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三角带的概念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瑞瑞 张岳桥 +2 位作者 董树文 徐先兵 许怀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7-329,共13页
构造三角带通常发育于褶皱冲断带中,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构造三角带具有多种几何形态和命名,其中,阿尔伯达型构造三角带具有普遍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构造三角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并结合实际地质情... 构造三角带通常发育于褶皱冲断带中,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构造三角带具有多种几何形态和命名,其中,阿尔伯达型构造三角带具有普遍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构造三角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并结合实际地质情况,许多学者对构造三角带的演化提出了多种运动学模型和成因解释,本文介绍了2个运动学模型和单斜推进模式。影响构造三角带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滑脱层、地层能干性差异、同构造沉积、剥蚀等。由于其内部构造的复杂性,三角带的地震剖面品质一般较差。而利用地震模拟和生长地层的方法可以在地震剖面上帮助识别出构造三角带。国内的地震勘探表明,中国西部挤压盆地中广泛发育三角带构造。文中列举了中国西部盆地中发育的构造三角带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三角带 双重构造 褶皱冲断带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三角带冲断系统样式在龙门山北段、米仓山、大巴山地区应用探讨
2
作者 王麒翔 李忠权 +2 位作者 曾庆 陈又麟 陈敏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24期143-146,共4页
三角带是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一种构造样式,研究它的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一方面有助于解释褶皱冲断带向前陆扩展的运动学,另一方面能够为地震剖面的解释工作提供现实的范例,有助于促进油气勘探的成功率。本文主要以龙门山北段,米仓山,大巴... 三角带是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一种构造样式,研究它的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一方面有助于解释褶皱冲断带向前陆扩展的运动学,另一方面能够为地震剖面的解释工作提供现实的范例,有助于促进油气勘探的成功率。本文主要以龙门山北段,米仓山,大巴山为例,介绍三角带在三山中的应用。我们结合地表剖面、地震剖面与前人资料的对比解释,对各地区三角带发育可能性进行了分析。龙门山地区在矿山梁发现有三角带发育;在米仓山山前带三角带很发育;大巴山地区没有解释出三角带构造,野外勘察中发现有Ⅰ型三角带。龙门山、大巴山山前冲断带主要属于薄皮构造,主要以滑脱层跃迁式推覆,米仓山属于厚皮基底卷入构造,这可能也是米仓山三角带构造特别发育的原因之一。此外,印支晚期三山反转造山运动形成的三角带构造也可能被后期的构造运动所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三角带 龙门山北段 米仓山 大巴山 逆冲推覆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构造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吴李泉 郑玉梅 +1 位作者 曹代勇 魏迎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40,共3页
千米桥潜山是黄骅坳陷最典型的新生古储型油气藏 ,恢复潜山古构造是认识其油气藏特征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运用地质力学方法研究潜山内幕构造之后认为 ,该潜山的形成基础是古生界印支期宽缓复背斜 ,在燕山期挤压构造作用下形成由逆冲叠瓦... 千米桥潜山是黄骅坳陷最典型的新生古储型油气藏 ,恢复潜山古构造是认识其油气藏特征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运用地质力学方法研究潜山内幕构造之后认为 ,该潜山的形成基础是古生界印支期宽缓复背斜 ,在燕山期挤压构造作用下形成由逆冲叠瓦扇和反冲断层构成的三角带内幕构造 ,抬升受侵蚀形成潜山主体 ,喜马拉雅期的两次右旋拉张使潜山掀斜定型 ,晚第三纪以来发生整体热沉降 ,潜山两侧凹陷沙三段生成油气向潜山侧向运移成藏。图 4参 4(吴李泉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潜山 构造特征 油气成藏 途径 逆冲断层 三角带构造
下载PDF
川西安县构造的变形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卫星 李书兵 +2 位作者 罗啸泉 刘树根 王睿婧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7,2,共7页
安县构造由于山地条件和地质结构复杂等原因,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构造存在多解性。前人多采用基底卷入的前展式逆冲叠瓦构造模型进行解释;结合露头与钻井资料分析认为逆冲三角带的构造模型更加科学、合理。安县构造自北西向南东可分为3个... 安县构造由于山地条件和地质结构复杂等原因,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构造存在多解性。前人多采用基底卷入的前展式逆冲叠瓦构造模型进行解释;结合露头与钻井资料分析认为逆冲三角带的构造模型更加科学、合理。安县构造自北西向南东可分为3个构造带:北川-映秀断层至安县-灌县断层之间的叠瓦构造带、安县-灌县断层下盘的山前隐伏带和坳陷内部弱变形带。山前隐伏带以发育逆冲三角带构造为特征,垂向上具有分层变形特征,自上而下可分为4个体系,即侏罗系、中-下三叠统外来推覆体、中-下三叠统滑脱层之上的须家河组1、2、3段和中-下三叠统滑脱层之下的古生界。安县构造在晚三叠世以安县-灌县断层活动为代表,逆冲推覆强烈并有较大的水平收缩变形量;晚侏罗世至新生代水平收缩变形量相对小而基底隆升明显,白垩纪末构造已基本形成,新生代构造继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县构造 前展式逆冲叠瓦构造 逆冲三角带构造 安县-灌县断层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