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7个松色二孢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边银丙
周茂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6-372,共7页
根据松色二孢菌7个菌株的菌落特征、子实体形态、致病力、营养生长及产孢条件,将其分为HZ型和HN型2类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来自湖南和湖北的HZ型菌株致病力强,来自广东的HN型菌株致病力弱,且差异显著(α=0.05)。在...
根据松色二孢菌7个菌株的菌落特征、子实体形态、致病力、营养生长及产孢条件,将其分为HZ型和HN型2类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来自湖南和湖北的HZ型菌株致病力强,来自广东的HN型菌株致病力弱,且差异显著(α=0.05)。在供试培养基、pH和15~32℃条件下,HN型菌株菌落生长速度大于HZ型菌株,气生菌丝更发达。HZ型菌株与HN型菌株对高温(36℃)和低温(10℃)的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光照、营养和温度条件均能影响7个菌株产生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色二孢菌
生物学
子实体
致病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色二孢菌酯酶同工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边银丙
周茂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松色二孢菌7个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测定。来自湖南、湖北两省致病力较强的4个HZ型(华中型)菌株共分离出8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67~0.83;来自广东省致病力较弱的3个HN型(华南型)菌株共分离出12条酶带...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松色二孢菌7个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测定。来自湖南、湖北两省致病力较强的4个HZ型(华中型)菌株共分离出8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67~0.83;来自广东省致病力较弱的3个HN型(华南型)菌株共分离出12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46~0.57。HZ型菌株与HN型菌株之间酶谱相似系数在0.18~0.57范围内,平均值仅为0.38,反映出这2种类型的菌株在酯类分枝代谢途径上存在分化,这种分化与两者在子实体形态、产孢条件、致病力强弱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表现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色二孢菌
酯酶
同功酶
菌
株
致病力
松树
病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湿地松感染松色二孢菌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
被引量:
1
3
作者
边银丙
周茂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5-228,共4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健康嫩茎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中有4条酶带,刺伤组织较健康组织新增加3条酶带。分别用松色二孢菌华中型(HZ型)代表菌株JH-1和华南型(HN型)代表菌株BY-2接种被刺伤的湿地...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健康嫩茎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中有4条酶带,刺伤组织较健康组织新增加3条酶带。分别用松色二孢菌华中型(HZ型)代表菌株JH-1和华南型(HN型)代表菌株BY-2接种被刺伤的湿地松嫩茎,接种弱致病力的菌株BY-2后,感病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中比刺伤对照新增加1条酶带;接种强致病力的菌株JH-1后,感病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中较刺伤对照新增加3条酶带。2个供试菌株在侵染寄主后导致寄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上出现差异的表现,与它们在形态特征、产孢条件和致病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表现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松色二孢菌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致病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外松枯梢病的松色二孢菌9个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8
4
作者
彭星元
苏开君
+1 位作者
邓群
谭松山
《广东林业科技》
1997年第1期36-40,共5页
对来自不同发病程度,不同地点的国外松枯梢病松色二孢菌的9个菌株的生长、产孢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pH值为6~7,相对湿度为90%以上;9245、H21二菌株对湿度、pH...
对来自不同发病程度,不同地点的国外松枯梢病松色二孢菌的9个菌株的生长、产孢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pH值为6~7,相对湿度为90%以上;9245、H21二菌株对湿度、pH值和培养基的适应范围都较广,且产孢量多;在培养基中加入1‰的硼对各菌株的生长和产孢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以抑制产孢最明显,表现出硼对国外松枯梢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枯梢病
松色二孢菌
菌
株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色二抱菌7个菌株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边银丙
周茂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8-100,共3页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松色二孢菌7个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测定。来自湖南、湖北两省致病力较强的4个HZ型(华中型)菌株共分离出8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67-0.83;来自广东省致病力较弱的3个HN型(华南...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松色二孢菌7个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测定。来自湖南、湖北两省致病力较强的4个HZ型(华中型)菌株共分离出8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67-0.83;来自广东省致病力较弱的3个HN型(华南型)菌株共分离出12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46-0.57。HZ型菌株与HN型菌株之间酶谱相似系数在0.18-0.57范。围内,平均值为0.38,反映出这两种类型的菌株在酯类分枝代谢途径上存在分化,这种分化与它们在子实体形态、产孢条件、致病力强弱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表现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色二孢菌
酯酶同功酶
菌
株来源
致病力
林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湿地松枯梢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景耀
孙丹萍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2-77,共6页
松色二孢菌(Diplodiapinea)引起湿地松枯梢病。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最适温度为25~31℃,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子实体最早形成。分生孢子在10%的湿地松和油松针叶浸汁中萌发最好,6h萌发率达9...
松色二孢菌(Diplodiapinea)引起湿地松枯梢病。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最适温度为25~31℃,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子实体最早形成。分生孢子在10%的湿地松和油松针叶浸汁中萌发最好,6h萌发率达90%以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6~7;在水滴中比在饱和湿度下萌发率高;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几乎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枯梢病
松色二孢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外松枯梢病症状和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
22
7
作者
苏开君
谭松山
邓群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5,共4页
松树枯梢病是一种树木衰退病。其病原至少可分为诱导因素、激化因素、促进因素三类。诱导因素包括立地条件中的母岩种类、土层及腐殖质层厚度、土壤水分、气候及污染等;激化因素为松毛虫、介壳虫、松梢螟和其它病虫的危害,以及风折、雪...
松树枯梢病是一种树木衰退病。其病原至少可分为诱导因素、激化因素、促进因素三类。诱导因素包括立地条件中的母岩种类、土层及腐殖质层厚度、土壤水分、气候及污染等;激化因素为松毛虫、介壳虫、松梢螟和其它病虫的危害,以及风折、雪压、干旱、水涝等;促进因素主要为病原真菌——松色二孢菌Diplodia pinea的侵染。不同病原因素,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树龄出现不同的症状,主要有:顶(芽)死型、枯叶型,枯梢型、丛枝(多头)型、根腐(枯萎)型、软枝型、生长不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枯梢病
松色二孢菌
症状
病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樟子松枯梢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
6
8
作者
魏侠
王继伟
+1 位作者
丁丽萍
苏永年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0-23,共4页
樟子松枯梢病是由松色二孢菌(Diplodiapinea)引起的。侵染高峰期为7月中旬和下旬。孢子飞散量与降雨量关系密切。采取的防治措施有:(1)杀菌剂防治:用百菌清防治1次,效果达71.8%,防治两次,效果达90%;...
樟子松枯梢病是由松色二孢菌(Diplodiapinea)引起的。侵染高峰期为7月中旬和下旬。孢子飞散量与降雨量关系密切。采取的防治措施有:(1)杀菌剂防治:用百菌清防治1次,效果达71.8%,防治两次,效果达90%;(2)营林技术:通过适地适树、幼林抚育和间伐可控制该病害的蔓延;(3)计划火烧:春秋两季在林内进行低强度计划火烧,可减少侵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枯梢病
防治
松色二孢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7个松色二孢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边银丙
周茂繁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6-372,共7页
文摘
根据松色二孢菌7个菌株的菌落特征、子实体形态、致病力、营养生长及产孢条件,将其分为HZ型和HN型2类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来自湖南和湖北的HZ型菌株致病力强,来自广东的HN型菌株致病力弱,且差异显著(α=0.05)。在供试培养基、pH和15~32℃条件下,HN型菌株菌落生长速度大于HZ型菌株,气生菌丝更发达。HZ型菌株与HN型菌株对高温(36℃)和低温(10℃)的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光照、营养和温度条件均能影响7个菌株产生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
关键词
松色二孢菌
生物学
子实体
致病力
Keywords
Diplodia pinea
biology
sporophore
virulence
分类号
S763.130.1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色二孢菌酯酶同工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边银丙
周茂繁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文摘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松色二孢菌7个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测定。来自湖南、湖北两省致病力较强的4个HZ型(华中型)菌株共分离出8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67~0.83;来自广东省致病力较弱的3个HN型(华南型)菌株共分离出12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46~0.57。HZ型菌株与HN型菌株之间酶谱相似系数在0.18~0.57范围内,平均值仅为0.38,反映出这2种类型的菌株在酯类分枝代谢途径上存在分化,这种分化与两者在子实体形态、产孢条件、致病力强弱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表现是一致的。
关键词
松色二孢菌
酯酶
同功酶
菌
株
致病力
松树
病害
Keywords
Diplodia pinea, esterase isoenzyme, source of isolate, virulence
分类号
S763.712.4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湿地松感染松色二孢菌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
被引量:
1
3
作者
边银丙
周茂繁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5-228,共4页
文摘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健康嫩茎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中有4条酶带,刺伤组织较健康组织新增加3条酶带。分别用松色二孢菌华中型(HZ型)代表菌株JH-1和华南型(HN型)代表菌株BY-2接种被刺伤的湿地松嫩茎,接种弱致病力的菌株BY-2后,感病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中比刺伤对照新增加1条酶带;接种强致病力的菌株JH-1后,感病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中较刺伤对照新增加3条酶带。2个供试菌株在侵染寄主后导致寄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上出现差异的表现,与它们在形态特征、产孢条件和致病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表现相同。
关键词
湿地松
松色二孢菌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致病力
Keywords
Pinus elliottii,Diplodia pinea, peroxidase isozyme,virulence
分类号
S763.712.4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S763.150.1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外松枯梢病的松色二孢菌9个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8
4
作者
彭星元
苏开君
邓群
谭松山
机构
广州林业学校
广州市林科所
中南林学院森林病理研究室
出处
《广东林业科技》
1997年第1期36-40,共5页
文摘
对来自不同发病程度,不同地点的国外松枯梢病松色二孢菌的9个菌株的生长、产孢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pH值为6~7,相对湿度为90%以上;9245、H21二菌株对湿度、pH值和培养基的适应范围都较广,且产孢量多;在培养基中加入1‰的硼对各菌株的生长和产孢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以抑制产孢最明显,表现出硼对国外松枯梢病的发生。
关键词
松枯梢病
松色二孢菌
菌
株生物学特性
Keywords
pine dieback, Diplodia pinea , strain, slash and loblolly pine
分类号
S763.712.4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色二抱菌7个菌株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边银丙
周茂繁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
出处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8-100,共3页
文摘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松色二孢菌7个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测定。来自湖南、湖北两省致病力较强的4个HZ型(华中型)菌株共分离出8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67-0.83;来自广东省致病力较弱的3个HN型(华南型)菌株共分离出12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46-0.57。HZ型菌株与HN型菌株之间酶谱相似系数在0.18-0.57范。围内,平均值为0.38,反映出这两种类型的菌株在酯类分枝代谢途径上存在分化,这种分化与它们在子实体形态、产孢条件、致病力强弱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表现是一致的。
关键词
松色二孢菌
酯酶同功酶
菌
株来源
致病力
林木
Keywords
Diplodia pinea
Esterase isoenzyme
Source of isolate
Virulence
分类号
S763.1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湿地松枯梢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景耀
孙丹萍
机构
西北林学院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2-77,共6页
文摘
松色二孢菌(Diplodiapinea)引起湿地松枯梢病。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最适温度为25~31℃,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子实体最早形成。分生孢子在10%的湿地松和油松针叶浸汁中萌发最好,6h萌发率达90%以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6~7;在水滴中比在饱和湿度下萌发率高;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几乎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湿地松
枯梢病
松色二孢菌
Keywords
Pinus elliottii,dieback,Diplodia pinea,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S763.712.4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外松枯梢病症状和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
22
7
作者
苏开君
谭松山
邓群
机构
中南林学院森林植物病理教研室
出处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5,共4页
文摘
松树枯梢病是一种树木衰退病。其病原至少可分为诱导因素、激化因素、促进因素三类。诱导因素包括立地条件中的母岩种类、土层及腐殖质层厚度、土壤水分、气候及污染等;激化因素为松毛虫、介壳虫、松梢螟和其它病虫的危害,以及风折、雪压、干旱、水涝等;促进因素主要为病原真菌——松色二孢菌Diplodia pinea的侵染。不同病原因素,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树龄出现不同的症状,主要有:顶(芽)死型、枯叶型,枯梢型、丛枝(多头)型、根腐(枯萎)型、软枝型、生长不良型。
关键词
松树
枯梢病
松色二孢菌
症状
病原
分类号
S763.712.4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樟子松枯梢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
6
8
作者
魏侠
王继伟
丁丽萍
苏永年
机构
黑龙江省森保所
出处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0-23,共4页
文摘
樟子松枯梢病是由松色二孢菌(Diplodiapinea)引起的。侵染高峰期为7月中旬和下旬。孢子飞散量与降雨量关系密切。采取的防治措施有:(1)杀菌剂防治:用百菌清防治1次,效果达71.8%,防治两次,效果达90%;(2)营林技术:通过适地适树、幼林抚育和间伐可控制该病害的蔓延;(3)计划火烧:春秋两季在林内进行低强度计划火烧,可减少侵染源。
关键词
樟子松
枯梢病
防治
松色二孢菌
Keywords
Pinus sylverstris var. mongolica
die back
Control
分类号
S763.712.4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7个松色二孢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边银丙
周茂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松色二孢菌酯酶同工酶特性的研究
边银丙
周茂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湿地松感染松色二孢菌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
边银丙
周茂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国外松枯梢病的松色二孢菌9个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彭星元
苏开君
邓群
谭松山
《广东林业科技》
199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松色二抱菌7个菌株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边银丙
周茂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湿地松枯梢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景耀
孙丹萍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国外松枯梢病症状和病原的研究
苏开君
谭松山
邓群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1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樟子松枯梢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魏侠
王继伟
丁丽萍
苏永年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