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说不可靠叙述的翻译:以《红楼梦》杨戴译本为例
1
作者 张倩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年第10期10-12,共3页
小说具有不同于诗歌、戏剧的叙事方式。在小说翻译研究中,译者不仅要传达原作的内容,还要反映原文中通过独特叙事方式体现出的美学效果,充分体现原作者在创作时对语言形式的把握,这也是原文风格的具体体现。因此译者在翻译小说时要对原... 小说具有不同于诗歌、戏剧的叙事方式。在小说翻译研究中,译者不仅要传达原作的内容,还要反映原文中通过独特叙事方式体现出的美学效果,充分体现原作者在创作时对语言形式的把握,这也是原文风格的具体体现。因此译者在翻译小说时要对原文的叙事特征作全面考察,恰当把握原文叙事技巧,避免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小说事实上,仅仅建立内容层面的对等而忽略原作者对表现形式的操纵。本文以《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为例,考察了不可靠叙述作为小说叙事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文中的作用和在译文中的再现,从而成功保持了原文的风格和语言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杨戴译本 叙事类型 不可靠叙述 小说翻译
下载PDF
《中国文学》1977年刊《红楼梦》译文片段研究
2
作者 巫元琼 《曹雪芹研究》 2023年第1期128-140,共13页
杨宪益、戴乃迭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合作翻译《红楼梦》,直到1974年才翻译完成《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内容。杨、戴一百二十回《红楼梦》译文于1978年、1980年以三卷本形式正式出版发行。杨、戴《红楼梦》翻译工作初期状态如何?从197... 杨宪益、戴乃迭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合作翻译《红楼梦》,直到1974年才翻译完成《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内容。杨、戴一百二十回《红楼梦》译文于1978年、1980年以三卷本形式正式出版发行。杨、戴《红楼梦》翻译工作初期状态如何?从1974年译文完成到1978年全译本出版,这期间杨、戴的译文处于什么状态?通过比较《中国文学》杂志不同时期刊载的《红楼梦》译文片段,可为以上问题提供重要线索。本文以《中国文学》1977年刊载的《红楼梦》译文片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该译文片段与全译本中相对应的内容,将该译文片段置于杨、戴《红楼梦》翻译历史进程中,考察其特点,并论证该译文片段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杨戴译本 《中国文学》 1977年译文片段
下载PDF
探究《红楼梦》中中国传统文化翻译之“化”——以霍克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两种《红楼梦》英译本作比较
3
作者 刘畅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8-48,共1页
在《红楼梦》的汉英翻译中,如何做到东西方两种具有差异的文化元素之间"化"的境界?本文将通过霍克斯,杨戴两种《红楼梦》英译本的比较来进行探究。
关键词 《红楼梦》 霍克斯译本 杨戴译本
原文传递
“三美”论指导下《红楼梦》李纨判词汉英文本音义美评析
4
作者 冯少帅 唐利平 《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 2022年第5期00077-00079,共3页
这篇文章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为指导,以《红楼梦》李纨判词,以及杨戴译本、霍克斯译本的李纨判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评析了两个译本再现原作的美学价值。研究从音韵、词义两个方面收集、整理了李纨判词中的相关语料,基于... 这篇文章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为指导,以《红楼梦》李纨判词,以及杨戴译本、霍克斯译本的李纨判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评析了两个译本再现原作的美学价值。研究从音韵、词义两个方面收集、整理了李纨判词中的相关语料,基于诗歌创作遵循的美学理念,对比分析了中、英文版本中判词的音韵和语义,并从音韵、词义两个方面分析了判词英译文本中所营造的音美和意美。研究发现,杨戴译本、霍克斯译本均从不同途径展现了原作中的音韵和词义的美,实现原作之美的途径有语音规律、韵律格式、词性转换、词句修辞、句式混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美论 李纨判词 杨戴译本 霍克斯译本 美学评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