝应元年(762)出现的西海县很可能是蒲类县改名而来,首先《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了西海县却没有蒲类县;其次蒲类海作为天山北麓的著名湖泊,在唐代本身就可以称为西海;再次从安史之乱平定前后的军政形势看,唐朝没有在北庭以西设立西海县的动机,西海县在北庭以东的蒲类更合适;最后宝应元年前后西北边疆的县名改易是一个普遍现象,可能与西北杨志烈等节度使与肃宗关系密切并迎合其进行复古改制有关。综合各种信息来看,西海县就是蒲类县,只是在宝应元年前后改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庭 西海县 蒲类县 杨志烈 肃宗去年号
下载PDF
河西節度使楊休明補考
8
作者 劉子凡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20年第1期-,共8页
楊休明是"安史之亂"後河西一位至關重要的節度使。位於唐帝國西北邊疆的河西節度在盛唐之時南據吐蕃、北制草原諸部,成爲拱衛關中的藩屏。然而"安史之亂"爆發後,西北諸節度的大量兵士入關勤王,致使西北邊疆防禦空虚... 楊休明是"安史之亂"後河西一位至關重要的節度使。位於唐帝國西北邊疆的河西節度在盛唐之時南據吐蕃、北制草原諸部,成爲拱衛關中的藩屏。然而"安史之亂"爆發後,西北諸節度的大量兵士入關勤王,致使西北邊疆防禦空虚,吐蕃趁機自東向西攻掠隴右、河西州縣。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涼州失守,河西節度使楊志烈不久之後遇害,隨即楊休明接任河西節度使並於大曆元年(766)五月移鎮沙州[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宗 安史之亂 楊志烈 勤王 吐蕃 河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