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通道地区新元古代长界橄榄辉石岩中单斜辉石矿物学特征及其板内裂谷成因论证 被引量:7
1
作者 寇彩化 刘燕学 +3 位作者 李廷栋 丁孝忠 张恒 陆济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1-893,共13页
湘西通道地区长界橄榄辉石岩主要组成矿物为单斜辉石、橄榄石和斜长石,还具有少量的Ti—Fe氧化物。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江南造山带西段湘西通道地区长界橄榄辉石岩单斜辉石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斜辉石属于顽透辉石和普... 湘西通道地区长界橄榄辉石岩主要组成矿物为单斜辉石、橄榄石和斜长石,还具有少量的Ti—Fe氧化物。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江南造山带西段湘西通道地区长界橄榄辉石岩单斜辉石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斜辉石属于顽透辉石和普通辉石。长界橄榄辉石岩单斜辉石较富镁而贫铁,并且还具有高硅、贫碱、低钙的特征,其母岩浆属于拉斑玄武系列。单斜辉石温压计算结果显示,橄榄辉石岩的形成温度为1260~1383℃,压力为1.5~2.6GPa,深度为50~86km,平均深度为73km。整体来看,长界橄榄辉石岩形成的温度基本与软流圈地幔的温度(1280~1350℃)相当,其形成深度为约73km的地幔深处,且在这种温压条件下,软流圈地幔可以发生减压熔融。单斜辉石的成分特征显示示长界橄榄辉石岩是板内拉斑玄武岩,指示其构造背景为裂谷环境。另外,单斜辉石具低的Al_2O_3(0.02%~5.51%)、TiO_2(0~0.46%)和Na_2O(0.01%~1.44%)的特征,这可能是单斜辉石寄主岩石岩浆源区受到俯冲熔体/流体的交代改造作用所导致。结合作者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推测长界橄榄辉石岩源区为软流圈地幔,其形成可能与裂谷作用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并发生熔融有关,且在形成长界橄榄辉石岩之前,软流圈地幔已经遭受过俯冲熔体/流体的交代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界橄榄辉石岩 单斜辉石 拉斑玄武质岩浆 软流圈物质上涌 板内裂谷环境
下载PDF
华南新元古代玄武质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从造山运动到陆内裂谷 被引量:124
2
作者 李献华 王选策 +1 位作者 李武显 李正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2-398,共17页
华南广泛发育新元古代岩浆岩,深入了解这些新元古代岩浆岩的成因对研究区域大地构造及其在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演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岩浆岩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我们在系统分析华南新元... 华南广泛发育新元古代岩浆岩,深入了解这些新元古代岩浆岩的成因对研究区域大地构造及其在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演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岩浆岩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我们在系统分析华南新元古代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玄武质岩石的原始熔体成分和熔体温度,探讨其地幔源区的组成和热结构,为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提供新的约束;结合近期发表的各种地质观察资料和玄武质岩石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华南晚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中期从造山运动到陆内裂谷的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玄武质岩石 四堡造山运动 板内裂谷 地幔柱 华南 罗迪尼亚超大陆
下载PDF
阴山地区印支期碱性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8
3
作者 阎国翰 谭林坤 +6 位作者 许保良 牟保磊 邵宏翔 陈廷礼 童英 任康绪 杨斌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1-292,共12页
通过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 ,确立了阴山地区印支期碱性岩在空间上分为南北两条近东西走向的岩带。南带以霓辉正长岩为主 ,北带以碱性正长岩为主。南北两带岩体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 ,而Cr、Ni等... 通过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 ,确立了阴山地区印支期碱性岩在空间上分为南北两条近东西走向的岩带。南带以霓辉正长岩为主 ,北带以碱性正长岩为主。南北两带岩体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 ,而Cr、Ni等相容元素含量很低。结合Nd、Sr、Pb同位素特征 ,认为该地区印支期碱性岩源自富集地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碱性岩 岩石地球化学 富集地幔 板内裂谷环境 阴山地区 锶同位素 稀土元素 钕同位素
下载PDF
大同盆地形成机制的构造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岑敏 董树文 +3 位作者 施炜 周涛发 陈龙 陈兴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35-1247,共13页
大同盆地为位于华北地块中部的新生代断陷盆地,自中新世晚期以来经历了持续的强烈伸展作用。基于边界断裂滑动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结合对本区新生界沉积地层与玄武岩资料的总结归纳以及对区域动力学背景的讨论,本文提出了大同盆地的... 大同盆地为位于华北地块中部的新生代断陷盆地,自中新世晚期以来经历了持续的强烈伸展作用。基于边界断裂滑动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结合对本区新生界沉积地层与玄武岩资料的总结归纳以及对区域动力学背景的讨论,本文提出了大同盆地的形成机制:自10~8 Ma以来,鄂尔多斯地块东北缘形成NW向伸展的构造应力场,其中σ1垂直,σ2、σ3水平,σ2的方位角为60°,σ3方位角为150°,此构造应力场控制边界断裂的运动,形成NE向大同断陷盆地。盆地的形成对应岩石圈减薄深部过程,可能受到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太平洋——欧亚板块碰撞板缘动力作用的影响。本文将岩石圈浅部构造应力场与深部地幔活动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大同盆地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控制大同盆地形成的正断型构造应力场不同于华北区域性走滑型构造应力场;首次测得了与地幔活动相关的大同火山群大峪口玄武岩K-Ar年龄为0.68±0.13Ma;大同盆地具有板内狭窄型裂谷的构造特征。本文为建立鄂尔多斯地块东缘山西地堑系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盆地 形成机制 断层滑动矢量测量 构造应力场 地幔活动 板内裂谷
下载PDF
东准噶尔喀拉萨依高分异A型花岗岩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魏伟 廖群安 +4 位作者 陈帅 胡朝斌 田健 王富明 樊光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5-399,共15页
喀拉萨依岩体位于东准噶尔卡拉麦里碱性花岗岩带西端,由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7.7±3.2Ma^309.6±2.0Ma,岩石高硅(Si O2平均含量为77.25%)、富碱(K2O+Na2O=7.50%~9.23%)、低铝(A/CNK=0.922~1.0... 喀拉萨依岩体位于东准噶尔卡拉麦里碱性花岗岩带西端,由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7.7±3.2Ma^309.6±2.0Ma,岩石高硅(Si O2平均含量为77.25%)、富碱(K2O+Na2O=7.50%~9.23%)、低铝(A/CNK=0.922~1.084),贫钙、镁;富集Rb、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Zr、Hf等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亏损Ba、Sr、Eu。10000Ga/Al值变化于7.00~10.35之间,总体上具碱性A型花岗岩的特征,是该岩带东侧老鸦泉—黄羊山A型花岗岩岩基经高程度分异演化的产物,并非前人认为的S型花岗岩。岩体具正εNd(t)值(3.5~6.0)和年轻的Nd模式年龄(TDM2=520~630Ma),Pb同位素投点位于造山带演化线附近,同位素数据显示岩浆来源于新生造山带下部的年轻地壳。从本次1∶5万区调成果看,卡拉麦里洋盆在晚泥盆世之前已经闭合,从晚泥盆世开始转入碰撞后的拉张环境,在晚石炭世早期进入板内裂谷发展阶段,因此喀拉萨依岩体应是该区板内裂谷阶段而非前人所说的后碰撞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高分异 板内裂谷 喀拉萨依 东准噶尔
下载PDF
博格达山东段石炭纪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构造属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梁婷 郭新成 +4 位作者 高景刚 范廷宾 秦海峰 周汝洪 黑欢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9-295,共7页
博格达东段石炭系火山岩发育,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将该区划分为3个组,即下石炭统七角井组、上石炭统下部柳树沟组及上石炭统中上部祁家沟组.文中对3组地层中火山岩地质及岩石学、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 博格达东段石炭系火山岩发育,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将该区划分为3个组,即下石炭统七角井组、上石炭统下部柳树沟组及上石炭统中上部祁家沟组.文中对3组地层中火山岩地质及岩石学、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下石炭统七角井组、上石炭统下部柳树沟组是以拉斑玄武岩为主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上石炭统中上部祁家沟组是小范围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各组火山岩均为钙碱性拉斑系列,岩浆源是幔源岩浆与地壳物质混合物,形成环境为板内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东段 双峰式火山岩建造 拉斑玄武系列 板内裂谷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两类碱性花岗岩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9
7
作者 刘家远 喻亨祥 吴郭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1-26,共6页
研究证明,东准噶尔境内广泛发育的碱性花岗岩在空间上与深断裂、蛇绿岩及偏碱性的钾长花岗岩类紧密伴生,并可规律地分为卡拉麦里碱性花岗岩带(简称南带)、乌伦古碱性花岗岩带(简称中带)和布尔根碱性花岗岩带(简称北带)。南、中... 研究证明,东准噶尔境内广泛发育的碱性花岗岩在空间上与深断裂、蛇绿岩及偏碱性的钾长花岗岩类紧密伴生,并可规律地分为卡拉麦里碱性花岗岩带(简称南带)、乌伦古碱性花岗岩带(简称中带)和布尔根碱性花岗岩带(简称北带)。南、中两带碱性花岗岩形成于海西中晚期,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花岗岩 A1、A2 板内裂谷环境 东准噶尔
下载PDF
栾川群大红口组火山岩研究初探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跃峰 《河南地质》 2000年第3期181-189,共9页
河南省栾川群大红口组火山岩 ,岩性以碱性粗面质熔岩为主 ,经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动力变质及热液变质作用。喷发类型以裂隙式为主 ,有 4个喷发韵律 ,喷发环境为浅海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 :其碱性火山岩属钾质型 ,形成于板内裂谷环... 河南省栾川群大红口组火山岩 ,岩性以碱性粗面质熔岩为主 ,经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动力变质及热液变质作用。喷发类型以裂隙式为主 ,有 4个喷发韵律 ,喷发环境为浅海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 :其碱性火山岩属钾质型 ,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 ,与其伴生的辉长岩为同源岩浆成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口组 碱性火山岩 钾质型 板内裂谷 栾川群
下载PDF
滇西南孟连新建二叠系火居组沉积相与时代
9
作者 李志明 《云南地质》 2010年第2期182-184,共3页
孟连地区位于三江褶皱系西南部分,晚古生代冈瓦纳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带。该带发育一套由超基性-中基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砂岩、泥岩与硅质岩组成的岩石组合。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早二叠世放射虫,新建火居组,属次深海相环境。讨论其时代... 孟连地区位于三江褶皱系西南部分,晚古生代冈瓦纳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带。该带发育一套由超基性-中基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砂岩、泥岩与硅质岩组成的岩石组合。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早二叠世放射虫,新建火居组,属次深海相环境。讨论其时代及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深海环境 板内裂谷 斜坡浊流相 早二叠世放射虫 滇西南孟连
下载PDF
博格达造山带西段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与构造环境
10
作者 朱国栋 张为民 +1 位作者 李鹏 王贝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第6期26-26,28,共2页
博格达造山带西段辉长岩:岩石化学属准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轻稀土略微富集,微量元素指示岩浆作用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309.62Ma±0.89Ma(晚石炭世),形成于板内裂谷构... 博格达造山带西段辉长岩:岩石化学属准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轻稀土略微富集,微量元素指示岩浆作用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309.62Ma±0.89Ma(晚石炭世),形成于板内裂谷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造山带西段 辉长岩 晚石炭世 锆石U-PB年龄 板内裂谷
下载PDF
桂东北鹰扬关地区罗家山辉长岩的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11
作者 秦亚 杨珺茹 +7 位作者 冯佐海 朱家明 倪战旭 黄永高 吴杰 周云 刘奕志 白玉明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3-821,共19页
对桂东北鹰扬关地区新发现的罗家山辉长岩开展年代学、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研究,可进一步约束区域构造背景.罗家山辉长岩的主要矿物为单斜辉石(Cpx)和斜长石(Pl).单斜辉石具有高铁铝、低钙钠钛的特征,其成分为Wo_(27~31)En_(36~47)Fs_(21~3... 对桂东北鹰扬关地区新发现的罗家山辉长岩开展年代学、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研究,可进一步约束区域构造背景.罗家山辉长岩的主要矿物为单斜辉石(Cpx)和斜长石(Pl).单斜辉石具有高铁铝、低钙钠钛的特征,其成分为Wo_(27~31)En_(36~47)Fs_(21~32),属于普通辉石;斜长石具有高硅铝钠、低钙钾的特点,其成分为An_(0~3)Ab_(96~100)Or_(0~2),属于钠长石.根据单斜辉石的化学成分判定罗家山辉长岩的母岩浆属于Si不饱和的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单斜辉石温压估算结果表明,罗家山辉长岩的形成温度介于1282~1292℃,平均值1287℃;形成压力介于1.53~2.37 GPa,平均值2.02 GPa;对应深度介于50.49~78.21 km,平均值66.80 km.LA-ICP-MS锆石U-Pb年龄表明罗家山辉长岩形成于(768.9±6.8)Ma.单斜辉石的化学成分特征表明罗家山辉长岩属于典型的板内拉斑玄武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推断罗家山辉长岩起源于地幔物质上涌、岩石圈减薄的伸展裂谷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估算 单斜辉石 板内裂谷 罗家山辉长岩 桂东北鹰扬关地区 岩石学 矿物学
原文传递
Tectonics of South China Continent and its implications 被引量:146
12
作者 ZHANG GuoWei GUO AnLin +7 位作者 WANG YueJun LI SanZhong DONG YunPeng LIU ShaoFeng HE DengFa CHENG ShunYou LU RuKui YAO AnP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1804-1828,共25页
This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the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th China Continent (SCC) and extracting the universal tec- tonic rules from these characteristics,to help enrich the plate tectonic theory and bett... This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the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th China Continent (SCC) and extracting the universal tec- tonic rules from these characteristics,to help enrich the plate tectonic theory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tinental dynamic system. For this purpose, here we conduct a multi-disciplinary investigation and combine it with the previous studies to reas- sess the tectonics and evolution of SCC and propose that the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continent comprises two blocks, three types of tectonic units, four deformation systems, and four evolutionary stages with distinctive mechanism and tectonic characteris- tics since the Neoproterozoic. The four evolutionary stages are: (1) The amalgamation and break-up of the Neoproterozoic plates, typically the intracontinental rifting. (2) The early Paleozoic and Mesozoic intracontinental orogeny confined by plate tectonics, forming two composite tectonic domains. (3) The parallel operation of the Yangtze cratonization and intracontinental orogeny, and multi-phase reactivation of the Yangtze craton. (4) The associ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evolution of plate tectonics and intraconti- nental tectonics,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Meso-Cenozoic modem global plate tectonic reg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tonics of South China Continent intracontinental orogeny medium- and small-sized plate tectonics continental dynami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