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标记性对举构式的构式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艳芳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55-157,共3页
汉语格式化对举格式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可以界定这种格式是一种典型的对举构式。文章立足于此类构式,从构式特点、构式义两个方面对此类对举构式进行分析,希望进一步推动此类对举格式的研究。
关键词 标记性 对举 构式特点
下载PDF
论俄汉语被动句语义实质及其构式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彭玉海 王洪明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3年第1期47-55,91,共10页
俄汉语被动句语义实质存在显著差异。俄语被动句倾向于客观、中立,而汉语被动句主观评价性突出,这些差异相应形成其语义向构式层面的句法投射,并会对二者构式特点、类型和功能产生影响。本文旨在对俄汉语被动句语义实质对其构式语言性... 俄汉语被动句语义实质存在显著差异。俄语被动句倾向于客观、中立,而汉语被动句主观评价性突出,这些差异相应形成其语义向构式层面的句法投射,并会对二者构式特点、类型和功能产生影响。本文旨在对俄汉语被动句语义实质对其构式语言性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重点分析俄汉语被动构式的语义、语用、交际—情态、认知等方面的特点,以期从构式维度深化俄汉语被动句相关语义、句法理论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汉语被动句 语义实质 构式特点 影响 语义句法研究
下载PDF
新兴构式“X千万条,Y第一条”多维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马苏阳 雷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138-143,共6页
2019年,"X千万条,Y第一条"结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当年的网络流行语之一。根据语料分析发现:"X千万条,Y第一条"结构对称,容易上口;构式中"条"与X、Y搭配灵活,提高了这个构式的适应性,"X千万条,Y... 2019年,"X千万条,Y第一条"结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当年的网络流行语之一。根据语料分析发现:"X千万条,Y第一条"结构对称,容易上口;构式中"条"与X、Y搭配灵活,提高了这个构式的适应性,"X千万条,Y第一条"成为一种修辞构式。其含义突破了字面的意思,整个构式语义需要重新解读为"在众多存在的X当中,Y是最重要的",表达的语义重心是后一个分句。说话者通过夸大背景X,而使焦点Y的重要性得到凸显,其认知机制符合人们对世界感知的"图形——背景"心理模式和人们对语言使用的社会认知语用机制。该构式广泛地被使用于新闻标题、广告、标语等领域,给人警示、建议、提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千万条 Y第一条 构式特点 认知 语用
下载PDF
“得无XP乎”的构式语义特征和形成机制探究
4
作者 雷金瑾 《中关村》 2024年第2期114-115,共2页
“得无XP乎”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疑问句式。常译为“莫非……吗?”或“该不会……吧?”其整体意义与语素意义相去稍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一句式承载的语义也不止如此。本文从构式语法出发,以历史的视角对“得无XP乎”的语义特征和形成... “得无XP乎”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疑问句式。常译为“莫非……吗?”或“该不会……吧?”其整体意义与语素意义相去稍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一句式承载的语义也不止如此。本文从构式语法出发,以历史的视角对“得无XP乎”的语义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考察,以加深对古汉语构式特点的认识,推动相关古汉语语法化规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整体意义 语素意义 疑问句 构式特点 语义 古汉语 语义特征
原文传递
“有一种X叫Y”构式的多维考察 被引量:27
5
作者 吉益民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5-60,共6页
"有一种X叫Y"是一种新兴流行话语模。根据模槽X与Y的语义关系特点,该构式大致可以分为"X同Y异"、"X异Y同"、"X异Y异"三种类型。构式整体语义功能出现非范畴化变异,有修辞化演变趋势。文本标题... "有一种X叫Y"是一种新兴流行话语模。根据模槽X与Y的语义关系特点,该构式大致可以分为"X同Y异"、"X异Y同"、"X异Y异"三种类型。构式整体语义功能出现非范畴化变异,有修辞化演变趋势。文本标题是其主要分布场域,模因论、认知驱动和网络语境是其主要生成动因。此外,该构式研究还可以为语法/修辞接口研究、语言软性规范和现代汉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一种X叫Y” 构式特点 语义功能 生成动因
原文传递
构式语法视角下的汉语逆向性搭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佳 王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44,共5页
汉语逆向性搭配是指褒义形容词与贬义程度补语构成的述补结构,其整合语义是对褒义程度的加强,主要有两种构式形式(1)"A+补语+(了)",如"美死了";(2)"A+得+补语",如"好得要死"。文章从构式语法... 汉语逆向性搭配是指褒义形容词与贬义程度补语构成的述补结构,其整合语义是对褒义程度的加强,主要有两种构式形式(1)"A+补语+(了)",如"美死了";(2)"A+得+补语",如"好得要死"。文章从构式语法的视角把逆向性搭配研究限定在汉语程度补语与形容词的搭配范围之内,首先从句法、语义以及语用三个方面对逆向性构式的特点进行了阐释;其次指出,逆向性构式的成立是受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的双向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性搭配 构式特点 压制 词汇压制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on of Combination Characteristic of Damage Location and Intensity in Arch Using Wavelet Coefficient
7
作者 Liangyan Cheng Guilin Li +1 位作者 Zhenhua Nie Hongwei Ma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0年第6期16-20,共5页
Arch is a typical complex structure comparing with beam and plate in bridge system.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 combining the crack location with the crack intensity in arch. Initially, the first... Arch is a typical complex structure comparing with beam and plate in bridge system.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 combining the crack location with the crack intensity in arch. Initially, the first four displacement modes of intact and different damaged arch are simulated and the displacement mode changes are obtained. Next, the wavelet transformation is applied to the displacement mode changes in arch and wavelet coefficients at damage loci are picked. Finally, the damage index including damage location and damage intensity in arch is provided and plot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avelet coefficient module maximum of mode changes can be the damage indicator and is influenced by damage location and damage intensity. The damage indicator is proportional to the damage intensity and present monotonic trend according to damage location which depend on the mode order. At the same time, the large modulus maximum corresponds to small damage combination of location and intensity in the first four m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age detection wavelet analysis arch structure damage combination.
下载PDF
时间从句「V‐ない前に」的功能用法研究
8
作者 仇虹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6年第3期75-82,共8页
时间从句「V‐ない前に」从意义上看,与「V‐る前に」相近,常被看作冗余否定。但是,「V‐ない前に」强调的已不再限于时间,也包括状态和条件,其中隐含着说话者的主观性评价。按照说话者对事件的主观倾向性,「V‐ない前に」在构句方面的... 时间从句「V‐ない前に」从意义上看,与「V‐る前に」相近,常被看作冗余否定。但是,「V‐ない前に」强调的已不再限于时间,也包括状态和条件,其中隐含着说话者的主观性评价。按照说话者对事件的主观倾向性,「V‐ない前に」在构句方面的功能可分为事实说明、积极建议、消极评价三类。对于已发生的事件多表现为事实说明的功能,对于未发生的事件说话者则从正面或反面进行积极建议或消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ない前に 功能用法 构式特点 主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