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水浊积水道体系构型模式研究——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研究区为例 被引量:51
1
作者 林煜 吴胜和 +4 位作者 王星 路瑶 万琼华 张佳佳 张义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0-520,共11页
深水浊积水道体系作为重要的油气储集体受到世界油气行业的重点关注。目前,针对浊积水道体系构型模式的研究,国外学者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有大量科学问题有待解决,表现为:①已有的构型级次划分方案还不完善,并且缺乏对不同级次水道... 深水浊积水道体系作为重要的油气储集体受到世界油气行业的重点关注。目前,针对浊积水道体系构型模式的研究,国外学者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有大量科学问题有待解决,表现为:①已有的构型级次划分方案还不完善,并且缺乏对不同级次水道单元的明确定义;②已有的构型模式研究极少涉及单一微相及其内部规模;③已有的构型模式研究远未达到定量或半定量程度。相比国外,国内的相关研究则尚处在探索阶段,科学成果甚少。为此,笔者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某深水研究区为例,利用丰富的高品质资料,开展了浊积水道体系的定量—半定量构型模式研究。研究表明,浊积水道体系的构型单元可划分为7级,其中3~5构型单元分别为:单一水道、水道复合体、水道复合体组合。单一水道的宽深之间呈正相关对数关系,内部砂体以垂向加积形式分布于轴部。依据岩石相垂向充填特征,单一水道可分为4类,不同类型的单一水道具有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依据外部形态与边界特征,水道复合体组合可分为限制性与非限制性2类,其内部的水道复合体具有5种分布样式。水道复合体的宽深之间整体呈正相关幂函数关系,但在弯曲段和顺直段的规律不尽相同。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浊积水道体系的地质理论,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此类油气田的勘探开发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水道 构型模式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充填样式 定量关系
下载PDF
湖盆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储层构型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长组野外露头为例 被引量:31
2
作者 付晶 吴胜和 +1 位作者 王哲 刘钰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74-4182,共9页
应用野外露头资料,通过选取与物源方向近于垂直观察剖面的精细描述、测量和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河、仕望河露头延长组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分流河道储层构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按其分... 应用野外露头资料,通过选取与物源方向近于垂直观察剖面的精细描述、测量和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河、仕望河露头延长组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分流河道储层构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按其分布位置和成因可分为主干分流河道(包括深切分流河道)、汊道和末端分流河道3种类型;除深切分流河道外,主干分流河道、汊道和末端分流河道砂体宽度、厚度呈正相关的双对数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7,即三者宽厚比相近,而深切分流河道宽厚比较小;其内部充填样式包括垂向加积充填和侧向加积充填2种,以垂向加积充填为主,且可进一步分为水平状、同心状和心滩—水道充填3种;分流河道存在侧向拼接—垂向切叠式、侧向拼接—垂向叠加式和孤立式3种复合叠置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浅水三角洲 分流河道 定量关系 构型模式
下载PDF
西非陆坡区深水复合水道沉积构型模式 被引量:28
3
作者 赵晓明 吴胜和 刘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2,共6页
依据浅层高频地震和深层钻井资料,通过分析地震相外部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特征以及相干体属性地层切片,对西非陆坡深水区复合浊积水道的沉积构型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非陆坡深水区复合浊积水道沉积构型模式可概括为复合水道间的垂... 依据浅层高频地震和深层钻井资料,通过分析地震相外部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特征以及相干体属性地层切片,对西非陆坡深水区复合浊积水道的沉积构型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非陆坡深水区复合浊积水道沉积构型模式可概括为复合水道间的垂向叠置模式和侧向叠置模式、复合水道内部单一水道间的平面迁移模式和剖面迁移模式;复合水道间的垂向叠置模式包括孤立式、叠加式和切叠式3种类型,侧向叠置模式包括叠合式和分离式两种类型;复合水道内部单一水道间存在侧向和沿古流向两种迁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陆坡区 复合水道 单一水道 构型模式
下载PDF
东辛油田营13断块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式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卫 路智勇 牛栓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37,共5页
为明确辫状河沉积体系不同级别的建筑结构特征,更好地指导开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在河流相沉积界面分级体系的指导下,将东辛油田营13断块辫状河沉积分为6级储层构型界面,并确定3—6级储层构型界面的成因及分布特征。根据储层构型界面的... 为明确辫状河沉积体系不同级别的建筑结构特征,更好地指导开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在河流相沉积界面分级体系的指导下,将东辛油田营13断块辫状河沉积分为6级储层构型界面,并确定3—6级储层构型界面的成因及分布特征。根据储层构型界面的级别不同,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河道砂体叠置模式分析、储层构型要素分类及心滩坝内部解剖等多种方法,将研究区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式由大到小划分为辫状河复合砂体、河道砂体、河道砂体内部及心滩坝内部4种不同级别。营13断块东二段发育4期辫状河复合砂体,可以划分为深切大面积叠置型、浅切小面积叠置型、非下切交错叠置型、非下切层状叠置型以及孤立型共5类辫状河河道砂体储层构型模式。在辫状河河道砂体内部发育河道充填、顺流增生、砂质底形、砂席和溢岸细粒沉积共5种储层构型要素,而心滩坝由辫状河河道砂体内部最重要的顺流增生构型要素构成,其内部储层构型呈现明显的顺流加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储层界面 储层构型模式 储层要素 心滩坝
下载PDF
阵发性洪水条件下辫状河型冲积扇构型研究: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代白杨河冲积扇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纪友亮 张月 +14 位作者 周勇 计璐璐 任红燕 郭姗姗 高晨曦 马铮涛 刘笑语 刘大卫 段小兵 桓芝俊 高崇龙 郭瑞婧 庞传梦 孙佳 杨栋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5-276,共22页
白杨河冲积扇是由阵发性洪水期的碎屑流沉积物与间洪期辫状河沉积物组成的复合型冲积扇,其构型与碎屑流扇的构型和河流型扇的构型有很大的不同。本研究选取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干旱气候下发育的现代白杨河冲积扇作为解剖实例,对103个天然... 白杨河冲积扇是由阵发性洪水期的碎屑流沉积物与间洪期辫状河沉积物组成的复合型冲积扇,其构型与碎屑流扇的构型和河流型扇的构型有很大的不同。本研究选取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干旱气候下发育的现代白杨河冲积扇作为解剖实例,对103个天然剖面和9个人工大型探槽进行了详细测量,在沉积微相及不同级别的沉积构型的观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阵发性洪水条件下间歇性辫状河型冲积扇体的地貌单元的演化过程和沉积构型特征,研究不同流态的阵发性洪水条件下各种建造和改造机制,明确受阵发性洪水控制的间歇性辫状河型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建立了其沉积构型模式。认为:在洪水期,阵发性洪流(碎屑流)形成席状化的片流(或片洪)沉积,在洪退期,随着洪水强度的减弱,又转变为辫流沉积,而在间洪期,仍有持续的辫状流体(牵引流)在限制性的水道中流动,并对洪水期的碎屑流沉积物进行改造,形成了限制性的(条带状的)辫状河道沉积,2个时期的沉积物在时空上频繁叠置,形成了一种更加复杂的沉积构型。该模式对油田地下冲积扇砂砾储集层的成因识别、预测及对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洪水 洪水期 间洪期 辫状河冲积扇 沉积 构型模式
下载PDF
深水浊积朵叶储层构型模式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林煜 吴胜和 +4 位作者 王星 赵晓明 凌云 路瑶 张佳佳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97-1204,共8页
深水沉积是世界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国外学者针对深水沉积的构型模式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研究对象多为浊积水道,而对于浊积朵叶的关注则甚少。为此,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区块地下储层和中国甘南西秦岭地区某深水露... 深水沉积是世界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国外学者针对深水沉积的构型模式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研究对象多为浊积水道,而对于浊积朵叶的关注则甚少。为此,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区块地下储层和中国甘南西秦岭地区某深水露头作为原型,采用地震相分析、地震沿层切片、露头观察描述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分级次开展了浊积朵叶的构型模式研究。研究表明,浊积朵叶的构型单元可划分为7级,其中3~5构型单元分别为:单一朵叶、复合朵叶和朵叶体系。朵叶体系由多个复合朵叶叠置而成。复合朵叶内部发育树枝状的下切水道,底部发育块体搬运沉积,其常常对下伏地层有明显侵蚀。单一朵叶由受平行、亚平行界面约束的多期板状砂岩垂向加积而成,依据其内部沉积特征的差异,可进一步分为近朵叶端、中朵叶端和远朵叶端3部分。通过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浊积朵叶的地质理论,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此类油气田的勘探开发风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朵叶 构型模式 发育样式 充填样式
原文传递
克拉玛依油田冲积扇构型及剩余油控制模式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晓光 贺陆明 +4 位作者 吕建荣 张强 戴勇 郑胜 苏海斌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4期493-496,共4页
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典型冲积扇沉积油藏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密闭取心岩心、测井及动态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露头观察,应用Miall储层构型理论与层序地层学,对冲积扇砂砾岩体进行层次结构解剖,划分了7个级次的构型... 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典型冲积扇沉积油藏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密闭取心岩心、测井及动态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露头观察,应用Miall储层构型理论与层序地层学,对冲积扇砂砾岩体进行层次结构解剖,划分了7个级次的构型界面、4类亚相、7类5级构型单元、9类4级构型单元和10类3级构型单元;详细描述了不同构型单元的规模及物性特征,建立了砾岩储层冲积扇构型模式;分析了构型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本研究为冲积扇剩余油评价和挖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提高整个克拉玛依油田冲积扇砂砾岩油藏开发效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冲积扇 构型模式 单元特征 空间展布 剩余油 克拉玛依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庆探1井区山1段储层砂体构型发育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雷 余威 +3 位作者 陈江萌 张建伍 马占荣 井向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81,93,I0005,共14页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庆探1井区山1段为目的层位,以研究区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学、岩石学及测井相等方法,分析庆探1井区山1段岩相、构型表征、砂体叠置关系及发育特征等,建立砂体构型模式。结果表明:庆探1井区山1段共识别9种岩...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庆探1井区山1段为目的层位,以研究区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学、岩石学及测井相等方法,分析庆探1井区山1段岩相、构型表征、砂体叠置关系及发育特征等,建立砂体构型模式。结果表明:庆探1井区山1段共识别9种岩相类型;其储层内部构型界面可划分为单层微相复合体(复合河道带)、单一微相复合体(单一河道带)、单一微相(单砂体)、砂坝增生体、岩石相、层系(纹层组)6级;共识别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及沿岸滩坝砂体3个Ⅳ级构型单元的单砂体,以及3种砂体叠置方式——切叠式、拼接式和孤立式;平面上,砂体主要以点状、条带状和面状展布;庆探1井区山1段沉积期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动力较弱、河流携砂能量小,形成近源缓坡型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该结果为陇东地区山1段储层内部构型研究和气藏精细描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 界面 储层 构型模式 山1段 庆探1井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曲流河点坝储层构型表征与剩余油分布模式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珏 高兴军 周新茂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4,共12页
研究区为大港油田港东一区明化镇组曲流河沉积,利用区内丰富的岩心、测井等资料,通过单井识别、井间对比等方法,对研究区曲流河沉积储层构型进行三维构型精细解剖。结果表明:曲流河点坝内呈剖面楔状、平面新月状、由下至上物性变差的侧... 研究区为大港油田港东一区明化镇组曲流河沉积,利用区内丰富的岩心、测井等资料,通过单井识别、井间对比等方法,对研究区曲流河沉积储层构型进行三维构型精细解剖。结果表明:曲流河点坝内呈剖面楔状、平面新月状、由下至上物性变差的侧积砂体,侧积模式包括侧向加积及顺流加积并影响点坝内砂体的分布;侧积泥岩夹层呈叠瓦状斜列构成点坝"半连通体";整个复合河道内部在平面上受废弃河道的遮挡或半遮挡,呈现弱连通—不连通;点坝内部的剩余油集中在油层顶部及侧积层上部,受侧积层影响很大,同时还受到点坝侧积模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构型模式 地质知识库 侧积泥岩夹层 剩余油 大港油田
下载PDF
基准面旋回控制的河流相储层差异构型模式:以山西大同侏罗系露头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伟 岳大力 +4 位作者 李健 刘瑞璟 郭长春 王文枫 张海娜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977-3988,共12页
我国河流相储层大多已进入开发后期,急需表征内部复杂构型分布,但目前河流相差异构型模式及控制因素研究还很薄弱,油田区构型表征模式指导不够.因此,以山西大同露头为研究对象,采用露头精细描述与测量、GR测定、粒度分析等方法建立了河... 我国河流相储层大多已进入开发后期,急需表征内部复杂构型分布,但目前河流相差异构型模式及控制因素研究还很薄弱,油田区构型表征模式指导不够.因此,以山西大同露头为研究对象,采用露头精细描述与测量、GR测定、粒度分析等方法建立了河流相储层差异构型模式.研究认为:基于砂地比、古水深将露头区划分为9个短期、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中期基准面旋回不同位置河型差异明显;随着基准面升高与河型的转化,由狭长状心滩坝转变为正常的心滩坝,再过渡窄带状心滩坝或点坝的组合样式,最后演变为马蹄状点坝;3种河型砂坝(心滩坝或点坝)厚度与宽度、砂坝宽度与河道宽度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可为相似露头构型分析提供借鉴,亦可为相似油田区构型精细表征提供模式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构型模式 河流相储层 野外露头 大同盆地 油气地质
原文传递
陆坡海底水道类型与沉积构型模式——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的深水研究区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蔺鹏 吴胜和 +2 位作者 王高飞 胡光义 于欣雨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2-1144,共13页
海底水道是深水油气地质研究的热点,其复杂多变的内部结构制约了该类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陆坡区为例,利用三维地震、测井和岩心资料,分析了典型水道与同期陆坡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弥补研究区面积有限的不足,建立了陆... 海底水道是深水油气地质研究的热点,其复杂多变的内部结构制约了该类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陆坡区为例,利用三维地震、测井和岩心资料,分析了典型水道与同期陆坡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弥补研究区面积有限的不足,建立了陆坡海底水道沉积构型分布与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两种典型海底水道。侵蚀型水道以大型下切谷为边界,两侧不易形成天然堤,具有相对顺直的平面形态,内部可出现由碎屑流向浊流的过渡。沉积型水道以多个水道复合体的包络线为边界,两侧天然堤相对发育,弯曲度通常较高,内部主要为浊流沉积。地形坡度和搬运距离是海底水道沉积构型的两点主控因素。地形坡度越大,重力流能量越强,导致海底水道对下伏地层的侵蚀能力越强,细粒物质不易溢出水道形成天然堤。搬运距离较近处,水道内部可先后发育碎屑流和浊流沉积;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水道中碎屑流沉积物减少。故侵蚀型水道多出现于地形坡度较陡的陆坡近端,而沉积型水道常发育于地形平缓的陆坡远端。由于搬运距离较近,理想的侵蚀型水道体系内部依次发育碎屑流水道复合体(强制海退早期)、富砂质浊积水道复合体(强制海退晚期)和浊积水道-天然堤复合体(低位期),反映了一次完整的海平面升降旋回。沉积型水道由于远离物源,较少受到强制海退早期碎屑流沉积的影响,水道体系主要由搬运能力较强的浊积水道-天然堤复合体(强制海退晚期+低位期)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水道 沉积 陆坡演化 构型模式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原文传递
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单砂体构型特征——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_(1)亚段为例
12
作者 马立民 宋宝顺 +3 位作者 余成林 张振宇 李庆 岳大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I0001,共17页
陆相断陷湖盆扇三角洲沉积具有相变快、砂体接触关系复杂的特点。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1亚段为例,根据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单砂体构型特征,建立扇三角洲前缘三维构型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扇三角... 陆相断陷湖盆扇三角洲沉积具有相变快、砂体接触关系复杂的特点。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1亚段为例,根据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单砂体构型特征,建立扇三角洲前缘三维构型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溢岸及水下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类型。单砂体侧向拼接主要有4种样式,即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拼接型、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拼接型、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型、泥岩分隔型。垂向上,单层单砂体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上河下坝”叠置、多期河道叠置及多期河口坝叠置3种样式。平面上,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呈条带状或交织条带状展布,交织条带状砂体由多个单一条带状的单砂体组成。扇三角洲河口坝较发育,位于河口坝的上部,下切河口坝,发育“河在坝上走”的模式。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介于2.00~6.30 m,宽度介于57.65~499.20 m,平均宽厚比约为41∶1;单一河口坝砂体厚度介于2.26~9.60 m,宽度介于106.26~651.00 m,平均宽厚比约为73∶1;单一溢岸砂体厚度介于0.60~3.46 m,宽度介于40.08~136.35 m,平均宽厚比约为25∶1。单砂体接触关系不同是井间连通性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结果为南堡凹陷剩余油挖潜及优化开发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小湖盆 扇三角洲前缘 构型模式 单砂体 储层 南堡凹陷
下载PDF
构型模式控制下的曲流河多尺度地质建模研究——以胜利油田史南区块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仕臻 林承焰 任丽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2-562,共11页
曲流河河道迁移频繁导致点坝及点坝砂体内部侧积层发育复杂化,不同尺度构型单元的分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增加了地质建模的难度.该文通过对现代沉积实例开展剖析并与精细地质研究相结合,确定了研究区曲流河构型发育模式,建立不同尺度发... 曲流河河道迁移频繁导致点坝及点坝砂体内部侧积层发育复杂化,不同尺度构型单元的分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增加了地质建模的难度.该文通过对现代沉积实例开展剖析并与精细地质研究相结合,确定了研究区曲流河构型发育模式,建立不同尺度发育的构型单元地质知识库,提出构型模式控制下的多尺度地质建模方法——分两个级次开展多点地质统计建模.首先针对点坝砂体级次建模,利用基于过程的非条件模拟手段获取和筛选与研究区储层发育认识相匹配的训练图像,建立全区模型;然后针对点坝砂体内部级次建模,选取密井网井区,采用不同位置处的旋转方位角约束控制侧积层的发育程度,建立局部模型.最后,利用井点数据吻合度以及生产动态数据,开展模型的可靠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好地建立与井点相匹配的多尺度随机地质模型,实现了井间点坝和侧积层分布的合理预测,模型吻合度提高至92.7%,研究成果对国内外类似油田的构型地质建模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构型模式 训练图像 多点地质统计学 地质建模 曲流河
原文传递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沉积构型模式 被引量:8
14
作者 万琼华 刘伟新 +3 位作者 王华 衡立群 王宇辰 高永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32-1742,共11页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南海珠江口盆地油田群的主要储层类型。虽然大量学者开展了辫状河三角洲构型研究,但是关于低级次水下分流河道演化过程、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模式、砂体规模及叠置样式的研究极少。以南海珠江口盆...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南海珠江口盆地油田群的主要储层类型。虽然大量学者开展了辫状河三角洲构型研究,但是关于低级次水下分流河道演化过程、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模式、砂体规模及叠置样式的研究极少。以南海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典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例,以测井小井距连井分析、连续取心段以及现代沉积为指导,对水下分流河道进行了定量-半定量构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的构型单元可划分为10级,其中4~6构型单元分别为:复合分流河道(河道间砂坝)组合、复合分流河道(河道间砂坝)、单一分流河道(河道间砂坝)。单一河道宽度介于200~500m之间,深度为3~7m;复合河道具有不同的叠置样式,包括垂向孤立式(A)、垂向叠加式(B)、侧向叠加式(C)、无序叠加式(D),随着湖盆构造演化与物源条件的变化,水下分流河道叠置样式由A-B-C-D逐渐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凹陷 构型模式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叠置样式
原文传递
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 被引量:57
15
作者 牛博 高兴军 +3 位作者 赵应成 宋保全 张丹锋 邓晓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100,共12页
研究区位于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内,为中国目前井网密度最大的区域,井网密度可达280口/km2。以该地区P1-3小层辫状河砂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工区内丰富的井资料,通过对辫状河心滩坝砂体中落淤层进行单井识别和构型界面井间对比预测,对该地区... 研究区位于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内,为中国目前井网密度最大的区域,井网密度可达280口/km2。以该地区P1-3小层辫状河砂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工区内丰富的井资料,通过对辫状河心滩坝砂体中落淤层进行单井识别和构型界面井间对比预测,对该地区地下辫状河储层砂体及其内部构型进行了精细解剖。完善了辫状河砂体构型6级层次划分方案,总结出辫状河砂体具有以"心滩坝顺流平缓前积、垂向多期增生体加积"为特点的构型沉积模式。以此为基础对辫状河储层中夹层(主要是落淤层)的产状和平面几何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落淤层地质知识库。最终建立了研究区内基于三级构型界面的三维地质模型,为全区辫状河储层砂体解剖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构型模式 落淤层 地质知识库 建模 密井网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干旱型冲积扇储层内部构型特征 被引量:17
16
作者 冯文杰 吴胜和 +3 位作者 印森林 张莉 李俊飞 夏钦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9-234,共16页
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为例,综合现代沉积、岩芯、露头、密井网等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深入解剖干旱型冲积扇内部构型。以冲积扇相带划分为基础,构建7~9级构型要素分级体系,明确构型要素的成因、规模及样式,建立精细的干旱型冲积扇构型模... 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为例,综合现代沉积、岩芯、露头、密井网等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深入解剖干旱型冲积扇内部构型。以冲积扇相带划分为基础,构建7~9级构型要素分级体系,明确构型要素的成因、规模及样式,建立精细的干旱型冲积扇构型模式。研究表明:①根据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等特征将冲积扇依次划分为槽流、片流、辫流及径流4个相带;②槽流带主体为宽带状槽流沉积体,由多期槽流砾石体垂向叠置而成,单期槽流砾石体顶部在间洪期受到小股牵引流侵蚀改造,发育网状的流沟系统;③片流带主体为扇状片流砂砾体,由多期片流朵体侧向—垂向复合而成,朵体顶部披覆的泥质夹层是稳定的渗流屏障;④辫流带主体为宽带状辫流水道,由洪水水道和间洪水道两种单一水道侧向复合而成,洪水水道规模较大、侧向迁移频繁、切割叠置关系复杂、物性较好,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极易形成水窜通道,而间洪水道规模较小,侧向切叠程度较低、物性也较差;⑤径流带主体为漫流细粒沉积,在漫流细粒沉积的背景上发育径流水道,其水道规模小、物性差且易尖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三叠系 干旱冲积扇 相带分布 构型模式与规模
下载PDF
坳陷湖盆湖底扇储层单砂体构型——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屈雪峰 王武荣 +5 位作者 谢启超 岳大力 刘建 吴胜和 张雪婷 胡嘉靖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0-867,共18页
重力流沉积是目前国际沉积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相比于海底扇储层,湖底扇储层单砂体构型的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定量构型模式研究鲜有报道。综合应用岩芯、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6油层组进行了砂体构型解剖... 重力流沉积是目前国际沉积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相比于海底扇储层,湖底扇储层单砂体构型的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定量构型模式研究鲜有报道。综合应用岩芯、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6油层组进行了砂体构型解剖,明确了湖底扇内部单砂体构型特征。结果表明:湖底扇中共识别了6种构型单元类型,即主水道、分支水道、朵叶主体、朵叶侧缘、水道间及朵叶间。基于直井和水平井的单砂体边界识别标志,完成了单砂体边界划分,明确了湖底扇朵叶体由多个单一朵叶体补偿叠置而成,补偿叠置样式受控于短期基准面旋回变化。单一朵叶体在平面上呈舌状,近端略窄,远端略宽,最大宽度与最大厚度之间成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宽厚比为100~160。基于构型解剖成果,建立了坳陷湖盆湖底扇的三维构型模式。研究成果对油田后期开发方案调整及剩余油分布的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单砂体 定量规模 叠置样式 三维构型模式 长6油层组 合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表征——以辽河西部凹陷于楼为例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珏 陈欢庆 +2 位作者 周俊杰 周新茂 杜宜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8,共9页
为了更深入认识储层空间展布及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应用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通过识别不同级次的构型界面,对辽河西部凹陷A区块于楼油层的储层构型进行了精细刻画,总结了单砂体在侧向、垂向及平面上的构型模式。研究认为:单砂体侧向可分... 为了更深入认识储层空间展布及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应用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通过识别不同级次的构型界面,对辽河西部凹陷A区块于楼油层的储层构型进行了精细刻画,总结了单砂体在侧向、垂向及平面上的构型模式。研究认为:单砂体侧向可分为孤立型、对接型、切叠型3种构型模式,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砂、水下分流河道间泥及前缘席状砂等5种四级构型要素;单砂体垂向构型可分为削截式水下分流河道、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孤立式河口砂坝、多期叠加式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的叠置等5种模式;单砂体的平面组合可分为孤立条带状河道、交织条带状河道、连片状河道等3种模式;正韵律层为蒸汽驱的优选层段、平面上呈孤立条带状的层段,可以考虑分层注气;部署注气井和采油井时,应优选连通性较好的构型结构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前缘 储层 界面识别 构型模式 储层非均质性
下载PDF
断陷湖盆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解剖——以东辛油田营66断块沙二段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瑞香 王延章 +3 位作者 孔雪 车雄伟 邴欣 戴厚柱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70,共6页
东辛油田营66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砂体发育频繁,非均质性强,剩余油分布复杂。文中采用层次分析法及建筑结构要素法,对辫状河三角洲进行了详细剖析,识别出层状砂砾岩、交错层理中砂岩、波状层理细砂岩等6种岩相,划分... 东辛油田营66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砂体发育频繁,非均质性强,剩余油分布复杂。文中采用层次分析法及建筑结构要素法,对辫状河三角洲进行了详细剖析,识别出层状砂砾岩、交错层理中砂岩、波状层理细砂岩等6种岩相,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主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河口坝主体和坝缘等4个3级构型单元。早期阶段,河道分岔频繁,河道下切河口坝,形成"河在坝上走"的沉积模式;中期阶段,河道分支由岔口分流向河道侧向决口演变;晚期阶段,河道侧向决口明显增多,主河道侧向侵蚀叠置。根据储层解剖分析,建立了区内辫状河三角洲储层近端—中端—远端构型模式,可为后期剩余油的挖潜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 组合 储层 构型模式 辫状河三角洲
下载PDF
干旱条件下冲积扇的沉积构型和演化过程:基于水槽模拟实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一杰 夏瑞 +4 位作者 郑云柯 刘晨虎 于斌 吕峻岭 冯文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81-1094,共14页
利用延时相机以及3D激光扫描仪等设备,通过水槽实验获得了74组扇面地貌数据,并采用定量化的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精细的沉积学分析,明确了干旱条件下冲积扇的沉积演化过程及其控制的沉积构型。研究表明:(1)干旱条件下冲积扇沉积演化过... 利用延时相机以及3D激光扫描仪等设备,通过水槽实验获得了74组扇面地貌数据,并采用定量化的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精细的沉积学分析,明确了干旱条件下冲积扇的沉积演化过程及其控制的沉积构型。研究表明:(1)干旱条件下冲积扇沉积演化过程中水动力、水流样式、扇体增生规律等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根据这些差异将整个模拟实验分为早期、中期、晚期3个阶段。(2)实验早期,扇体水动力较强,主控沉积作用为片流沉积,根据片流沉积的分布范围,可将其分为整体片流沉积和局部片流沉积。(3)实验中期,扇体中远端水动力及扇面扩大速率均有所减小,主控沉积作用为非限定性水道,主要沉积体为朵体沉积,非限定性水道主要分布在近源端,而朵体主要分布在水道末端的开阔地带。(4)实验晚期,受巨大的扇体影响,水动力进一步减小,主控沉积作用为限定性水道沉积。(5)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具有明显3层结构的干旱条件下冲积扇沉积构型模式,其中底层是片流朵体复合体、中层为非限制性水道与末端朵体复合体、顶层是水道和小型末端朵体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沉积特征 水槽模拟实验 定量沉积学分析 构型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