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地层学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汤加富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6年第2期97-107,共11页
构造地层学是地层学中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它以现代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变质地质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多年来变质岩区地质填图的实践证明,要解决经复杂变形和变质作用改造的变质岩系的地质问题,必须采用构造变形与地层学研究相结合的工... 构造地层学是地层学中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它以现代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变质地质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多年来变质岩区地质填图的实践证明,要解决经复杂变形和变质作用改造的变质岩系的地质问题,必须采用构造变形与地层学研究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按变质岩系的特点分为:成层有序岩区、总体有序局部无序岩区、片状无序岩区三个类型。在上述不同变质岩区建立各自地(岩)层单位序列:依次为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构造地层单位(岩群、岩组、岩段)、构造岩层单位(岩带、岩片、混杂岩等)。通过对构造变形与变质特征、形成序次、深成岩侵位及同位素年龄资料的综合分析,阐明变质岩的区域分布和形成时代,及其在地壳演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层学 地层 地壳演化
下载PDF
造山带构造地层学必须与构造沉积学结合
2
作者 蔡雄飞 王国灿 李德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构造地层学 构造沉积学 造山带 变质岩
下载PDF
北海北部裂谷盆地的构造地层学和沉积建造特征
3
作者 A.Nottvedt 龚建明 《海洋地质译丛》 1996年第2期14-24,共11页
1 前言 大陆岩石圈的拉张和盆地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有人归因于纯剪切;有人归因于简单剪切;有人则认为是纯剪切和简单剪切共同作用造成的烧曲变形。这种简单剪切和纯剪切挠曲模式认为,地壳拉张的基本变形机制在上地壳表现为断裂(简单剪... 1 前言 大陆岩石圈的拉张和盆地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有人归因于纯剪切;有人归因于简单剪切;有人则认为是纯剪切和简单剪切共同作用造成的烧曲变形。这种简单剪切和纯剪切挠曲模式认为,地壳拉张的基本变形机制在上地壳表现为断裂(简单剪切),在下地壳表现为塑性拉张(纯剪切)。岩石圈对地壳拉张的反应表现在热流变化和弹性/均衡变化上,这些因素控制了地壳的沉积建造,因而也限止了沉积盆地的几何形态(Beek等,1994)。 在北海北部,尽管有大量的资料可供使用,然而我们对于控制地壳拉张的岩石圈作用过程的了解主要还是基于模拟的结果。虽然研究人员在地壳存在多期拉张和多期冷却的观点上意见一致,但是在大陆岩石圈长期拉张的相对规模、时间和性质以及深层几何形态上存在相当大的分歧。Mckenzie(197B)在他的经典论文──《纯剪切裂谷》中以北海作为其典型例子。随后对称剪切模式受到Giltner等人的青睐。在他们提出的模式中中地壳随水平亚层分离而分离。简单剪切模式被其他人用来解释地堑的不对称性和地震活动带的分布。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作用于地壳和断块上的弹性挠曲在地壳拉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构造地层学 沉积建造
下载PDF
西南天山构造地层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高俊 肖序常 +2 位作者 汤耀庆 赵民 王军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2-128,共7页
西南天山造山带可划分为伊犁中天山、中天山南缘、南天山和塔里木4个构造地层区。伊犁中天山区出露早元古代变质结晶基底及晚期地台型稳定盖层。中天山南缘区产出一套早古生代变质俯冲杂岩。南天山区早古生代为陆坡、陆棚相被动陆缘沉... 西南天山造山带可划分为伊犁中天山、中天山南缘、南天山和塔里木4个构造地层区。伊犁中天山区出露早元古代变质结晶基底及晚期地台型稳定盖层。中天山南缘区产出一套早古生代变质俯冲杂岩。南天山区早古生代为陆坡、陆棚相被动陆缘沉积,晚古生代发育洋壳建造。塔里木区北部出露中晚元古代“优地槽建造”的变质结晶基底和早震旦世后稳定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构造地层学 伊犁中天山 中天山南缘
原文传递
中昆仑北部地区构造地层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岳军 沈远超 林舸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5-59,共5页
中昆仑北部造山带可分为 5个构造地层区 :白干湖、求勉雷克、大九坝、祁漫塔格南缘和祁漫塔格北缘。白干湖和求勉雷克构造地层区出露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 ;早古生代期间 ,祁漫塔格洋沿鸭子泉—阿特阿特坎河断裂向北西俯冲碰撞 ,在祁漫... 中昆仑北部造山带可分为 5个构造地层区 :白干湖、求勉雷克、大九坝、祁漫塔格南缘和祁漫塔格北缘。白干湖和求勉雷克构造地层区出露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 ;早古生代期间 ,祁漫塔格洋沿鸭子泉—阿特阿特坎河断裂向北西俯冲碰撞 ,在祁漫塔格北缘沉积了古海沟岛弧浊积岩、晚泥盆世蛇绿混杂岩 ,在祁漫塔格南缘被动大陆边缘上发育晚泥盆世前陆磨拉石沉积 ;晚古生代早期 ,昆中求勉雷克地区简单剪切滑覆 ,在祁漫塔格南、北缘形成浅海相沉积 ,而大九坝地区由于断层高角度伸展 ,沉积了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建造 ;晚古生代晚期 ,特提斯洋沿昆中断裂斜向俯冲 ,在大九坝出露了托库孜达坂蛇绿混杂岩和早二叠世前陆盆地堆积 ;晚三叠世陆相火山岩出露于祁漫塔格山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 构造地层学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三叠纪
原文传递
龙门山造山带构造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李勇 孙爱珍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1-206,共6页
龙门山造山带属青藏高原东缘的陆内造山带 ,是一个独立的地层复合体 ,地层记录具有复杂性、混杂性、不连续性、不完整性和分带性等特征 ;根据龙门山造山带地层的构造变形、变位和变质特征以及边界断裂特征 ,可将龙门山造山带划分为 A、B... 龙门山造山带属青藏高原东缘的陆内造山带 ,是一个独立的地层复合体 ,地层记录具有复杂性、混杂性、不连续性、不完整性和分带性等特征 ;根据龙门山造山带地层的构造变形、变位和变质特征以及边界断裂特征 ,可将龙门山造山带划分为 A、B、C三个构造地层带 ,其中 A带位于青川—茂汶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之间 ,属变形变质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浅变质岩和前寒武系杂岩构成 ;B带位于北川—映秀断裂与彭灌断裂之间 ,属变形变位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上古生界—三叠系沉积岩构成 ;C带位于彭灌断裂与广元—大邑断裂之间 ,属变形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侏罗系至第三系红层构成。对不同类型构造地层带采用了不同的地层学研究方法 ,并建立了各个构造地层带的独立的地层系统 ,其中 A带采用构造—地 (岩 )层分析方法 ,B带采用构造片—地层分析方法 ,C带采用构造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层学 造山带地层学 龙门山造山带
原文传递
关于构造地层学研究与构造地层单位使用的讨论 被引量:6
7
作者 汤加富 秦德厚 +1 位作者 吴传荣 钱存超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347-351,共5页
随着造山带研究的深入和填图工作的开展 ,关于构造地层学和非史密斯地层学研究 ,构造地层单位和非正常 (或特殊 )岩石地层单位使用 ,正引起广泛的争论。针对强烈变形改造的变位、混杂、失序地层 ,构造地层学从理论到实践已作了较完整的... 随着造山带研究的深入和填图工作的开展 ,关于构造地层学和非史密斯地层学研究 ,构造地层单位和非正常 (或特殊 )岩石地层单位使用 ,正引起广泛的争论。针对强烈变形改造的变位、混杂、失序地层 ,构造地层学从理论到实践已作了较完整的阐明 ,构造地层单位已得到广泛的使用。而非史密斯地层学和非正常 (或特殊 )岩石地层单位的提出 ,虽有助于造山带的研究 ,但从对学科命名与分类的科学性、准确性、使用性等方面都有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层学 构造地层单位 非史密斯地层学 非正常(或特殊)岩石地层单位
原文传递
试论构造地层学、非史密斯地层学和造山带地层学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五力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352-358,共7页
构造地层学 (Tectonostratigraphy)是地层学与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国际上 ,因研究地层的构造意义而大多归属大地构造学范畴。变质岩区的构造地层学研究和非史密斯地层学、造山带地层学 (包括造山带区域地层学、造... 构造地层学 (Tectonostratigraphy)是地层学与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国际上 ,因研究地层的构造意义而大多归属大地构造学范畴。变质岩区的构造地层学研究和非史密斯地层学、造山带地层学 (包括造山带区域地层学、造山带综合地层学 ) ,填补了构造地层学在地层学涵义方面研究的不足 ,从而使构造地层学真正成为地层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非史密斯地层学是“非史密斯地层区”的构造地层学 ,造山带地层学应是造山带构造地层学 ,它们都是构造地层学的生长点。发展和完善构造地层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层学 非史密斯地层学 造山带地层学 地层学
原文传递
构造层序地层学 被引量:22
9
作者 吴根耀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10-313,共4页
阿尔卑斯-亚平宁地区在多年深入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造山带地层学研究和地质图表示方法。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使它在70年代中期初步上升为理论,成为建立地球动力学模型的基础。近年来造山带构造研究的深入和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及... 阿尔卑斯-亚平宁地区在多年深入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造山带地层学研究和地质图表示方法。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使它在70年代中期初步上升为理论,成为建立地球动力学模型的基础。近年来造山带构造研究的深入和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及这两者的结合导致形成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构造层序地层学。它为我国的造山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新的理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序地层学 造山带 地层学 阿尔卑斯地区
下载PDF
基于构造—地层学的隐蔽圈闭预测——以松南十屋断陷深层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青林 任建业 《海洋石油》 CAS 2008年第2期52-57,共6页
综合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构造—地层学方法,认为十屋断陷深层发育的各类隐蔽圈闭是下一步勘探工作的重要目标。同时,由于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在断陷内部不同的构造部位具有不同的隐蔽圈闭分布特征。十屋断陷西部皮家地区、北部张... 综合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构造—地层学方法,认为十屋断陷深层发育的各类隐蔽圈闭是下一步勘探工作的重要目标。同时,由于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在断陷内部不同的构造部位具有不同的隐蔽圈闭分布特征。十屋断陷西部皮家地区、北部张家屯—八屋地区位于油气主要运移指向区,分别由断裂坡折带和以挠曲型褶皱为特征的弯折带控制的储集砂体十分发育,盖层及保存条件也十分优越,是深部原生岩性、地层油气藏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圈闭 层序地层 构造地层学 构造坡折带 弯折带 十屋断陷
下载PDF
长江三峡黄陵花岗岩与莲沱组凝灰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构造地层意义 被引量:61
11
作者 高维 张传恒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0,共6页
华南古陆普遍发育新元古代花岗岩,其时代、成因及其对华南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具有标识意义。该类型的花岗岩与华南克拉通的破坏及雪球事件的启动相关,其年代学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高质量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是确定其相互关系的基础。黄... 华南古陆普遍发育新元古代花岗岩,其时代、成因及其对华南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具有标识意义。该类型的花岗岩与华南克拉通的破坏及雪球事件的启动相关,其年代学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高质量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是确定其相互关系的基础。黄陵花岗岩体中的岩浆锆石的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837Ma±7Ma,另获得莲沱组顶部层凝灰岩较年轻的一组岩浆锆石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724Ma±12Ma。前者表明黄陵花岗岩与桂北的三防、元宝山和云南的峨山花岗岩体侵位的时间相同,后者确定了莲沱组顶界的时代。这为确定南华系的年代地层学框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宜昌地区 黄陵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新元古代 构造地层学
下载PDF
大巴伦支海地区的构造地层及其对含油气系统的意义
12
作者 E. Henriksen A. E. Ryseth +4 位作者 G. B. Larssen 吴峧岐(翻译) 鞠东(校对) 万玲(校对) 范广慧(校对) 《海洋地质》 2017年第F12期128-170,共43页
对大巴伦支海地区的古地理和构造地层学研究表明,晚古生代至古近纪时期的储层和烃源岩分布与3期构造事件有关。首先,古生代加里东造山运动导致研究区西部隆升,接着沉积物向东前积分布,穿过陆架,直到东面的碳酸盐台地沉积;其次,... 对大巴伦支海地区的古地理和构造地层学研究表明,晚古生代至古近纪时期的储层和烃源岩分布与3期构造事件有关。首先,古生代加里东造山运动导致研究区西部隆升,接着沉积物向东前积分布,穿过陆架,直到东面的碳酸盐台地沉积;其次,晚古生代至中生代的乌拉尔造山运动导致东面隆升,并使碎屑沉积广泛分布和沉积物分布模式的反转;第三,晚中生代至新生代西巴伦支海地区的主隆升作用和地壳破裂主导了现今的盆地格局。储层由晚古生代碳酸盐和海绵骨针,中生代陆相、海相砂岩和古近纪深水砂岩组成。烃源岩的时代范围从志留纪到早白垩世,由来源于晚古生代、三叠纪和晚侏罗世源岩的3组石油系统组成。复合的构造幕事件形成了多种圈闭类型,其中伸展断块型和轻微褶皱穹窿型是其中最有潜力的类型。对已生油容量上的研究表明,除了西部边缘,充注条件不是油气藏形成的限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层学 含油气系统 海地 巴伦 晚古生代 碳酸盐台地 隆升作用 晚中生代
下载PDF
北京密云环斑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2
13
作者 高维 张传恒 +3 位作者 高林志 史晓颖 刘耀明 宋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3-798,共6页
密云环斑花岗岩与华北克拉通的破坏、燕辽裂谷的启动同期,其年代学研究一直令人关注,已获得的一些数据虽然具有参考意义,但缺乏高质量的SHRIMP定年的制约。利用西澳大利亚科庭大学离子探针中心进行远程测试,首次在该花岗岩体中获得锆石S... 密云环斑花岗岩与华北克拉通的破坏、燕辽裂谷的启动同期,其年代学研究一直令人关注,已获得的一些数据虽然具有参考意义,但缺乏高质量的SHRIMP定年的制约。利用西澳大利亚科庭大学离子探针中心进行远程测试,首次在该花岗岩体中获得锆石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1685Ma±15Ma。这一年龄表明燕辽裂谷最早启动于1700Ma,为准确地标定长城系底界的年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密云地区 环斑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中元古代 构造地层学
下载PDF
“构造杂岩"及其地质意义——以西准噶尔为例 被引量:23
14
作者 吴浩若 潘正莆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8,T002,共9页
构造杂岩是构造地层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西准噶尔为例,三个不同时期形成的构造杂岩:科克沙依杂岩、玛依勒杂岩和达拉布特杂岩,代表了古生代不同时期洋盆与火山弧的残迹。现今西准噶尔的构造格局,可能是多个地体的拼合.
关键词 构造地层学 构造 杂岩 西准噶尔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中上地壳变形特征——皖中张八岭地区印支——燕山早期构造变形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侯明金 吴跃东 汤加富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3-130,共8页
张八岭构造带是大别造山带的一部分,是造山带中上地壳出露地区。通过运用构造-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对张八岭地区1∶5万地质填图资料的分析和典型地区的构造解剖,认为区内张八岭(岩)群与南华系—震旦系及其以上地层之间不存在强烈的... 张八岭构造带是大别造山带的一部分,是造山带中上地壳出露地区。通过运用构造-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对张八岭地区1∶5万地质填图资料的分析和典型地区的构造解剖,认为区内张八岭(岩)群与南华系—震旦系及其以上地层之间不存在强烈的构造运动界面,其作为大别造山带的组成部分发生了强烈的变形作用;印支—燕山早期区内主要存在3期构造变形早期为一系列呈NWW、近EW向的紧闭同斜褶皱,中期以韧性剪切带发育为特征,晚期以NW向SE的逆冲推覆作用伴生NNE向为主的宽缓褶皱。三期变形相互叠加,形成区内基本构造格架。伴随着扬子地块向华北地块的俯冲与碰撞,中上部地壳发生褶皱、逆冲推覆(前缘滑覆)作用等,三期变形为一递进变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张八岭构造 构造-地层学 中上地壳 印支-燕山早期
下载PDF
关于“非史密斯地层学”之我见 被引量:12
16
作者 方宗杰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4-307,共4页
最近“史密斯地层学”和“非史密斯地层学”分别被应用于克拉通和造山带地区,其含意与由人名“史密斯”所赋予的内涵相去甚远,名不副实,易引起误解。构造地层学实际上可囊括“非史密斯地层学”的所有内容,却不会造成误解和矛盾。强... 最近“史密斯地层学”和“非史密斯地层学”分别被应用于克拉通和造山带地区,其含意与由人名“史密斯”所赋予的内涵相去甚远,名不副实,易引起误解。构造地层学实际上可囊括“非史密斯地层学”的所有内容,却不会造成误解和矛盾。强调造山带的特殊性并采取相应对策,无疑很有必要。但同时还应当指出,造山带地层学与其它地层学分支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具有一些共同的原理和方法,否则就不隶属地层学范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学 构造地层学 造山带 史密斯地层学
原文传递
南沙群岛海域地质与油气远景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效中 姜绍仁 叶秀开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3年第5期1-7,共7页
根据南沙海域的反射地震资料,运用构造地层学方法,对南海南部的地震层系、构造格局、地壳性质、构造演化轮廓、沉积盆地成因类型及石油地质条件作了扼要论述。
关键词 南沙群岛海域 油气远景 石油地质 构造地层学 构造格局 沉积盆地
下载PDF
北淮阳东段佛子岭群新认识 被引量:13
18
作者 戴圣潜 徐家聪 +1 位作者 石乾华 周存亭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2年第4期369-375,共7页
本文运用构造地层学方法,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北淮阳东段浅变质岩系佛子岭群自下而上划分为郑堂子岩组、杜岭岩组、祥云寨岩组、黄龙岗岩组、诸佛庵岩组、八道尖岩组、潘家岭岩组,整个岩系属褶叠层式地层系统,组成以潘家岭岩组为... 本文运用构造地层学方法,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北淮阳东段浅变质岩系佛子岭群自下而上划分为郑堂子岩组、杜岭岩组、祥云寨岩组、黄龙岗岩组、诸佛庵岩组、八道尖岩组、潘家岭岩组,整个岩系属褶叠层式地层系统,组成以潘家岭岩组为核的复式叠加向斜,其时代为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依其特征性的岩性组合,可以和河南信阳群及苏家河群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变质岩 构造地层学 佛子岭群
下载PDF
《地层学杂志》征稿简则 被引量:1
19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0-410,共1页
关键词 生物地层学 征稿简则 杂志 岩石地层学 磁性地层学 年代地层学 事件地层学 化学地层学 构造地层学
原文传递
“田坂街幅、游城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
20
作者 章泽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区域地质调查 前震旦纪 浅变质岩 填图方法 磁性地层 磁化率 古地磁 构造-地层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