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剧名丑——刘赶三
1
作者 黄殿祺 《天津政协公报》 2012年第12期29-32,共4页
清末咸同年间,京剧艺术不断发展,才俊辈出,票房中也出了许多人才,他们中又有许多人投身梨园。有天津票界"三杰"之称的刘赶三、孙菊仙、周春奎都在京剧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三人中刘赶三是年岁最大、从艺最先、入伶最早的一... 清末咸同年间,京剧艺术不断发展,才俊辈出,票房中也出了许多人才,他们中又有许多人投身梨园。有天津票界"三杰"之称的刘赶三、孙菊仙、周春奎都在京剧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三人中刘赶三是年岁最大、从艺最先、入伶最早的一位,也是本行当表演艺术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位。特别是他丑角戏无所不能,不仅带动了丑行表演艺术的发展,并将之引向高峰。成为清同光年间"十三绝"之一,是当时京剧舞台上第一代丑行演员的代表人物,与出自昆班的杨鸣玉、京高腔班的黄三雄形成鼎立之势,以京丑的特色自成一格。刘赶三还被京剧界推选为精忠庙首,成为下海的票友执掌梨园的第一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刘赶三不畏权贵敢于针砭时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赶三 侯俊山 孙菊仙 双摇会 张二奎 杨鸣玉 堂会戏 铁弓缘 伐子都 取帅印
下载PDF
谈京剧丑角艺术 被引量:2
2
作者 钮骠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1-38,共8页
从京剧的形成谈起二百年前,三庆徽部率先应召进京,随之,四喜、春台、和春诸部相继而来,使清代乾隆年间的京师梨园,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观赏者的趣向和需求,雅部式微,花部崛起,为一个新兴剧种的萌生,蓄备了土壤。大约经过了半个世纪的... 从京剧的形成谈起二百年前,三庆徽部率先应召进京,随之,四喜、春台、和春诸部相继而来,使清代乾隆年间的京师梨园,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观赏者的趣向和需求,雅部式微,花部崛起,为一个新兴剧种的萌生,蓄备了土壤。大约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孕育阶段,于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左右,一个以“京化”了的“文武昆乱并奏,诸腔各调杂陈”为其特点的新生剧种破土而出了。自此,它茁壮成长,雄踞菊坛,历久不败,虽曾经受风风雨雨,依仍根深本固,至今已垂芳一百五十年矣。它,就是而今再次被誉为“国粹”的京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深本固 刘赶三 雅部 杨鸣玉 徽班 绒花计 清代乾隆 萧长华 马富禄 审头刺汤
原文传递
中国京剧脸谱之考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曹娟 《中国京剧》 2019年第1期58-61,共4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戏曲脸谱非常丰富。早在1949年戏曲改进局成立之始,已有专业人员研究戏曲脸谱。他们深入各地收集地方剧种的脸谱谱式,留下了许多剧种的宝贵资料。从馆藏资料中可见,从古代至现代,从宫廷到民间,戏曲脸谱的发展一脉相承,...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戏曲脸谱非常丰富。早在1949年戏曲改进局成立之始,已有专业人员研究戏曲脸谱。他们深入各地收集地方剧种的脸谱谱式,留下了许多剧种的宝贵资料。从馆藏资料中可见,从古代至现代,从宫廷到民间,戏曲脸谱的发展一脉相承,清晰可鉴。脸谱研究专家汪鑫福和黎新同志手绘了大量谱式,对于历史故事、舞台装置、人物装扮、表演技艺等也都了如指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门脸 戏曲舞台 杨鸣玉 钱宝峰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演员·专家·编辑——钮骠印象
4
作者 尔冬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12,共2页
喜剧演员的开朗风趣,戏曲专家的丰富学识,职业编辑的精细严谨,这三者和谐地集于一身,这是钮骠给我的突出印象。 钮骠(1933—),北京人,满族,1948年15岁入四维戏剧学校学艺;1956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
关键词 戏曲学校 中国戏曲学院 舞台生涯 中国京剧史 萧长华 王瑶卿 杨鸣玉 审头刺汤 刘秀荣 侯喜瑞
原文传递
京丑浅说
5
作者 刘晨光 《戏剧文学》 2004年第5期49-,共1页
京丑,系京剧丑行或京剧丑角的简称。京丑同京剧其他行当生、旦、净一起构成“四大行当”,是万万不可小视的。京丑同京剧各行当乃至整个京剧艺术一样,都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笔者仅结合个人京丑的表演艺术实践与学习体会,略抒浅见,... 京丑,系京剧丑行或京剧丑角的简称。京丑同京剧其他行当生、旦、净一起构成“四大行当”,是万万不可小视的。京丑同京剧各行当乃至整个京剧艺术一样,都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笔者仅结合个人京丑的表演艺术实践与学习体会,略抒浅见,以就教于专家和同行。一、京丑的历史渊源京丑历史悠久、渊源深厚。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时的徽班,即有行当“九门”,而稍后的汉调进京时,除“九门”外,又加“杂”行,为“十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戏曲 行当 方巾丑 杨鸣玉 萧长华 丑行 韵白 念白
原文传递
京剧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剧种
6
作者 李大珂 《中国京剧》 1993年第4期60-60,共1页
朱自清先生在四十年代里曾经说过:“真正‘雅俗共赏’的是唐、五代、北宋的词,元朝的散曲和杂剧,还有平话和章回小说以及皮簧戏等。”朱先生所说的皮簧戏,就是京剧。 京剧之所以能够为雅俗所共赏,有它的先天原因。京剧本身虽来自花部里... 朱自清先生在四十年代里曾经说过:“真正‘雅俗共赏’的是唐、五代、北宋的词,元朝的散曲和杂剧,还有平话和章回小说以及皮簧戏等。”朱先生所说的皮簧戏,就是京剧。 京剧之所以能够为雅俗所共赏,有它的先天原因。京剧本身虽来自花部里的皮黄戏,却受了雅部昆曲的长期薰陶。京剧第一代演员中的程长庚、余三胜,固然是昆乱兼擅;而小生演员徐小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三胜 昆曲艺术 徐小香 雅部 朱自清先生 朱先生 花部 文武场 杨鸣玉 定腔定谱
原文传递
刘赶三传奇
7
作者 王福民 《中国京剧》 1994年第3期18-19,共2页
刘赶三传奇王福民一百多年前,画家沈蓉圃绘制了一张十三位京剧名演员的扮相图,一般称之为“同光十三绝”。这其中有两位丑角演员。一是杨鸣玉,人称苏丑杨三。苏昆剧目最为拿手。另一位刘赶三,彩旦戏最为有名。他俩在艺术上各有千秋... 刘赶三传奇王福民一百多年前,画家沈蓉圃绘制了一张十三位京剧名演员的扮相图,一般称之为“同光十三绝”。这其中有两位丑角演员。一是杨鸣玉,人称苏丑杨三。苏昆剧目最为拿手。另一位刘赶三,彩旦戏最为有名。他俩在艺术上各有千秋,名噪京华,称一时“瑜亮”。刘赶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赶三 杨鸣玉 苏昆 同光十三绝 沈蓉 音乐唱腔 思志诚 王福民 《牛郎织女》 黄海海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