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戏曲音乐板式变化体节奏思维形成的渊源及其成因 |
卢爱华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2
|
谈戏曲音乐的“曲牌板式变化体” |
熊岸枫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03 |
2
|
|
3
|
论柳子戏中曲牌的板式变化 |
俞淑华
|
《大舞台》
|
2011 |
2
|
|
4
|
试论戏曲唱腔的“集曲板式变化体” |
熊岸枫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05 |
0 |
|
5
|
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戏曲的板式变化体的运用 |
廖薇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6
|
板式变化体戏曲的形成 |
孟繁树
|
《文艺研究》
|
1985 |
5
|
|
7
|
中国特色变奏曲式——板式变化体 |
陈启云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8
|
浅谈“板式变化体”的结构形式特点及其表现方法 |
白秉钧
|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9
|
浅析变化板式在牛得草唱腔艺术中的应用 |
郑山峰
|
《北方音乐》
|
2015 |
0 |
|
10
|
论戏曲原核音调-→腔句-→基础板式的运动法则 |
段启涛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11
|
谈戏曲音乐板式的几个问题 |
王文娟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2
|
浅析京剧“皮黄腔”的板式 |
王珊珊
|
《戏剧之家》
|
2011 |
0 |
|
13
|
拉场戏唱腔音乐的变化发展手法 |
张继昂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14
|
论变化结构是戏曲作曲重要技法 |
安禄兴
安啸梅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5
|
中国讲唱与韩国板索利的比较研究 |
李光爀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1 |
0 |
|
16
|
中国戏曲唱腔曲体界定的“否定之否定” |
宋运超
熊岸枫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05 |
1
|
|
17
|
论京剧《三堂会审》唱腔的核心音调及整体结构 |
孙凡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3
|
|
18
|
论梆子腔的划时代贡献 |
徐烨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02 |
3
|
|
19
|
论皮黄腔在戏曲声腔发展史中的贡献 |
徐烨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20
|
戏曲音乐的表现形态与戏剧建构功能 |
王群英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