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世纪中后期松漠草原发生的部族争霸战
1
作者 任笑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7期1-4,共4页
四世纪中后期,“五胡乱华”中实力较强大的鲜卑部落集团的三支——慕容部、宇文部、段部在中国东北西部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争。宇文部在战争中失利后,部分余众在松漠草原上逐渐融合凝聚形成新的部落,并保留有原始的氏族组织形态,其中最... 四世纪中后期,“五胡乱华”中实力较强大的鲜卑部落集团的三支——慕容部、宇文部、段部在中国东北西部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争。宇文部在战争中失利后,部分余众在松漠草原上逐渐融合凝聚形成新的部落,并保留有原始的氏族组织形态,其中最为著名的即库莫奚与契丹。而后,由北魏军队发动的松漠之战,揭开了契丹人历史的第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纪中后期 松漠草原 鲜卑 契丹
下载PDF
试论辽代州县制的推行与松漠草原城市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国军 杨福瑞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4,共4页
契丹建国后,在其统治区内快速的地推行州县行政体制,经过百余年的时间,形成了五京道行政区划体系格局,并表现出太祖以西拉沐沦河为中心的草创、太宗以故辽阳为中心的巩固发展、圣宗以大小凌河、老哈河上游为中心的改革完善3个高峰时段... 契丹建国后,在其统治区内快速的地推行州县行政体制,经过百余年的时间,形成了五京道行政区划体系格局,并表现出太祖以西拉沐沦河为中心的草创、太宗以故辽阳为中心的巩固发展、圣宗以大小凌河、老哈河上游为中心的改革完善3个高峰时段及其不同特征。州县制的快速推行,奠定了契丹帝国存在和发展的地方行政基础。州县制的全面推行,促进了松漠草原城市化进程。在松漠草原上的府、州、县治所成为具有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城镇,形成了松漠草原独特的城镇网络体系。契丹民族在塞北游牧本土上大兴城镇,改变了北方草原人文地理风貌、政治体制和经济文化结构,加速了契丹社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州县 行政体制 松漠草原 城市化
下载PDF
松漠诸部的离合与契丹名号在草原的传播
3
作者 任爱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6,279,共6页
公元5至6世纪的松漠草原,诸多部落个体处于相互兼并与交融的特殊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所形成的严峻外部条件也同时催发着这些特殊部落个体的非惯性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北魏以及柔然汗国、高句丽政权三方势力对于松漠诸部产生的具体作用与... 公元5至6世纪的松漠草原,诸多部落个体处于相互兼并与交融的特殊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所形成的严峻外部条件也同时催发着这些特殊部落个体的非惯性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北魏以及柔然汗国、高句丽政权三方势力对于松漠诸部产生的具体作用与影响。特别是当这些作用与影响还未完全消逝的时候,紧接着出现的北齐与突厥汗国、高句丽政权以及隋唐王朝与突厥汗国、回鹘汗国等诸多实力自外而内的各种影响,使得逐渐强盛的契丹部落经历了诸多外来因素的影响,但也由此促成松漠诸部及契丹个体与整个亚洲草原的经济文化沟通与联系,使得契丹名号于7-9世纪便逐渐传遍广袤的亚洲草原及其周边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漠草原 部落离合 外部势力 契丹 名号传播
下载PDF
契丹建国前城邑建置考论 被引量:3
4
作者 吕昕娱 杨福瑞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70,共6页
契丹建国前的9世纪末10世纪初,数十座城邑和千余个村寨邑聚散布于广漠的松漠腹地,这些初期城邑在规模、形态、人口结构、功能上形成了松漠草原独有的特征。契丹早期城邑的建置,改变了北方草原人文地理风貌,为契丹帝国的形成及其发展奠... 契丹建国前的9世纪末10世纪初,数十座城邑和千余个村寨邑聚散布于广漠的松漠腹地,这些初期城邑在规模、形态、人口结构、功能上形成了松漠草原独有的特征。契丹早期城邑的建置,改变了北方草原人文地理风貌,为契丹帝国的形成及其发展奠定了基础,建构了辽朝州县制行政框架的雏形,并成为契丹帝国"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理论形成的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 城邑 松漠草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