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北部构造式样分析及天然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明 沈昭国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06-709,共4页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由于地质力学环境复杂且不稳定,形成了较为特殊的构造形迹组合,特别是在平面上其构造形迹变化更加特殊,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构造式样,这不是一次构造运动的结果,而是多期构造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该区横向构造式样...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由于地质力学环境复杂且不稳定,形成了较为特殊的构造形迹组合,特别是在平面上其构造形迹变化更加特殊,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构造式样,这不是一次构造运动的结果,而是多期构造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该区横向构造式样和剖面构造式样的分析,总结了该区构造式样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发育规律,指出了该区未来天然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式样 构造运动 分析 川东北
下载PDF
高尚堡油田构造式样及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继春 彭仕宓 +1 位作者 刘大听 张淑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描述了高尚堡地区继承性披覆背斜的发育背景、构造组合式样、断裂组系特征及其结构形式 ,分析了不同规模断层在控制圈闭形成与分布、圈闭的有效侧向封堵性及其在油气藏形成过程中的疏导分配作用。进而揭示了高尚堡地区油气分布规律及油... 描述了高尚堡地区继承性披覆背斜的发育背景、构造组合式样、断裂组系特征及其结构形式 ,分析了不同规模断层在控制圈闭形成与分布、圈闭的有效侧向封堵性及其在油气藏形成过程中的疏导分配作用。进而揭示了高尚堡地区油气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类型 ,明确指出了影响该区油气分布的 3个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组合式样 油气分布 控制因素 高尚堡油田
下载PDF
新疆吐哈盆地铀成矿远景区构造式样与铀成矿潜力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权志高 张甲民 +2 位作者 傅成铭 姬海军 张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9-753,共5页
吐鲁番—哈密盆地(吐哈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盆地。经过对吐哈盆地的综合地质调查、钻探评价和资料分析研究,划分西南缘艾丁湖斜坡带、大南湖、沙尔湖、三道岭地区和塔克泉构造带为地浸砂岩型铀成矿远景区。铀成矿远景... 吐鲁番—哈密盆地(吐哈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盆地。经过对吐哈盆地的综合地质调查、钻探评价和资料分析研究,划分西南缘艾丁湖斜坡带、大南湖、沙尔湖、三道岭地区和塔克泉构造带为地浸砂岩型铀成矿远景区。铀成矿远景区由于构造作用的相对特殊性和差异性,可划分出断—超褶曲式、断—隆式、断—阶式、斜—断式(单斜式)4种构造式样,这4种构造式样对铀成矿作用过程产生不同制约。综合分析认为艾丁湖斜坡带、大南湖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构造条件最好;三道岭、沙尔湖虽具备局部稳定构造斜坡环境,但受构造影响,潜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砂岩型铀矿 构造式样 远景区 铀成矿潜力 吐鲁番—哈密盆地(吐哈盆地)
下载PDF
安徽黄栗树地区流变褶皱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柏林 董法先 +3 位作者 罗明光 刘建民 李建设 李中坚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2000年第4期390-395,429,共7页
黄栗树地区位于张八岭超高压变质带东侧 ,该区变形构造可以划分为基底韧性变形带、韧脆性构造片岩带和流变褶皱带。流变褶皱构造发育于黄 (栗树 )—破 (凉亭 )断裂以东的震旦系和下古生界盖层岩系中 ,自北西向南东依次表现为翻转褶皱、... 黄栗树地区位于张八岭超高压变质带东侧 ,该区变形构造可以划分为基底韧性变形带、韧脆性构造片岩带和流变褶皱带。流变褶皱构造发育于黄 (栗树 )—破 (凉亭 )断裂以东的震旦系和下古生界盖层岩系中 ,自北西向南东依次表现为翻转褶皱、平卧褶皱和倒转褶皱 ;流变褶皱与基底韧性—韧脆性变形呈渐变关系 ,并且与基底韧性—韧脆性变形具有一致的变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反映了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造山期及折返过程的构造变形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褶皱 构造式样 变形机制 安徽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构造特征及盆山耦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郑虹 胡明 陈英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27,共4页
四川盆地北部受东北部大巴山和西北部龙门山的逆冲推覆作用,其地质构造相当复杂。通过对大巴山横向构造式样、剖面构造式样、龙门山地面构造、地腹构造特征分析,总结了四川盆地北部地区的基本构造特征。在构造运动、陆源碎屑物源及沉积... 四川盆地北部受东北部大巴山和西北部龙门山的逆冲推覆作用,其地质构造相当复杂。通过对大巴山横向构造式样、剖面构造式样、龙门山地面构造、地腹构造特征分析,总结了四川盆地北部地区的基本构造特征。在构造运动、陆源碎屑物源及沉积充填特征等分析基础上,对龙门山造山带与龙门山前陆盆地盆山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龙门山及其前陆盆地存在良好的耦合关系。对深入认识四川盆地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造山带 构造式样 前陆盆地 盆山耦合 四川盆地 大巴山 龙门山
下载PDF
监控煤矿动力供应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的系统装置
6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0-130,共1页
关键词 动力监控系统 故障状态 动力供应 装置 煤矿 自动化监控系统 企业结构 构造式样
原文传递
古代佛塔
7
作者 山玉 《中华魂》 1997年第9期35-35,共1页
佛塔起源于印度,我国古代佛塔的建筑是从佛教传入开始的,用于藏舍利和经卷等。我国古代佛塔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按构造式样大致分为实心塔和楼阁式塔两种,实心塔是用砖石等材料砌出的实心体,不能登临;楼阁式塔,内有塔室,可以攀登凭眺。塔... 佛塔起源于印度,我国古代佛塔的建筑是从佛教传入开始的,用于藏舍利和经卷等。我国古代佛塔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按构造式样大致分为实心塔和楼阁式塔两种,实心塔是用砖石等材料砌出的实心体,不能登临;楼阁式塔,内有塔室,可以攀登凭眺。塔的平面形式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古代 佛塔 建筑形式 构造式样 佛教传入 平面形式 实心体 八角形 六角形 楼阁
原文传递
Structural fea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the northernmost segment of the Tertiary Biluoxueshan-Chongshan shear zone,east of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被引量:11
8
作者 ZHANG Bo ZHANG JinJiang +3 位作者 ZHONG DaLai WANG XiaoXian QU JunFeng GUO L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7期959-974,共16页
Here we describe ductile, ductile-brittle and brittle deformation styles in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Tertiary Biluoxue- shan-Chongshan shear zone lying to the east of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In the northern... Here we describe ductile, ductile-brittle and brittle deformation styles in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Tertiary Biluoxue- shan-Chongshan shear zone lying to the east of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In the northernmost part of the zone in the vi- cinity of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it consists of mylonitic gneiss, granite, and schist. Based on field relations and min- eral assemblages, the rocks are classified into gneiss belt in the west limb, including banded gneiss, augen mylonite and mig- matite gneiss, and schist belt in the east limb. Except for the massive granite pluton, the other three tectonites are affected by polystage deformation (D1-D4). Fold deformation of the first stage D1 is isoclinal to tight pattern with nearly N-S fold axes and steeply axial planar cleavage S 1, which resulted in the local crustal thickening under a contractive setting. D2 overprinted D1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tight folds with steep axes and N-S fold axial planar, which a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large-scale ductile strike-slip shear foliation $2, parallel to the nearly N-S trending axial planes of D1 and D2. The structural pattern of D2 represents a transpression along the zone. D3 occurred during the late stage of the transpression or post-transpression, produc- ing the NW-SE and NE-SW trending strike-slip faults of the third stage D3. Following the D3 deformation, the zone was ex- humed to shallow crustal level where the various tectonites underwent a brittle transtensional deformation D4, combined with one N-S trending strike-slip component and one normal faulting component. Structures and previous geochronologies pre- sented in the paper suggest that the study area is correlated with those in the adjacent tectonic zones, Ailaoshan-Red River shear zone and Gaoligong shear zone in the western Yunnan. It underwent intensive polyphase deformation, namely, crustal thickening, transpression, and transtension, responding to syn-collision and post-collision of India-Eurasia from 65 Ma to cur- rent period east of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uoxueshan-Chongshan shear zone TERTIARY structure polystage deform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