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西山南部中生代早期的构造变形相和古地热异常 被引量:9
1
作者 宋鸿林 朱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02-310,共9页
北京西山房山变质核杂岩的盖层下部,在一套由元古界及早古生界岩层组成的韧性流变中间层中发育一套反映伸展体制下近水平剪切造成的固态流变构造,其形成于中生代早期。区域构造变形相分析表明这套固态流变构造在空间上分布具不均一性... 北京西山房山变质核杂岩的盖层下部,在一套由元古界及早古生界岩层组成的韧性流变中间层中发育一套反映伸展体制下近水平剪切造成的固态流变构造,其形成于中生代早期。区域构造变形相分析表明这套固态流变构造在空间上分布具不均一性,从变质核杂岩中心向外约25km,从固态流变变形相过渡为脆裂剪切变形相。对其变形强度、变形时的温度和围压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构造变形对温度具有敏感性,固态流变构造基本上发育在300℃以上的古地温异常区。结合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特点,可以认为幔源热活动是本区古地热异常的主因,是陆内造山的触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构造变形相 古地热异常 陆内造山作用
下载PDF
河南南召地区韧性剪切带及构造变形相 被引量:8
2
作者 裴放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5年第4期323-333,共11页
磨坪-维摩寺、下浦池-郭沟和三道岗-小罗沟三条韧性剪切带的形成与活动,影响并决定了它们所分隔的四个构造变形域和变形带的构造变形,导致地壳压缩,最终奠定了复杂的构造格局,并形成脆裂剪切、弯曲滑动、固态流变和柔流或熔融四... 磨坪-维摩寺、下浦池-郭沟和三道岗-小罗沟三条韧性剪切带的形成与活动,影响并决定了它们所分隔的四个构造变形域和变形带的构造变形,导致地壳压缩,最终奠定了复杂的构造格局,并形成脆裂剪切、弯曲滑动、固态流变和柔流或熔融四种构造变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带 构造变形相 南召地区 河南
下载PDF
西藏察隅地区构造变形相及其序列 被引量:1
3
作者 尹光侯 侯世云 《西藏地质》 1997年第1期76-87,共12页
察隅地区属多次构造变动地带,先后经历了5次构造变形的改造与叠加,是主要在T-J2^1形成,J2^2以来进一步加强与定形的主支固陆边缘逆冲推覆,逆冲式褶皱造山带。由4个次级构造单元或构造一建造单元组成。可分为4种构造变... 察隅地区属多次构造变动地带,先后经历了5次构造变形的改造与叠加,是主要在T-J2^1形成,J2^2以来进一步加强与定形的主支固陆边缘逆冲推覆,逆冲式褶皱造山带。由4个次级构造单元或构造一建造单元组成。可分为4种构造变形相,在各构造单元中构成了变形相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构造变形相 构造群落 变形序列
下载PDF
试论大背坞金矿田控矿构造变形及其成矿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南庆 钱军 +2 位作者 欧阳庆 黄剑凤 廖见海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09-315,共7页
以面线理构造为依据,结合相关的岩矿测试结果,论述了大背坞金矿田控矿构造变形相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并从大地构造演化体制探讨了其成矿机制。是下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地块(古陆)东段障公山地体核部特有的、构造历经相对中深层次至浅层... 以面线理构造为依据,结合相关的岩矿测试结果,论述了大背坞金矿田控矿构造变形相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并从大地构造演化体制探讨了其成矿机制。是下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地块(古陆)东段障公山地体核部特有的、构造历经相对中深层次至浅层次的变形叠加、有用元素在相关的源媒、相宜的场相环境中逐步富集直至成矿的最终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构造 构造变形相 成矿机制 构造演化 大背坞金矿田
下载PDF
西藏察隅地区构造变形分析及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尹光侯 侯世云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察隅地区属多次构造变动地带,先后经历了5次构造变形的改造与叠加,主要在三叠纪-中侏罗早期受古特提斯封闭影响而形成,中侏罗世晚期后,进一步加强与定型而成为主动大陆边缘逆冲推覆、逆冲式褶皱造山带。由4个次级构造(-建造)... 察隅地区属多次构造变动地带,先后经历了5次构造变形的改造与叠加,主要在三叠纪-中侏罗早期受古特提斯封闭影响而形成,中侏罗世晚期后,进一步加强与定型而成为主动大陆边缘逆冲推覆、逆冲式褶皱造山带。由4个次级构造(-建造)单元组成。可分为4种构造变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察隅地区 构造变形相 构造群落 变形序列
下载PDF
沉积盆地构造变形序列Ⅰ:秦岭晚古生代拉分盆地的构造组合与金-铜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构造 被引量:7
6
作者 方维萱 黄转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83,共31页
研究秦岭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构造变形序列、构造样式、构造组合与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富集成矿之间关系,对提升秦岭金属矿集区构造与金属大规模富集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柞山和凤太晚... 研究秦岭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构造变形序列、构造样式、构造组合与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富集成矿之间关系,对提升秦岭金属矿集区构造与金属大规模富集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柞山和凤太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是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矿集区和SEDEX型银铜铅锌矿集区,采用构造岩相学研究新方法,对晚古生代拉分盆地的构造变形序列、构造样式和构造组合、构造变形型相及与金-铜铅锌矿床改造-叠加成矿作用进行研究。认为秦岭晚古生代陆缘拉分盆地的构造变形序列和构造组合为:(1)在石炭纪-中三叠世陆-陆斜向俯冲消减体制下盆地反转期,构造-热事件和构造岩相学组合类型包括石炭纪-二叠纪构造-热事件、顺层走滑伸展变形与深源碱性热流体叠加事件,形成了泥盆系中顺层剪切变形[DS1(D-S0//S1)]、Na-K-Cl-F型热流体渗滤交代岩相[DS1a-h-S1//S0+S1#S0]、碱性热流体叠加构造岩相[DS1(FB-D3j+D3x)]和热液叠加角砾岩构造系统[DS1c(Ab-D3)],为中深构造层次(20.4~25.97km)韧性变形域下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形成了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床和桐木沟铅锌矿床,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以柞山万丈沟-二台子金铜矿床和凤太双王-青岩沟金矿床为代表。(2)在印支期陆-陆全面碰撞挤压体制下,在晚古生代陆缘拉分盆地内部,盆内变形构造组合和构造-岩浆热事件为冲断褶皱带+W-M型复式褶皱-压扭性断裂带+切层脆韧性剪切变形(DS2)+隐伏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它们为中构造层次(11~17km)脆韧性变形域下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在柞山晚古生代陆缘拉分断陷盆地南北两侧边界同生断裂带,转变为南向厚皮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夏家店造山型金矿床受山阳-凤镇断裂带的镇安-板岩镇次级断裂和厚皮型冲断褶皱带控制,金矿体定位于切层和顺层脆韧性剪切带中。凤太晚古生代陆缘拉分盆地南北两侧边界同生断裂带,转变为对冲式厚皮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八卦庙-柴玛沟-丝毛岭金矿带受印支期反冲构造、冲起构造与隐伏岩浆侵入构造系在时间-空间-物质上多重耦合控制,金矿体定位于切层脆韧性剪切带中。WM型复式褶皱-压扭性断裂带对SEDEX型铜铅锌矿床改造富集成矿控制显著,受W-M型复式褶皱-压扭性断裂带和次级横跨叠加褶皱控制,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发生了改造富集成矿。(3)燕山期陆内造山期的构造组合为白垩纪陆内断陷成盆+岩浆侵入构造系统+接触热变质相带+脆性断裂-节理-裂隙变形(DS3),为浅构造层次(0.0~5.0km)变形域中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在柞山地区具有寻找斑岩型铜金银钼矿和夕卡岩型铁铜金矿的潜力。卡林型金矿矿集区发育印支期和燕山期冲断褶皱带、断裂+褶皱构造、节理-裂隙带和低温热液角砾岩化(碧玉质化角砾岩、铁白云石化热液角砾岩、菱铁矿化热液角砾岩等),为脆性构造变形域中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4)喜山期以陆内走滑断裂和宽缓褶皱等脆性构造变形为主。在金-银铜铅锌矿集区构造和变形构造型相与金-银铜铅锌富集成矿关系上,受山阳-礼县岩石圈断裂带(山阳-凤镇断裂带、观音峡-修石崖断裂带)控制,泥盆纪盆内同生构造组合为同生断裂带+三级构造热水沉积盆地+热水沉积岩相系,它们为控制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的主要同生构造型相。石炭纪-白垩纪深源碱性热流体隐爆作用和异时同位叠加成岩作用,形成了铁白云石钠长角砾岩-钠长铁白云石角砾岩相系,它们组成了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铜金银镍钴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以万丈沟岩浆热液脉带型铜金银镍钴矿和二台子热液角砾岩型铜金矿为代表,向上为双王热液角砾岩型金矿床和八卦庙式金矿床,其顶部和外围为类卡林型-卡林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分盆地 构造变形序列 构造变形样式 变形构造 矿集区 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 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新疆阿合奇县托什干河上游地区地质构造格架研究
7
作者 杜红星 魏永峰 +1 位作者 李晓燕 马玉霞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207-211,共5页
重点论述了新疆阿合奇县托什干河上游地区地质构造格架,在前人按照大洋和大陆岩石圈两种构造体制演化形成的板块构造带为原则划分的Ⅰ、Ⅱ级构造单元的基础上重新划分和命名了研究区内的二个Ⅲ级构造单元。再根据沉积建造、岩浆作用、... 重点论述了新疆阿合奇县托什干河上游地区地质构造格架,在前人按照大洋和大陆岩石圈两种构造体制演化形成的板块构造带为原则划分的Ⅰ、Ⅱ级构造单元的基础上重新划分和命名了研究区内的二个Ⅲ级构造单元。再根据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变形特征、变质程度、变形期次等差异进一步划分出了六个Ⅳ级构造单元。根据实际资料对主要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进行详细概括和总结,并对研究区构造变形相和大地构造相作了初步研究和分析,同时对研究区地质构造发展演化史进行了较合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格架 Ⅳ级构造单元 构造形迹 构造变形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