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黄芪对肉鸡小肠黏膜上皮杯状细胞数量及MUC2基因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李月勤 宋予震 +6 位作者 史洪涛 王军 张利卫 彭永帅 乔宏兴 栗晓 杨树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0,共6页
为了研究发酵黄芪对肉鸡小肠黏膜上皮杯状细胞数量及MUC2基因表达的影响,随机选择1日龄且初始体重相近的健康肉鸡60羽,分为4组,分别为未发酵黄芪组、发酵黄芪组、乳酸菌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周期为42 d,于21日龄和42日龄屠宰取样。分别... 为了研究发酵黄芪对肉鸡小肠黏膜上皮杯状细胞数量及MUC2基因表达的影响,随机选择1日龄且初始体重相近的健康肉鸡60羽,分为4组,分别为未发酵黄芪组、发酵黄芪组、乳酸菌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周期为42 d,于21日龄和42日龄屠宰取样。分别利用石蜡切片-PAS染色和RT-PCR方法,计数各试验组小肠黏膜上皮杯状细胞数量及其分泌的黏蛋白MUC2基因表达的差异性变化。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发酵黄芪组21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中杯状细胞数量分别增加了61.30%、77.63%、61.75%(P<0.01),其分泌的黏蛋白MUC2基因的相对表达分别提高了67.89%、64.35%、67.14%(P<0.01);发酵黄芪组42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中杯状细胞数量分别增加了70.89%、56.38%、40.18%(P<0.01),其分泌的黏蛋白MUC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了58.21%、54.61%、56.06%(P<0.01);未发酵黄芪组也有所提高(P<0.05),而乳酸菌组略有差异。结果表明:在肉鸡生长过程中,发酵黄芪能够提高各段小肠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以及黏蛋白MUC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且其效果优于乳酸菌和未发酵黄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黄芪 肠黏膜免疫 细胞 MUC2
下载PDF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1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德炎 黄欢 端木尽忠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95-97,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 of the appendix,GCA)的规范诊断与治疗。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1例GCA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64岁,当地医院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GCA后,...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 of the appendix,GCA)的规范诊断与治疗。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1例GCA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64岁,当地医院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GCA后,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恢复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9 d出院,现已行2次奥沙利铂+左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方案以及6次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规律化疗,术后随访19个月,未见明确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阑尾肿瘤诊断缺乏特异性,若阑尾切除患者年龄较大、术前肿瘤标志物升高、阑尾管壁增厚、质硬或触及肿块时,应考虑阑尾肿瘤的可能性,必要时行术中冰冻切片送检,以达到一期根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细胞腺癌 阑尾切除术 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腹腔镜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空肠Ⅰ型闭锁隔膜组织黏膜层杯状细胞和黏蛋白2 表达的组织学观察
3
作者 叶茂 何峰 +4 位作者 宋岩彪 高鹏 崔钊 王欢 刘雪来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空肠Ⅰ型闭锁隔膜组织黏膜层内的杯状细胞分布和黏蛋白2(mucoprotein 2,MUC2)的表达情况。方法选用距离Treitz韧带15 cm以内的空肠Ⅰ型闭锁患儿的隔膜组织(隔膜组),共收集组织标本9例。患儿手术年龄为出生后1~3 d。以同... 目的观察先天性空肠Ⅰ型闭锁隔膜组织黏膜层内的杯状细胞分布和黏蛋白2(mucoprotein 2,MUC2)的表达情况。方法选用距离Treitz韧带15 cm以内的空肠Ⅰ型闭锁患儿的隔膜组织(隔膜组),共收集组织标本9例。患儿手术年龄为出生后1~3 d。以同一患儿术中行肠切除肠吻合过程中钳取收集的正常肠壁组织为对照组。组织标本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eff staining,PAS)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半定量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HE染色显示,隔膜组织具备正常肠道的基本结构,绒毛数量减少、排列紊乱,黏膜肌层不规则,黏膜下层胶原纤维增生。隔膜组小肠绒毛间杯状细胞数量(36.6±2.6)个较对照组(72.5±3.7)个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35,P=0.001)。PAS染色显示,杯状细胞内糖蛋白分泌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隔膜组黏膜层内MUC2光密度值(0.0850±0.0054)较对照组(0.1156±0.0144)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52,P=0.014)。结论先天性空肠Ⅰ型闭锁隔膜与正常肠壁相比,其结构紊乱、绒毛减少,发育具有不完善性;隔膜组织由杯状细胞介导的黏膜防御功能较正常肠壁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闭锁 隔膜 黏膜层 细胞 黏蛋白2
下载PDF
动物肠道杯状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程宇 范夏蒲 +4 位作者 鄂天姣 夏佳佳 张博越 秦贵信 潘丽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7-22,共6页
杯状细胞(goblet cells,GCs)是一种黏液分泌细胞,主要分布在动物的肠道、鼻腔等黏膜表面,位于黏膜柱状上皮细胞之间。在肠道中,这些细胞产生并释放黏蛋白,与水、无机盐、抗菌肽等物质形成一层黏稠的凝胶型网状结构,分布在整个肠道黏膜表... 杯状细胞(goblet cells,GCs)是一种黏液分泌细胞,主要分布在动物的肠道、鼻腔等黏膜表面,位于黏膜柱状上皮细胞之间。在肠道中,这些细胞产生并释放黏蛋白,与水、无机盐、抗菌肽等物质形成一层黏稠的凝胶型网状结构,分布在整个肠道黏膜表面,形成黏液屏障,以保护肠道黏膜免受酸、碱、消化酶和其他有害物质等的损害。文章综述了动物肠道GCs的形态特征、细胞类型、分化调控机制、分泌功能及调节机制,以及影响肠道GCs数量及功能的因素,探讨了GCs功能与动物肠道疾病的关系,以期为后续研究动物肠道健康的调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细胞 黏蛋白 黏液 肠道疾病
下载PDF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朱庆凯 周厚民 +3 位作者 王雪斐 於行 苗蕾 周少飞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493-1497,共5页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阑尾杯状细胞腺癌的认识、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23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1例阑尾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73岁老年女性,以“慢性阑尾炎”收入院,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阑尾杯状细胞腺癌的认识、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23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1例阑尾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73岁老年女性,以“慢性阑尾炎”收入院,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为杯状细胞腺癌。后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肿瘤组织残余及其他脏器转移,结合病理、免疫组化及PET-CT,未行化疗,术后恢复良好后出院。结论:阑尾杯状细胞腺癌为隐匿性较高的恶性肿瘤,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研究分析GCA的诊断和治疗,对推进其规范化治疗有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细胞腺癌 阑尾肿瘤 诊断 治疗 痊愈
下载PDF
一例阑尾杯状细胞腺癌误诊淋巴瘤:CT影像表现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孙卫 乔慧洁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353-358,共6页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CA)是一种罕见的阑尾恶性肿瘤,其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和阳性体征,通常主要表现为急性阑尾炎、慢性腹痛或完全无症状,所以误诊及漏诊率极高。肿瘤通常发生在阑尾的远端,由于阑尾位置变异,可能出现在腹腔不同部位,表...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CA)是一种罕见的阑尾恶性肿瘤,其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和阳性体征,通常主要表现为急性阑尾炎、慢性腹痛或完全无症状,所以误诊及漏诊率极高。肿瘤通常发生在阑尾的远端,由于阑尾位置变异,可能出现在腹腔不同部位,表现为管壁增厚或肿块,但有时在CT上可能仅表现为阑尾近端的软组织密度,远端肿大和积液。其确诊主要依赖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CT能够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部位及浸润程度等,因此对术前准确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一例经术后病理诊断的阑尾杯状细胞腺癌资料,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复习、探讨其影像学表现特征,以提高阑尾癌的术前影像诊断水平,减少其诊断的误诊率。Appendiceal 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 (GCA) is a rare malignant tumor of the appendix, which clinically lacks specific symptoms and positive signs, and is usually manifested as acute appendicitis, chronic abdominal pain, or completely asymptomatic, hence the rate of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is extremely high. The tumor usually occurs in the distal part of the appendix, and due to the variation in the location of the appendix, it may appear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bdominal cavity, presenting as thickening of the wall or a mass, but sometimes on CT it may only appear as soft tissue density in the proximal part of the appendix, with distention and fluid accumulation in the distal part. The diagnosis mainly depends on intraoperative findings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urgical resection is 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 and the resection mainly depends on the size, location, and degree of infiltration of the tumor, so preoperative accurate diagnosis has very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ata of one case of appendiceal 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 diagnosed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in our hospital, and reviews and discusses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ed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operative imaging diagnosis level of appendiceal cancer and reduce the misdiagnosis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细胞腺癌 CT
下载PDF
原发肛管杯状细胞腺癌伴肛周Paget病的组织学及分子病理学研究
7
作者 董香香 程波 +7 位作者 刘珊 许琳 刘凯华 赵欢 刘晋红 丁姗姗 权兰菊 孙锁柱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肛管杯状细胞腺癌(GCA)伴肛周Paget病的组织学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例原发肛管GCA伴肛周Paget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二代测序研究其原发病灶、肛周Paget病、淋巴结... 目的探讨原发肛管杯状细胞腺癌(GCA)伴肛周Paget病的组织学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例原发肛管GCA伴肛周Paget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二代测序研究其原发病灶、肛周Paget病、淋巴结转移灶的组织学和分子病理特征。结果2例患者均为肛周肿物渐进性增大入院,显微镜下具有GCA的典型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其中肛管原发GCA多呈条索状和实性片巢状排列,肿瘤细胞巢周围可见大量“黏液湖”样结构,似经典黏液癌;可见单纯或复杂腺管样结构,似经典结直肠管状腺癌;部分细胞核偏位、细胞浆富含黏液样物质的肿瘤细胞呈单个散在浸润性生长,似经典“印戒细胞癌”。肛管GCA继发肛周Paget病可见大量细胞核偏位、细胞浆富含黏液的“印戒样”细胞在复层鳞状上皮内原位浸润性生长伴局灶鳞状上皮乳头瘤样增生和Pinkus纤维上皮瘤样增生。淋巴结转移癌与肛管原发病灶组织学类型相似,组织形态相对单一,肿瘤细胞间异质性较低。病例1、2各部位肿瘤组织均检出ErbB3基因突变,未检出Kras、Nras、braf基因突变,未检出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现象(MSI)。结论肛管GCA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病理等方面与阑尾多发的同类肿瘤相似,具有与经典管状腺癌、黏液癌、印戒细胞癌相似的组织学结构,同时伴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肛管细胞腺癌 肛周PAGET病 淋巴结转移癌 组织学 分子病理
下载PDF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1例
8
作者 吴晓媚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8期603-604,I0004,共3页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阑尾肿瘤。本文对1例阑尾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患者为中年男性,以腹痛症状就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大体大致正常,肿瘤位于阑尾根部,术后病理明确诊断阑尾杯状细胞腺...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阑尾肿瘤。本文对1例阑尾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患者为中年男性,以腹痛症状就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大体大致正常,肿瘤位于阑尾根部,术后病理明确诊断阑尾杯状细胞腺癌。阑尾切除术后16个月经随访,未见转移及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诊断 鉴别 腺癌 细胞
下载PDF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7例CT影像表现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伟 孙宏亮 +2 位作者 裴响 李季 郝金燕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8-9,19,共3页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的CT影像表现及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阑尾杯状细胞类癌患者的临床及相关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结合文献,探讨该罕见病的术前影像学诊断方法。结果本组研究7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0...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的CT影像表现及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阑尾杯状细胞类癌患者的临床及相关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结合文献,探讨该罕见病的术前影像学诊断方法。结果本组研究7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0~72岁,平均52.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及CT检查。除1例超声漏诊,1例误诊为肠系膜囊肿,其余病例超声均表现为阑尾管腔不同程度扩张,表现为管状低回声。CT表现为右下腹阑尾呈管状扩张,沿阑尾长轴方向;病灶边缘光滑,囊壁厚度均匀,未发现明显壁结节或囊壁钙化;病灶内密度均匀,CT值通常大于25HU;部分病变累及盲肠末端,部分病变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并可见小淋巴结显示。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并获得病理结果。结论认识、了解阑尾杯状细胞类癌CT影像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细胞类癌 体层摄影术 病理
下载PDF
意外发现的阑尾杯状细胞腺癌卵巢转移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莹 孔繁斗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799-800,共2页
病人,女,53岁。因发现下腹部包块2个月,于2021年6月21日入院。病人2个月前自觉腹部增大,偶有下腹坠胀痛,近3个月来持续阴道血性分泌物,量少,月经规律,无痛经。妇科超声检查:左卵巢大小4 cm×3 cm×3 cm,内呈液性伴细弱点状,左... 病人,女,53岁。因发现下腹部包块2个月,于2021年6月21日入院。病人2个月前自觉腹部增大,偶有下腹坠胀痛,近3个月来持续阴道血性分泌物,量少,月经规律,无痛经。妇科超声检查:左卵巢大小4 cm×3 cm×3 cm,内呈液性伴细弱点状,左附件区见5 cm×5 cm×5cm囊肿,内呈无回声,右卵巢正常。13天前来我院复查妇科超声提示:盆腔左侧大小为8 cm×7 cm液性暗区,盆腔右侧大小5 cm×5 cm液性暗区,内见分隔,部分呈毛玻璃样,提示盆腔双侧占位(卵巢巧克力囊肿)(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细胞腺癌 卵巢转移性肿瘤
下载PDF
以卵巢肿物为首发表现的阑尾杯状细胞腺癌2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曹凯悦 李彦敏 +3 位作者 蔡文娟 胡占东 印志琪 章明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以卵巢肿物为首发表现的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G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阑尾GCA及其转移形成的卵巢Krukenberg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例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 目的探讨以卵巢肿物为首发表现的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G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阑尾GCA及其转移形成的卵巢Krukenberg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例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阑尾GCA均以卵巢肿物为首发表现。卵巢肿物术中冷冻病理检查提示为Krukenberg瘤,腹腔探查发现阑尾肿物,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阑尾GCA。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同时表达腺上皮(CK20、CDX2等)和神经内分泌标记(CD56、Syn、CgA等)。结论卵巢肿物术中冷冻病理检查考虑为Krukenberg瘤时,需警惕阑尾来源可能。阑尾GCA较少见,镜下表现多样,病理医师应加强对其组织学形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细胞腺癌 卵巢Krukenberg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戚显忠 黄炎 +1 位作者 戴丹 胡晓彤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2期1880-1881,1885,共3页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 of the appendix,GCA)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双重分泌性的肿瘤,因其发病隐匿,在临床特征、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上具有独特的表现,现报道4例,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杭...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 of the appendix,GCA)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双重分泌性的肿瘤,因其发病隐匿,在临床特征、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上具有独特的表现,现报道4例,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断的4例GCA,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42~83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 细胞 分子遗传学 阑尾 病理学 资料收集 腺癌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红梅 张亮 +1 位作者 李亚男 曲冰杰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C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8例手术切除GCA的患者病例,总结其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表型、特殊染色及随访情况,并按照WHO消化系统肿瘤第5版(2019)重新进行组织学分级,结合文献对该疾病进行讨论...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C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8例手术切除GCA的患者病例,总结其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表型、特殊染色及随访情况,并按照WHO消化系统肿瘤第5版(2019)重新进行组织学分级,结合文献对该疾病进行讨论。结果8例GCA中,女性4例,男性4例,年龄范围47~74岁。大体检查3例回盲部可见肿物,1例阑尾增粗,4例阑尾无显著改变;镜下肿瘤在阑尾壁内呈浸润性生长,间质反应轻微,低级别成分由杯状细胞样的黏液细胞、数量不等的内分泌细胞以及潘氏细胞组成类似肠隐窝、小管及簇状结构,高级别成分则呈单个、条索状及片状结构,可见印戒细胞样细胞;低级别及高级别均见细胞外黏液;组织学分级6例G1,1例G2,1例G3;5例见神经侵犯;1例广泛淋巴结转移并大网膜内转移。免疫组化结果:8例均表达CEA,局灶或弥漫表达Syn、CgA、CD56;5例弥漫或部分表达CK20,3例CK20阴性,所有病例CK7均阴性;错配修复蛋白MLH1、PSM2、MSH2及MSH6均呈阳性表达,6例行AB-PAS特殊染色均显示胞内黏液阳性。结论GCA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阑尾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正确诊断该疾病对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阑尾腺癌 细胞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滑鼠蛇肠道组织结构及杯状细胞和嗜银细胞分布特点
14
作者 吴舒敏 陈俊良 +6 位作者 楚萌 司雨 余航 刘洋铨 赵海全 张晖 叶亚琼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5-61,共7页
为揭示滑鼠蛇(Ptyas mucosus)肠道黏膜组织结构以及杯状细胞和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和规律,本试验制作肠道石蜡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阿利斯新蓝(AB-PAS)染色和Grimelius嗜银染色方法阐明滑鼠蛇肠壁显微结构和特殊细胞... 为揭示滑鼠蛇(Ptyas mucosus)肠道黏膜组织结构以及杯状细胞和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和规律,本试验制作肠道石蜡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阿利斯新蓝(AB-PAS)染色和Grimelius嗜银染色方法阐明滑鼠蛇肠壁显微结构和特殊细胞型的分布特点。H.E.染色结果显示,滑鼠蛇肠壁结构分为4层,从内到外依次是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黏膜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肠皱襞发达,肠绒毛数量和长度在前肠、中肠、后肠呈递减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前肠肌层最厚,显著高于中肠和后肠(P<0.05),中肠与后肠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AB-PAS染色结果显示,杯状细胞镶嵌在柱状细胞之间,其数量在前肠、中肠和后肠中逐渐增加,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Grimelius银染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形状多样,分布在黏膜上皮基部和上皮细胞之间,在各段肠壁内均有分布,其数量在前肠、中肠和后肠中呈递增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可为滑鼠蛇消化生理学研究和野生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蛇 肠道 组织结构 细胞 嗜银细胞
下载PDF
新生犊牛小肠黏膜结构的早期发育及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变化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付菊 陈耀星 +1 位作者 王子旭 刘云芳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9-523,共5页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日龄和20日龄新生犊牛小肠黏膜结构的早期发育及部分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从1日龄到20日龄,小肠绒毛变短,尤其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约缩短了61.58%(P〈0.05),绒毛长...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日龄和20日龄新生犊牛小肠黏膜结构的早期发育及部分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从1日龄到20日龄,小肠绒毛变短,尤其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约缩短了61.58%(P〈0.05),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比值)减小了59.04%~91.32%(P〈0.05);而黏膜和肌层厚度分别增加了8.66%~41.28%和36.22%~299.10%。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P〈0.05),20日龄比1日龄分别增加了78.80%~163.05%和28.23%~101.46%;但比较同一年龄的小肠不同肠段,从十二指肠至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的数量则呈增多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结构 上皮内淋巴细胞 细胞 小肠 新生犊牛
下载PDF
断奶对仔猪肠上皮间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顾宪红 佘锐萍 +2 位作者 张宏福 李长忠 方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238,共7页
试验选用12窝0~56日龄仔猪,以断奶日龄为主要因素,随机分成17、21、28、35日龄断奶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一窝仔猪。试验期间,实行三阶段饲养,7日龄开始补饲,7~28日龄采食日粮Ⅰ,29~42日龄采食日粮Ⅱ,43~56日龄采食... 试验选用12窝0~56日龄仔猪,以断奶日龄为主要因素,随机分成17、21、28、35日龄断奶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一窝仔猪。试验期间,实行三阶段饲养,7日龄开始补饲,7~28日龄采食日粮Ⅰ,29~42日龄采食日粮Ⅱ,43~56日龄采食日粮Ⅲ。17日龄断奶组分别于断奶后12小时、4天、4天+1周、4天+2周,22、28日龄断奶组分别于断奶后12小时、1周、2周、3周,35日龄断奶组于断奶后12小时、1周、2周剖杀,每次每个重复分别剖杀1头;同时35日龄断奶组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7、21、28日龄断奶组剖杀时间点的相同日龄,每次每个重复也各剖杀1头,共计剖杀54头。剖杀取得的样品用于测定仔猪小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结果表明:断奶日龄和日龄对仔猪小肠各段上皮间淋巴细胞数量、杯状细胞数量均有显著影响(P<0 05),28日龄断奶组仔猪小肠各段上皮间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它3组(P<0 05),而21日龄断奶组仔猪小肠各段上皮间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其它3组(P<0 05)。断奶越早、日龄越小的仔猪肠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猪肠上皮 淋巴细胞 细胞 数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兔圆小囊免疫功能及其与肠道粘膜局部免疫关系的研究 Ⅳ.实验性感染肠球虫兔的圆小囊上皮间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定量观察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环 佘锐萍 +2 位作者 宋俊霞 杨汉春 马毅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48-452,共5页
本研究对半月龄、5周龄和2月龄兔口服感染4种兔肠球虫后,圆小囊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以及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感染后,5周龄组第4天、第5天圆顶两侧粘膜... 本研究对半月龄、5周龄和2月龄兔口服感染4种兔肠球虫后,圆小囊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以及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感染后,5周龄组第4天、第5天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2月龄组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显著增加,其余组上皮间淋巴细胞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杯状细胞数量的变化呈现相对的不规律性:半月龄组和5周龄组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呈增加趋势,而在2月龄组和5周龄组绒毛粘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则呈减少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圆小囊的局部细胞免疫机制可能在机体抗球虫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 圆小囊 肠球虫 上皮间淋巴细胞 细胞
下载PDF
哮喘小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模型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莹 王华英 +2 位作者 谢强敏 邵传森 陈季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小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和粘液高分泌模型。方法用卵白蛋白加氢氧化铝凝胶皮下注射致敏小鼠,d10腹腔注射重复致敏1次,然后从第1次致敏后d15~21每天用卵白蛋白雾化吸入攻击1次。检测AB-PAS染色的支气管上皮杯状细...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小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和粘液高分泌模型。方法用卵白蛋白加氢氧化铝凝胶皮下注射致敏小鼠,d10腹腔注射重复致敏1次,然后从第1次致敏后d15~21每天用卵白蛋白雾化吸入攻击1次。检测AB-PAS染色的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数目,HE染色的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支气管灌洗液中的炎症细胞数目,并用已知有效药物和未知受试药物验证此模型。结果卵白蛋白致敏和攻击的小鼠呈现明显的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增生,管腔内黏液增多,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支气管灌洗液中的炎症细胞数目增加,这些病理改变可被地塞米松和小鼠IL-12质粒抑制。结论这一模型有助于筛选抗黏膜高分泌的新药和研究气道黏膜高分泌的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细胞 粘液高分泌 气道
下载PDF
无抗发酵饲粮对猪小肠黏膜形态和杯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魏小兵 张秀林 +4 位作者 王秋霞 刘明成 朱红晓 胡会龙 刘兴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97-1805,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无抗发酵饲粮对猪小肠黏膜形态和杯状细胞的影响。试验选取遗传背景相似的初生健康乳猪1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以10%发酵饲粮代替部分无抗... 本试验旨在研究无抗发酵饲粮对猪小肠黏膜形态和杯状细胞的影响。试验选取遗传背景相似的初生健康乳猪1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以10%发酵饲粮代替部分无抗生素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营养和能量水平调到与对照组相当。结果表明: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小肠黏膜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2)在44日龄时,试验组空肠绒毛高度比对照组提高7.19%(P<0.05)。在44和75日龄时,试验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3)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隐窝深度均高于试验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4)在44日龄时,试验组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比对照组提高17.18%(P<0.01)。5)在44日龄时,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在75日龄时,对照组十二指肠黏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综上所述,无抗发酵饲粮能改善小肠黏膜形态,增大吸收面积,从而促进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抗发酵饲粮 小肠黏膜 细胞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对慢性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杯状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汪隽瑛 方凤 +1 位作者 刘枫 蒋瑾瑾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72-1475,共4页
目的 :观察药物盐酸氨溴索对慢性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杯状细胞增生 (GCH)的影响 ,探讨在哮喘防治中的作用 .方法 :用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 ,5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盐酸氨溴索治疗组(简称治疗... 目的 :观察药物盐酸氨溴索对慢性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杯状细胞增生 (GCH)的影响 ,探讨在哮喘防治中的作用 .方法 :用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 ,5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盐酸氨溴索治疗组(简称治疗组 ) ,每组 18只 .激发哮喘后测定气道内压的变化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内细胞计数、分类计数 ,HE染色及AB PAS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杯状细胞增生状况 .结果 :治疗组气道内压增加的百分数明显低于哮喘组 (P<0 .0 1) ;治疗组BALF细胞总数及炎症细胞数明显低于哮喘组 (P <0 .0 1) ;哮喘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可见明显支气管收缩征象及其周围炎症细胞浸润 ,AB PAS染色显示哮喘组大鼠气道杯状细胞广泛及显著增生 ,并可见气道粘液潴留 ;治疗组大鼠气道炎症及GCH较哮喘组均明显减轻 ,GCH仅存在于大气道 ,未见粘液潴留 .结论 :盐酸氨溴索可抑制哮喘大鼠气道GCH ,改善哮喘气道炎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氨溴索 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