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国杭爱山地区泥盆纪-石炭纪岩浆作用: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制约
1
作者 令佳琪 李鹏飞 李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6-1427,I0022-I0025,共16页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中东部,其形成演化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消亡密切相关。在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最西端的杭爱山地区,广泛发育泥盆纪-石炭纪增生杂岩,但同时期的岩浆活动却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以杭爱山地区拜德拉...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中东部,其形成演化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消亡密切相关。在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最西端的杭爱山地区,广泛发育泥盆纪-石炭纪增生杂岩,但同时期的岩浆活动却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以杭爱山地区拜德拉格微陆块中的石炭纪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碎屑锆石年代学、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分析,示踪杭爱山地区岩浆活动历史。研究结果显示,砂岩中的碎屑锆石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其U-Pb年龄主要集中在泥盆纪-石炭纪,峰值为~351 Ma,与泥盆纪-石炭纪杭爱-肯特增生杂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相似,指示二者具有相似的物源供给。综合区域地质资料、碎屑锆石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特征,笔者推测杭爱山地区发育俯冲相关的泥盆纪-石炭纪岩浆岩,其与杭爱-肯特杂岩构成了西向的安第斯型俯冲体系,并为杭爱山地区石炭纪地层提供了物源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 杭爱山 岩浆弧 碎屑锆石
下载PDF
杭爱山下
2
作者 徐永清(文/图) 《中国测绘》 2020年第7期69-72,共4页
1990年,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勒格尔杭爱县的两位牧民,在杭爱山余脉南麓的一座岩石底下避雨。雨过之后,他们猛然抬头,看见雨水冲洗之后的石壁,在阳光照射下显露出特殊字迹——一处古老的汉字摩崖石刻由此被发现了。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发现的... 1990年,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勒格尔杭爱县的两位牧民,在杭爱山余脉南麓的一座岩石底下避雨。雨过之后,他们猛然抬头,看见雨水冲洗之后的石壁,在阳光照射下显露出特殊字迹——一处古老的汉字摩崖石刻由此被发现了。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发现的是一座湮灭千年的历史地理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爱山 摩崖石刻 地理坐标 阳光照射 蒙古国 石壁
下载PDF
蒙古中南部地区的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风雪 吴庆举 +4 位作者 李永华 高孟潭 Ulziibat Munkhuu Sukhbaatar Usnikh Demberel Sodnomsambuu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790-2801,共12页
利用中蒙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在蒙古中南部地区布设的69个宽频带地震仪在2011年8月—2013年7月所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采用波形相关方法在0.02-0.1 Hz的频段内拾取了18551个有效的P震相相对走时残差数据,进一步采用有限频走时层析成像... 利用中蒙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在蒙古中南部地区布设的69个宽频带地震仪在2011年8月—2013年7月所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采用波形相关方法在0.02-0.1 Hz的频段内拾取了18551个有效的P震相相对走时残差数据,进一步采用有限频走时层析成像的方法,反演获取了蒙古中南部下方深达800 km的P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肯特山下方的低速异常极有可能是推测中的肯特山地幔柱的反映;呼斯坦瑙鲁和曼达尔戈壁西边的低速异常可能与杭爱山高原下的地幔柱或地幔对流有关联;戈壁滩的低速异常带可能和达里甘嘎火山有相同的热来源。可能是该区火成岩存在的深部原因,也可能是戈壁滩及其周边地区地幔柱或下地幔热物质上涌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层析成像 杭爱山高原 肯特山 戈壁滩
下载PDF
回鹘碑文所见八世纪中期的九姓达靼(Toquz tatar)
4
作者 白玉冬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09年第1期151-165,共15页
达靼(Tatar)是我国北方古老民族之一。有关达靼的最早资料,始见于后突厥汗国时代(682—744)的鄂尔浑突厥鲁尼文碑文之中。732年建成的《阙特勤碑》和735年建成的《毗伽可汗碑》刻有三十姓达靼(Otuz tatar)和九姓达靼(Toquz tatar)两种... 达靼(Tatar)是我国北方古老民族之一。有关达靼的最早资料,始见于后突厥汗国时代(682—744)的鄂尔浑突厥鲁尼文碑文之中。732年建成的《阙特勤碑》和735年建成的《毗伽可汗碑》刻有三十姓达靼(Otuz tatar)和九姓达靼(Toquz tatar)两种称呼。学者们相信三十姓达靼就是同时期汉文史料记载的分布于贝加尔湖东南、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蒙古语系的室韦诸部。①但对九姓达靼的民族所属,议论颇多。前田直典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靼 九姓 Toquz tatar 突厥鲁尼文 突厥汗国 杭爱山 色楞格河 拔悉密 乌古斯 阙特勤碑
下载PDF
“翰海”考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廷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57-60,共4页
《史记·骠骑列传》云:“骠骑将军去病率师……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霍去病所到的“翰海”指什么?众说纷纭。有说沙漠者,有说山者,有说湖泊者,笔者则以后者为是。《二十五史》在《史记》卷111后评注“登临翰海”便直以... 《史记·骠骑列传》云:“骠骑将军去病率师……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霍去病所到的“翰海”指什么?众说纷纭。有说沙漠者,有说山者,有说湖泊者,笔者则以后者为是。《二十五史》在《史记》卷111后评注“登临翰海”便直以沙漠解之: 按“翰海”《北史》作瀚海,即漠大之别名,沙碛四际无涯,故谓之海。张晏、如淳直以大海、北海解之,非也。本文明云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则其地正在大漠,安能及绝远之北海哉。凡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司马迁那时的测量工具和技术都极落后,在漠北那荒凉而又战火频仍的环境下,“二千余里”的数字,只是个估计的很不准确的数字,仅以它为据,说服力是不强的。其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骠骑将军 狼居胥山 杭爱山 右北平 《北史》 中国古代史 燕然山 如淳 张晏 都军
下载PDF
柔然族名试释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建奇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9-26,共8页
柔然是我国北方历史上继匈奴、鲜卑之后出现的第三个大的民族集团,曾经在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期的约一个半世纪之间,在广袤的蒙古草原上,建立过一个势力强大的游牧帝国。公元402年,其首领社(艹侖)自称可汗,成为北方民族君主称可汗之始。... 柔然是我国北方历史上继匈奴、鲜卑之后出现的第三个大的民族集团,曾经在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期的约一个半世纪之间,在广袤的蒙古草原上,建立过一个势力强大的游牧帝国。公元402年,其首领社(艹侖)自称可汗,成为北方民族君主称可汗之始。这个民族在东西方的历史上都有过相当的影响,虽然在程度上不如其前的匈奴和鲜卑、其后的突厥和蒙古等那么巨大。因此,这一族名的来源和涵义,也与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这些名称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然 族名 匈奴人 鲜卑族 杭爱山 突厥人 蒙古草原 北方民族 蒙古语 元朝秘史
下载PDF
谈满语中的be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书 《满语研究》 1986年第1期54-57,共4页
满语中的 be 是一个一词多义的词。从词类的划分来看,它即是实词,又是虚词。充当实词用时,它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代词。充当虚词用时,则起语气词、格助词作用。下面分别叙述。
关键词 格助词 一词多义 BE 名词性词组 词形变化 现代汉语 语法范畴 横木 杭爱山 位格
下载PDF
《西使记》中所见“瀚海”新考
8
作者 张永榜 《西部蒙古论坛》 2023年第2期28-34,M0004,共8页
《史记》中所见的“翰海”是汉语词汇,为湖非山,它是元狩六年之前汉王朝所至的最北边。汉末以来,“翰海”演变为“瀚海”,但不过是为表其“水体”之意而已。之后“瀚海”被用以表海域、表沙漠戈壁则皆是取其“瀚”之“广大、辽阔”意,... 《史记》中所见的“翰海”是汉语词汇,为湖非山,它是元狩六年之前汉王朝所至的最北边。汉末以来,“翰海”演变为“瀚海”,但不过是为表其“水体”之意而已。之后“瀚海”被用以表海域、表沙漠戈壁则皆是取其“瀚”之“广大、辽阔”意,与《史记》之“翰海”无关。《西使记》所见之“瀚海”即后世之杭爱山,是蒙语“Qangqai(水草丰美的山林)”之译音,亦无关霍去病登临之“翰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翰海 瀚海 杭爱山
下载PDF
东北柯尔克孜族的蛇神崇拜
9
作者 于学斌 《黑龙江史志》 1994年第2期60-60,共1页
18世纪中叶,随着准噶尔叛乱的平定,一部分阿尔克孜人由于裹胁其中而被清朝从阿尔泰山、杭爱山一带发配到东北的嫩江平原,这就是今天生活于黑龙江省富裕县境内的柯尔克孜族。长期以来,他们为适应自然和社会,其文化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 18世纪中叶,随着准噶尔叛乱的平定,一部分阿尔克孜人由于裹胁其中而被清朝从阿尔泰山、杭爱山一带发配到东北的嫩江平原,这就是今天生活于黑龙江省富裕县境内的柯尔克孜族。长期以来,他们为适应自然和社会,其文化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一种古老的信仰一直扎根于其民族的心灵深处,那就是,他们一直崇拜蛇神。 蛇神,柯语称为“吉林都斯”,其形状是:中间是一男一女——用布做成的半身小人,蓝眼珠,人两边是用皮条扭成的两根皮绳,象征蛇。蛇神一般供奉在各家西墙北炕的柜子后边。 东北阿尔克孜族共有六个姓氏,即达本、义奇格、嘎博韩、赛音德尔、博勒特尔、格尔格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神 杭爱山 嫩江平原 克孜 奇格 赛音 达本 西墙 特尔 心灵深处
下载PDF
黑龙江柯尔克孜族的发现及其源流:历史民族学审视
10
作者 于学斌 《中国边疆学》 2020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黑龙江省富裕县柯尔克孜族的来源地、来源民族、迁入黑龙江时间、迁徙路线、迁徙原因等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问题,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根据文献档案记载以及田野调查资料,今天的黑龙江柯尔克孜族应该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移入呼伦贝尔的柯... 黑龙江省富裕县柯尔克孜族的来源地、来源民族、迁入黑龙江时间、迁徙路线、迁徙原因等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问题,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根据文献档案记载以及田野调查资料,今天的黑龙江柯尔克孜族应该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移入呼伦贝尔的柯尔克孜族的直系后代。乾隆二十二年迁入呼伦贝尔的柯尔克孜族被分成两部分,224人留在呼伦贝尔为奴,105户346人拨往布特哈为奴,今天的柯尔克孜族应该是拨入布特哈为奴的这部分柯尔克孜族的后代。他们的来源地是阿尔泰山和杭爱山一带,与居住在这里的哈卡斯人具有近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克孜族 阿尔泰山 杭爱山 哈卡斯人
下载PDF
从西蒙古草原到华北平原——明朝忠顺营源流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松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9,共11页
明代后期的"忠顺营"是以内附少数民族官兵为主体构成的特殊军队。他们是北直隶诸卫的"达官军"后裔,源自洪武时代漠北杭爱山的北元部众。在把都帖木儿等人的率领下,由塔滩地区归附明朝,安置在西北凉州诸卫。永乐朝后... 明代后期的"忠顺营"是以内附少数民族官兵为主体构成的特殊军队。他们是北直隶诸卫的"达官军"后裔,源自洪武时代漠北杭爱山的北元部众。在把都帖木儿等人的率领下,由塔滩地区归附明朝,安置在西北凉州诸卫。永乐朝后期,其大部被再度内迁至定州、保定、河间诸卫。杭爱山——塔滩——凉州——北直隶的内迁线索从民族历史地理的角度反映了明朝内附少数民族的演变轨迹,彰显了政府与内附民族政治调试模式的具体运作进程及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顺营 杭爱山 塔滩 凉州 北直隶
原文传递
汉代燕然山的位置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建国 齐木德道尔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4,64,共11页
燕然山是蒙古国一座山名的古称,是窦宪北征匈奴时登临、刻石之处。由于史籍对燕然山记载不详,后世注疏学者竟无从探究其位置。自《嘉庆重修一统志》始、经丁谦阐发,学界普遍认为杭爱山就是燕然山。其实该说仅为推测,并无文献佐证。中蒙... 燕然山是蒙古国一座山名的古称,是窦宪北征匈奴时登临、刻石之处。由于史籍对燕然山记载不详,后世注疏学者竟无从探究其位置。自《嘉庆重修一统志》始、经丁谦阐发,学界普遍认为杭爱山就是燕然山。其实该说仅为推测,并无文献佐证。中蒙联合调查发现的汉文摩崖,证实燕然山即今德勒格尔杭爱山南麓摩崖所在山地。这一位置紧邻戈壁地区,与窦宪"出塞三千余里"的行军路线可以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然山 杭爱山 窦宪 匈奴
原文传递
有关《封燕然山铭》摩崖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9
13
作者 齐木德道尔吉 高建国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在蒙古国新发现的《封燕然山铭》摩崖是东汉窦宪北征匈奴后的纪念性遗存,与《后汉书》所记存在多处细微差异,个别异文可与蒙古国考古资料印证,凸显摩崖仍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结合史籍记载和蒙古高原地理可知,传世文献中的燕然山确... 在蒙古国新发现的《封燕然山铭》摩崖是东汉窦宪北征匈奴后的纪念性遗存,与《后汉书》所记存在多处细微差异,个别异文可与蒙古国考古资料印证,凸显摩崖仍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结合史籍记载和蒙古高原地理可知,传世文献中的燕然山确为今蒙古国的杭爱山,摩崖所在是中原与漠北之间的一处重要交通点。摩崖下方的"汉山"题刻不见于任何文献记载,再综合前述多处差异,推测班固后来对文本进行了润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杭爱山 燕然山 班固
原文传递
北魏的“四夷馆” 被引量:6
14
作者 黎虎 《文史知识》 1986年第1期71-75,共5页
一千四百多年前,在北魏首都洛阳的南郊有一座'四夷馆'。如果从洛阳城中北部的皇宫出来,沿着一直向南的'御道'走去,经过宽阔的铜驼街,出正南的城门——宣阳门,再走四里,洛水从西向东蜿蜒流去,河上有一座浮桥,
关键词 四夷馆 铜驼街 宣阳门 洛阳城 东汉灵台遗址 《洛阳伽蓝记》 柔然 杭爱山 鄂伦春自治旗 伽蓝记
原文传递
蒙古名将速不台
15
作者 马曼丽 《文史知识》 1984年第4期83-86,共4页
成吉思汗纵横欧亚大陆,速不台是其重要将领。他英勇善战,有勇有谋,确实是我国蒙古族历史上一位难得的将才。公元1204年(南宋嘉泰四年),铁木真的铁骑与乃蛮部众曾激战于今杭爱山一带。开战初,恃强轻敌的乃蛮塔阳罕,立马于纳忽山崖逍遥观... 成吉思汗纵横欧亚大陆,速不台是其重要将领。他英勇善战,有勇有谋,确实是我国蒙古族历史上一位难得的将才。公元1204年(南宋嘉泰四年),铁木真的铁骑与乃蛮部众曾激战于今杭爱山一带。开战初,恃强轻敌的乃蛮塔阳罕,立马于纳忽山崖逍遥观战。他看到面前的蒙古军阵容严整,不禁十分惊愕。突然,蒙古军中冲出四员猛将,率领蒙古军象狼赶羊群一样,冲杀得乃蛮兵将无法招架。塔阳罕声音颤抖地问身边的札木合,此四将何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乃蛮 蒙古军 塔阳罕 杭爱山 札木合 兵将 逍遥观 西征 秃纳河 窝阔台
原文传递
《燕然山铭》摩崖刻石缀考
16
作者 张驰 《西泠艺丛》 2020年第6期66-73,共8页
《燕然山铭》摩崖刻石(图1),位于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勒格尔杭爱苏木境内,镌刻于杭爱山支脉的一处向西南突出的独立山崖上。该刻石最早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蒙古国曾有学者专门做过实地考察,但未能详其文字内容。2017年7月27日至8月1日,内... 《燕然山铭》摩崖刻石(图1),位于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勒格尔杭爱苏木境内,镌刻于杭爱山支脉的一处向西南突出的独立山崖上。该刻石最早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蒙古国曾有学者专门做过实地考察,但未能详其文字内容。2017年7月27日至8月1日,内蒙古大学齐木德道尔吉教授同延安大学高建国老师,对该摩崖进行实地考察,并最终确认该摩崖为东汉永元元年(89)班固所作《燕然山铭》。随后,他们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撰写了《蒙古国〈封燕然山铭〉摩崖调查记》《有关〈封燕然山铭〉摩崖的三个问题》两篇文章,对《燕然山铭》摩崖的释文以及涉及的相关历史地理问题,进行了第一时间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爱山 延安大学 摩崖刻石 燕然山 内蒙古大学 调查记 田野考察 蒙古国
原文传递
乌珠穆沁传统妇女头饰
17
《草原歌声(蒙汉文版)》 2010年第1期66-66,共1页
乌珠穆沁部是蒙古民族古老部落之一。其先民游牧于蒙古杭爱山脉盛产野山葡萄地带。据清史稿记载:"成吉思汗16世孙图噜博罗特由杭爱山徙牧瀚海南,子博第阿喇克继之。有子三,分牧而处……"察哈尔部落首领图噜博罗特其子博第阿... 乌珠穆沁部是蒙古民族古老部落之一。其先民游牧于蒙古杭爱山脉盛产野山葡萄地带。据清史稿记载:"成吉思汗16世孙图噜博罗特由杭爱山徙牧瀚海南,子博第阿喇克继之。有子三,分牧而处……"察哈尔部落首领图噜博罗特其子博第阿喇克有三子,三子翁衮都喇尔部所号乌珠穆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珠穆沁 杭爱山 博罗特 清史稿 蒙古民族 翁衮 部落首领 子翁 后帘 带钩
原文传递
酒泉近代洋务产业散论
18
作者 何端中 《北方作家》 2009年第3期72-72,共1页
开风气之先的晚清肃州洋税务官斯普林格尔德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疯狂地攫取我国主权,英国人赫德等人就曾把持我国海关总税务司半个多世纪;地处西北边陲的小城肃州,也竟然由西方人把持其税收和诉讼大权,这就是比利时人斯普林格尔德。
关键词 税务司 斯普林 格尔德 西北边陲 比利时人 李希霍芬 玉门县志 散论 猛火油 杭爱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