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异相济:杨慎对朱熹的评议
1
作者 舒大刚 《船山学刊》 2024年第1期90-103,共14页
在朱子之学“一统天下”的时代,杨慎仍然坚持真理,一方面对朱子的文章、卓识表示肯定,甚至推崇,同时又指出他从性格到人品、学问到思想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并用考订的方法,给予了客观认真对待和求实创新的讨论,体现了“君子和而不同”“... 在朱子之学“一统天下”的时代,杨慎仍然坚持真理,一方面对朱子的文章、卓识表示肯定,甚至推崇,同时又指出他从性格到人品、学问到思想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并用考订的方法,给予了客观认真对待和求实创新的讨论,体现了“君子和而不同”“敢冒天下大不韪”的儒者风格和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朱熹 考据 实事求是
下载PDF
杨慎书学理论探赜
2
作者 张英 《大学书法》 2024年第2期93-98,共6页
杨慎认为书法与德性相关,书艺是文化总体中的一部分,提升书艺应建立在精研六书字学的基础之上;杨慎宗晋而贬唐,推崇赵孟而不喜颜真卿;他认为书家应向自然求灵感,也要创新求变,表达书家独特的情感意蕴。杨慎书论欠缺条理性,论述不够深入... 杨慎认为书法与德性相关,书艺是文化总体中的一部分,提升书艺应建立在精研六书字学的基础之上;杨慎宗晋而贬唐,推崇赵孟而不喜颜真卿;他认为书家应向自然求灵感,也要创新求变,表达书家独特的情感意蕴。杨慎书论欠缺条理性,论述不够深入,但善用比喻和对照,形象生动。其书论虽与明前期书学复古大潮大体一致,但却淡化了政治引导和道德规训意味,具有更纯粹的审美化和知识化倾向,在明代书风转变过程中有着特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明代 书论 《墨池琐录》 《书品》
下载PDF
论杨慎的诗词融通观
3
作者 雷磊 臧洁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1期7-17,共11页
杨慎是明代一流诗人和词人,其文学理论的重要特征是诗词融通观念。具体而言,杨慎主张诗词“共源而分派”“同工而异曲”,认为词产生于唐代,而唐词和唐诗同源于六朝诗歌,准确来说,作为唐一代之文学的律诗是由六朝诗歌发展而来,而唐词则... 杨慎是明代一流诗人和词人,其文学理论的重要特征是诗词融通观念。具体而言,杨慎主张诗词“共源而分派”“同工而异曲”,认为词产生于唐代,而唐词和唐诗同源于六朝诗歌,准确来说,作为唐一代之文学的律诗是由六朝诗歌发展而来,而唐词则是六朝、初唐长短句乐府和配乐唐律的综合产物,是六朝诗和唐律这一诗脉的分脉(派)。词体的音乐多由六朝、唐代乐府发展而来,但发生了质变,为新谱之曲,是融合西域音乐(番曲)和南北音乐的产物,其“借腔别咏”(即依声填词)的创作方式有别于乐府诗(声诗)配乐的创作方式。诗词创作应借鉴汉魏特别是六朝文学的技法,而词也须借鉴诗的技法,才能“入妙”,这是杨慎“文字须有来历”“夺胎换骨”文学思想的技法体现,以达到“新若己出”的艺术境界和“风华情致”的审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诗词融通 《词品》 《升庵诗话》
下载PDF
明代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盐业概况——以杨慎诗文为中心的考述
4
作者 谭佳 《云南档案》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明代戍滇文学家杨慎有不少关于南方丝绸之路重要贸易物——“盐”的诗文著作,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盐在明代云南的部分地区充当实物货币、云南井盐的生产情况以及川滇两地盐的贸易往来等概况进行分析,探究明代云南盐业得到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 杨慎 食盐贸易 《滇程记》 南方丝绸之路
下载PDF
杨慎对王维诗歌的选录与评析--以《升庵诗话》《丹铅总录》等为中心
5
作者 鲍蕾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0期162-166,172,共6页
作为明代中期的著名诗词评点家,杨慎对王维的研究可谓用功颇深。《绝句衍义》等唐绝系列选本所承载的选诗、序文等内容凸显出杨慎的独特的诗学观念,即重视绝句的音乐属性和体制要求,追求风雅格调,而这种观念与杨慎对王维绝句高手地位的... 作为明代中期的著名诗词评点家,杨慎对王维的研究可谓用功颇深。《绝句衍义》等唐绝系列选本所承载的选诗、序文等内容凸显出杨慎的独特的诗学观念,即重视绝句的音乐属性和体制要求,追求风雅格调,而这种观念与杨慎对王维绝句高手地位的话语建构实相呼应。《升庵诗话》《丹铅总录》两部著作共同呈现了作者对王维诗歌的多角度观照:在诗歌风格论中,重视王维浑融含蓄的审美倾向;在艺术手法论中,推崇王维精妙的字法与句法;在诗歌流变论中,辨析王诗的渊源与影响,还由此引发对宋诗价值的重新审察。通过“以经史考据之法治诗”,杨慎力图在重视原典、文字校勘、词句笺释三个层面把握王维等人的诗歌本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王维 选录 评析 《升庵诗话》
下载PDF
杨慎《山海经补注》及其考据学成就
6
作者 贺玉洁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就古代《山海经》研究史而言,清人之考据成果最为丰硕。然清代之考据,实由明人奠其基、肇其端。杨慎生当正嘉间,于空疏浮泛的学术氛围中尚博崇实、钩隐抉微,撰成《山海经补注》。作为继郭璞后首部最具影响力的注本,该著以博征精究、求... 就古代《山海经》研究史而言,清人之考据成果最为丰硕。然清代之考据,实由明人奠其基、肇其端。杨慎生当正嘉间,于空疏浮泛的学术氛围中尚博崇实、钩隐抉微,撰成《山海经补注》。作为继郭璞后首部最具影响力的注本,该著以博征精究、求实考据之法,开启明清《山海经》考证训释之风气,并为清代《山海经》考据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山海经补注》 考据 考据学
下载PDF
杨慎前后期文学思想之变与不变
7
作者 张淑颖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学界很多论者都曾论及杨慎前后期文学思想的转变,其转变节点即是杨慎因“大议礼”事件触怒嘉靖帝而后被贬云南。论者一派认为,杨慎前期在朝为官时文学思想以偏重儒家为主,崇尚积极向上的经世致用价值观,被贬云南后,杨慎的文学思想逐渐... 学界很多论者都曾论及杨慎前后期文学思想的转变,其转变节点即是杨慎因“大议礼”事件触怒嘉靖帝而后被贬云南。论者一派认为,杨慎前期在朝为官时文学思想以偏重儒家为主,崇尚积极向上的经世致用价值观,被贬云南后,杨慎的文学思想逐渐转为儒释道兼通,呈现出消极被动的不合作心态。另一派则认为,杨慎前期以崇尚六朝文学为主,作品绮丽风华,后期则由于经历了磨难洗礼而呈现出初唐文学苍劲老练的一面。然而细辨文本,发现杨慎前后期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有变,但其文学思想一直未变,即“六朝观”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文学思想 转变
下载PDF
云南杨慎传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8
作者 熊威 刘文静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31,共15页
杨慎是明朝著名文人,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流放云南。在云南民间社会,留下众多与杨慎相关的传说,与地方风物、节日风俗、民间艺术、景观叙事密切相连。杨慎传说具有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属性,深刻影响了云南民众的文化记忆、道... 杨慎是明朝著名文人,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流放云南。在云南民间社会,留下众多与杨慎相关的传说,与地方风物、节日风俗、民间艺术、景观叙事密切相连。杨慎传说具有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属性,深刻影响了云南民众的文化记忆、道德伦理和文化审美,并在地方文化认同和区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并增强了云南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掘杨慎传说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既能够为民族工作的开展提供文化资源,又能推动民间传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民间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杨慎传说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泉下伤心也泪流”:论杨慎南中诗的悲怆情感底色
9
作者 杨锦涛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1期18-23,46,共7页
杨慎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二期,其贬谪云南的南中诗较任职翰林院时的玉堂诗更为醇熟。南中诗中的情感虽有“不怨之怨”“故作放旷”“怆然绝望”等变化形态,但情感底色是统一于悲怆的政治执念。其情感如此强烈,表达却颇含蓄,多用比兴手法,... 杨慎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二期,其贬谪云南的南中诗较任职翰林院时的玉堂诗更为醇熟。南中诗中的情感虽有“不怨之怨”“故作放旷”“怆然绝望”等变化形态,但情感底色是统一于悲怆的政治执念。其情感如此强烈,表达却颇含蓄,多用比兴手法,艺术造诣高妙,可谓兼具“无怨继东坡”和“怨得大雅之旨”者。总之,杨慎是“悲剧出诗人”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贬谪 悲怆
下载PDF
论杨慎对道教的智识化审视与体认
10
作者 范靖宜 《巴蜀史志》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杨慎对道教秉持“不以怪力乱神”的儒家知识精英的一贯立场,即汲取道、佛中宇宙论、天道自然论及心性论等论述,忽略甚至贬斥教义、仪式以及超自然现象等相关内容。而杨慎对道教著述进行了一定诠释,试图将他认为渺远虚妄的神仙之学导向... 杨慎对道教秉持“不以怪力乱神”的儒家知识精英的一贯立场,即汲取道、佛中宇宙论、天道自然论及心性论等论述,忽略甚至贬斥教义、仪式以及超自然现象等相关内容。而杨慎对道教著述进行了一定诠释,试图将他认为渺远虚妄的神仙之学导向性命之学。本文即对杨慎审视道教的智识化态度及其后期的具身体认进行分析与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命之学 天道自然 心性论 知识精英 杨慎 超自然现象 道教 宇宙论
下载PDF
论杨慎《垂柳篇》及其影响
11
作者 茶志高 许珊珊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9-85,共7页
杨慎在滇吟咏名物诗篇至多,《垂柳篇》为其尤者,论者认为《垂柳篇》是杨慎的“自悼之作”“自怀之词”“自为写照”。因杨慎个人遭际加之《垂柳篇》托情于物的自怀,引发不少明清至滇文人的共感和本土文人的共情,深受当世和后世文人喜爱... 杨慎在滇吟咏名物诗篇至多,《垂柳篇》为其尤者,论者认为《垂柳篇》是杨慎的“自悼之作”“自怀之词”“自为写照”。因杨慎个人遭际加之《垂柳篇》托情于物的自怀,引发不少明清至滇文人的共感和本土文人的共情,深受当世和后世文人喜爱而被题于驿馆屋壁,刻石于署衙、楼阁。《垂柳篇》之后产生的相关作家的感发之作,诗作主题表现岁月变迁之感、优游风采之赏、杨慎遭际之叹及自身境遇之照。原作的流传和后世作家的相关作品促进了《垂柳篇》的经典化进程,显示出“垂柳”旺盛的生命力,它已然成为一棵不朽之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垂柳篇》 题壁 石刻 影响
下载PDF
杨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谱写者
12
作者 朱晓舟 《巴蜀史志》 2023年第6期32-36,共5页
明嘉靖后期,云南府昆明县高峣村。一位“须眉苍古”的老者每天饭后都会在自己居住的草庐前授课,数十村童环绕其侧,认真聆听。耳濡之下,竟“无不悉历史”①。这位诲人不倦的老者,就是明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曾经的首辅之子,被誉为... 明嘉靖后期,云南府昆明县高峣村。一位“须眉苍古”的老者每天饭后都会在自己居住的草庐前授课,数十村童环绕其侧,认真聆听。耳濡之下,竟“无不悉历史”①。这位诲人不倦的老者,就是明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曾经的首辅之子,被誉为“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这位大才子为何流落至边地?曾经为皇帝讲学的经筵讲官,何以变成为村童授课的“乡村塾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明正德 明嘉靖 村童 诲人不倦
下载PDF
杨慎古音学及其《诗经》小学
13
作者 康国章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杨慎著有《转注古音略》《古音略例》《古音骈字》《古音丛目》《古音猎要》《古音余》古音学诸书,其中以《转注古音略》最为精到。他把古音学研究成果运用于经籍音读和训诂上,经过深入探索、多方取证,解决了《诗经》小学上的不少繁难问... 杨慎著有《转注古音略》《古音略例》《古音骈字》《古音丛目》《古音猎要》《古音余》古音学诸书,其中以《转注古音略》最为精到。他把古音学研究成果运用于经籍音读和训诂上,经过深入探索、多方取证,解决了《诗经》小学上的不少繁难问题,为《诗经》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古音学 《诗经》小学
下载PDF
新发现杨慎编《云烟遣兴录》辨析
14
作者 应海燕 《云南档案》 2023年第4期31-32,共2页
《云烟遣兴录》,云南皮纸刊印,线装,半叶9行,行20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原书尺寸24.5×13.5cm,板框尺寸18.5×11.5cm。封面封签尚存。根据字体与纸张判断,属于晚清民国云南刻本,书中清帝讳“玄”字或避讳或不避讳,内容多尊君... 《云烟遣兴录》,云南皮纸刊印,线装,半叶9行,行20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原书尺寸24.5×13.5cm,板框尺寸18.5×11.5cm。封面封签尚存。根据字体与纸张判断,属于晚清民国云南刻本,书中清帝讳“玄”字或避讳或不避讳,内容多尊君言论,因此暂定为晚清民初间刻本。扉页除注明书名外署名“西蜀杨慎升庵氏选集”,公藏及私家收藏皆无著录,目前公开发表论文也无论及,为新发现古籍文献。存卷二、卷三共二卷,二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晚清民初 古籍文献 杨慎 避讳
下载PDF
论杨慎咏茶诗词的文化意蕴和补史价值——兼考沙坪茶史
15
作者 杨锦涛 雷磊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164,共10页
杨慎是明代一流文学家、学者,被誉为“有明文栋”。嘉靖三年(1524)因“大礼议”事件被杖谪云南三十六年,卒于戍地。今查现存杨慎诗作,共得茶诗35首、茶词4首。通过剖析其咏茶诗词,我们既真切体会到一代“百科全书式”文化巨匠的烹茶之... 杨慎是明代一流文学家、学者,被誉为“有明文栋”。嘉靖三年(1524)因“大礼议”事件被杖谪云南三十六年,卒于戍地。今查现存杨慎诗作,共得茶诗35首、茶词4首。通过剖析其咏茶诗词,我们既真切体会到一代“百科全书式”文化巨匠的烹茶之趣、存史之功,也深刻理解了品茶活动与贬谪文人豁达之气的内在关联。同时,借助杨慎沙坪茶诗词对古代沙坪茶史的特别寓目,还进一步考证了沙坪茶的“前世今生”,有补充中国古代茶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茶诗 茶史 沙坪茶
下载PDF
杨慎诗歌中的贵州形象书写
16
作者 周游 骆锦芳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6-56,共11页
明代才子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被贬云南永昌长达30余年。其间,他与贵州大致经历了“初识→熟稔→诀别”的过程,累计创作了62首描写贵州的诗歌。作为“他者”视角下的贵州,杨慎对其书写渐趋客观,从蛮夷之地、山多路难、阴冷多雨的负面... 明代才子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被贬云南永昌长达30余年。其间,他与贵州大致经历了“初识→熟稔→诀别”的过程,累计创作了62首描写贵州的诗歌。作为“他者”视角下的贵州,杨慎对其书写渐趋客观,从蛮夷之地、山多路难、阴冷多雨的负面印象到识见、赞颂黔地云海雾凇等奇特景观;由“洞獠”“夷”的蔑称转为以“马郎苗女”为代称,亦有许多反映黔地“跳月”“芦笙”等风土人文的作品。杨慎摒弃过往对贵州的偏见,态度由憎恶逐渐转为亲善,摆脱了“社会集体想象物”的束缚。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可以略窥在汉文化影响下的文人笔下贵州形象的建构过程,亦可观见杨慎于流放途经贵州期间作为“他者”的形象,杨慎态度的转变从中亦可得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诗歌 贵州 形象
下载PDF
杨慎与周复俊的师友情——杨慎交游考述之五
17
作者 丰家骅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5-80,共6页
本文据杨慎和周复俊的诗文和书画题跋等,考察了二人相识、相交、相知的经过,重点记述了他们的三次相会:一、仙村之会,二、金沙寺之会,三、江阳之会,介绍他们相与论学,题画赠诗,撰序写跋等学术活动,尤其是杨慎逝后,周复俊致仕还乡,仍不... 本文据杨慎和周复俊的诗文和书画题跋等,考察了二人相识、相交、相知的经过,重点记述了他们的三次相会:一、仙村之会,二、金沙寺之会,三、江阳之会,介绍他们相与论学,题画赠诗,撰序写跋等学术活动,尤其是杨慎逝后,周复俊致仕还乡,仍不负旧约,在吴中为他编刻全集,对杨慎著作的辑佚、编刻、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周复俊 友谊 学术 生死不渝
下载PDF
《汉杂事秘辛》杨慎伪撰说生成史及其反思
18
作者 朱仙林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7-82,89,共7页
《汉杂事秘辛》是杨慎从安宁州董氏处得到的一部颇具特点的文言小说。杨慎认为此书成书于东汉。胡震亨等人以书中所述史实与史传所载不符,认为此书非东汉人所撰。沈德符首次提出该书乃杨慎伪撰,并得到后世大多数人的认可。但通过考察可... 《汉杂事秘辛》是杨慎从安宁州董氏处得到的一部颇具特点的文言小说。杨慎认为此书成书于东汉。胡震亨等人以书中所述史实与史传所载不符,认为此书非东汉人所撰。沈德符首次提出该书乃杨慎伪撰,并得到后世大多数人的认可。但通过考察可见,由沈德符“论定”,并经四库馆臣、周中孚等人层累地构建起来的杨慎伪撰说,其证据却仅有该书非成书于东汉及杨慎得书于董氏两点,且均不具有说服力。但遗憾的是,因四库馆臣对明代学者的傲慢态度,特别是对杨慎的成见过深,因此错失了得到真相的机会。而后人因未能细致梳理杨慎伪撰说的生成史,只是慑于四库馆臣及诸大家如梁启超等的分析,也错失了寻找真相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十分遗憾且值得认真加以反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杂事秘辛》 杨慎 沈德符 《四库全书总目》 辨伪
下载PDF
杨慎老学思想研究
19
作者 罗家乐 盛作国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杨慎解老思想可分为以下三部分:其一为杨慎论老子其人,论及老子之五千言为述而不作,《老子》称经自汉景帝始两问题。其二为杨慎论《老子》之音韵与义理。义理部分主要涉及杨慎对道、德、性、治等问题的论述。其三为杨慎评价他者之解老,... 杨慎解老思想可分为以下三部分:其一为杨慎论老子其人,论及老子之五千言为述而不作,《老子》称经自汉景帝始两问题。其二为杨慎论《老子》之音韵与义理。义理部分主要涉及杨慎对道、德、性、治等问题的论述。其三为杨慎评价他者之解老,这部分主要涉及严君平与韩非子二者。最后,在对以上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总结了杨慎“以儒解老”的诠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老学 以儒解老
下载PDF
曾一鲁《泸阳八景图》的艺术意境——与杨慎《咏江阳八景送客还滇南》诗对读
20
作者 赵永康 《文史杂志》 2023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泸州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历史名城”,曾经状元杨慎品题,江山胜迹,情景交融,诗中有画。近世川南国画名家曾一鲁的粉墨山水《泸阳八景图》则惟妙惟肖,在似与不似之间状写泸州人文风物,与杨状元的诗交相辉映,画里有诗。
关键词 画意诗情 曾一鲁 杨慎 《泸阳八景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