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震源机制类型划分汶川、玉树地震构造块体归属 被引量:33
1
作者 刁桂苓 王晓山 +2 位作者 高国英 聂晓红 冯向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78-1783,共6页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7.8级地震、2008年3月21日于田7.1级和5月12日的汶川7.9级地震,全部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构成新的地震活动组.昆仑山口和汶川地震分别位于巴颜喀拉活动地块的北部和东部边界,于田地震发生在该地块的西端.GPS的观...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7.8级地震、2008年3月21日于田7.1级和5月12日的汶川7.9级地震,全部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构成新的地震活动组.昆仑山口和汶川地震分别位于巴颜喀拉活动地块的北部和东部边界,于田地震发生在该地块的西端.GPS的观测资料分析表明该块体整体向东运动.发生在块体不同部位的昆仑山口、于田和汶川3次大地震震源机制类型体现了巴颜喀拉块体活动力学的一致性.汶川主震和强余震发生之前,出现于田序列余震的强度和频度显著增高,进一步证实同一活动地块地震之间的内在联系.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6.9级地震,连同1996年11月19日的喀喇昆仑山口6.9级地震和1997年11月18日玛尼7.5级地震,都发生在巴颜喀拉活动地块的南部边界上,震源机制表现为一致的左旋走向滑动,证实它们属于羌塘块体向东运动的结果.事实表明活动块体具有整体运动的性质,而整体运动也是两组各自3次大地震成组活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玉树地震 震源机制 构造块体归属 成组活动 块体整体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