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极限晚播覆膜麦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
1
作者
吴俊本
张秀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77,116,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覆膜麦的晚播极限为封冻前,比霜降至立冬播种的适宜覆膜麦出苗时间晚,主茎叶片少,分蘖时间短,穗分化前期差距大,生育期推迟。因此,介绍了相应的栽培措施,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减少因晚播而引起的减产。
关键词
极限晚播
覆膜麦
生育特点
栽培措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南省新乡市小麦极限晚播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红灿
李好中
+1 位作者
郭文婵
刘晓宇
《中国种业》
2023年第3期80-84,90,共6页
为探讨晚播情况下对新乡市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半冬性品种新麦45和弱春性品种新麦29两种类型小麦,在获嘉县开展了极限晚播试验,设置9个播期、9个播量。播期从2021年11月10日开始,2022年2月13日结束,播量从16.5kg/667m^(2)依...
为探讨晚播情况下对新乡市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半冬性品种新麦45和弱春性品种新麦29两种类型小麦,在获嘉县开展了极限晚播试验,设置9个播期、9个播量。播期从2021年11月10日开始,2022年2月13日结束,播量从16.5kg/667m^(2)依次递增至24.5kg/667m^(2)。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两种类型小麦生育期、灌浆高峰有所推迟,成产要素及产量持续下降;生产上,11月份及之前播种选用半冬性小麦品种有利高产,12月份及之后播种应选用弱春性小麦;半冬性品种新麦45极限播期为次年1月底,弱春性品种新麦29极限播期为次年2月中旬。该试验结果对于新乡及豫北地区等同一生态类型区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极限晚播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豫北地区两类强筋小麦最佳播期及晚播极限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杨胜利
马玉霞
+2 位作者
冯荣成
路开梅
刘立杰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9-13,共5页
针对黄淮麦区近年来气候变暖、小麦冻害频繁发生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半冬性、弱春性两类强筋小麦品种最佳播期及晚播极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豫北高产麦区,半冬性强筋小麦品种常年的适宜播期范围是10月1日-11月10日,最佳播期为10月1日...
针对黄淮麦区近年来气候变暖、小麦冻害频繁发生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半冬性、弱春性两类强筋小麦品种最佳播期及晚播极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豫北高产麦区,半冬性强筋小麦品种常年的适宜播期范围是10月1日-11月10日,最佳播期为10月1日-10月15日,晚播极限是2月10日,2月份播种没有经济意义,3月份播种不能形成产量。弱春性强筋小麦品种适宜播期范围是10月15日-12月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10月25日,晚播极限是2月底,3月10日播种没有经济意义,3月底播种基本不能形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地区
强筋小麦
品种类型
最佳
播
期
晚
播
极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覆膜麦的晚播极限和旧地膜的增产效果
4
作者
孙本普
张宝民
+4 位作者
李秀云
王润环
韩福生
刘同林
董应俭
《山东农业科学》
1989年第6期29-30,共2页
晚茬麦地膜覆盖比同期播种的露地麦有显著增产效果,这已为许多试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但覆膜麦的晚播极限与旧地膜的增产效果迄今尚未见详细报道.1987~1989年我们在惠民地区中肥水条件下,研究了覆膜小麦的晚播极限和旧地膜的增产效果,...
晚茬麦地膜覆盖比同期播种的露地麦有显著增产效果,这已为许多试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但覆膜麦的晚播极限与旧地膜的增产效果迄今尚未见详细报道.1987~1989年我们在惠民地区中肥水条件下,研究了覆膜小麦的晚播极限和旧地膜的增产效果,探讨了有孔地膜的利用前景.一、晚茬麦旧膜覆盖的增产效果1988~1989年度设置了新、旧膜对比试验,以不覆膜为对照,每亩播量均为7.5公斤和15公斤.试验设在邹平县西店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晚
播
极限
增产效果
地膜覆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限晚播覆膜麦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
1
作者
吴俊本
张秀丽
机构
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77,116,共2页
文摘
试验结果表明:覆膜麦的晚播极限为封冻前,比霜降至立冬播种的适宜覆膜麦出苗时间晚,主茎叶片少,分蘖时间短,穗分化前期差距大,生育期推迟。因此,介绍了相应的栽培措施,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减少因晚播而引起的减产。
关键词
极限晚播
覆膜麦
生育特点
栽培措施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省新乡市小麦极限晚播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红灿
李好中
郭文婵
刘晓宇
机构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中国种业》
2023年第3期80-84,90,共6页
文摘
为探讨晚播情况下对新乡市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半冬性品种新麦45和弱春性品种新麦29两种类型小麦,在获嘉县开展了极限晚播试验,设置9个播期、9个播量。播期从2021年11月10日开始,2022年2月13日结束,播量从16.5kg/667m^(2)依次递增至24.5kg/667m^(2)。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两种类型小麦生育期、灌浆高峰有所推迟,成产要素及产量持续下降;生产上,11月份及之前播种选用半冬性小麦品种有利高产,12月份及之后播种应选用弱春性小麦;半冬性品种新麦45极限播期为次年1月底,弱春性品种新麦29极限播期为次年2月中旬。该试验结果对于新乡及豫北地区等同一生态类型区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小麦
极限晚播
产量
影响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豫北地区两类强筋小麦最佳播期及晚播极限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杨胜利
马玉霞
冯荣成
路开梅
刘立杰
机构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局
新乡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获嘉县农技中心
出处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9-13,共5页
文摘
针对黄淮麦区近年来气候变暖、小麦冻害频繁发生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半冬性、弱春性两类强筋小麦品种最佳播期及晚播极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豫北高产麦区,半冬性强筋小麦品种常年的适宜播期范围是10月1日-11月10日,最佳播期为10月1日-10月15日,晚播极限是2月10日,2月份播种没有经济意义,3月份播种不能形成产量。弱春性强筋小麦品种适宜播期范围是10月15日-12月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10月25日,晚播极限是2月底,3月10日播种没有经济意义,3月底播种基本不能形成产量。
关键词
豫北地区
强筋小麦
品种类型
最佳
播
期
晚
播
极限
Keywords
North Henan
strong gluten wheat
species type
most appropriate sowing date
latest sowing date
分类号
S512.04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覆膜麦的晚播极限和旧地膜的增产效果
4
作者
孙本普
张宝民
李秀云
王润环
韩福生
刘同林
董应俭
机构
惠民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惠民县科委
邹平县长山镇农技站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1989年第6期29-30,共2页
文摘
晚茬麦地膜覆盖比同期播种的露地麦有显著增产效果,这已为许多试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但覆膜麦的晚播极限与旧地膜的增产效果迄今尚未见详细报道.1987~1989年我们在惠民地区中肥水条件下,研究了覆膜小麦的晚播极限和旧地膜的增产效果,探讨了有孔地膜的利用前景.一、晚茬麦旧膜覆盖的增产效果1988~1989年度设置了新、旧膜对比试验,以不覆膜为对照,每亩播量均为7.5公斤和15公斤.试验设在邹平县西店村。
关键词
小麦
晚
播
极限
增产效果
地膜覆盖
分类号
S512.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极限晚播覆膜麦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
吴俊本
张秀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河南省新乡市小麦极限晚播试验研究
王红灿
李好中
郭文婵
刘晓宇
《中国种业》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豫北地区两类强筋小麦最佳播期及晚播极限研究
杨胜利
马玉霞
冯荣成
路开梅
刘立杰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覆膜麦的晚播极限和旧地膜的增产效果
孙本普
张宝民
李秀云
王润环
韩福生
刘同林
董应俭
《山东农业科学》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