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差异
1
作者 于远介 张青青 +2 位作者 马建国 江康威 李宏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3-182,共10页
为明确植物群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在天山北坡中段选择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鸢尾(Iris loczyi)灌丛、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和圆叶锦葵(Malva rotundifoli)4个植物群落,在每个群落设置5个1 m×1 m的样方,采取5点... 为明确植物群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在天山北坡中段选择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鸢尾(Iris loczyi)灌丛、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和圆叶锦葵(Malva rotundifoli)4个植物群落,在每个群落设置5个1 m×1 m的样方,采取5点取样分析不同土层(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结果表明,4个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均表现为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在30-50 cm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含量逐渐下降且趋于稳定;雪岭云杉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244.24 g·kg^(-1))显著高于其他植物群落,较醉马草植物群落、鸢尾灌丛植物群落和锦葵植物群落分别提高86.62%、20.66%和41.32%。4个植物群落下,3种不同氧化程度的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极易氧化有机碳>难氧化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0-10和10-20 cm土层,极易氧化和易氧化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为雪岭云杉植物群落最高。对于难氧化土壤有机碳,锦葵植物群落在0-10 cm最高,雪岭云杉林下植物群落在10-20、40-50 cm最高,醉马草植物群落在20-30、30-40 cm最高。各群落惰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48.61、29.46、54.46和39.17 g·kg^(-1),占总有机碳20%左右。天山北坡不同植物群落会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成和空间分布,土壤有机碳可作为土壤含碳量动态变化的敏感性指标,及时反映土壤有机碳库的周转和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 不同植物群落 极易氧化有机碳 氧化有机 氧化有机 惰性有机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中段4种植物群落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建国 张青青 +2 位作者 于远介 江康威 李宏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493-500,共8页
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中段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林下植物群落、紫花鸢尾(Iris ruthenica)植物群落、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植物群落和圆叶锦葵(Malva rotundifoli)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 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中段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林下植物群落、紫花鸢尾(Iris ruthenica)植物群落、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植物群落和圆叶锦葵(Malva rotundifoli)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的测定,分析4个植物群落不同土壤深度(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占比最高,4种群落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分别占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41.16%、28.41%、23.54%和49.56%;4种植物群落土壤极易氧化、易氧化、难氧化有机碳均表现为表层(0~10 cm)占比较高,且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占比逐渐降低,且各土层间占比差异减小;在同一土层深度下,4种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组分占比大小均表现为:极易氧化有机碳>难氧化有机碳>惰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表明土壤深度对土壤有机碳分布影响明显,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各组分变化趋势大致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 土层深度 极易氧化有机碳 氧化有机 氧化有机 惰性有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