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杨沂孙篆书风格的形成和影响探究
- 1
-
-
作者
刘振煦
-
机构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艺术科技》
2024年第5期41-43,46,共4页
-
文摘
目的:文章从杨沂孙的生平、学书历程以及书学思想等方面分析,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其篆书风格的形成及其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也为相关学习者学习传统、进行创新,并形成自己的书学思想和书风面貌找到正确的方法和道路。方法:通过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搜集概括杨沂孙的家庭背景、交际圈、时代背景以及邓石如书风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杨沂孙篆书风格是由多种因素及其自身所秉承的“简化”的书学思想相结合而成的。结论:碑学兴盛的大时代环境与家庭环境、朋友圈层,给杨沂孙提供了良好的学书条件和环境。同时,在友人的影响下,其开始学习邓石如的篆书,在这一过程中融会贯通,结合自身艺术见解,内化创新,苦心经营,变圆为方,在笔画相接处加入自己的理解,相接处或厚实凝重,或虚搭,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将“简化”的书学思想完美表现出来。静观其字,文雅静谧,字态端正,笔画流畅而透亮,将清代文人风姿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学书之路上,杨沂孙自身的努力和探索精神也对其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且其书风的确立对后世书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吴大澂、吴昌硕等书家就受到杨沂孙篆书的影响,从而找到自己的方向和道路。
-
关键词
清代
杨沂孙
碑学
篆书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杨沂孙隶书风格浅探
- 2
-
-
作者
乔龙泉
-
机构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
出处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82-84,共3页
-
文摘
在清代中期隶书发展大背景下,对杨沂孙隶书的起源、形成过程、艺术风格进行研究。运用文献法、图版对比法对杨沂孙隶书借鉴邓石如隶书结字、用笔特点,并寻求与邓石如不同的秀逸之路进行深入分析与对比。杨沂孙隶书在邓书基础上虽有一定的新面貌出现,却未能形成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但仍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也为后世书家学习、研究清代隶书提供了新的思路。
-
关键词
杨沂孙
邓石如
隶书风格
-
分类号
J292
[艺术—美术]
-
-
题名杨沂孙年表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罗勇来
-
出处
《中国书画》
2007年第10期23-23,共1页
-
文摘
1813清嘉庆十八年(癸酉)1岁是年生。按:杨沂孙原名瀚,字子舆,号咏春,晚号濠叟。江苏常熟人。关于杨沂孙生年,《清史稿·邓石如传》附传杨沂孙:卒于光绪七年(1881年),得年69岁。
-
关键词
杨沂孙
邓石如
濠叟
子舆
江苏常熟
松竹草堂
清嘉庆
清史稿
庞钟璐
李兆洛
-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K825.7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杨沂孙篆书风格简论
- 4
-
-
作者
张钺湫
-
机构
中国书法篆刻学院
-
出处
《人文天下》
2022年第5期87-92,共6页
-
文摘
杨沂孙是清代晚期较为著名的篆书书家,其篆书得法于邓石如、邓传密父子,而在其学习、取法的过程中又形成了迥异于同样师承邓氏、受邓氏影响的吴让之、赵之谦等人的书风,这与其在邓氏之外的取法不无关系,此外,还与其对于理论的研究,尤其对于文字学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本文从杨氏的学书经历、取法范围等角度出发,探讨了杨氏篆书的风格特征,以及其给当时和后世带来的影响,并进行了简要梳理。
-
关键词
杨沂孙
邓石如
篆书
碑帖
金文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杨沂孙及其书法艺术
- 5
-
-
作者
邹建东
-
机构
常熟市博物馆
-
出处
《中国书画》
2007年第10期4-22,138,共20页
-
文摘
书法艺术至清代似乎势已途穷,其主要原因是社会风气禁锢了书家个性的张扬。康雍间以董其昌为楷模,乾嘉间以赵孟(?)为坐标,使"光、鲜、亮"为审美标准的"馆阁体"
-
关键词
杨沂孙
馆阁体
审美标准
邓石如
养一老人
赵孟
康雍
篆隶
子舆
临习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杨沂孙书法鉴赏
- 6
-
-
作者
谷鸿
-
出处
《秘书》
2009年第6期44-44,共1页
-
文摘
杨沂孙(1812—1881),字子舆,号泳春,晚年自署濠叟。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三年举人,官至凤阳知府。工钟鼎、石鼓,篆隶,与邓石如相颉颃。著有《观濠居士集》、《文字说解问讹》。
-
关键词
杨沂孙
举人
历史
中国
清朝
-
分类号
J292.2
[艺术—美术]
-
-
题名首届江苏省杨沂孙·书法篆刻作品展最终结果揭晓
- 7
-
-
-
出处
《书画艺术》
2022年第4期94-94,共1页
-
文摘
本刊讯由江苏省书法家协会、苏州市文联、中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主办,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张家港市文体广旅局、张家港市文联、张家港市凤凰镇人民政府承办,张家港市梁丰书社协办,备受全国书法界关注的首届江苏省杨沂孙·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名单经过公示后最终结果揭晓。杨沂孙(1813年-1881年),清代著名书法家,张家港市恬庄人。师从著名学者李兆洛,治周秦诸子,尤致力于篆籀,著有《文字说解问讹》。
-
关键词
书法篆刻作品
书法家协会
篆籀
李兆洛
杨沂孙
凤凰镇
张家港市
-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
-
题名杨沂孙书法风格分析
- 8
-
-
作者
王雨婕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
-
出处
《虹》
2022年第7期3-5,共3页
-
文摘
杨沂孙是清中期著名的书法家和学者,他出生于嘉庆十八年,当时正处在乾嘉考据学兴盛的阶段,所以杨沂孙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乾嘉考据学的影响,他精度钻研小学,大古文字、金石碑研究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该学者将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实践于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他的篆书自成一体,成为继邓石如之后的具有成长意义上的书法家。现阶段学术界围绕着杨沂孙的书法研究极少,所研究的成果也大多是针对他的作品进行分析,相对简略。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围绕着杨沂孙的文献资料相对分散,为了对其书法艺术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和认知。该文围绕着杨沂孙书法鉴赏和书法研究两大方面展开分析,通过对杨沂孙的生平、家世等情况全面了解,帮助世人感受杨沂孙书法背后的独特魅力。
-
关键词
杨沂孙
书法风格
鉴赏
影响
-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
-
题名杨沂孙“篆书新貌”的取径
- 9
-
-
作者
张涛
王娃
-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
长春师范大学
-
出处
《书法》
202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
文摘
杨沂孙是晚清代表性书家,其篆书根植于邓石如及历代前贤,继而上溯古文、籀文、金文等文字系统,择之融入小篆之中。从艺术层面看,他创造出新的“破体”篆书面貌,从文字学层面看,其篆法则以大篆之“正”更小篆之“俗”,其篆书新貌与《说文解字》注释热潮分不开,可以说杨沂孙篆书风格是时代学术与艺术结合下的产物。
-
关键词
杨沂孙
篆书
学术
艺术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家法融于古法:杨沂孙书学思想探析
- 10
-
-
作者
邵宁
-
机构
江苏省常熟中学
-
出处
《书法》
2023年第5期96-99,共4页
-
文摘
杨沂孙的书学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思想融合了古法观与家学书法传承观,他用家学书法的理念来看待古体书法,在古体书法创作中突出了对于“古雅”的追求,在晚清书坛有着鲜明的个性。
-
关键词
杨沂孙
书学思想
古雅
-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
-
题名杨沂孙致赵烈文手札三十通
- 11
-
-
作者
樊昕(整理)
-
机构
凤凰出版社
-
出处
《艺术工作》
2023年第2期81-84,共4页
-
文摘
整理说明上海图书馆藏有题为《能静居师友函札》三卷二十三册,系晚清常州著名文士赵烈文所藏师友信札之汇编,内有如曾国藩、曾国荃、郭嵩焘、杨沂孙等致赵信札多通。[1]按杨沂孙(1813-1881),字咏春,号子与,晚号濠叟。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官至凤阳知府。从李兆洛学,治周秦诸子,又通文字学,补段玉裁、王筠所未备,尤善篆书。
-
关键词
曾国荃
李兆洛
杨沂孙
江苏常熟
上海图书馆
郭嵩焘
信札
文字学
-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
-
题名吴让之与杨沂孙篆书风格成因比较
- 12
-
-
作者
张雷
-
机构
东南大学
-
出处
《书法》
2022年第8期71-76,共6页
-
文摘
吴让之、杨沂孙都是清代有名的篆书大家,受益于邓石如的篆书风格,然而通过比较此二人的篆书风格,发现他们在邓石如的篆书风格基础上有继承,也各有突破,值得探索。
-
关键词
清代
吴让之
杨沂孙
篆书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杨沂孙和他的篆书
- 13
-
-
作者
潘德熙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书法》
1996年第5期7-8,共2页
-
文摘
本期刊载的杨沂孙《记刘原父语》篆书屏,其释文如下:刘原父留东坡饮,酒酣乃曰:昔陈季弼告陈元龙曰,颇闻远近之论,谓公骄而矜。元龙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修疾恶,有识有议,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余子琐琐,安足录哉.因仰天太息。坡公曰:此亦原父之雅趣也。这段文字见于《东坡志林》卷一,但首尾处有节略。
-
关键词
杨沂孙
篆书
东坡
孔文举
陈元龙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清·杨沂孙《记刘原父语》篆书屏
- 14
-
-
作者
杨沂孙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书法》
1996年第5期16-28,共13页
-
-
关键词
杨沂孙
父语
记刘原
篆书
-
分类号
J292.31
[艺术—美术]
-
-
题名清·杨沂孙篆书对联
- 15
-
-
作者
杨沂孙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书法》
1996年第5期29-29,共1页
-
-
关键词
杨沂孙
篆书
对联
-
分类号
J292.31
[艺术—美术]
-
-
题名浅谈杨沂孙篆书风格及其对后世书家的影响
- 16
-
-
作者
刘修琳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
-
出处
《美术文献》
2021年第4期24-26,共3页
-
文摘
随着金石学的发展、碑学的兴盛以及书写工具的革新,晚清大篆书法盛极一时。书坛巨擘杨沂孙在继承两周铭文、石鼓文和邓石如书法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晚清大篆书法的新境界。他的篆书融石鼓文、金文、小篆于一体,在晚清篆书中树立了鲜明的美学特征,影响了后世许多篆书家。本文从晚清大篆书法的发展背景以及杨沂孙的书学经历出发,分析他的篆书艺术风格及其对后世书家的影响。
-
关键词
杨沂孙
篆书风格
后世书家
-
分类号
J292
[艺术—美术]
-
-
题名杨沂孙书法作品
- 17
-
-
作者
杨沂孙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书法》
1998年第6期36-36,共1页
-
-
关键词
杨沂孙
书法作品
-
分类号
J292.2
[艺术—美术]
-
-
题名写实与发挥
- 18
-
-
作者
朱以撒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福建艺术》
2013年第4期21-23,共3页
-
文摘
把书法语言的表现心态、手态分为两个部分,就是写实和发挥两端.
写实是整个把握书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由于书法艺术的学习是溯古的、复古的、拟古的,面对已经过去了的时代.过往的人事的消失,也就使学习遗留之迹显得尤其重要.但是,一件古人的书法作品是如何具体完成的、涉及到哪些具体的过程、技法,其前人手上状态,于今不可复现,也就只能由今人循古人之迹亦步亦趋来获得.摹写、临写的方法的出现,就是追求写实——人们在寻找一个前人书写的种种环节,力求细腻、精到.
-
关键词
《兰亭序》
铁线篆
结字
书写者
临写
体规画圆
书风
结体
宝麟
杨沂孙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试论《在昔篇》在古文字书法学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5
- 19
-
-
作者
靳永
-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6-160,共5页
-
文摘
清代学者杨沂孙的《在昔篇》是古文字书法学上的重要文献,是古文字书法学独立成科的重要标志。杨氏手书拓本对这篇流传极少的文章进行了录文,从而为书法学特别是古文字书法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为杨沂孙的古文字书法学理论探讨奠定了基础。他初步总结了古文字书法创作和研究的历史,明确提出古文字书法的创作要与古文字的研究相结合;古文字书法学的研究要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研究相结合;古文字书法的研究和创作要取用新材料,用不断发现的古文字材料来丰富古文字书法的创作。
-
关键词
杨沂孙
《在昔篇》
古文字书法
小篆
金文
传统语言文字学
-
Keywords
Yang Yi-sun
Zai Xi Pian
ancient-writing calligraphy
small-seal style
bronze script
traditional philology
-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试论何绍基篆书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衡正安
-
机构
江苏省文联
-
出处
《中国书画》
2008年第3期62-65,共4页
-
文摘
清代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元明正统"帖派"在清代继续沿承,特别是清代前期更占主导地位,但至清中叶已成衰落之势,帖学的主流地位已逐渐被碑学所取代,并出现了一批碑学书法大家。理论方面有阮元、包世臣、刘熙载、康有为等,书法家有邓石如、何绍基、吴让之、杨沂孙、赵之谦、吴大澂等,他们溯六朝碑版石刻而上,穷三代鼎彝之吉金,创造了不同于元明,也有别于唐宋的清代辉煌的"碑派"书法。随着碑学的振兴,从唐至清前期而不兴的篆书,经过碑派书家们的努力,使这一沉寂了近千年的书体。
-
关键词
何绍基
碑学
邓石如
赵之谦
碑版
杨沂孙
篆隶
帖学
吴让之
书学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