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地域系统空间结构特征及发展类型分析——以黑龙江省宾县为例
1
作者 孙宇 宁静 +3 位作者 孙天成 王宁 王梦秋 马浩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104,共12页
研究目的:基于乡村地域系统的多体系统理论,构建宾县多维空间结构,为探索空间优化方案提供经验。研究方法:熵值-TOPSIS法、引力模型、K-means聚类、地理探测器和空间分析等。研究结果:(1)基于乡村地域系统理论的“极—场—区—网”多维... 研究目的:基于乡村地域系统的多体系统理论,构建宾县多维空间结构,为探索空间优化方案提供经验。研究方法:熵值-TOPSIS法、引力模型、K-means聚类、地理探测器和空间分析等。研究结果:(1)基于乡村地域系统理论的“极—场—区—网”多维结构框架,识别并划分出宾县6个乡村振兴极、4个村镇空间场、10个乡村发展区,构建了乡村地域系统的空间互联网络;(2)乡村和村镇的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高水平区形成了小范围集聚,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布局;(3)整体上宾县城乡基础网的空间要素聚集联系及区划特征表现出非均衡化,高引力值网络主要分布在该县西部城镇核心区周围,形成了明显的环城镇核心区向西部的极轴网络。研究结论:“极—场—区—网”多维结构框架可有效识别乡村地域系统的增长轴及发展极点,并可借助引力特征定位乡村地域系统最优综合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极—场—区—网 乡村类型识别 空间结构
下载PDF
城乡融合区乡村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识别与优化路径分析--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钟洋 李嘉奇 +2 位作者 孙铭悦 李嘉明 路娜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76-2096,共21页
科学系统地识别乡村地域系统空间结构,进而制定相应的村庄发展战略,对进一步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以湖南省长沙县为研究对象,引入乡村地域多体系统理论与乡村振兴多级目标构建了乡村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科学系统地识别乡村地域系统空间结构,进而制定相应的村庄发展战略,对进一步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以湖南省长沙县为研究对象,引入乡村地域多体系统理论与乡村振兴多级目标构建了乡村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综合引力模型、KMeans聚类、地理探测器和空间自相关等研究方法,量化识别长沙县的“乡村振兴极—村镇空间场—乡村发展区—城乡基础网”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县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呈现以城镇核心区为圆心向外围减弱的圈层式分布结构,且空间集聚效应显著;(2)地域间供求关系的密切程度是影响空间联系强弱的重要因素,而立足于因素作用的空间联系强度可以较好地表现区域发展的需求和互补格局;(3)“极—场—区—网”多维分析框架能较好地应用于市区近郊县区乡村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识别与优化,具体确定并划分了11个乡村振兴极、3个村域空间场和7个乡村发展区,构建了基于“极—场—区—网”互联网络的城乡基础网,进一步为推进区域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城乡融合区 空间优化 极—场—区—网”结构 乡村振兴 差异化发展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