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复杂构造地区研究应用
1
作者 赵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6期0142-0145,共4页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复杂构造地区的研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复杂构造地区包括断层、陷落柱和异常区等地质特征,对勘探和开发具有挑战性。通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地震数据,进而进行资料解释和地下结构分析。子波一致性...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复杂构造地区的研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复杂构造地区包括断层、陷落柱和异常区等地质特征,对勘探和开发具有挑战性。通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地震数据,进而进行资料解释和地下结构分析。子波一致性分析与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能够通过反演子波参数找到具有相似子波特征的地震记录,进而提取准确的地下结构信息。在子波一致性分析中,地表反褶积技术可以用于子波校正,以消除地下构造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提高解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复杂构造地区 静校正分析
下载PDF
地震资料目标处理解释技术在川东高陡构造地区应用中的典型实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邱健 杨智仁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2年第3期43-56,共14页
川东地区自 1977年发现石炭系气藏以来 ,经过二十多年的勘探开发 ,已成为四川盆地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之一。回顾二十多年的勘探历史 ,川东高陡构造勘探经历了由低潜背斜到高陡构造 ,由构造圈闭气藏到构造 -地层复合圈闭气藏 ,从简单到复... 川东地区自 1977年发现石炭系气藏以来 ,经过二十多年的勘探开发 ,已成为四川盆地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之一。回顾二十多年的勘探历史 ,川东高陡构造勘探经历了由低潜背斜到高陡构造 ,由构造圈闭气藏到构造 -地层复合圈闭气藏 ,从简单到复杂的的勘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从根本上认识到了川东高陡构造勘探难度。首先 ,川东高陡构造地区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差 ,地下构造复杂 ,断裂发育 ,应用地震勘探技术要可靠地查明地下构造形态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 ;再则是石炭系厚度小 ,变化大 ,埋深普遍超过 4 0 0 0m ,要掌握其变化规律 ,并可靠地预测厚度十分困难。因此这二十多年的勘探过程是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解决勘探技术难题 ,取得技术发展的过程 ;与勘探技术的创新、改进和发展是分不开的。本文以川东高陡构造地区典型测线的处理解释为例 ,分析了川东高陡构造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及地质与地球物理模型 ,着重介绍该区处理解释技术 (这里指针对高陡构造石炭系勘探中暴露的问题 ,经攻关研究后创建或改进发展的技术方法 )以及取得的地质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东部 石炭系 叠加 偏移 解释 地球物理模型 天然气勘探 地震资料目标处理解释技术 高陡构造地区
下载PDF
高陡逆掩推覆构造地区地震观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邓志文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复杂高陡逆掩构造地区由于地表及地下构造均复杂 ,若采用同一种观测系统施工 ,难以适应构造多变的情况 ,甚至不能获得目的层的反射资料。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和表层结构 ,应进行分段观测系统设计。对激发效果差的山地地段 ,则采用将炮点... 复杂高陡逆掩构造地区由于地表及地下构造均复杂 ,若采用同一种观测系统施工 ,难以适应构造多变的情况 ,甚至不能获得目的层的反射资料。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和表层结构 ,应进行分段观测系统设计。对激发效果差的山地地段 ,则采用将炮点和检波点向相反方向移动、将山体区的炮点移动至平坦地段 ,保持地震反射资料CMP位置不变的观测方式。本方法在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地区应用 ,明显地提高了资料信噪比和生产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逆掩推覆构造地区 地震观测系统 研究 信噪比
下载PDF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周边地区地壳磁异常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康国发 高国明 +3 位作者 白春华 王天媛 王一咪 朱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877-3886,共10页
根据波茨坦地磁场模型(POMME6.2),研究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周围地区地壳磁异常的空间分布、磁异常随高度的衰减特征.利用二维小波变换方法对地表磁异常进行分解,分析小波细节组合和逼近信号的异常特点.讨论磁异常与地质构造的联系.结果表明... 根据波茨坦地磁场模型(POMME6.2),研究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周围地区地壳磁异常的空间分布、磁异常随高度的衰减特征.利用二维小波变换方法对地表磁异常进行分解,分析小波细节组合和逼近信号的异常特点.讨论磁异常与地质构造的联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壳磁异常分布相当不均匀.喜马拉雅—东构造结—龙门山—大巴山地区分布着较强的负磁异常;四川盆地为正磁异常,其他地区磁异常较弱.东构造结对周围地区磁异常有重要影响,它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壳磁异常都是在负磁或弱磁异常背景上,叠加着中短波长的正负磁异常.这些中小尺度磁异常由中、上层地壳磁性物质产生,走向与地质构造基本一致.沿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分布着清晰的弱磁异常带.龙门山断裂带、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是磁异常强弱过渡带.青蒇高原中部东西向的磁异常,在东构造结弧顶地区呈弧形分布.青藏高原中部和滇中地块带状、团状磁异常具有相同的衰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模型 地壳磁异常 小波分解 构造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鸟山—古董山地区断裂构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海军 李曰俊 +8 位作者 曾昌民 冯晓军 陈才 张亮 文磊 张强 梁华 姜红 贾铁干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23-1043,共21页
鸟山—古董山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巴楚隆起与麦盖提斜坡之间,鸟山、玛南、玛扎塔格、古董山和罗斯塔格构造带在此交汇,附近还发育与之密切相关的沙陇断裂,十分引人注目。鸟山—古董山地区的主干断裂形成于晚白垩世,包括鸟山、罗斯... 鸟山—古董山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巴楚隆起与麦盖提斜坡之间,鸟山、玛南、玛扎塔格、古董山和罗斯塔格构造带在此交汇,附近还发育与之密切相关的沙陇断裂,十分引人注目。鸟山—古董山地区的主干断裂形成于晚白垩世,包括鸟山、罗斯塔格和玛扎塔格晚白垩世冲断构造带和玛南晚白垩世走滑断裂带,玛南断裂是玛扎塔格构造带与鸟山和罗斯塔格构造带之间的调节断层。该期构造变形受控于南羌塘和拉萨地块与亚洲大陆之间的碰撞造山作用。鸟山—古董山地区的断裂构造于中新世末基本定型。因帕米尔突刺楔入于塔里木和卡拉库姆之间,在塔西南地区形成一系列走滑断裂,包括玛扎塔格—罗斯塔格中新世末走滑断裂,古董山断裂是其派生断层。晚白垩世是研究区构造和圈闭的关键形成期,上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以古近系底部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的滑脱—冲断构造保护早期形成的圈闭和油气藏。鸟山和玛扎塔格构造带是研究区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玛南构造带是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部 鸟山—古董山地区构造 晚白垩世冲断层 中新世末走滑断裂 上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滑脱—冲断层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平衡剖面技术在构造复杂地区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乐 王静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6期76-78,82,共4页
龙门山北段构造地震资料品质较低、成像差,地震资料解释困难。平衡剖面技术能够降低构造解释方案的多解性,但是经典的平衡剖面理论在龙门山地区无法使用。文章通过综合利用地震地质资料,外因(构造演化史)、内因(构造滑脱层等)分析,总结... 龙门山北段构造地震资料品质较低、成像差,地震资料解释困难。平衡剖面技术能够降低构造解释方案的多解性,但是经典的平衡剖面理论在龙门山地区无法使用。文章通过综合利用地震地质资料,外因(构造演化史)、内因(构造滑脱层等)分析,总结研究基本构造特征和形变影响因素,提出分形变系统平衡,多形变系统合理地质匹配的工作思路,检验解释方案的合理性。以LMS01为例,验证了其解释方案的合理性。认为:在充分利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分系统平衡剖面技术能够大大降低构造解释的多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复杂地区 地震资料 构造解释
下载PDF
川西丹巴地区构造──热模式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天南 王宗秀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5年第3期261-267,共7页
川西丹巴地区出露两套不同岩系:杨子板块结晶基底——康定杂岩、宝兴杂岩;另一套为分布于其北的边缘海型变质沉积宕。印支期该区受南北向挤压,形成大量挤压型构造。由于不均匀分布的、极强硬的结晶基底的影响,各处变形强度不同。本... 川西丹巴地区出露两套不同岩系:杨子板块结晶基底——康定杂岩、宝兴杂岩;另一套为分布于其北的边缘海型变质沉积宕。印支期该区受南北向挤压,形成大量挤压型构造。由于不均匀分布的、极强硬的结晶基底的影响,各处变形强度不同。本文用应变测量方法分析了各区的变形量,发现基底向北突出的丹巴地区变形量较大,而向南凹的金汤弧区则较小。丹巴地区变质程度高于其他地区,笔者用构造一热模式对该现象进行了定性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丹巴地区构造 热模式 区域大地构造
下载PDF
浅谈构造活动地区对煤层稳定性及资源评价的影响
8
作者 周正怡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4年第26期148-148,共1页
我国地壳运动具有多期叠加性,构造活动也具有多样性,再加上成煤及煤化作用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因此煤层富集成藏条件具有较多特殊性。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同构造活动地区对煤层稳定性及资源评价的影响。
关键词 构造活动地区 煤层 稳定性 资源评价
下载PDF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
9
作者 张雪峰 刘正宏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9期82-83,共2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最大土地管辖面积区级城市,呼伦贝尔的草原也享有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此美誉称号,呼伦贝尔地处中俄蒙三国的交接地带,不同的地质条件与特征所构成的经济类型也不同,以大兴安岭为分界线,岭西是呼伦贝...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最大土地管辖面积区级城市,呼伦贝尔的草原也享有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此美誉称号,呼伦贝尔地处中俄蒙三国的交接地带,不同的地质条件与特征所构成的经济类型也不同,以大兴安岭为分界线,岭西是呼伦贝尔大草原,岭东多为平原与丘陵,在草原与山地的过渡地段多是黑钙土。研究地区地质构造特征是了解一个城市历史发展与未来展望的有效举措,本文就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地质构造基本特征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地质构造 土地资源 地质类型
下载PDF
中央构造线地区的指纹法勘查
10
作者 柴田贤 刘风伟 《物探化探译丛》 1992年第3期22-28,共7页
关键词 石油 储层 勘探 指纹法 构造线地区
下载PDF
宁镇山脉中段(龙潭——下蜀)北缘地区构造分析
11
作者 王桥先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5年第C00期193-193,共1页
工作区可划分为:棋盘格式构造和弧形构造,二种构造体系。
关键词 宁镇山脉 地区构造 褶皱发育 地质特征
下载PDF
江汉盆地印支期以来区域构造特征探讨 被引量:30
12
作者 戴少武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80-84,共5页
印支期以来,江汉盆地在特定的大地构造背景、特殊的边界条件等内外因素制约下,形成了多种特定的构造型式,如挤压、推覆条件下的大型褶皱、逆冲推覆;引张条件下的断块,以及构造叠加复合条件下的时间、空间域的转换构造等。
关键词 印支期 江汉盆地 地区构造 盆地
下载PDF
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乔德武 张春贺 +1 位作者 李世臻 刘劲松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27-1233,共7页
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主要是利用布设地震台阵记录天然地震事件体波到时信息,通过反演得到研究区域的三维速度结构分布.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复杂地区进行的天然地震层析成像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层析成像... 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主要是利用布设地震台阵记录天然地震事件体波到时信息,通过反演得到研究区域的三维速度结构分布.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复杂地区进行的天然地震层析成像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层析成像结果所推断的构造分布与其它方法的勘探结果相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波速异常与测井得到的岩性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总体效果表明,该方法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 天然地震 层析成像 柴达木盆地 地质构造复杂地区
下载PDF
留庄矿16203工作面上材料道出水因素分析
14
作者 国春红 胡兴斌 杨健 《煤矿开采》 2007年第1期74-76,共3页
留庄煤矿16203工作面上材料道,在越过F逆2断层裂隙发育地段出现局部涌水量突然增大,出水机理较为复杂。就该区域内的充水水源和构造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16203工作面出水水源。为16202工作面及17101工作面的开采布局及防治水... 留庄煤矿16203工作面上材料道,在越过F逆2断层裂隙发育地段出现局部涌水量突然增大,出水机理较为复杂。就该区域内的充水水源和构造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16203工作面出水水源。为16202工作面及17101工作面的开采布局及防治水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区 充水水源 采空积水 导水通道
下载PDF
大别山及邻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再认识:再论大别造山带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 被引量:8
15
作者 汤家富 侯明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共21页
就大别山及邻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作了较深入阐述,并据前人资料与新近调查成果,进一步明确:(1)北淮阳地区属扬子地块北缘,与华北地块南缘的分界为固始—肥中断裂以北。(2)超高压变质带内新元古代浅变质岩层确系存在,并与榴辉岩及其... 就大别山及邻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作了较深入阐述,并据前人资料与新近调查成果,进一步明确:(1)北淮阳地区属扬子地块北缘,与华北地块南缘的分界为固始—肥中断裂以北。(2)超高压变质带内新元古代浅变质岩层确系存在,并与榴辉岩及其他超高压岩石,共同经受两期褶皱变形,形成早期为伸展拆离,主期为收缩挤压叠加褶皱变形带,而非外来构造残片,或俯冲过程被铲刮下来的"构造加积楔"。(3)蓝片岩形成于伸展拆离构造带内。榴辉岩为地幔岩,属岩浆成因。其他超高压岩石与"柯石英"可在"地壳异常压力"与"高压釜"机制联合作用下,在地壳较浅层次的伸展拆离构造环境下形成。(4)广泛分布的新元古代火山岩系及侵入岩,代表了晋宁期地壳被强烈拉伸-裂解-扩张事件,但未形成洋壳盆地。(5)详细描述了大别山及邻区构造变形及拉伸与生长线理特征以及形成机制,认为是由"地幔差速环流"所引发的岩石圈与地壳各分层间伸展拆离-滑断剪切过程中形成。大别造山带经历了裂解成盆、伸展拆离、收缩挤压、热隆成山,由多阶段构造运动所完成,而非板块碰撞造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淮阳地区构造归属 浅变质岩层 榴辉岩成因 拉伸与生长线理 地幔差速环流 非板块碰撞造山
下载PDF
广浩地区精细构造解释与有利目标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红霞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18-20,共3页
广浩地区构造复杂,主要发育构造和构造+岩性油藏,根据勘探和开发的需要,对广浩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采集处理。针对重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运用Geoframe解释工作站,对目的层进行井一震标定,确定目的层段的地震反射相位和地震... 广浩地区构造复杂,主要发育构造和构造+岩性油藏,根据勘探和开发的需要,对广浩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采集处理。针对重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运用Geoframe解释工作站,对目的层进行井一震标定,确定目的层段的地震反射相位和地震波组特征,应用各种地震解释技术进行精细解释,进一步查明了该区地质结构、断裂特征及展布规律,并结合相关石油地质资料对目的层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有利的油气圈闭,为勘探开发提供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浩地区构造 层位标定 构造解释 目标评价
下载PDF
On the Tectonic Problems of the Southern East China Sea and Adjacent Regions:Evidence from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被引量:2
17
作者 SHANG Luning ZHANG Xunhua +1 位作者 HAN Bo DU Runli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6年第1期93-106,共14页
In this paper, two sets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were used to study the tectonics of the southern East China Sea and Ryukyu trench-arc system: one data set was from the 'Geological-geophysical map series of Chin... In this paper, two sets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were used to study the tectonics of the southern East China Sea and Ryukyu trench-arc system: one data set was from the 'Geological-geophysical map series of China Seas and adjacent areas' database and the other was newly collected by R/VKexue Ⅲ in 2011. Magnetic and gravity data were reorganized and processed using the software MMDP, MGDP and RGIS. In addition t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anomaly patterns in different areas, deep and shallow structure studies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several kinds of calculation, including a spectrum analysis, upward-continuation of the Bouguer anomaly and horizontal derivatives of the total-field magnetic anomaly. The depth of the Moho and magnetic basement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above work, several controversial tectonic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Compared to the shelf area and Ryukyu Arc, the Okinawa Trough has an obviously thinned crust, with the thinnest area having thickness less than 14km in the southern part. The Taiwan-Sinzi belt, which terminates to the south by the NW-SE trending Miyako fault belt, contains the relic volcanic arc formed by the splitting of the paleo Ryukyu volcanic arc as a result of the opening of the Okinawa Trough. As an important tectonic boundary, the strike-slip type Miyako fault belt extends northwestward into the shelf area and consists of several discontinuous segments. A forearc terrace composed of an exotic terrane collided with the Ryukyu Arc following the subduction of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Mesozoic strata of varying thicknesses exist beneath the Cenozoic strata in the shelf basin and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magnetic pattern of this area. The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support the existence of a Great East China Sea,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entire southern East China Sea shelf area was a basin in the Mesozoic without alternatively arranged uplifts and depressions, and might have extended southwestwar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helf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TONICS southern East China Sea Ryukyu trench-arc system gravity anomaly magnetic anomaly
下载PDF
Relationship of hydrocarbon and source-rock in Nos.3-5 tectonic belts of the Lenghu area,northern Qaidam Basin 被引量:2
18
作者 WANG Chao-yong ZHANG Ming +2 位作者 YIN Cheng-ming JIANG Bo BAO Yua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6期796-799,共4页
Based on analyses of the components of crude oil hydrocarbons and carbon isotopes,the content of normal alkane decreased from 49.00% to 20.10% when moving from the No.3 to No.5 tectonic belt of the Lenghu area of the ... Based on analyses of the components of crude oil hydrocarbons and carbon isotopes,the content of normal alkane decreased from 49.00% to 20.10% when moving from the No.3 to No.5 tectonic belt of the Lenghu area of the Qaidam Basin,while cycloalkanes increased from 30.00% to 52.20% and aromatic and branch chain alkanes increased gradually as well. The maturity of sterane in crude oi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its source-rock,which shows that the hydrocarbons were generated from a deep source-rock of high maturity around the tectonic belts of the Lenghu area.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isotopes also shows that these isotopes of hydrocarbon compounds in the No.4 and No.5 tectonic belt are apparently heavier than those in the No.3 belt. The results of our research show that the hydrocarbons in the No.3 tectonic belt are mainly from a relatively rich sapropelic substance,while the hydrocarbons in the No.4 and No.5 tectonic belt originated mainly from organic matter of a relatively rich humic type sub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idam Basin JURASSIC carbon isotope SAPROPEL HUMUS
下载PDF
Types and Causes of Debris Flow Damage to Drainage Channels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 被引量:10
19
作者 CHEN Jian-gang CHEN Xiao-qing +2 位作者 WANG Tao ZOU Yu-hua ZHONG W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6期1406-1419,共14页
Debris flows are among the most common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China,and have been particularly frequent in Sichuan Province sinc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n 12 May 2008.The construction of debris flow drainage channe... Debris flows are among the most common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China,and have been particularly frequent in Sichuan Province sinc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n 12 May 2008.The construction of debris flow drainage channels is a countermeasure used to distribute debris flow fans,and these channel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mitigation and prevention of damage resulting from debris flows.Under field conditions,the useful life of drainage channels can be greatly shortened as a result of strong abrasions to the drainage structure caused by the debris flow.Field investigations have shown that the types of damage to drainage channels include(a) erosion caused by hyper-concentrated silt flow,(b) impact fractures and foundation scour at the groundsills of the drainage channel,(c) destruction of the drainage channel outlet,and(d) destruction of the drainage channel caused by debris flow abrasion.In addition,based on the destruction of the drainage channel during the debris flow drainage process,a new type of drainage channel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components was proposed and applied in a steep,narrow gully for debris flow mitigation.Moreover,design and engineering repair recommendations for drainage channels are provided as a reference for repairing the damage to the channel.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repair and optimal design of drainage cha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 flow Drainage channel Damage type Wenchuan earthquake Geological disaster
下载PDF
Seismic Ground Motion Zoning Maps of the Pangxi Region
20
作者 Lei Jiancheng, Zhang Yaoguo, Zhou Rongjun, Pu Xiaohong and Huang ZuzhiSeismological Bureau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41,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2年第4期315-331,共17页
The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 and seismic activity in Southwest China region were studied based on new data and new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the Eighth and Ninth Five-Year Plans, the seismic areas and zones and potent... The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 and seismic activity in Southwest China region were studied based on new data and new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the Eighth and Ninth Five-Year Plans, the seismic areas and zones and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zones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seismic activity parameters and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was determined. Finally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zoning maps of the Pangxi region was compiled by using the multi-parameter and multi-schem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gxi region Seismic ground motion Zoning maps Multiple parameter Multiple schem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