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式互动视角下重动句中动宾结构的界面互动研究
1
作者 武仲波 王馥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3-89,97,共8页
在句法语义界面互动视角下,探究汉语重动句中动宾结构的界面互动特征及其在意义构建中的功能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宾语的认知功能。研究发现,重动句中的动宾结构多是惯用词或离合词充当,在语义上多表达抽象性、类属性事件概念,充当... 在句法语义界面互动视角下,探究汉语重动句中动宾结构的界面互动特征及其在意义构建中的功能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宾语的认知功能。研究发现,重动句中的动宾结构多是惯用词或离合词充当,在语义上多表达抽象性、类属性事件概念,充当话题成分。重动句中的宾语O通常是无指性的,个体化程度低、排斥实指,在功能上是给所述动词的含义增添“具体说明”,发挥了范围限定和概念激活的作用。重动句在动宾结构和宾语上的特征体现了认知经济性原则对语言使用的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互动 重动句 动宾结 界面互动
下载PDF
从构式互动看多义同构类新兴修辞构式——以“A和B之间,隔着/了一个C”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曹春静 吴春相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27-134,共8页
文章从构式互动的角度出发,以"A和B之间,隔着/了一个C"为例,考察新兴修辞构式与语法构式、新兴修辞构式之间形成的双重多义同构关系,并探讨其多义同构关系产生的机制与动因。新兴修辞构式"A和B之间,隔着/了一个C"... 文章从构式互动的角度出发,以"A和B之间,隔着/了一个C"为例,考察新兴修辞构式与语法构式、新兴修辞构式之间形成的双重多义同构关系,并探讨其多义同构关系产生的机制与动因。新兴修辞构式"A和B之间,隔着/了一个C"可以表示条件或差距,这两种构式义的形成与构式组构成分之间的互动、构式与组构成分之间的互动密切相关。构式的双重多义同构关系是不同认知域之间互动、概念整合与指称转喻之间互动的结果,主要受陌生化与熟知化两种修辞建构方式互动运作以及具象画面与抽象语义互动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互动 多义同 概念整合 指称转喻 修辞动因
下载PDF
汉语评价结构“(这)很+NP”的构式互动解读
3
作者 吴骏良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78-83,共6页
本文基于语言模因论,探讨了构式互动与模因、语言、语用和认知的关系。研究发现"(这)很+NP"构式是基于典型构式"很+AP"在新社会历史条件下衍生出来的非典型句法构式。在构式互动中,模因是互动的实现形式,语言使用... 本文基于语言模因论,探讨了构式互动与模因、语言、语用和认知的关系。研究发现"(这)很+NP"构式是基于典型构式"很+AP"在新社会历史条件下衍生出来的非典型句法构式。在构式互动中,模因是互动的实现形式,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能力是构式互动实现的前提。语言使用者为追求语言表达的新异性,对典型构式进行了形式上的仿拟。因此,名词结构得以代替形容词结构进入了构式,进而形成了非典型构式"(这)很+NP"。本文探讨了非典型构式和典型构式互动的理据性,并据此提出了评价构式的互动模式框架,为进一步认识副名结构提供了一个补充性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很+NP” 构式互动 非典型 语言模因论
下载PDF
词汇——构式互动视阈下的“副名”构式信息增值
4
作者 李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4,44,共5页
依托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阐释了现代汉语中新奇"副名"构式信息增值的认知机制。从词汇——构式互动视角,阐述了"互动构式语法"新的分析模型,突出"副名"构式研究中副词、名词以及"副词+X"... 依托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阐释了现代汉语中新奇"副名"构式信息增值的认知机制。从词汇——构式互动视角,阐述了"互动构式语法"新的分析模型,突出"副名"构式研究中副词、名词以及"副词+X"构式内在互动关系,提出副词及"副词+X"构式对名词的压制致使其语义功能游移,而名词语义功能游移的概念基础则是标号概念和标类概念的二元对立,这是"副名"构式语义信息增值的来源;而转喻认知则为其语义信息增值提供了认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名” 语法 信息增值 词汇-构式互动
下载PDF
主观减量构式“浅X一下”研究--基于构式互动观
5
作者 黄佩锦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浅X一下”是主观减量构式,构式义为言者对自身的动作行为或状态做出反事实的主观减量性陈述,带有纡尊降贵的戏谑效果。从构式互动观来看,“浅X一下”的构式义及构式用法在构式与构件的互动下浮现,构件对构式义具有凸显作用。在各构件... “浅X一下”是主观减量构式,构式义为言者对自身的动作行为或状态做出反事实的主观减量性陈述,带有纡尊降贵的戏谑效果。从构式互动观来看,“浅X一下”的构式义及构式用法在构式与构件的互动下浮现,构件对构式义具有凸显作用。在各构件互动下,构式发生量的整合,整合过程可以看作是构式中量性元素在主观上投射产生新的量表达式的过程,整合结果为主观双重减量后的小量。构式互动中,常项“浅”的功能发生扩展,由低量程度副词语法化为减量程度副词;计量层次发生转移,由客观事物转移到语言本身。“浅X一下”在构式与构式群的互动中生成,涉及“群际互动”和“网络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减量 “浅X一下” 构式互动 量的整合
下载PDF
互动视角下“作为NP,(S)VP”构式的身份构建与商议
6
作者 崔言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5-81,共7页
文章结合互动构式语法和语用身份论,使用剧本语料,就“作为NP,(S)VP”构式对身份的构建与商议进行了分析。构式与构式互动层面,通过比较,突出了“作为”构式能并举多重侧面身份的特点。构式与构件互动层面,对前人提出的一些构件准入限... 文章结合互动构式语法和语用身份论,使用剧本语料,就“作为NP,(S)VP”构式对身份的构建与商议进行了分析。构式与构式互动层面,通过比较,突出了“作为”构式能并举多重侧面身份的特点。构式与构件互动层面,对前人提出的一些构件准入限制作了重新论证,分析了该构式如何引介突显身份、明确身份和虚构身份。小句互动、乃至后续话语与“作为”构式互动层面,论述了交际事件中,“作为”小句不是单向地影响后续小句,而是与后续小句相互影响、彼此支撑,体现出交际双方就身份作出的协商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NP (S)VP” 互动语法 语用身份 身份建与商议
下载PDF
汉语会话中列举表达的构式属性
7
作者 乔雪玮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72,共14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汉语会话中列举表达的构式属性。首先,会话中列举表达的核心意义和形式具备规约化的匹配关系,是共享的群体知识,具备构式的本质属性。其次,列举表达在会话中普遍嵌入的序列性环境是其外部结构,与其阐释或构建上位...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汉语会话中列举表达的构式属性。首先,会话中列举表达的核心意义和形式具备规约化的匹配关系,是共享的群体知识,具备构式的本质属性。其次,列举表达在会话中普遍嵌入的序列性环境是其外部结构,与其阐释或构建上位概念范畴的意义具有整体的匹配关系,形成内外嵌套的互动构式。第三,会话中列举项之间的平行耦合关系体现出列举具备临时构式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举 概念范畴 平行性 互动 ‧临时
下载PDF
坦言构式“说心里话”的话语功能及形成机制与动因
8
作者 丁思彦 丁石生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8期661-669,共9页
本文在互动构式语法的框架下,深入探讨了坦言构式“说心里话”的话语功能、形成机制及其动因。首先,本文着眼于互动交际的语境,通过分析说话人与信息之间的隐私关联以及听说双方的互动程度,来系统梳理和归纳“说心里话”的话语功能。接... 本文在互动构式语法的框架下,深入探讨了坦言构式“说心里话”的话语功能、形成机制及其动因。首先,本文着眼于互动交际的语境,通过分析说话人与信息之间的隐私关联以及听说双方的互动程度,来系统梳理和归纳“说心里话”的话语功能。接着,基于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从组合性和整合性两个角度,详细描述了其形成机制。组合机制主要体现在各构件特征的结构化组合上,而整合机制则涵盖了组块化、分布环境的影响、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等多个方面。最后,进一步阐释了“说心里话”构式形成的动因。这主要包括合作原则的制约作用、主观化和交互主观化的影响,以及高频使用所带来的推动力。In the framework of interactive construction grammar, this paper deeply discusses the discourse function,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motivation of the frank construction “speaking from the heart”. First, focusing on the context of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we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and summarize the discourse function of “speaking from the heart” by analyzing the privacy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degree between the listening and listening parties. Then, based on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we describe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in detail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mposition and integration. The combination mechanism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structural combination of component features, while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covers many aspects, such as grouping, distribution environment influence, de-categorization and re-categorization. Finally, we further explain the motiv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eaking from the heart”. This mainly includes the restrictive role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the influence of subjectivism and interactive subjectivism, and the driving force brought by high frequency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言 “说心里话” 话语功能 机制 动因 互动语法
下载PDF
唐代“教”字兼语构式的语法化——基于互动构式语法观的考察
9
作者 孟敬皓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79-86,共8页
汉语“教”字句是能表使役和被动的兼语构式,唐代是其由使役句语法化为被动句的初始阶段。本文将互动构式语法观熔铸到特殊句式的语法化研究之中,以更精准地考察“教”字兼语构式在唐代的语法化表现及相关动因,并更谨慎地界定其语法性... 汉语“教”字句是能表使役和被动的兼语构式,唐代是其由使役句语法化为被动句的初始阶段。本文将互动构式语法观熔铸到特殊句式的语法化研究之中,以更精准地考察“教”字兼语构式在唐代的语法化表现及相关动因,并更谨慎地界定其语法性质。“教”字兼语构式在唐代之前的表达式为“NP_(1)+教+NP_(2)+V+NP_(3)”,大多表示教授义或指令义,到唐代则变化为“NP_(3)+(NP_(1))+教+NP_(2)+V”。考察发现,唐代“教”字兼语构式有两个显著特征:“教”的施事NP_(1)的消显、V的受事NP_(3)的话题化。前者来源于前代“教”字构式中NP_(1)可因语境隐去的用法,后者的出现受两方面因素,即动词V的句法-论元配比,以及受事NP_(3)的语篇功能及其相关句法操作的影响,其中后一因素涉及话题延续性的作用、句子成分的等同删除以及语句对比或对举关系的凸显。它们属于构式组构成分在句法、语义和语篇界面所涉的制约和互动,推动“教”字句发生构式变化。唐代“教”字兼语构式在句法关系、论元角色的自主程度上不符汉语典型被动句的特征,底层结构的表现显示它尚未彻底完成重新分析,故不宜界定为典型被动句,从语法性质上看只能断定其已语法化为一个受事主语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教”字兼语 语法化 互动语法
下载PDF
构式语法研究的新探索——《形式和意义互动的句式系统研究——互动构式语法探索》序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毓林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5期699-702,共4页
施春宏教授新著《形式和意义互动的句式系统研究——互动构式语法探索》以形式和意义的互动关系为研究的立足点,系统考察了汉语句式系统中若干特殊句式(动结式、"把"字句、动词拷贝句、新"被"字式)的构造过程和语... 施春宏教授新著《形式和意义互动的句式系统研究——互动构式语法探索》以形式和意义的互动关系为研究的立足点,系统考察了汉语句式系统中若干特殊句式(动结式、"把"字句、动词拷贝句、新"被"字式)的构造过程和语法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精致还原主义∕精致整体主义方法论原则和互动-派生分析模式的构式分析新路径——"互动构式语法"。本文从三个方面概括了该书的主要创新之处:研究内容上体现出的突破性;理论构建上体现出的创新性;研究路径上所展示的科学精神和哲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春宏 互动语法 系统 和意义 互动-派生分析模
下载PDF
构式双名互动认知语用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江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0-74,共5页
构式双名互动,是在构式内部,两个名词利用构式所赋予的权利进行互相压制,并通过这种压制将互相之间的某些特征赋予给对方,使之产生非此不有的含义。文章研究了构式双名互动的可能性,并以一些汉语熟语构式为例进行了语用分析,结论认为有... 构式双名互动,是在构式内部,两个名词利用构式所赋予的权利进行互相压制,并通过这种压制将互相之间的某些特征赋予给对方,使之产生非此不有的含义。文章研究了构式双名互动的可能性,并以一些汉语熟语构式为例进行了语用分析,结论认为有特别用意的构式双名互动是构式压制与词汇压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语用修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名互动 压制 语用修辞 特征映射
下载PDF
试论轻贬义构式“还不是X”
12
作者 朱铭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9-115,共7页
基于互动构式语法,结合互动构式语法精致还原主义的分析方法,着重分析非否定用法的“还不是X”形式意义之间的互动联系,得出“还不是X”构式非否定用法的形成与轻贬含义的浮现受到构件“还”与分布位置的影响,也受到主观化与互动语境的... 基于互动构式语法,结合互动构式语法精致还原主义的分析方法,着重分析非否定用法的“还不是X”形式意义之间的互动联系,得出“还不是X”构式非否定用法的形成与轻贬含义的浮现受到构件“还”与分布位置的影响,也受到主观化与互动语境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不是X” 轻贬 互动语法 机制 动因
下载PDF
构式三观: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 被引量:57
13
作者 施春宏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5,共15页
构式语法将构式视为一种规约化的知识,这决定了如何认识构式的内涵和范围及构式网络特征。构式语法将语言交际当作构式知识建构和使用的过程,构式既是使用的产物,也是使用的单位,还是使用的方式。互动是构式生成和运作的基本机制,构式... 构式语法将构式视为一种规约化的知识,这决定了如何认识构式的内涵和范围及构式网络特征。构式语法将语言交际当作构式知识建构和使用的过程,构式既是使用的产物,也是使用的单位,还是使用的方式。互动是构式生成和运作的基本机制,构式的形成和发展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进行构式形义特征的分析中,需要倡导这样一种精致还原主义/精致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立足整体,重视还原,强化多重互动关系的整合机制分析。构式语法为我们认知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因此可以将构式观念由内而外逐层推展,充分发挥构式语法观念的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知识观 用法观 互动 互动语法 精致还原主义
下载PDF
构式“负责+X”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柴闫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8期125-128,共4页
本文研究构式"负责+X"。根据构式的句法和语义特点,概括其语义为"交际驱动下主观表达对自己或他人的低标准和例外要求"。基于网络报刊、百度搜索和新媒体(新浪微博)语料,本文对变项构件"X"作定量和定性... 本文研究构式"负责+X"。根据构式的句法和语义特点,概括其语义为"交际驱动下主观表达对自己或他人的低标准和例外要求"。基于网络报刊、百度搜索和新媒体(新浪微博)语料,本文对变项构件"X"作定量和定性分析。构式中"负责"表达"责任"的语义弱化,变项构件"X"的语义特征可概括为[-事件][-责任][+状态]/[+属性];构式"负责+X"有两个标记,一是对比结构:A负责X1,B负责X_2,;二是副词标记"只(需)""……就好""只(需)……就好"。构式"负责+X"的形成是词汇和构式在语境中相互作用的结果,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有两个:一是"责任"焦点的主观性转移;二是特定情境的重新解读;三是程式化表达易于模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责+X 词汇与构式互动 语义 认知
下载PDF
构式网络的运作:在互动中互塑 被引量:7
15
作者 施春宏 《世界汉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共21页
随着理论探索和应用分析的逐步深入,构式语法已经发展成为主流语言学理论之一。然而,目前的构式语法研究仍以对具体构式的形义特征及其演变过程的分析为主体,对构式网络尤其是构式联结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此,本文讨论构式网络运作的基... 随着理论探索和应用分析的逐步深入,构式语法已经发展成为主流语言学理论之一。然而,目前的构式语法研究仍以对具体构式的形义特征及其演变过程的分析为主体,对构式网络尤其是构式联结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此,本文讨论构式网络运作的基本原理和机制,以此考察构式网络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进而探索互动构式语法的理论空间。文章在定位构式和构式语法基本属性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将构式网络运作的基本原理概括为形义匹配性、经验适应性、价值调变性三个方面,将构式网络运作的基本机制概括为互动机制、压制机制、反馈机制三种类型。文章着重讨论了构式网络的多重互动方式以及构式创新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文章指出,构式网络是在互动互塑中更新迭变,形成动态适应的复杂性系统。构式语法的互动互塑观具有普遍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原理 机制 互动 互塑 复杂适应系统 互动语法
原文传递
对Goldberg认知构式语法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可 王文斌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0-58,共9页
本文在研读Goldberg(1995,2006)两部理论著作的基础上,就国内学界对构式语法理论所持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反思、探讨和澄清,并讨论学界目前尚未引起足够关注的部分理论细节,内容主要涉及构式的定义及构式义的来源、动词与构式的互动过程... 本文在研读Goldberg(1995,2006)两部理论著作的基础上,就国内学界对构式语法理论所持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反思、探讨和澄清,并讨论学界目前尚未引起足够关注的部分理论细节,内容主要涉及构式的定义及构式义的来源、动词与构式的互动过程、构式间的承继联接关系等三个方面。本文主要有五点看法:1)对于构式的定义,学界目前普遍关注其非推导性特征,而忽视其使用特征;2)各类抽象程度不同的构式的构式义来源于语言使用中的抽象概括;3)动词与构式在互动过程中,动词义与构式义不发生熔合;4)按照意义的本质不同,词项与抽象构式应当区别为两种不同的理论实体,"词汇与句子构成连续统关系"这一说法并不抹杀这一本质;5)在构式间的承继联接关系中,多义联接与隐喻扩展联接难以界定,实例联接与子部分联接的定义模糊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动词与互动 熔合 承继联接
下载PDF
语言生成视角下的语法研究:动趋构式群“X + V出 + Y”的生成机制
17
作者 邬鹏 《现代语言学》 2019年第1期78-91,共14页
本文运用还原主义和实证主义观念,探讨了现代汉语动趋构式群“X + V出 + Y”的生成过程及生成机制,认为语用需求、概念结构、概念成员的语言实现度、句法语义规则及隐喻是该类构式生成的重要动因,这些因素形成一种互动机制,促发了构式... 本文运用还原主义和实证主义观念,探讨了现代汉语动趋构式群“X + V出 + Y”的生成过程及生成机制,认为语用需求、概念结构、概念成员的语言实现度、句法语义规则及隐喻是该类构式生成的重要动因,这些因素形成一种互动机制,促发了构式的生成。本文提出,对语言的句法语义研究可以结合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从语言生成方面着手,探求语言在生成过程中是如何分化为多种复杂形式的,语言生成机制的研究能够从根本上解释语言句法语义功能的复杂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机制 言语加工 互动语法 概念结 隐喻
下载PDF
“整个一个X”构式生成机制研究:互动构式语法视角
18
作者 张艳华 边婷婷 《华夏文化论坛》 2023年第4期159-167,共9页
文章基于互动构式语法理论,挖掘“整个一个X”构式特征及其内部的多重互动关系,探讨其生成机制。分析发现,“整个一个X”具有全量义特征,可分化为两个子构式,分别具有指称与陈述的语用功能。“整个”与“一个”的互动叠合是构式形成的... 文章基于互动构式语法理论,挖掘“整个一个X”构式特征及其内部的多重互动关系,探讨其生成机制。分析发现,“整个一个X”具有全量义特征,可分化为两个子构式,分别具有指称与陈述的语用功能。“整个”与“一个”的互动叠合是构式形成的语义基底;构式体与空槽成分的互契凸显两个子构式的差异;构式与构式之外实现了互动互选;两个子构式的互动类推实现互补发展;构式的句法和语义、语义和修辞、语体和功能也实现了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个一个X” 生成机制 多重互动 全量义 互动语法
原文传递
汉语“词库-构式”互动的语法描写体系及其教学应用” 被引量:25
19
作者 袁毓林 詹卫东 施春宏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5,共9页
本文介绍课题"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意合特征研究与大型知识库和语料库建设"的主要研究内容:剖析汉语语法不依赖形态来组织语法结构的意合性特点,揭示汉语语法的意合机制;展示其技术路线和方法特点:在认知语言学、配价语... 本文介绍课题"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意合特征研究与大型知识库和语料库建设"的主要研究内容:剖析汉语语法不依赖形态来组织语法结构的意合性特点,揭示汉语语法的意合机制;展示其技术路线和方法特点:在认知语言学、配价语法和论元结构理论、生成词库论、构式语法等当代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系统的关于汉语语法的"词库—构式"互动的描写体系;同时研究和开发跟汉语语法的"词库—构式"互动体系相配套的多层次的大型语料库和可视化知识库,并研究这种语法体系和知识库怎样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中,从而形成全新的基于"词库—构式"互动体系的汉语国际教育的理念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意合特征 “词库一互动 语料库和知识库
原文传递
互动视角下“走+A”构式承继理据探索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建萍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5,共10页
现代汉语"走+A"结构,在句法层面不能分析成典型动补结构,其语义无法从"走"与A推导而出,故为构式。其原型构式为趋向义"走+N_(目的地)",经由"走+N_(目标)"通过认知域投射承继而来,构式互动为其... 现代汉语"走+A"结构,在句法层面不能分析成典型动补结构,其语义无法从"走"与A推导而出,故为构式。其原型构式为趋向义"走+N_(目的地)",经由"走+N_(目标)"通过认知域投射承继而来,构式互动为其内在承继机制。构式家族群存在边缘构式与原型构式的共性承继和边缘异化。"走+A"边缘构式具有动词性与形容词性两端漂移的句法特征。而"走跌"和"走扬"的出现,说明"走+N"趋向义构式家族群具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A” 构式互动 承继 动形漂移 扩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