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多功能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构筑和微尺度解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敬海峰 宇博 +6 位作者 周兴伟 刘尚 张彩 刘红艳 宋可心 邹旭 张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9-74,共26页
相对于贵金属电催化剂制作成本高、地球储量稀少、电化学稳定性低等缺点,制备廉价、能量转换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环境友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是推动能源存储和转换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电催化过程中电催化析氢反应(Hydrogen Ev... 相对于贵金属电催化剂制作成本高、地球储量稀少、电化学稳定性低等缺点,制备廉价、能量转换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环境友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是推动能源存储和转换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电催化过程中电催化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电催化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及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这三个重要反应类型,概述了水裂解和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机制,同时归纳了单功能电催化剂、双功能电催化剂、多功能电催化剂及其他电化学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方法、相互关系和各自功能特点。借助先进的电子显微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电子能量损失谱仪等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重点对其表面形貌、结构、内部成分、元素分布等相关信息进行解析。从提供更丰富的缺陷空位、潜在活性位点、优化界面相互作用、增大电化学比表面积、形成协同效应等方面,分析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电催化剂的电导率、增强稳定性的相关机理,以期为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贵金属电催化剂 构筑化学 电催化析氢反应 电催化析氧反应 氧还原反应
下载PDF
延髓内脏带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饶志仁 鞠躬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1期2247-2256,共10页
1990年以来,作者及其同事们先后发现在大鼠、猴和人胎儿延髓中尾段存在1条从背内侧穿行网状结构至腹外侧的弧形带状区,称之为延髓内脏带(MVZ),并采用多种技术方法(例如Golgi染色法,Nissl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三重... 1990年以来,作者及其同事们先后发现在大鼠、猴和人胎儿延髓中尾段存在1条从背内侧穿行网状结构至腹外侧的弧形带状区,称之为延髓内脏带(MVZ),并采用多种技术方法(例如Golgi染色法,Nissl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三重标记方法和神经生理学技术等)对MVZ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初步了解MVZ的形态学特点和生理机能,证明延髓生命中枢在MVZ内。现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并结合其他学者的文献资料,对MVZ的位置、形状和范围,细胞构筑和化学构筑特点,传入、传出纤维联系及性质以及重要的生理机能作一综合介绍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内脏带 形态学 细胞构筑 化学构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