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同种异体骨修复绵羊极限骨缺损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小志 何惠宇 +2 位作者 杨楠 杨泽辉 胡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7期8141-8148,共8页
背景:多项体内外实验表明外源性植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骨形成过程,但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内易降解,影响疗效。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观察同种异体骨... 背景:多项体内外实验表明外源性植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骨形成过程,但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内易降解,影响疗效。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观察同种异体骨复合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绵羊极限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同种异体骨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同种异体支架骨材料、同种异体支架骨材料、β-磷酸三钙材料分别植入羊髂骨极限缺损处,植入后4,8,12周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与结论:同种异体骨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骨植入后12周,手术结合区成软骨样结构较多,术区中央可见大量成骨样细胞,整个术区的支架材料降解较其他组多,支架材料孔洞内爬满纤维结缔组织,材料周围常见破骨样细胞;骨涎蛋白与Ⅰ型胶原呈强阳性表达。其他3组手术结合区虽有成软骨样结构及成骨样细胞出现,但中央区为死骨结构,且骨涎蛋白与Ⅰ型胶原呈弱表达。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同种异体骨可基本修复绵羊极限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材料 同种异体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髓间充质干细胞 极限缺损 组织工程 免疫组织化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侯锐 毛天球 +4 位作者 杨耀武 高瞻 程晓兵 陈书军 陈富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18-821,共4页
目的观察以胶原缓释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 b inan t hum an bone m orphogenetic prote in 2,rhBM P-2)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arrow m esenchym a l stem ce lls,M SC s)及珊瑚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能力。方法新... 目的观察以胶原缓释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 b inan t hum an bone m orphogenetic prote in 2,rhBM P-2)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arrow m esenchym a l stem ce lls,M SC s)及珊瑚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能力。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制备颅骨极限缺损,按植入的修复物不同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Ⅰ组:自体髂骨,为阳性对照组;Ⅱ组:珊瑚,为阴性对照组;Ⅲ组:rhBM P-2+珊瑚;Ⅳ组:胶原+rhBM P-2+珊瑚;Ⅴ组:M SC s+胶原+rhBM P-2+珊瑚。将其分别植入兔颅骨极限缺损处,术后8、16周行大体观察、X线片、HE染色及M 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比较骨缺损修复的情况。结果术后Ⅴ组材料与Ⅰ组修复颅骨极限缺损的效果相近,缺损区大体标本可见骨样组织充填,硬度与周边骨质相近,并与周边骨质形成明显骨融合;X线阻射程度高,16周时达80.45%±2.52%;组织学观察为板层状结构的新骨组织,空白孔隙区较少。Ⅳ组修复效果次之,Ⅲ组材料成骨能力较弱,Ⅱ组大部为半透明的纤维薄膜,缺损区界限清晰。结论胶原是rhBM P-2适宜的缓释载体,胶原及M SC s对促进复合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有重要意义。以M SC s+胶原+rhBM P-2+珊瑚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可成为一种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极限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支架骨修复羊髂骨极限缺损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楠 何惠宇 +1 位作者 胡杨 杨川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6期2859-2868,共10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有关组织工程骨材料及构建方法的研究持续升温,而临床上如何修复大面积骨缺损仍然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目的:对比观察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β-磷酸三钙材料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慢病毒载体转染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背景:目前国内外有关组织工程骨材料及构建方法的研究持续升温,而临床上如何修复大面积骨缺损仍然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目的:对比观察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β-磷酸三钙材料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慢病毒载体转染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骨对羊髂骨极限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体外诱导培养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第3代时,构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慢病毒载体。将转染及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支架骨材料、单纯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β-磷酸三钙材料回植入羊髂骨极限缺损模型(15mm×10mm×10mm),修复后4,8,12周末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慢病毒转染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的组织工程骨材料修复极限骨缺损优于未转染的细胞骨支架材料、单纯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及β-磷酸三钙材料;未转染的细胞骨支架材料优于单纯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与β-磷酸三钙材料组;单纯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降解速率大于β-磷酸三钙材料。结果提示,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慢病毒载体转染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载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符合骨修复的需求,既可以引导新骨形成,又不会妨碍骨组织的重建和塑型,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材料 极限缺损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慢病毒载体 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β-磷酸三钙材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细胞-膜片复合珊瑚支架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黄辉 张森林 +2 位作者 刘向辉 张林 张纯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和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构建的细胞-膜片包裹珊瑚支架后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能力。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兔MSCs悬液与同一供体来源的PRP混合,滴加到六孔培养板上...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和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构建的细胞-膜片包裹珊瑚支架后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能力。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兔MSCs悬液与同一供体来源的PRP混合,滴加到六孔培养板上,再滴加牛凝血酶溶液,形成凝胶样MSCs/PRP混合物,置于孵箱内培养。第1周用DMEM完全培养液,第2周用DMEM诱导培养液培养,形成细胞-膜片。将细胞-膜片取下后包裹珊瑚支架,植入供体兔颅骨直径15 mm的圆形缺损内,用自体颅骨和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8周和16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测量分析等,评价其骨修复效果。结果:培养的细胞-膜片厚约2 mm,呈半透明胶冻样,有较好的韧性和可操作性。细胞-膜片/珊瑚组修复兔颅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珊瑚修复组,在16周时得到完全的骨修复,与自体骨类似。结论:用MSCs和PRP在体外培养构建的细胞-膜片具有较强的成骨活性,包裹珊瑚支架后具有良好的骨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富血小板血浆 髓基质细胞 珊瑚 细胞膜片技术 极限缺损
下载PDF
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修复颅骨极限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陈鹏 刘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91-1195,共5页
目的检测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actic acid,nHAC/PLA)复合后形成的活性nHAC/PLA(active nHAC/PLA,AnHAC/PLA)修... 目的检测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actic acid,nHAC/PLA)复合后形成的活性nHAC/PLA(active nHAC/PLA,AnHAC/PLA)修复颅骨极限缺损的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体重2.0~2.5kg。制备直径为15mm的颅骨全层缺损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阳性对照组:缺损区植入自体髂骨;空白对照组: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阴性对照组:缺损区植入nHAC/PLA;实验组:缺损区植入AnHAC/PLA,每块AnHAC/PLA上平均吸附rhBMP-21.431mg。术后8、16周通过比较颅骨缺损区X线阻射面积占总缺损面积百分比、HE染色和Masson's三色法染色观察颅骨极限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8、16周,各组颅骨缺损区X线阻射程度,阳性对照组分别为67.21%±2.06%、86.48%±1.73%,空白对照组分别为5.84%±1.92%、9.48%±2.72%,阴性对照组分别为19.13%±2.51%、35.67%±3.28%,实验组分别为58.84%±2.55%、85.61%±3.36%。其中除16周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8、16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阳性对照组骨缺损区16周骨小梁较8周增宽,被大量骨组织充填;空白对照组8、16周骨缺损区均被纤维组织充填,无新骨生成;阴性对照16周骨缺损区为剩余材料与纤维组织充填,周边新骨较8周形成增多;实验组8周材料植入区为新生骨替代,16周新生骨呈板层状,缺损区材料残留较少,且周围可见较多成骨细胞。结论nHAC/PLA是rhBMP-2的良好载体,两者复合后制备的AnHAC/PLA具有良好骨形成能力,有望应用于临床上修复较大型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形成蛋白2 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 极限缺损
下载PDF
可注射间充质干细胞膜片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张蓉 高瞻 +1 位作者 倪前伟 王荣耀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评价使用可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膜片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成骨能力。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兔MSCs,使用成骨诱导培养液连续培养2周,形成细胞膜片。采用16只大白兔构建兔颅骨极限缺损模型,随机分... 目的:评价使用可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膜片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成骨能力。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兔MSCs,使用成骨诱导培养液连续培养2周,形成细胞膜片。采用16只大白兔构建兔颅骨极限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实验组,颅骨缺损处注射MSCs膜片;对照组,颅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8周和l2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及组织学检查分析其修复颅骨缺损的效果。结果:体外构建的MSCs膜片为细胞-细胞外基质聚合体,茜素红染色见膜片中细胞外基质内有钙化结节沉积,扫描电镜可见膜片内丰富的胶原纤维和矿化结节聚集。细胞膜片植入兔颅骨缺损,8周时形成组织工程骨,12周时缺损得到完全的骨修复,而对照组仅见纤维组织形成。结论:成骨性MSCs膜片具有良好的骨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膜片技术 极限缺损
下载PDF
磷酸钙/壳聚糖/小分子腺苷复合材料修复大鼠颅骨极限骨缺损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宇璠 宋兵 +4 位作者 廖哲霆 邓仲豪 吴德胜 冯舒皓 赵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6-722,共7页
目的观察新型生物复合材料在SD大鼠颅骨极限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为骨组织工程的相关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取18只8周龄的雄性SD大鼠,制作颅骨缺损直径达8 mm的圆形极限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入不同组,观察时间为12周。分组情况如下... 目的观察新型生物复合材料在SD大鼠颅骨极限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为骨组织工程的相关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取18只8周龄的雄性SD大鼠,制作颅骨缺损直径达8 mm的圆形极限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入不同组,观察时间为12周。分组情况如下:在颅骨缺损中植入单纯使用蒸馏水作为成形剂的8 mm直径的磷酸钙骨修复替代材料(CPC)支架材料(CPC对照组);在颅骨缺损中植入使用10%壳聚糖溶液作为成形剂的8 mm直径的CPC支架材料(CPC/CN组);在颅骨缺损中植入用10%壳聚糖液体作为成形剂并每个含有300μg小分子腺苷的8 mm直径的CPC支架材料(CPC/CN/AD组)。对标本进行X线、CT、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及相关的定量分析。结果 X线影像提示各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骨折线逐渐模糊,CPC/CN/AD组的骨缺损基本修复。CT结果也是如此。HE染色切片3组均未见急慢性炎症细胞,缺损中可见新生骨组织,新生骨内及周围可见散在的新生血管,新生骨面积百分数提示CPC/CN/AD组新生骨面积百分数显著大于CPC/CN组和CPC对照组(P<0.05),新生血管密度定量提示CPC/CN/AD组的新生血管密度均显著大于另外两组(P<0.05),但CPC/CN组与CPC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钙/壳聚糖/小分子腺苷复合材料与传统单纯磷酸钙骨修复替代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促成骨作用,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新型骨再生修复替代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小分子腺苷 极限缺损 再生修复
下载PDF
一种新型胶原屏障膜在大鼠颅骨极限骨缺损区屏障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钮春子 王鑫 +1 位作者 程浩德 李德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胶原膜在动物体内的屏障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颅骨双侧5 mm极限骨缺损(CSD)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覆盖新型胶原膜)、对照组(覆盖Bio-Gide胶原膜)、空白对照组(不覆盖膜)。术后4、8周取样,行Micro-CT扫描,分析重建影像及各... 目的:研究新型胶原膜在动物体内的屏障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颅骨双侧5 mm极限骨缺损(CSD)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覆盖新型胶原膜)、对照组(覆盖Bio-Gide胶原膜)、空白对照组(不覆盖膜)。术后4、8周取样,行Micro-CT扫描,分析重建影像及各骨参数,通过组织学HE染色观察新骨形成和膜的降解情况。结果:8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缺损区均有较连续的新骨形成,空白对照组只在缺损区边缘有新骨形成。4周时新型胶原膜结构完整,Bio-Gide膜降解显著;8周时新型胶原膜显著降解,而Bio-Gide膜基本丧失膜结构。结论:覆盖新型胶原膜可以促进大鼠颅骨CSD区新骨形成,其降解速率显著慢于Bio-Gide膜,新型胶原膜可能在体内发挥更持久的屏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膜 极限缺损(csd) 屏障作用 引导再生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鼠颅骨极限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力锋 方开秀 +7 位作者 许晓茹 任帅 谭乃文 李珍 邱林丛 马威 李德华 宋应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T2DM)大鼠颅骨极限骨缺损(CSD)的大小。方法:9周龄SD大鼠(体重300~320 g),用高脂高糖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将糖尿病大鼠及正常大鼠各随机分为4组(n=3),分...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T2DM)大鼠颅骨极限骨缺损(CSD)的大小。方法:9周龄SD大鼠(体重300~320 g),用高脂高糖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将糖尿病大鼠及正常大鼠各随机分为4组(n=3),分别于颅骨中央制备直径2、3、4、5 mm的骨缺损,术后8周取材,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测。结果:T2DM大鼠行颅骨缺损术后8周,直径2 mm的颅骨缺损愈合完全,X线阻射,组织学检测可见新骨生成良好;直径3、4、5 mm的颅骨缺损愈合不完整,X线透射,新骨生成不足。正常大鼠直径2、3、4 mm的缺损愈合完全,X线阻射,组织学检测可见新骨生成良好;直径5 mm的缺损未见愈合,X线透射,新骨生成较少。结论:T2DM大鼠颅骨极限骨缺损参考直径可定义为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极限缺损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应用外周血CD34^+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细胞膜片修复兔颅骨缺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光辉 王茜 +2 位作者 居兆钰 刘彦普 张浚睿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1-765,共5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CD34+细胞(PB-CD34+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共培养所得细胞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能力。方法:分离PB-CD34+Cs及BM-MSCs,建立2种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将共培养细胞诱导为膜片,复合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修复兔颅骨直径1... 目的:评价外周血CD34+细胞(PB-CD34+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共培养所得细胞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能力。方法:分离PB-CD34+Cs及BM-MSCs,建立2种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将共培养细胞诱导为膜片,复合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修复兔颅骨直径15 mm的圆形缺损(n=10),并设置单纯BM-MSCs组(n=10)及空白对照(n=5)。术后4、6、8周行CT扫描,术后8周取材,行组织学检查,评价骨修复效果。结果:成膜诱导14 d后获得细胞膜片,膜片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可操作性。影像学及组织学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共培养细胞组颅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单纯BM-MSCs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结论:共培养细胞有效地修复了兔颅骨极限缺损,其效果优于BM-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CD34+细胞 髓间充质干细胞 共培养 兔颅极限缺损 再生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修复骨缺损及骨整合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冰婷 贾莹珍 +2 位作者 刘志芳 宋媛 侯晓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2期8376-8381,共6页
背景:异种冻干骨具有很好的骨引导性及低抗原性,但骨诱导性相对较差;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很好的诱导成骨能力。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在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及骨整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 背景:异种冻干骨具有很好的骨引导性及低抗原性,但骨诱导性相对较差;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很好的诱导成骨能力。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在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及骨整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于双侧下颌无牙区造极限骨缺损模型。在两侧缺损区的近中、远中端骨壁各植入1枚钛螺纹钉,使种植体临近缺损侧无骨支持,右侧缺损区填压入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作为实验组;左侧缺损区填入异种冻干骨,作为对照组。植入4,8,12周后取完整下颌骨标本进行大体形态观察、植体扭矩测试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植入4周时,实验组可见新生血管,成骨细胞数量多,呈单层紧密排列在新生骨小梁的表面;对照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多,新生血管稀疏,成骨细胞及新生骨数量较实验组少。植入8周时,实验组见大量新生血管,骨小梁密集,呈网状连接,部分已逐渐融合成岛状;对照组新生血管较实验组少,骨小梁纤细,散乱。植入12周时,实验组新生骨组织成熟,骨小梁钙化程度高,可见形成板状新骨;对照组骨小梁融合成片,趋向成熟,但成熟度不及实验组。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种植体-骨结合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具有很好的骨修复与骨整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异种冻干 极限缺损 整合 引导再生
下载PDF
新型3D打印生物材料用于兔颅骨缺损修复重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孟杰 宗春琳 +3 位作者 张玉灿 伍言龙 刘彦普 刘亚雄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 :观察3D打印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改性材料(AP40mod)对颅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 :将AP40mod制成支架材料,羟基磷灰石/磷酸钙复合材料(HA-TCP)作为对照材料。27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并在颅骨上制备极限缺损并采取不同方法处理缺损... 目的 :观察3D打印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改性材料(AP40mod)对颅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 :将AP40mod制成支架材料,羟基磷灰石/磷酸钙复合材料(HA-TCP)作为对照材料。27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并在颅骨上制备极限缺损并采取不同方法处理缺损。A组为空白对照(制造全层缺损无任何植入物),B组为AP-40mod支架材料植入,C组为HA-TCP支架材料植入。植入后4、8、12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显微CT分析和组织学染色评价其成骨性能。结果:显微CT结果显示A组缺损区边缘向缺损内部有部分新骨形成且随着时间增加新骨逐渐增多,B组较C组材料吸收比率更高,材料与周围颅骨骨性结合更好,新骨形成更多。组织学观察显示,B组可见新的板层状骨组织、骨髓腔及骨细胞在AP40mod支架孔隙表面及内部形成。新骨的结构、成熟度、成骨量均较HA-TCP支架更好。结论:AP40mod材料在兔颅骨缺损中能与颅骨紧密结合,诱导新骨组织生成,能有效的修复颅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极限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骼瑞)修复动物骨缺损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越 田智泉 +4 位作者 王亮 姚阳 杨鹭 黄文涛 黄馨慧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观察煅烧牛骨(骼瑞)修复动物骨缺损的有效性。方法:分别建立犬牙槽骨缺损修复模型、SD大鼠和新西兰白兔颅骨极限缺损模型,对照组骨缺损不植入修复材料,实验组骨缺损中植入骼瑞,每个组取材6只动物。术后用HE染色、Micro CT、Masson... 目的:观察煅烧牛骨(骼瑞)修复动物骨缺损的有效性。方法:分别建立犬牙槽骨缺损修复模型、SD大鼠和新西兰白兔颅骨极限缺损模型,对照组骨缺损不植入修复材料,实验组骨缺损中植入骼瑞,每个组取材6只动物。术后用HE染色、Micro CT、Masson三色染色等方法观察缺损修复效果。结果:犬牙槽骨缺损修复8周后牙槽骨缺损修复良好。兔的颅骨修复实验中,实验组术后6周,煅烧骨颗粒周围有大量新骨形成。术后12周,骨缺损区新骨部分连接成片,已改建成板层骨,煅烧骨颗粒大多被新生骨包围。术后24周,新生骨成熟度进一步提高。SD大鼠颅骨缺损修复实验,术后8周,实验组骨缺损区域愈合,且填充修复区域的骨密度几乎接近于正常骨的骨密度。3种动物实验中,实验组骨缺损修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骼瑞材料对于骨缺损修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煅烧牛(骼瑞) 牙槽缺损修复 极限缺损修复
下载PDF
3D打印股骨近端弧形柄仿生假体重建股骨中上段超极限骨缺损保髋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
14
作者 盛宏涛 张瑀琦 +10 位作者 尤奇 龚涛军 李壮壮 何宣虹 唐凡 周勇 王一天 卢敏勋 罗翼 闵理 屠重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0-977,共8页
目的探索3D打印股骨近端弧形柄仿生假体的设计要点,评估将其应用于重建股骨中上段超极限骨缺损的手术要点和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2021年1月,17例患者接受了3D打印股骨干弧形柄仿生假体重建。男11例,女6例;年龄10~76岁,平均30.... 目的探索3D打印股骨近端弧形柄仿生假体的设计要点,评估将其应用于重建股骨中上段超极限骨缺损的手术要点和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2021年1月,17例患者接受了3D打印股骨干弧形柄仿生假体重建。男11例,女6例;年龄10~76岁,平均30.1岁。骨肉瘤9例,尤文肉瘤4例,软骨肉瘤2例,脂肪肉瘤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病程5~14个月,平均9.5个月。Enneking分期:ⅡB期16例,ⅢB期1例。根据X线片测量术前股骨头中心到人体正中线和髋臼顶点的距离,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弧形柄尖端到人体正中线和髋臼顶点的距离,以及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颈干角。通过X线片、CT和断层融合成像技术(Tomosynthesis-Shimadzu metal artefact reduction technology,T-SMART)评估骨-假体界面的骨整合状况及假体表面骨长入情况。随访患者生存状态、有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通过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评价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患者股骨切除长度为(163.1±57.5)mm,剩余股骨近端长度为(69.6±9.3)mm,股骨切除长度/股骨总长度百分比为38.7%±14.6%。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86个月,平均58.1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46个月死于肺转移,余16例患者无瘤生存。均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假体无菌性松动、假体断裂、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X线片和T-SMART评估未发现植入假体柄周围微动磨损,也无明显放射性透亮带,并且在所有柄中都发现了骨-假体界面上骨向内生长的射线学迹象。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弧形柄尖端到人体正中线和髋臼顶点的距离分别与术前股骨头中心到人体正中线和髋臼顶点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颈干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MSTS评分为(26.1±1.2)分,VAS评分为(0.1±0.5)分,均较术前[分别为(19.4±2.1)分和(5.7±1.0)分]显著改善(t=14.735,P<0.001;t=21.301,P<0.001)。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无需借助拐杖或其他助行器行走。结论3D打印股骨近端弧形柄仿生假体是股骨中上段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超极限骨缺损重建的有效方法,术中操作可靠,术后下肢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缺损 弧形柄 肿瘤 3D打印 假体 重建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胶复合脱蛋白小牛骨的成骨效果观察
15
作者 杨帆 陈建萍 王林红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5期1579-1583,共5页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胶(FG)复合脱蛋白小牛骨(DBBM)在兔颅骨极限骨缺损模型中的成骨效果。方法构建两种DBBM/FG复合材料,分别为Bio-oss/FG与HA/FG。将24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o-oss组、Bio-oss/FG组、HA组、HA/FG组、FG组和空白组...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胶(FG)复合脱蛋白小牛骨(DBBM)在兔颅骨极限骨缺损模型中的成骨效果。方法构建两种DBBM/FG复合材料,分别为Bio-oss/FG与HA/FG。将24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o-oss组、Bio-oss/FG组、HA组、HA/FG组、FG组和空白组,每组4只。构建兔颅骨极限骨缺损模型行骨修复手术,按照分组植入相应材料。术后4、8周分批处死新西兰兔,取出骨缺损区及其组织,各组骨片标本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及硬组织切片Mc-Neal染色观察成骨效果。结果术后4周时,Bio-oss/FG组的成骨效果优于Bio-oss组,HA/FG组的成骨效果优于HA组,且以上4组的成骨效果均优于FG组和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8周时,Bio-oss/FG组与Bio-oss组、HA/FG组与HA组的成骨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G在4周时明显促进了DBBM组的成骨作用,但8周时与单纯应用DBBM组无统计学差异,单纯应用FG不能促进成骨。结论FG复合DBBM修复骨缺损,可较好的填补DBBM塑形困难的缺陷,在术后早期有促进成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胶 脱蛋白小牛 极限缺损 效应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3D打印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的体内成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小元 李蕾 +3 位作者 张凯 李君 韩祥祯 何惠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5420-5426,共7页
背景:马鹿角粉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及机械性能良好的组织工程骨材料。采用细胞膜片技术、3D打印技术构建组织工程骨,可实现极限骨缺损的个性化治疗。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3D打印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骨支架修复羊下颌... 背景:马鹿角粉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及机械性能良好的组织工程骨材料。采用细胞膜片技术、3D打印技术构建组织工程骨,可实现极限骨缺损的个性化治疗。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3D打印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骨支架修复羊下颌骨极限缺损的能力及成骨效果。方法:全骨髓法培养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细胞膜片技术及3D打印技术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3D打印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的组织工程骨。取12只新疆阿勒泰大尾羊,随机分为术后1,2,3个月组,每组4只,于双侧下颌骨制备20 mm×3 mm×5 mm骨缺损,每组2只羊一侧植入细胞膜片复合3D打印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另一侧植入细胞膜片复合明胶海绵,每组另外2只羊,一侧植入细胞膜片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另一侧植入细胞膜片复合明胶海绵。植入1,2,3个月末处死实验动物,取下颌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锥形束CT、组织学观察及RT-PCR检测相关成骨指标。结果与结论:①锥形束CT观察:第1,2个月末,细胞膜片复合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骨缺损区呈稀薄云雾状,支架吸收较多,细胞膜片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吸收相对较少;第3个月末,细胞膜片复合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有大量的新骨形成,密度接近周围骨质,但细胞膜片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骨缺损区未长满,骨密度较低。细胞膜片复合明胶海绵组3个月内变化均不明显,均没有新骨生成;②组织学观察:第3个月末,与其他两组相比,细胞膜片复合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支架材料吸收较多,可见骨小梁排列规则及成熟板状骨,细胞膜片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也有少量新骨形成,细胞膜片复合明胶海绵组3个月内变化均不明显;③RT-PCR检测:细胞膜片复合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骨桥蛋白、骨钙蛋白、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在第3个月时成骨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高;④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3D打印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的组织工程骨能够修复羊下颌骨极限骨缺损,可满足羊颌骨实验性缺损的修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膜片 3D打印 马鹿角粉 丝素蛋白 聚乙烯醇 极限缺损
下载PDF
珊瑚羟基磷灰石圆柱体骨传导能力的初步动物研究
17
作者 姚钟雄 徐淑兰 邵军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8年第2期57-60,80,共5页
目的:通过将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圆柱体植入大白兔股骨远中极限骨缺损中,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圆柱体新骨的形成情况,为种植体植入的时机提供参考。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在兔子股骨远中干骺端植入4... 目的:通过将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圆柱体植入大白兔股骨远中极限骨缺损中,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圆柱体新骨的形成情况,为种植体植入的时机提供参考。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在兔子股骨远中干骺端植入48块珊瑚羟基磷灰石,在4周、8周、12周时分别处死8只,行大体标本观察和组织学分析;对照组,饲养至12周时全部处死,行相应分析。结果:实验组24只大白兔均愈合良好,4周时仅植入物边缘有少量新骨形成,8周时植入物中心有明显新生骨长入,12周时植入物边缘与中心新骨形成均增加。实验组新生骨面积百分比,4周与8周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周与12周时无明显差别。对照组缺损中心仅有少量炎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长入,无骨组织形成。结论: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圆柱体植入兔子股骨远中极限骨缺损中后愈合良好,8周时骨块中心有新骨显著形成,此时,适合种植体的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羟基磷灰石圆柱体 极限缺损 面积百分比 传导性
下载PDF
含锌磷酸三钙陶瓷促进骨质疏松大鼠下颌骨极限缺损修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永清 杨苗苗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409-414,共6页
目的评价含锌生物材料对于骨质疏松骨修复的作用。方法通过摘除成年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去势)的方法建立下颌骨骨质疏松动物模型,12周后检测模型成功后,建立下颌骨极限缺损模型,随后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含锌磷酸三钙陶瓷(Zn-TCP... 目的评价含锌生物材料对于骨质疏松骨修复的作用。方法通过摘除成年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去势)的方法建立下颌骨骨质疏松动物模型,12周后检测模型成功后,建立下颌骨极限缺损模型,随后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含锌磷酸三钙陶瓷(Zn-TCP/HA),对照组植入双相磷酸钙陶瓷(β-TCP),空白对照组不植入材料。在植入材料1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通过骨密度仪测试证实去势大鼠的下颌骨有骨质疏松发生;材料植入骨缺损部位12周后,通过影像学检查、生物力学检测以及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锌离子能够加速和改善骨质疏松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极限缺损 下颌
原文传递
3D打印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体内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蕾 刘小元 +3 位作者 张凯 韩祥祯 周琦琪 何惠宇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966-971,共6页
目的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SF/PVA/n-HA)支架与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PVA/n-HA)支架并用细胞膜片包裹后回植到动物体内,研究并探讨SF/PVA/n-HA与PVA/n-HA支架的降解性能。方法将SF/PVA/n-HA支架与PV... 目的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SF/PVA/n-HA)支架与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PVA/n-HA)支架并用细胞膜片包裹后回植到动物体内,研究并探讨SF/PVA/n-HA与PVA/n-HA支架的降解性能。方法将SF/PVA/n-HA支架与PVA/n-HA支架分别植入羊下颌骨内,在术后1、2、3个月处死实验动物,取出支架所在部位下颌骨,行影像学观察、HE染色观察、实时定量PCR(RT-PCR),探讨两种支架在体内降解情况的区别以及降解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1)影像学结果:SF/PVA/n-HA支架组与PVA/n-HA支架组可见骨缺损处低密度影均减小,而二者相比,SF/PVA/n-HA支架组低密度影范围较小,高密度影部位也较PVA/n-HA支架明显。(2)HE染色结果:SF/PVA/n-HA支架组在前两个月仍可见部分支架残余,支架周围前两个月可见炎性细胞,3个月末炎性逐渐消退,可见明显骨陷窝。(3)RT-PCR:同一时间不同材料比较,SF/PVA/n-HA支架组与PVA/n-HA支架组相比,IL-1、IL-6、M-CSF、NFATc1四种因子表达趋势相近。在术后1、2个月,SF/PVA/n-HA支架组四种因子的mRNA表达量均高于PVA/n-HA支架组;术后3个月,四种因子mRNA表达量SF/PVA/n-HA支架组均低于PVA/n-HA支架组(P<0.05)。结论SF/PVA/n-HA支架具有一定的降解性能,且在降解过程中,能促进破骨相关因子IL-1、IL-6、M-CSF、NFATc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体内降解 极限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