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
张长厚
王根厚
王果胜
吴正文
张路锁
孙卫华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66
|
|
2
|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 |
张长厚
吴淦国
徐德斌
王根厚
孙卫华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69
|
|
3
|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近东西向中生代右行走滑构造系统 |
张长厚
宋鸿林
王根厚
颜丹平
孙卫华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44
|
|
4
|
华南地块雪峰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机制 |
颜丹平
邱亮
陈峰
李林
赵磊
杨文心
张翼西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2
|
|
5
|
燕山板内造山带早期构造变形演化——以辽西凌源太阳沟地区为例 |
胡健民
刘晓文
赵越
徐刚
刘健
张拴宏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4 |
31
|
|
6
|
燕山板内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格局 |
郭华
吴正文
刘红旭
王润红
|
《现代地质》
CAS
CSCD
|
2002 |
21
|
|
7
|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早中生代构造变形的年代学限定 |
胡健民
刘晓文
杨之青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3
|
|
8
|
燕山式板内造山带基本特征与动力学探讨 |
宋鸿林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1999 |
62
|
|
9
|
初论板内造山带 |
张长厚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1999 |
84
|
|
10
|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
郭华
刘红旭
王润红
|
《铀矿地质》
CAS
CSCD
|
2003 |
2
|
|
11
|
辽西中生代板内造山带构造基本特征及构造演化 |
江淑娥
张国仁
潘玉启
鲁红峰
|
《吉林地质》
|
2010 |
4
|
|
12
|
燕山造山带东段——辽西地区薄皮逆冲推覆构造 |
杨庚
柴育成
吴正文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8
|
|
13
|
造山带构造研究中几个重要学术概念问题的讨论 |
张长厚
吴正文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14
|
板内扭压造山机制 |
李东旭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1999 |
10
|
|
15
|
燕山式板内造山作用在北京西山的表现特征及若干启示 |
赵温霞
|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16
|
“造山带研究”笔谈会 |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1999 |
12
|
|
17
|
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
李伍平
李献华
路凤香
周瑶琪
章大港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66
|
|
18
|
新疆博格达山分段及深浅构造转换关系 |
李涛
王宗秀
周高志
柳永清
李寅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4 |
26
|
|
19
|
辽西建平县义县组火山岩形成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鉴别 |
彭艳东
黄菲
邢德和
张志斌
|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20
|
辽西朝阳地区张家口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
彭艳东
黄菲
邢德和
吕安才
|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