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由“纷乱”到“平和”:杭州光复前后的城市秩序
1
作者
蔡禹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13-120,共8页
武昌首义的信息传入杭州后,城中居民越发恐慌,纷纷出逃以避战事。城中众多米店被捣毁、钱市异常混乱、典当业维艰、丝绸业等生产困难甚至停工等,杭州城陷入了"纷乱"状态。杭州城和平光复后,军政府与绅商等各阶层采取了收缴枪...
武昌首义的信息传入杭州后,城中居民越发恐慌,纷纷出逃以避战事。城中众多米店被捣毁、钱市异常混乱、典当业维艰、丝绸业等生产困难甚至停工等,杭州城陷入了"纷乱"状态。杭州城和平光复后,军政府与绅商等各阶层采取了收缴枪械、安抚旗人,实行恤政、解决民食,举办商团、维持治安,发行军用票、稳定钱市等措施,使城市秩序趋向"平和"。期间,军政府始终以和平主义及社会建设为标的,诠释了辛亥革命的另一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昌首义
辛亥革命
杭州光复
城市秩序
军政府
和平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国时期杭州市政建设研究——以1911—1937年为时段的考察
被引量:
5
2
作者
金向华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9-105,共7页
市政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成为城市现代化的显著标志。杭州光复和杭州建市是杭州城市发展史上的两件大事,杭州近代市政建设也随这两件大事得以真正起步并展开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市政建设,为杭州社会经济发展创...
市政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成为城市现代化的显著标志。杭州光复和杭州建市是杭州城市发展史上的两件大事,杭州近代市政建设也随这两件大事得以真正起步并展开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市政建设,为杭州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凸显了杭州城市发展的空间优势,使城市布局和城市功能更趋合理。但杭州的城市发展是在缺少强有力的物质支撑下展开的,再加上上海崛起的影响,遏制了杭州城市现代化的前进步伐,也制约并影响了杭州市政建设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建设
城市现代化
杭州光复
杭州
建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京师到杭州——武昌起义前后若干史事人物述评
3
作者
沈建中
《杭州文博》
2012年第1期82-88,共7页
在1900年至1901年的'庚子之变'和'辛丑之耻'的刺激下,清政府自上而下开始了名谓'新政'的改革,改革的路径以'预备立宪'而达到高潮,也就有了上中层的立宪派和中下层的革命党两股势力的形成。最终,由于满...
在1900年至1901年的'庚子之变'和'辛丑之耻'的刺激下,清政府自上而下开始了名谓'新政'的改革,改革的路径以'预备立宪'而达到高潮,也就有了上中层的立宪派和中下层的革命党两股势力的形成。最终,由于满族上层统治者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从而使和平转型之路归于失败。而武昌新军起义的爆发及湖北军政府的成立,引发十四省区独立,也使立宪党人倒向了革命。杭州和平光复的现实则展示了改良和激进两派势力的通力合作,但也反映出了两派对'种族革命'抑或'政治革命'有着不同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浙江谘议局
光复
会
武昌首义
杭州光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辛亥革命时期浙江高等学堂史事考
4
作者
张凯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66,共1页
辛亥革命后,浙江高等学堂改称浙江高等学校,此后学制改革,按部令暂停招生,至1914年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后停止办学。因史料阙如,浙江高等学堂改制以及停办的史实世人知之甚少。本文尝试根据《汉民日报》等报刊,窥探辛亥革命时期浙江高等学...
辛亥革命后,浙江高等学堂改称浙江高等学校,此后学制改革,按部令暂停招生,至1914年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后停止办学。因史料阙如,浙江高等学堂改制以及停办的史实世人知之甚少。本文尝试根据《汉民日报》等报刊,窥探辛亥革命时期浙江高等学堂的相关史事。杭州光复之际,因时局动荡,浙江高等学堂“先各学校而解散”,学生或奔走于国事,或鼓吹共和于乡里。时局稳定后,姚传易上书浙军都督汤寿潜,请求恢复学务,改革各学堂科目与章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汤寿潜
杭州光复
学制改革
高等学堂
高等学校
时局动荡
史事
原文传递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汤寿潜档案考
5
作者
戴东阳
刘婧涵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0-125,共6页
汤寿潜(1856-1917)是清末民初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夙以时务致称,晚以铁路见贤”,是清末江浙立宪派代表人物。辛亥革命杭州光复后,他又被各方公举,出任光复会大本营浙江省的首任都督。国人往往将他与晚清另一位名人张骞并称“张汤”,...
汤寿潜(1856-1917)是清末民初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夙以时务致称,晚以铁路见贤”,是清末江浙立宪派代表人物。辛亥革命杭州光复后,他又被各方公举,出任光复会大本营浙江省的首任都督。国人往往将他与晚清另一位名人张骞并称“张汤”,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汤寿潜研究远不及张骞繁荣。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学术界思想解放,汤寿潜的一桩与秋瑾有关的公案得到正名,汤氏旅居海外的后裔捐赠大批汤氏个人未刊档案,如今汤寿潜研究呈方兴未艾之势,每逢辛亥革命十周年大型纪念季,各方更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寿潜
杭州光复
光复
会
思想解放
清末民初
张汤
立宪派
旅居海外
原文传递
题名
由“纷乱”到“平和”:杭州光复前后的城市秩序
1
作者
蔡禹龙
机构
河北金融学院社科部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13-120,共8页
文摘
武昌首义的信息传入杭州后,城中居民越发恐慌,纷纷出逃以避战事。城中众多米店被捣毁、钱市异常混乱、典当业维艰、丝绸业等生产困难甚至停工等,杭州城陷入了"纷乱"状态。杭州城和平光复后,军政府与绅商等各阶层采取了收缴枪械、安抚旗人,实行恤政、解决民食,举办商团、维持治安,发行军用票、稳定钱市等措施,使城市秩序趋向"平和"。期间,军政府始终以和平主义及社会建设为标的,诠释了辛亥革命的另一面相。
关键词
武昌首义
辛亥革命
杭州光复
城市秩序
军政府
和平主义
Keywords
Wuchang Uprising
the Revolution of 1911
Possession of Hanzhou by the Military Government
the city order
military government
pacificism
分类号
F299.29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国时期杭州市政建设研究——以1911—1937年为时段的考察
被引量:
5
2
作者
金向华
机构
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9-105,共7页
文摘
市政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成为城市现代化的显著标志。杭州光复和杭州建市是杭州城市发展史上的两件大事,杭州近代市政建设也随这两件大事得以真正起步并展开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市政建设,为杭州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凸显了杭州城市发展的空间优势,使城市布局和城市功能更趋合理。但杭州的城市发展是在缺少强有力的物质支撑下展开的,再加上上海崛起的影响,遏制了杭州城市现代化的前进步伐,也制约并影响了杭州市政建设的力度。
关键词
市政建设
城市现代化
杭州光复
杭州
建市
Keywords
city construction
modernization
recovery of Hangzhou
esbalishment of Hangzhou city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K928.5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京师到杭州——武昌起义前后若干史事人物述评
3
作者
沈建中
机构
不详
出处
《杭州文博》
2012年第1期82-88,共7页
文摘
在1900年至1901年的'庚子之变'和'辛丑之耻'的刺激下,清政府自上而下开始了名谓'新政'的改革,改革的路径以'预备立宪'而达到高潮,也就有了上中层的立宪派和中下层的革命党两股势力的形成。最终,由于满族上层统治者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从而使和平转型之路归于失败。而武昌新军起义的爆发及湖北军政府的成立,引发十四省区独立,也使立宪党人倒向了革命。杭州和平光复的现实则展示了改良和激进两派势力的通力合作,但也反映出了两派对'种族革命'抑或'政治革命'有着不同的解读.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浙江谘议局
光复
会
武昌首义
杭州光复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辛亥革命时期浙江高等学堂史事考
4
作者
张凯
机构
浙江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66,共1页
文摘
辛亥革命后,浙江高等学堂改称浙江高等学校,此后学制改革,按部令暂停招生,至1914年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后停止办学。因史料阙如,浙江高等学堂改制以及停办的史实世人知之甚少。本文尝试根据《汉民日报》等报刊,窥探辛亥革命时期浙江高等学堂的相关史事。杭州光复之际,因时局动荡,浙江高等学堂“先各学校而解散”,学生或奔走于国事,或鼓吹共和于乡里。时局稳定后,姚传易上书浙军都督汤寿潜,请求恢复学务,改革各学堂科目与章程。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汤寿潜
杭州光复
学制改革
高等学堂
高等学校
时局动荡
史事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G649.29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汤寿潜档案考
5
作者
戴东阳
刘婧涵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0-125,共6页
文摘
汤寿潜(1856-1917)是清末民初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夙以时务致称,晚以铁路见贤”,是清末江浙立宪派代表人物。辛亥革命杭州光复后,他又被各方公举,出任光复会大本营浙江省的首任都督。国人往往将他与晚清另一位名人张骞并称“张汤”,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汤寿潜研究远不及张骞繁荣。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学术界思想解放,汤寿潜的一桩与秋瑾有关的公案得到正名,汤氏旅居海外的后裔捐赠大批汤氏个人未刊档案,如今汤寿潜研究呈方兴未艾之势,每逢辛亥革命十周年大型纪念季,各方更给予关注。
关键词
汤寿潜
杭州光复
光复
会
思想解放
清末民初
张汤
立宪派
旅居海外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由“纷乱”到“平和”:杭州光复前后的城市秩序
蔡禹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民国时期杭州市政建设研究——以1911—1937年为时段的考察
金向华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京师到杭州——武昌起义前后若干史事人物述评
沈建中
《杭州文博》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辛亥革命时期浙江高等学堂史事考
张凯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原文传递
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汤寿潜档案考
戴东阳
刘婧涵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