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重流体耦合效应的双层板-腔结构振动与声辐射分析
1
作者 李清盛 李天匀 +2 位作者 朱翔 张帅 聂睿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101,共8页
考虑半空间声场内重流体的声振耦合效应,对有限大双层板-腔结构的振动与声辐射特性进行研究。采用改进傅里叶级数描述薄板位移和腔内声压,通过Rayleigh积分建立辐射板表面辐射声压和辐射板位移的关系,基于Hamilton原理,提出采用Rayleigh... 考虑半空间声场内重流体的声振耦合效应,对有限大双层板-腔结构的振动与声辐射特性进行研究。采用改进傅里叶级数描述薄板位移和腔内声压,通过Rayleigh积分建立辐射板表面辐射声压和辐射板位移的关系,基于Hamilton原理,提出采用Rayleigh-Ritz法分析耦合系统声振特性的半解析方法,并通过和有限元结果对比验证方法的收敛性和准确性。分析单位简谐力激励下,声腔厚度和腔内流体介质对双层板-腔结构声辐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流体的耦合效应使薄板(奇,奇)模态振型显著变化,声腔较薄时声辐射对声腔厚度变化较敏感。相较于腔内流体声速,腔内流体密度对声辐射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双层 -结构 声振耦合 声辐射 傅里叶里兹法
下载PDF
豫剧板腔体在叙事歌曲《木兰从军》中的体现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华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4-115,共2页
将中国戏曲元素融入到当代歌曲的创作中去,是中国近二十年来歌曲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风格,而这一风格的主要代表性作曲家王志信,在他的作品《木兰从军》中,将豫剧的板式唱腔与现代作曲技术相结合,既体现出了音乐中鲜明的时代性,又传承发扬... 将中国戏曲元素融入到当代歌曲的创作中去,是中国近二十年来歌曲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风格,而这一风格的主要代表性作曲家王志信,在他的作品《木兰从军》中,将豫剧的板式唱腔与现代作曲技术相结合,既体现出了音乐中鲜明的时代性,又传承发扬了中国独有的戏曲文化,是当代声乐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品。文章从板式结构、戏剧性唱腔、调性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志信 《木兰从军》 板腔结构 戏曲性唱 调性布局.
下载PDF
豫剧板腔体在叙事歌曲《木兰从军》中的体现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建华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4-165,共2页
将中国戏曲元素融入到当代歌曲的创作中去,是中国近二十年来歌曲创作中有一个重要风格,而这一风格的主要代表性作曲家王志信,在他的作品《木兰从军》中,将豫剧的板式唱腔与现代作曲技术相结合,既体现出了音乐中鲜明的时代性,又传承发扬... 将中国戏曲元素融入到当代歌曲的创作中去,是中国近二十年来歌曲创作中有一个重要风格,而这一风格的主要代表性作曲家王志信,在他的作品《木兰从军》中,将豫剧的板式唱腔与现代作曲技术相结合,既体现出了音乐中鲜明的时代性,又传承发扬了中国独有的戏曲文化,是当代声乐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品。文章从板式结构、戏剧性唱腔、调性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志信 《木兰从军》 板腔结构 戏曲性唱 调性布局.
下载PDF
多元文化融合下的漫瀚剧唱腔发展研究——以漫瀚剧《都贵玛》中都贵玛唱腔分析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雷 刘彩凤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2-149,共8页
内蒙古独特的自然地貌特征,使之成为南来北往的经济文化交会的通道与中心,且逐渐形成了其自身多元文化融合的民俗民风现象。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作为内蒙古最大的一个新兴工业城市,是由各处移居迁徙而来的人员组成,人口结构复杂多样... 内蒙古独特的自然地貌特征,使之成为南来北往的经济文化交会的通道与中心,且逐渐形成了其自身多元文化融合的民俗民风现象。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作为内蒙古最大的一个新兴工业城市,是由各处移居迁徙而来的人员组成,人口结构复杂多样。在改革开放前,包头市始终没有自己特有的地方剧种的表演形式,改革开放后,包头市的文艺工作者创制出属于包头市的地方剧种漫瀚剧。就戏剧自身的发展规律而言,唱腔是其灵魂,对地方剧种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一直以来收集整理涉及漫瀚剧唱腔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具体的漫瀚剧演唱剧目,结合其他地方戏剧种对漫瀚剧唱腔结构的影响进行比对研究后发现:漫瀚剧作为内蒙古的新兴剧种,在创立之初即借鉴了多元文化的成分和各个剧种的板腔体唱腔结构,对漫瀚剧自身的丰富和发展大有裨益。本文将通过对新编漫瀚剧《都贵玛》经典唱段的唱腔分析及与其他剧种的比较,深入挖掘了解漫瀚剧的唱腔特点,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瀚剧唱 民族文化融合 板腔结构研究 都贵玛
下载PDF
淮北大鼓唱腔艺术探究
5
作者 王银梅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15-120,共6页
淮北大鼓起源于安徽淮北一带,在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流传。其表演形式简单,便于大鼓艺人游走并传播,"三大板式"和"五大声腔"等板腔结构,丰富了淮北大鼓的演唱形式及内容;淮北大鼓依托淮北方言,其特点是咬字简洁干... 淮北大鼓起源于安徽淮北一带,在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流传。其表演形式简单,便于大鼓艺人游走并传播,"三大板式"和"五大声腔"等板腔结构,丰富了淮北大鼓的演唱形式及内容;淮北大鼓依托淮北方言,其特点是咬字简洁干脆、口齿清晰,吐词韵腔饱满、琅琅上口,富于韵律感和节奏感,与普通话相比,淮北话的韵母略微变形,口型更加开放,便于打开喉咙和保持共鸣;依字行腔而成的旋律使歌词与旋律完美契合;灵活多变的句式结构,既避免了同样长度的句式带来的单调感,又给演唱者即兴添加衬词的自由创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大鼓 艺术 板腔结构 依字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