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近代杨荫杭译西方形式逻辑四类直言命题——与汉学家顾有信讨论
1
作者 钱爽 《国际汉学》 2024年第2期105-112,159,共9页
中国逻辑学界把西方形式逻辑“A”“E”“I”“O”四类直言命题分别通译为“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20世纪初近代国人杨荫杭,极有可能循袭了19世纪末近代日人千头清臣的日式汉字译名,把它们... 中国逻辑学界把西方形式逻辑“A”“E”“I”“O”四类直言命题分别通译为“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20世纪初近代国人杨荫杭,极有可能循袭了19世纪末近代日人千头清臣的日式汉字译名,把它们分别译为“太阳命题”“太阴命题”“少阳命题”“少阴命题”,其中“太阳”“太阴”“少阳”“少阴”是《易》之“四象”哲学术语的一种可能的解释。德国汉学家顾有信忽视了杨译之前的日译史,未能把握这段完整的译史,因而针对该译史给出的看法不太完密。顾氏对该译事做出的分析也较为浅显,事实上这件译事是一次在翻译上运用“归化—格义”消化吸收西方形式逻辑的独特且重要的尝试,却未被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有信 杨荫杭 千头清臣 直言命题 《易》之“四象” 归化—格义
下载PDF
浅析杨荫杭的评论特色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树凯 安樱 《新闻世界》 2010年第6期103-104,共2页
本文梳理了杨荫杭在《申报》副刊"常识"栏目中的评论文章,探析杨荫杭的思想观点与其评论的风格。杨荫杭的评论体现了其忧国忧民、奋力疾呼、针砭时弊、评古论今、随写随刊、借法理以评时局以及题材广杂等特点。
关键词 杨荫杭 评论特色 关注时局 针砭时弊
下载PDF
杨绛的“无悔”和杨荫杭的“绝对选择”
3
作者 金鑫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1-56,共6页
相对同时代知识分子出现精神成长断裂和自我否弃的现象,杨绛的生命气质更为完整和统一,这也表现在她对人生选择的"无悔"上。19世纪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关于"绝对选择"的哲学概念为理解杨绛提供了参考。通过凭借独... 相对同时代知识分子出现精神成长断裂和自我否弃的现象,杨绛的生命气质更为完整和统一,这也表现在她对人生选择的"无悔"上。19世纪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关于"绝对选择"的哲学概念为理解杨绛提供了参考。通过凭借独立意志、敢于承担自我伦理责任的"绝对选择",杨绛从单纯的"审美者"成长为具有独立意志的"伦理者"。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扮演了引导她精神成长的"伦理的法官"的角色,启示杨绛进行无悔的"绝对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 杨荫杭 克尔凯郭尔 绝对选择 审美者 伦理者
下载PDF
清季杨荫杭的法政活动与思想轨迹(1899~1911)
4
作者 刘璐 《法律史评论》 2019年第2期123-138,共16页
清末民初的法政科留学生在当时法律改革与建构的进程中积极发挥作用,在政治舞台上也颇能为人先。而杨荫杭作为较早负笈海外学习法政的新潮留学生之一,其法政之路似乎有些与众不同。众学生回国大展拳脚时他选择赴美继续深造,革命席卷全... 清末民初的法政科留学生在当时法律改革与建构的进程中积极发挥作用,在政治舞台上也颇能为人先。而杨荫杭作为较早负笈海外学习法政的新潮留学生之一,其法政之路似乎有些与众不同。众学生回国大展拳脚时他选择赴美继续深造,革命席卷全国时他又隐然转向立宪。本文考察杨荫杭在民国前的法政学习、政治立场转变和法政译著活动,依照时间和不同活动主题勾画杨荫杭的行迹,并尝试分析其思想轨迹之衍变,展现清末民初的知识人在变局中自我适应、摸索救国道路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荫杭 法政留学生 译著 革命
下载PDF
杨绛和她的父亲杨荫杭
5
作者 李晓愚 《名人传记》 2020年第4期76-81,共6页
2016年5月25日,著名翻译家、学者、作家杨绛逝世,整个文化圈痛悼--仿佛她一走,就带走了我们时代最后的风雅。为何这样一位清贫低调的老人,赢得世人如此多的尊敬与爱戴?提杨绛,就不能不提她的丈夫钱锺书先生,仿佛是种标配。的确,这对羡... 2016年5月25日,著名翻译家、学者、作家杨绛逝世,整个文化圈痛悼--仿佛她一走,就带走了我们时代最后的风雅。为何这样一位清贫低调的老人,赢得世人如此多的尊敬与爱戴?提杨绛,就不能不提她的丈夫钱锺书先生,仿佛是种标配。的确,这对羡煞旁人的神仙眷侣,一生相守,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也互相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杨绛 著名翻译家 文化圈 风雅 杨荫杭 互相理解
原文传递
杨荫榆史料补遗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勤生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85-88,共4页
杨荫榆一八八四年生,无锡人,兄弟姐妹共六人,她排行第五。长兄杨荫桓,毕业于清末湖北武备学堂。二兄杨荫杭毕业于清末天津北洋大学,后来去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当时无锡没有合适的女子学校,杨荫榆幼时先在家里读书识字,几年后就读上海... 杨荫榆一八八四年生,无锡人,兄弟姐妹共六人,她排行第五。长兄杨荫桓,毕业于清末湖北武备学堂。二兄杨荫杭毕业于清末天津北洋大学,后来去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当时无锡没有合适的女子学校,杨荫榆幼时先在家里读书识字,几年后就读上海务本女子中学。由于学业优良,一九○七年,她被公费派往日本东京女子高等师范留学,一九一二年毕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荫榆 无锡人 湖北武备学堂 杨荫杭 女子学校 早稻田大学 北洋大学 女子中学 日本兵 日本侵略军
下载PDF
105岁的杨绛先生
7
《人民周刊》 2016年第5期74-75,共2页
钱钟书曾评价杨绛先生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如今,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关键词 杨绛先生 奖学金 好读书 钱钟书 杨荫杭
下载PDF
为什么说教育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遗产?
8
作者 水晶 《互联网周刊》 2016年第12期23-24,共2页
杨绛先生仙逝,微信、微博、博客、空间、贴吧、论坛等各处都在追忆先生。有人说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也有人说杨绛是"最传奇的‘先生’"。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杨绛成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最传奇的先生"?答案有很多,而其中最... 杨绛先生仙逝,微信、微博、博客、空间、贴吧、论坛等各处都在追忆先生。有人说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也有人说杨绛是"最传奇的‘先生’"。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杨绛成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最传奇的先生"?答案有很多,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教育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遗产。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又大多来自家庭。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父亲的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 人说 塞万提斯 品格修养 盖茨 衣食无忧 知者 杨荫杭 物质财产 《石头记》
下载PDF
杨绛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9
作者 黄薇 《时代人物》 2013年第7期93-95,共3页
2013年5月,中贸圣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宣布,将于6月22日在北京举办"《也是集》一一钱锺书书信手稿专场"拍卖会,集中拍卖钱锺书、杨绛伉俪及其女儿钱瑗的书信、手稿。久已隐居的杨绛愤怒了:"个人隐私、人与人之间的信赖、... 2013年5月,中贸圣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宣布,将于6月22日在北京举办"《也是集》一一钱锺书书信手稿专场"拍卖会,集中拍卖钱锺书、杨绛伉俪及其女儿钱瑗的书信、手稿。久已隐居的杨绛愤怒了:"个人隐私、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多年的感情,都可以成为商品去交易吗?"曾经的"我们仨",如今只剩下她独自一人在整理钱锺书的学术遗物,笔耕不辍。多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 传记作家 孝通 《堂吉诃德》 杨荫杭 《围城》 季康 西班牙国王 《浮生六记》 黄蜀芹
下载PDF
且看名家如何教育子女
10
作者 唐宝民 《基础教育论坛》 2012年第4Z期53-53,共1页
从林语堂、鲁迅到杨荫杭,三位名人教育子女的"另类"做法,应该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迪。林语堂劝女野不必上大学冶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上大学深造,求得一纸文凭,以便将来在社会上立足,林语堂先生注重的却是对孩子们自学习... 从林语堂、鲁迅到杨荫杭,三位名人教育子女的"另类"做法,应该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迪。林语堂劝女野不必上大学冶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上大学深造,求得一纸文凭,以便将来在社会上立足,林语堂先生注重的却是对孩子们自学习惯的培养。林语堂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读书、学中国文化,为他们打下坚实的中文基础,他还鼓励孩子们写日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荫杭 自学习惯 中国文化 许广平 望女成凤 林太乙 学习成绩 文化功底 《读者文摘》 杨绛
下载PDF
你放心,有我呐
11
作者 王肖潇 田亮 《新湘评论》 2016年第10期51-52,共2页
世人了解杨绛多半是钱锺书那句"最美的妻,最才的女。"或者是之前大家一直挂在嘴边的"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结婚;我娶了她十几年,从未后悔娶她。"但这只是这段旷世爱情的开头,在两个人的故事里,这只是引子。在87岁以前,她是钱锺书... 世人了解杨绛多半是钱锺书那句"最美的妻,最才的女。"或者是之前大家一直挂在嘴边的"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结婚;我娶了她十几年,从未后悔娶她。"但这只是这段旷世爱情的开头,在两个人的故事里,这只是引子。在87岁以前,她是钱锺书的贤内助。举几个例子:1一次,杨绛出门送钱锺书去上课,忽然一阵风刮来,把门带上了,钥匙还在屋里。杨绛就转到楼背后的花园,借了园丁的长梯爬上卧室的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杨绛 钱瑗 私人信件 我爱你 亭子间里 产后虚弱 杨荫杭 高等检察厅 抗战后期
下载PDF
读一书,增一智
12
作者 姚秦川 《格言(校园版)》 2021年第11期1-1,共1页
在诸多关于读书的谚语里,有这样一句:“读一书,增一智。”意思是说,读到一本好书,不仅能开拓你的视野,陶冶你的情操,更能增长你的智慧。所以,漫漫人生路上,如若没读过几本好书,那哪成?12岁的杨绛(jiang)进入振华女校读书的第一天,父亲... 在诸多关于读书的谚语里,有这样一句:“读一书,增一智。”意思是说,读到一本好书,不仅能开拓你的视野,陶冶你的情操,更能增长你的智慧。所以,漫漫人生路上,如若没读过几本好书,那哪成?12岁的杨绛(jiang)进入振华女校读书的第一天,父亲杨荫杭便拿出几本书送给她,里面包括《楚辞》《诗经》等,同时郑重其事地说:“希望你从此喜欢上阅读,读书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无限的乐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会 女校 杨荫杭
下载PDF
“另类”父亲教子有方
13
作者 兜兜妈 《中华家教》 2016年第3期64-64,共1页
本期介绍的三位大家在教育子女方面至少给了我们以下启迪:林语堂的务实,从小培养孩子不看重虚名,脚踏实地做学问;鲁迅的认真,即使是孩子说的话,也要给予重视,调查之后才下结论;杨荫杭的无为而治,尊重孩子的性情,不把自己的主观意见强... 本期介绍的三位大家在教育子女方面至少给了我们以下启迪:林语堂的务实,从小培养孩子不看重虚名,脚踏实地做学问;鲁迅的认真,即使是孩子说的话,也要给予重视,调查之后才下结论;杨荫杭的无为而治,尊重孩子的性情,不把自己的主观意见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在自由选择中健康地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荫杭 许广平 林太乙 经瓶 中国文化 杨择 萧红 《读者文摘》 务实精神 应麟
下载PDF
杨绛简史:终身未出“围城”
14
作者 麦婉华 《小康》 2016年第6X期45-47,44,共4页
2016年5月25日凌晨,作为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的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媒体称,"我们仨"终于可以在天堂相聚。而杨绛充满传奇与才气的一生也再次进入人们的眼帘。钱钟书的成名作《围城》里有... 2016年5月25日凌晨,作为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的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媒体称,"我们仨"终于可以在天堂相聚。而杨绛充满传奇与才气的一生也再次进入人们的眼帘。钱钟书的成名作《围城》里有大家都颇为熟悉的经典之句:"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却想出来。"尽管钱钟书在书中说出这样的感慨,但在现实中,却有一位让他不想走出"围城"的妻子——杨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 外国文学研究 钱瑗 文学翻译家 文学造诣 文学事业 《堂吉诃德》 杨荫杭 就这样 流浪汉小说
下载PDF
言传不如身教
15
作者 郑心仪 《新湘评论》 2019年第4期52-53,共2页
'钱锺书和杨绛怎么教育钱瑗?''不用管,不用管',钱静汝连连摆摆手,'钱瑗真的乖,大家都喜欢她。'钱静汝是钱锺书的堂侄女,钱瑗比钱静汝大两岁,两人在上海避难时曾一起玩耍。那是钱瑗出生后第一次回国。钱锺书一... '钱锺书和杨绛怎么教育钱瑗?''不用管,不用管',钱静汝连连摆摆手,'钱瑗真的乖,大家都喜欢她。'钱静汝是钱锺书的堂侄女,钱瑗比钱静汝大两岁,两人在上海避难时曾一起玩耍。那是钱瑗出生后第一次回国。钱锺书一上岸就直赴昆明西南联大,杨绛带着1岁多的钱瑗来到了上海,有时挤居钱家,有时挤居杨家。'不会叫人,不会说话,走路只会扶着墙横行,走得还很快。这都证明我这个书呆子妈妈没有管教。'在《我们仨》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杨荫杭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文学家的法律因缘
16
作者 严迎春 《北航法律评论》 2010年第1期287-294,共8页
在女儿(杨绛)眼里只是爱好文史的父亲(杨荫杭)原来还是造诣精深的法学家、上海律师公会创始人,[1]如此之类的'法律因缘'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似乎不在少数。文学家最先与法律打交道的应该是翻译。晚清之际,著名文学理论家、《人... 在女儿(杨绛)眼里只是爱好文史的父亲(杨荫杭)原来还是造诣精深的法学家、上海律师公会创始人,[1]如此之类的'法律因缘'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似乎不在少数。文学家最先与法律打交道的应该是翻译。晚清之际,著名文学理论家、《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先生(18771927),即曾'客串'翻译日本法学家矾谷幸次郎《法学通论》一书,为清末法制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史 杨荫杭 律师公会 王国维先生 文学理论家 《人间词话》 法制改革 造诣精深 傅雷 司法官员
原文传递
毁誉之间
17
作者 游宇明 《龙门阵》 2013年第5期103-105,共3页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生前的功过没有太多争议,后人非常容易对其"盖棺定论";一种人生活经历复杂、为人处世瑕瑜互见,我们很难以某种习惯性的维度去评价。中国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杨荫榆显然属于后者。1924年秋季,南方发大水,...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生前的功过没有太多争议,后人非常容易对其"盖棺定论";一种人生活经历复杂、为人处世瑕瑜互见,我们很难以某种习惯性的维度去评价。中国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杨荫榆显然属于后者。1924年秋季,南方发大水,江浙又发生军阀混战,交通中断,一些学生不能准时到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荫榆 王俊生 残酷迫害 杨荫杭 历史书 军阀混战 盖棺定论 大贤 另一面 水火不容
原文传递
杨绛先生的百岁人生
18
作者 新浪 《山西老年》 2016年第7期50-51,共2页
先生杨绛 "先生"这个称呼,放在女人身上,带着浓浓的民国味道。与"普通男人"称其为先生不一样,能称为"先生"的女人都是不普通的,要有大学问、有风骨,是个真正的读书人。杨绛,本名杨季康,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3岁时回到故乡无... 先生杨绛 "先生"这个称呼,放在女人身上,带着浓浓的民国味道。与"普通男人"称其为先生不一样,能称为"先生"的女人都是不普通的,要有大学问、有风骨,是个真正的读书人。杨绛,本名杨季康,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3岁时回到故乡无锡。杨家是江苏无锡当地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这和同为无锡人的钱钟书家差不多,钱钟书的父亲是文史大家。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维新派,美国大学的法学硕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 杨荫杭 无锡人 知识分子家庭 季康 江苏无锡 大学问 法学硕士 维新派 《围城》
原文传递
杨绛:一滴清水
19
作者 黄薇 《高中生(作文)》 2017年第9期23-23,共1页
某出版社曾有意请杨绛出席其新出版文集的作品研讨会,她婉拒了,并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杨绛先生虽已去世,但岁月的风尘难掩她的风华。茺不看书",一星期都白活了"茺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 某出版社曾有意请杨绛出席其新出版文集的作品研讨会,她婉拒了,并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杨绛先生虽已去世,但岁月的风尘难掩她的风华。茺不看书",一星期都白活了"茺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对杨绛特别喜爱。杨绛排行老四,前面的三个姐姐都比她高。然而,爱猫的父亲笑着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 一滴清 杨荫杭 作品研讨会 知识分子家庭 肥皂水 吹泡泡 讽刺小说 黄蜀芹 钱瑗
原文传递
钱钟书与杨绛的清华之恋
20
作者 叶介甫 《民主》 2015年第2期47-48,共2页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钱钟书在《围城》里对婚姻曾做这样的比喻,而他自己的婚姻却是个例外:钱钟书与杨绛,两位大师的携手相伴或许才是对婚姻的最好注脚。钱钟书,生于...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钱钟书在《围城》里对婚姻曾做这样的比喻,而他自己的婚姻却是个例外:钱钟书与杨绛,两位大师的携手相伴或许才是对婚姻的最好注脚。钱钟书,生于1910年,江苏无锡人,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杨绛,生于1911年,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到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外国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 江苏无锡 《围城》 外文系 外国文学 破格录取 中文系主任 当代文学 杨荫杭 月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