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场形成机制探析——以“5.7杭州飙车案”在“强国论坛”中的讨论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周亚楠 尉天骄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3-77,共5页
近几年公共事件在网络舆论场不断出现,成为学界关注的现象。事件最初的议题是在人际传播范围内汇集网络表达的个人意见,并逐渐形成小规模舆论场,然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共振态势。大众传播领域的合力扩大了事件的社会影响,使之真正... 近几年公共事件在网络舆论场不断出现,成为学界关注的现象。事件最初的议题是在人际传播范围内汇集网络表达的个人意见,并逐渐形成小规模舆论场,然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共振态势。大众传播领域的合力扩大了事件的社会影响,使之真正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公共事件。从局部舆论演化到社会舆论的过程中,"意见领袖"发挥了很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事件 网络舆论场 杭州
下载PDF
微博空间与参与性受众——基于对深圳“5·26”飙车案网民评论的框架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尹连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85,共10页
由Livingstone的"参与式受众"概念出发,依托Hall的三种受众解读模式,本文对深圳"5·26"飙车案的微博呈现进行框架分析后发现,受众分化主要体现在对抗性解读框架与优先性解读框架之争。前者集中于对警方不正义... 由Livingstone的"参与式受众"概念出发,依托Hall的三种受众解读模式,本文对深圳"5·26"飙车案的微博呈现进行框架分析后发现,受众分化主要体现在对抗性解读框架与优先性解读框架之争。前者集中于对警方不正义的诘问、对背景不寻常的质疑和对权利不平等的抨击;后者则体现为对警方的认同、对仇富仇官的大众心理的挞伐和对遇难者家属动机的质疑。本文结论认为,微博时代的受众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参与性特征,这种受众参与标志着多元化新闻话语时代的逐步开启,并赋予民众巨大的民主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受众 框架分析 “5·26”飙 多元化新闻话语时代 民主
下载PDF
网络帖子的语言表达研究——以杭州“5·7交通肇事案”的内容分析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夏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45-146,共2页
本研究以"19楼"网站关于杭州"5·7交通肇事案"的发帖为研究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帖子的语言表达及其如何使肇事案演变为舆论事件。研究发现网络中呈现的主流意识并不一定是广大民众的意识。
关键词 杭州“7交通肇事 网络帖子 语言表达
下载PDF
从“杭州飙车案”看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丽君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27,共2页
杭州飙车案作为轰动全国的交通肇事案,持续将近三个月并最终画上句号,其间经历了三次高潮迭起的网络舆论。为什么原本一件普通的交通案,却能掀起如此轩然大波呢。
关键词 网络舆论 杭州 交通肇事 敏感
下载PDF
网民评论的舆论效应——以“杭州飙车案”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廖红霞 《新闻世界》 2010年第5期164-165,共2页
网民借助互联网平台发表评论是公民言论自由的体现。大规模的网民评论常会产生巨大的舆论效应,影响着网络事件的发展。本文以"杭州飙车案"为例,对网民评论的作用与危害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 网民评论 杭州 舆论效应
下载PDF
社会不公的媒介呈现及问题分析——以杭州飙车案为例
6
作者 王婷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2,共2页
在实现社会公平过程中,如何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是政府、受众与新闻传媒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杭州飙车案为例,分析在此过程中杭州媒体、异地媒体、网络媒体的不同表现及问题。作者认为,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在构建公平社... 在实现社会公平过程中,如何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是政府、受众与新闻传媒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杭州飙车案为例,分析在此过程中杭州媒体、异地媒体、网络媒体的不同表现及问题。作者认为,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在构建公平社会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处理好媒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加强媒体自身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社会公平 媒体 舆论监督
下载PDF
网络热点事件非理性舆论中的网民心理探析——以“杭州飙车案”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肖晓雷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47-49,共3页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公众参与意识的提高,网络热点事件越来越受网民关注,同时非理性的网络舆论也相伴相生,网络非理性舆论与网民心理息息相关。通过分析研究"杭州飙车案"这一网络热点事件所引发的非理性舆论,可以总结归纳...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公众参与意识的提高,网络热点事件越来越受网民关注,同时非理性的网络舆论也相伴相生,网络非理性舆论与网民心理息息相关。通过分析研究"杭州飙车案"这一网络热点事件所引发的非理性舆论,可以总结归纳出宣泄心理、相对剥夺感、刻板效应、猜忌心理、匿名心理以及从众心理这几种典型的网民心理是产生网络非理性舆论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网络非理性舆论 网民心理
下载PDF
“杭州飙车案”的关键词解读
8
作者 李雅菲 《新闻世界》 2009年第12期134-135,共2页
2009年5月7日晚上8时许,25岁的杭州青年谭卓在越过斑马线回家的路上,被一辆超速行驶的三菱跑车当场撞死。肇事者胡斌是杭州师范大学体育系的学生,年仅20岁,当时正在与朋友玩飙车游戏,结果撞上了谭卓。事发后.肇事者被公安机关刑... 2009年5月7日晚上8时许,25岁的杭州青年谭卓在越过斑马线回家的路上,被一辆超速行驶的三菱跑车当场撞死。肇事者胡斌是杭州师范大学体育系的学生,年仅20岁,当时正在与朋友玩飙车游戏,结果撞上了谭卓。事发后.肇事者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网络舆论 信息鸿沟 议程设置
下载PDF
网络民意在公共事件中的影响——从杭州飙车案说起
9
作者 陈淼 《新闻世界》 2012年第5期123-124,共2页
网络民意是传统、现实民意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是借助或通过网络这一信息平台所反映、表达、实现的社会公众思想、舆论的趋向和导向。本文以杭州飙车案为例,分析网络民意对公共事件的影响,并就如何看待网络民意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网络民意 公共事件 杭州
下载PDF
论司法案件中的“媒体审判”——以“杭州飙车案”为个案
10
作者 黄丽娜 《视听》 2011年第3期33-34,共2页
最近各级各类媒体对"杭州飙车案"给予了铺天盖地的报道,其中不乏"媒体审判"。其特点表现为:煽情式报道,刻意突出、片面强调甚至随意夸大某些事实:对双方当事人分别侧重"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 最近各级各类媒体对"杭州飙车案"给予了铺天盖地的报道,其中不乏"媒体审判"。其特点表现为:煽情式报道,刻意突出、片面强调甚至随意夸大某些事实:对双方当事人分别侧重"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未经审判,即为案件定性,给当事人定罪;影响司法公正的模式是"媒体影响领导,领导影响法院"。其产生的原因是媒体的报道方式、现阶段社会"仇官仇富"心理,既直接损害当事人的权益,影响审判,还有损法律尊严。对此,媒体应当规范司法报道,坚持客观报道,讲究语言,谨慎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媒体审判 客观报道
下载PDF
新媒介生态下的新闻生产研究——以“杭州飙车案”为个案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晓燕 丁未 张晓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5-141,共7页
在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形成的新媒介生态下,网络和报纸有着各自的传播形态与言论控制模式,是不同的权力、资源和资本所诉诸的空间,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不同话语权的对抗性博弈与重新整合的过程。"杭州飙车案"这一事件的新闻生... 在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形成的新媒介生态下,网络和报纸有着各自的传播形态与言论控制模式,是不同的权力、资源和资本所诉诸的空间,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不同话语权的对抗性博弈与重新整合的过程。"杭州飙车案"这一事件的新闻生产过程,说明新闻生产主体在不同的话语空间承担不同的角色;新闻制度是影响传统媒介的新闻生产的重要因素,在新媒介生态下新闻生产的变化与问题,引发学界对新闻事业角色与功能的全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场域 新闻生产 抽象愤怒 博弈
原文传递
一起突发事件是怎样演变为公共话题的
12
作者 张星 寿建伟 《中国广播》 2009年第9期77-79,共3页
2009年5月7日发生在杭州的一起车祸引发国人强烈关注。一起突发事件是如何演变为公共话题的?媒体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媒体本应以事实和理性疏导事件中萌发的仇富情绪以及对政府的不信任感,而不是为了迎合大众、吸引眼球... 2009年5月7日发生在杭州的一起车祸引发国人强烈关注。一起突发事件是如何演变为公共话题的?媒体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媒体本应以事实和理性疏导事件中萌发的仇富情绪以及对政府的不信任感,而不是为了迎合大众、吸引眼球让这种负面情绪发酵、蔓延。事件过后,媒体应该充分吸取经验教训,更加强调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5·7”飙车案 突发事件 公共话题 媒体责任
下载PDF
异军突起互联网
13
作者 徐江善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5-149,共25页
时下民间流行一种说法:"信法不如信访,信访不如信网。"因为近年来出现在网络的焦点诸如"躲猫猫"、石首事件、瓮安事件、邓玉娇事件等,网民在网上一呼百万应而不是百应,跟帖海量,信息潮涌。网络群体迅速聚集,网络事... 时下民间流行一种说法:"信法不如信访,信访不如信网。"因为近年来出现在网络的焦点诸如"躲猫猫"、石首事件、瓮安事件、邓玉娇事件等,网民在网上一呼百万应而不是百应,跟帖海量,信息潮涌。网络群体迅速聚集,网络事件愈演愈烈,网络民情山呼海啸,网络舆论势不可挡。"信法不如信访,信访不如信网"的社会根源是什么?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网络揭秘和焦点曝光,政府部门该如何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上舆论 杭州 网络舆论 “躲猫猫”事件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 邓玉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