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极端通用热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孔钦钦
葛全胜
郑景云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
出处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71-1182,共12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特色研究所培育建设服务项目(TSYJS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036)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201604910868)
-
文摘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79-2014年中国极端通用热气候指数(Universal Thermal Climate Index,UTCI)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全国平均看,暖指数均显著上升,且暖夜日数升幅(1.50 d/10a)大于暖昼日数(1.32 d/10a),夏季最低UTCI升幅(0.63°C/10a)大于夏季最高UTCI(0.24°C/10a)。暖昼、暖夜日数自90年代初后迅速增多。冷指数中,冬季最高UTCI显著上升(0.42°C/10a),其他指数无显著趋势。冷昼、冷夜日数阶段性特征明显,20世纪80年代和2000年代中期之后均值、波动幅度均较大,其间均值、波动幅度均较小。最近10年,中国夏季极端热应力和冬季极端冷应力均较为显著。(2)从空间分布上看,暖指数在中国绝大多数区域上升。暖昼、暖夜日数的上升中心均位于新疆东部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升幅分别为3 d/10a^4.80 d/10a、4 d/10a^5.94 d/10a。冷指数中,冬季最高UTCI在82.04%的区域上升,内蒙古中部和西部及陕西北部地区升幅最大,达1.20°C/10a^2.18°C/10a;其他指数的变化趋势在绝大多数区域不显著,且变化幅度较小。(3)极端UTCI指数和极端气温指数均表明,中国多数地区夏季暖昼、暖夜日数上升,冬季冷昼、冷夜日数下降。但极端气温指数揭示的暖昼、暖夜日数升幅更大,且暖夜日数升幅大于暖昼日数的现象更显著,冷昼、冷夜日数下降趋势的范围和降幅也更大。
-
关键词
极端通用热气候指数
时空变化
中国
-
Keywords
extreme UTCI indices
spatio-temporal changes
China
-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